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历史知识 > 传统文化

麦盖提县举办刀郎文化大展演

发布时间:2017-01-10 栏目:专题 投稿:高大的哈密瓜,数据线

3月19日11时,在麦盖提县文化广场,来自麦盖提县各乡镇的民间艺人比赛弹唱刀郎木卡姆。 当日,2012年刀郎文化展演暨庆祝诺鲁孜节活动在麦盖提县举行。 3月19日11时,在麦盖提县文化广场,2012年刀郎文化展演暨庆祝诺鲁孜节活动准时拉开帷幕。在这个“闹春”的诺鲁孜节,来自麦盖提县10个乡镇的近600位民间艺人现场比赛弹唱刀郎木卡姆。诺鲁孜节每年自3月21日起,延续3到15日,是维吾尔族等少数民族的迎春节。 此次刀郎文化展演活动将持续3天,除了刀郎木卡姆弹唱比赛,刀郎舞、刀郎农民画展、刀郎乐器展、刀郎民间服饰展等多个展览,也将助力此次展演麦盖提县职业中专学校的50名学生的队伍就是这十支队伍之一,上高二的古再丽努就是这50名学生中的一个。 虽然是春天,气温却只有8℃,身着连衣裙的古再丽努等待上场的空隙,和着台上的音乐在台下跳了起来。一段热身舞蹈后,表演开始了,走上舞台的古再丽努和同学们围坐在舞台中央,在卡龙琴的伴奏下,领唱清脆的声音中,开启了刀郎木卡姆弹唱的热情之旅。 卡龙琴、艾捷克、手鼓的加入立刻让热情涌上人们心头,男声、女声的混合演唱给这段刀郎木卡姆表演注入了青春的活力。 坐在队伍前排的古再丽努打着手鼓、不时地用眼神和其他演员交流着,手鼓在他们手中上下摆动。随着音乐旋律的加快,古再丽努越来越投入,拍手鼓时一不小心碰到了旁边同学的头。古再丽努笑着看了看这位同学,得到了同学微笑的回应。十分钟的演出,他们奉献了一场歌声、鼓声交融的刀郎木卡姆。 “只要音乐一响,歌声一响,舞步就停不下来了,哪会感觉到冷啊。”古再丽努说。 当天的活动,除了刀郎木卡姆弹唱比赛,在近千名观众的见证下,来自麦盖提县各乡镇的26名民间艺人被命名为麦盖提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 据了解,2006年5月,“中国维吾尔木卡姆艺术”被联合国列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麦盖提县刀郎木卡姆”随之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系列。 从去年起,该县每年评选并命名2至3名县级传承人。已确定的国家级、自治区级、地区级和县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在享受国家、自治区、地区补助的同时,每年由县财政给予1000元至4000元的补助。 □继续阅读 艾买尔·吾斯曼既是农民也是艺术家 已被命名为传承人的艾买尔·吾斯曼结束了当天的表演后,将一张照片放在里面衣服的口袋里,隔着衣服抚了抚照片。看到记者盯着他后,艾买尔·吾斯曼又将照片拿出来,走到记者面前。 “这是1964年拍的,毛主席后面的就是我,我那时候22岁。”艾买尔·吾斯曼说。 今年70岁的艾买尔·吾斯曼是2011年首批命名的16位地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之一,而他也是个地地道道的农民,当然,他还是刀郎舞民间艺人。 当天的庆祝活动上,该县还首次对县里获得国家、自治区、地区和县级的26位刀郎木卡姆、刀郎麦西热甫艺人进行了表彰,艾买尔·吾斯曼就是其中之一,他笑着说:“这张证书背后有太多的责任。” “刀郎文化的传承之路要靠年轻人。”艾买尔·吾斯曼说,跳了一辈子刀郎舞,刀郎舞对他来说就像吃饭、睡觉、种地一样平淡、重要。如今,他已经有了200个徒弟。 买合木提·司马依宣传甜瓜差点忘了上场 74岁的买合木提·司马依来自克孜勒阿瓦提乡,他是跟着父亲学刀郎木卡姆的,到现在已经整整64年了。早上10点就来到广场的买合木提·司马依,在艺术摄影图片展览区走来走去。看每一张照片时,老人的身体总要爬上去,照片和他的眼睛只有不到十厘米的距离。而每看完一张照片,老人都摇着头走开了。可当他走到《老汉的甜瓜》前,他停下了脚步,满足地笑了起来。 “拿着两个甜瓜的是我,我种的甜瓜,下次你来尝尝,包甜。”买合木提·司马依指着照片上的自己说。照片中的买合木提·司马依戴着白色的帽子,左右手分别抱着一个甜瓜,笑着盯着手中的“宝贝”。 他说,自家有25亩地,有10亩都种的甜瓜。去年在市场上给顾客挑瓜时,同乡的阿巴斯·托合提就给拍了这张照片。找到自己的照片后,买合木提·司马依站在照片旁,向路人介绍照片中金黄色的甜瓜。 “表演要开始了,您没有演出么?”听到记者的询问后,买合木提·司马依这才恍然大悟,匆忙赶向演出舞台。(完)

相关推荐:

赣方言的形成与分布

哈尔滨方言终极版

苏格兰麦芽威士忌的产区介绍

丧葬的礼仪有哪些?祭祖文简介

祸国殃民的大太监王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