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历史知识 > 传统文化

仫佬族依饭节:祈祷幸福生活节节高

发布时间:2017-01-08 栏目:专题 投稿:痴情的小虾米

佬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创造了丰富多彩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节庆习俗活动的“依饭节”就是仫佬族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之一,其中富含着仫佬族深厚的历史和文化

民族色彩浓郁的传说

关于依饭节的来历,流传着很多民间传说。一说是为了纪念罗义射狮、罗英驯牛的功德,一说是纪念白马娘娘,一说是为祭祀佬族祖先——“依饭公爷”,一说是为祭祀梁、吴两位帝王。

从仫佬族众多的民间故事讲述的包括,祖宗辗转千里,历经千辛万苦,立下万世基业;梁、吴“帝王”暗中帮助,从牢狱中放走祖先,使仫佬民族得以延续千万;白马姑娘(罗义)射狮,制服了毒蛇猛兽,仫佬族过上了平安生活;白马姑娘造牛(罗英驯牛),仫佬族人用牛耕作,田地越开越多,人们有饭吃有衣穿。为了纪念他们的功德,在立冬过后,仫佬山乡村村寨寨聚会歌唱,祭祀他们,祈求他们继续保佑子孙们生活幸福、人丁兴旺,这是依饭节起源多元源头。

这些关于依饭节的传说,讲的是仫佬族在原始社会后期的内容,既富于仫佬民族特色,又富于原始社会后期的时代特色。传说紧紧扣住古代仫佬族人聚居九万大山这个独具特色的地理环境,以生动的笔触,描述了代表仫佬山区特色的西门河、乐灯河、白崖河、凤凰山、三狮赶兔等名山秀水由来的典故,巧妙地把原始社会的时代特色民族特色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但由于生产力水平和科学知识水平的低下,远古人们对于自然现象无法做出科学结论,只好给予神话的解释。这在传说中也有所体现:罗义饲养的金凤凰在田野上飞旋一圈,高叫两声,百鸟便躲到山林里,不敢糟蹋庄稼;罗义箭射狮子,金凤凰从旁帮忙,制服狮子;射伤狮子,令其服帖,狮子甘心日夜守在田野,百兽不敢猖狂,这些都具有浓郁的神话色彩。

实际上,传说反映了仫佬山区已经有了农业、弓箭,已经有了定居的村寨,驯服了饲养的牛。罗英驯牛,牛耕代替了人耕,这是原始时代了不起的进步。如今,牛耕依然是山区农村的主要耕作方式。所以至今仫佬族人对造牛人或者是驯牛人依然十分佩服。

融入歌舞乐的祭祀

“每逢依饭节,仫佬人除了劏猪、杀鸡、宰鹅、包粽粑之外,还请来唱师,敲锣打鼓、唱歌跳舞,非常热闹。”“唱师演唱时,一会儿拿起一根金竹鞭向那‘牛群’挥舞,一会儿指着那盘五色糯饭围桌而跳。同房族的兄弟姐妹、亲戚朋友,便坐在周围观看。有的敲锣打鼓,有的唱歌跳舞。”

依饭节法事中大量穿插着歌舞乐,所用的乐器和乐用法器有半面鼓、大锣、小锣、小钹和师刀。半面鼓富有仫佬特色,鼓框由30厘米左右圆木挖制而成,单面蒙皮,发音清脆悦耳。师刀主要是师公驱邪的法器,刀柄呈圆圈形,上串许多铜环,作法事时边念唱边摇动其柄,沙沙作响伴奏。有乐曲七八支,在法事中伴舞伴唱,或在法事间歇时演奏,渲染气氛。

音乐歌腔有四种,一是喃神咒,主祭师公在启坛和每道法事的首尾吟诵,以之与神对话,语言性音调,有一定的音高和节律。二是诵神腔,师公戴着不同的面具表现诸神登场时演唱,叙述神的身世和职能。三是韵唱曲,速度悠缓而富于歌唱性,多在《送花》《唱花》《唱牛歌》《送梁九》等法事的重要环节时演唱,表达神的内心活动和神威法力。四是歌舞曲,在歌舞法事仪式中边舞边唱,速度较快,节奏鲜明,气氛活泼。唱词以土拐话和仫佬语为主,兼用壮话和西南官话,可见,仫佬族人民与周围其他民族的共通共生和共融。

佬族是一个接受汉族文化较早的民族依饭活动期间,族人一起宴饮、唱歌、演戏、耍龙、舞狮,欢庆几个通宵。在唱歌活动中,以唱传统《劝世歌》最具有现实意义。如《十劝人》

依饭锣鼓闹丁冬,且唱十句劝后生;

一人若能听几句,世上黄土变成金。

头一句,讲你听,莫把父母当闲人。

十月怀胎娘辛苦,养儿成人父母恩;

哪个虐待亲父母,蠢如牛马枉生存。

劝后生,不敬父母敬何人?

二一句,说你知,师长犹如亲父兄;

呕心沥血传知识,十年树人几艰辛。

学生若不敬师长,幼苗无雨不成林。

劝后生,不敬师长敬何人?

……

十句仫佬依饭歌,劝劝后生照此行;

一人若能听几句,世上黄土变成金。

《十劝人》全歌九十五句,讲的是做人十个准则:孝敬父母,尊敬老师,尊老爱幼,婆媳和睦,左邻右舍相帮助,为人忠厚诚实,行商交易公平,莫入偷赌奸淫邪门,勤俭持家,奉公爱国。《十劝人》等劝世歌谣的演唱,给人们以平时为人的反思,给孩子以处世原则的教育。

欢聚谈情说爱的“走坡”

每逢依饭节来临,全村收拾得干干净净,整整齐齐。各家各户忙着杀猪、宰鸡、包粽粑,还请来唱师,敲锣打鼓,歌舞娱神,歌唱各种神仙的身世和功德。节日那天还要举行坡会,大家成群结队地来到野外对歌,俗称走坡。

“走坡”有传统的坡场。坡场一般选择在各个村寨、各个乡镇交界的地方,其目的是让不同姓氏或血缘相远的青年男女进行恋爱社交活动。如花源洞就是有名的传统坡场之一。这个坡场位于东门、黄金、小长安三个乡(镇)交界处,地理位置适中,加之山清水秀,草木葱翠,确是人们娱乐交际的理想场所。各地坡场可大可小,大的容几千人,小的容数十百多人。节日间,青年们特别是姑娘们均精心梳妆打扮。穿红着绿,成群结队,挽手踏歌,从各个山寨峒场前往坡场,参加走坡盛会。“走坡”的唱歌活动以男女对歌的形式进行。仫佬族能歌善唱,每个村寨均有若干个出名的歌师,能触景生情,出口成歌。走坡节上唱的歌以“随口答”(山歌)为主,也唱“古条歌”(叙事歌)。前者无固定歌本,由歌唱者(或歌师)临场创作,随编随唱。后者内容取材于民间神话传说和历史故事,有固定的歌本,不能随意更改。对歌时,男女相对站立或席地而坐,依一定的程序进行。一般有邀唱、遇逢、问姓、算日、取定、结双、思双、离别等。通过对歌互相认识,互送情物,结交朋友。一般是小伙子先用邀请歌打探,如果姑娘以歌答道“姐妹本来爱唱歌,今日愿以歌声合”,小伙子就会继续唱“相逢歌”“问村歌”,女方有意,就一一以歌回答,如若情投意合,就进一步唱“谈情歌”。对歌结束时,两人约定下次相会的时间,分别时,又依依不舍地唱“分离歌”。整个坡会,歌声动人心扉,你唱我答,比智慧、比歌才。胆怯而无歌才的人,只要几个回合就会败下阵来,而歌才好的小伙子,自然会得到美好的爱情。走坡对歌产生爱情,有情人要缔结姻缘,一般还要得到双方父母的同意,还要互相增进了解。久而久之,互赠礼物,长期相爱,有的请媒托言,结为夫妻。许多男女青年往往因此而结成百年伴侣。

依饭仪式

依饭节又称“依饭公爷”“喜乐愿”“祖先愿”,是仫佬族祭祖、祭神及庆丰收、保六畜的隆重传统节日。依饭节从头到尾歌舞不断,舞蹈动作难度高,唱腔千变万化,是一场盛大的民间艺术活动,反映了勤劳善良的仫佬族人民庆贺当年丰收和祈盼来年五谷丰登、六畜兴旺的良好心愿,而且其中还有一些内容朴实无华、旋律婉转动听的“劝世歌谣”,对培养教育年轻一代的思想情操和道德修养十分有益。过去,依饭节掺杂着较浓厚的迷信色彩,经过教育和科学知识的普及,一些陈规陋习、封建迷信逐渐废除,如今,依饭节已成为仫佬族群众欢庆丰收、歌唱改革开放给仫佬山乡带来新变化的盛会。

依饭”,仫佬族语言,祭祀祖先之意。民间认为,做了“依饭”,全族人丁财产就得到祖先的庇佑。“依饭仪式分为六个程序,依次为“启坛”“请圣”“点牲”“唱牛歌”“合兵”“送圣”。

“启坛”,又称“安坛”“安坛起首”。用鸡鸭猪头焚香请神。届时,祠堂前用松树枝叶搭一个彩门,厅堂中间摆放祭台,台上摆放着大大小小芋头做成的水牛和红薯做成的黄牛;摆放着五色糯米饭,饭盘周围一圈一圈地排放12个素食和12个荤菜。墙上挂满了用彩带系好的又长又饱满的谷穗。

“请圣”,又叫“请宴”。请来的第一位神是引光。引光是仫佬族人认为的神国里专门负责联络众神仙的神,所以依饭时先把引光神请来,由他去联系众神。他们的祭祀供品是青菜、豆腐、柑橘或柚子和酒。法师一人唱经书,一个跳神舞做恭请动作,唱腔形式变化多样,舞蹈动作颇含技巧和难度。

“点牲”,用鸡鸭祭祀祖先。各家各户凑来36只鸡(无鸡鸭也可),石工宰杀其中一只,接着用红纸卷成纸筒,以手悬空写着“超度生命”四字,点燃纸筒,用燃烧的纸筒点一点其余的鸡鸭后,全部杀掉。鸡血和内脏供法师和父老们共餐。“依饭仪式结束后各自拿回家中祭祖。

唱“牛歌”。供桌上摆簸箕一个,内盛熟猪肉一方,糯谷穗几束,三碗饭,五杯酒,一只红公鸡,一碗白米,一个红封包,一个用稻杆扎成的看牛郎,两个牛模型。扮牛郎的道师手执金竹鞭,身背竹篾编的饭箪,一边绕供品舞一边唱牛歌,歌颂医牛、喂牛、训牛、牧牛、护牛、降牛、用牛的七位牛神,祈求大圣牛哥保护耕牛。

“合兵”,又称“团兵”。法师把鸡血滴进五个装酒的酒杯里,然后将五个酒杯倒来倒去,称“阴阳合和”。之后把谷穗和水牛、黄牛放在新草席上,法师拿着公鸡翻36个跟斗;把鸡血酒洒在谷穗和牛身上,这是仪式的高潮。仪式结束后,各家拿些谷穗和牛回家,供在神龛上,祈求保佑五谷丰登、牛强马壮。

“送圣”,又称“散坛”“收兵”——即送梁九神。法师饮酒至醉,躺在椅子上,打扮成梁九,内容多为男女房事过程,妇女们统统回避。这是给男人进行性知识教育的机会。

法事仪式结束后,所有参加依饭节的人聚众会餐,同族兄弟和远方回来参加依饭节的亲友,济济一堂,同贺农作物丰收,共祈来年风调雨顺。完后,将谷穗和耕牛模型分给各家各户,全村男女老少,满怀希望地开始新的耕作。

依饭节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特点,具备了民族性、民族信仰谱系完整性、多元性和代表性特征,是仫佬族文化的缩影。然而,随着现代化程度的加深和外来文化的冲击,导致一些传统民俗观念日益淡化,民族文化活动范围和内容逐渐地缩小,因为活动的减少,依饭节主事者年事渐高,甚至相继谢世,使依饭节的诸多细节及解说难以得到传承,而年轻的继承人却缺乏主持整个节日文化活动的丰富经验,知识全面而在群众中有威望的文化传人越来越少。同时,由于社会的进步和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的文化生活日益丰富,审美需求提高,玩法花样翻新,对本民族节日兴趣愈来愈淡漠。现在农村大部分青年外出打工,参加节日活动的人相对地减少,造成本民族习俗文化发展举步维艰,濒危状况难以改变。鉴于现代文明猛烈冲击的现状,有关部门制定十年保护计划,包括进一步深入细致地开展普查工作,彻底摸清,掌握依饭节发生、发展的历史沿革;进一步深入开展理论研究工作,将普查所获资料进行归类、整理、存档;划出重点村屯作主要保护对象,便于依饭节今后的良性发展;建立以农民为主要活动的组织团体,检阅和促进依饭节的传承、发展。

小资料

佬族依饭节自古已有,在仫佬族历史的发展中,形成有如下一些基本特征:

1.鲜明而独特的民族性特征——依饭节源于仫佬族文化传统,在仫佬族风俗活动和发展中形成,与仫佬族的民间习俗相辅相成,外民族渗透成分较少,为民族特色独有,仫佬族信仰习俗长期积淀的结晶。

2.民族信仰谱系的完整性特征——依饭进行过程中,道师们演唱的内容丰富,歌乐舞自成一体,以鼓点伴奏,边唱边舞,包括起坛、请圣、点牲、唱牛歌、合兵、送圣等程序。

3.民族文化交融的多元性特征——依饭节是仫佬族多形态文化的综合体现,反映了仫佬民族的杰出文化智慧,凝聚着宗教、文学、艺术等多种文化形态。

4.仫佬文化的杰出代表性特征——依饭节扎根在仫佬族文化的历史沃土,与仫佬族文化习俗水乳交融,蕴藏深层次的仫佬族文化之精髓,是仫佬文化的杰出代表,也是仫佬文化的重要象征之一。(记者莫俊通讯员翔海图片由张琪琪提供)

来源:中国网

相关推荐:

雄州关【第五场】到【第八场】

新疆颇有风趣的少数民族见面礼

谷雨预防什么病?五种疾病不得不防

2016年南鲲鯓朱四王爷千秋是几月几号

《渔父图轴》元代吴镇绘画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