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历史知识 > 传统文化

春节:展示和传承民间信仰文化

发布时间:2017-01-11 栏目:专题 投稿:傻傻的心情

陕西省合阳县冬雷村村民,农历正月初三晚举行了南北社火比斗传统活动。渭南社火是在驱傩、猎祭、祈雨、迎春等活动的基础上衍变发展而成,其形式融民间舞蹈、音乐、美术、说唱、杂技、戏曲、武术等为一体,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和民俗特征。宋吉河摄

春节,即农历新年,是我国古老的节日,具有悠久的历史。自汉武帝颁布太初历开始,就将新年定在农历正月初一,此后历代相沿;但“春节”这个名称却只有百年历史。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我国2000多年的封建帝制,民国成立,各省都督府召开会议讨论历法,决定“行夏历,所以顺农时;从西历,所以便统计”,遂将公历的1月1日定为新年元旦,而把农历正月初一称做“春节”。

春节作为我国最为重要的一个传统节日,内容极其丰富。俗话说,到了腊月就是年。春节肇始于腊八,所谓“报信儿的腊八粥”。腊八与古代腊日祭祀有关。佛教传入中国后,腊月初八也被说成是释迦牟尼佛成道日。腊八过后是“小年”,即腊月二十三(南方一些地区是腊月二十四),“小年”最重要的节目是祭祀灶神,将灶神送上天。小年过后的几天就是为春节做最后的准备,清扫房屋,沐浴更衣,置办年货。大年三十“除夕夜”是过年的高潮,全家团聚,吃年夜饭,放鞭炮,守岁,有些地方还要组织驱邪的傩舞表演。大年初一,开门迎年,祭拜祖宗,给亲友拜年。整个春节一直要到正月十五闹元宵,看完花灯、舞龙、舞狮、社火等表演才算结束。有些地方,甚至要等整个正月结束,过了“二月二,龙抬头”,各种过年禁忌解除,才算把整个“年”(春节)过完。

中国过年,讲究过团圆年,以家庭为单位度岁,因此祭祀祖先是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除了祖先崇拜,我国各地民众过春节还有其他许多宗教习俗。例如福建厦门人,春节出门前常常要“祭神”,即当空拜祷玉皇大帝。清晨祭神用鲜花素果,中午则要用牲醴和一碗“春饭”。所谓“春饭”,就是在白米饭上插上红纸做的春花。闽南语“春”与“剩”谐音,春饭取其“年年有余”之意。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四川话“饭”与“犯”同音,所以那里的人们春节一般不吃饭,而以汤圆或挂面为主食。不过成都一些地方正月初七“人日”还要“过小年”,除了敬神、祭祖外,也吃团年饭。

除了正月初七“人日”外,正月初五也是我国北方很多民众重视的日子,天不亮就家家户户鞭炮齐鸣,有的地方说是“迎财神”,有的地方说是“蹦穷神”。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包饺子,“捏住小人嘴”。这一天,河北人一般不串亲戚、不送礼,因为这天给人送礼就是“送穷”。陕西一些地方还要剪好纸人扔掉,叫做送穷神;初五当天还要尽量多吃饭,称为“填五穷”。

春节或者说过年,是中国人一种新旧交替的岁时通过仪式。年末岁初,是一年最为寒冷的冬季,阳气最弱,而阴气最强,但此刻也是春天即将到来,充满生机的时刻;此时,中国人以家庭为单位,驱除邪祟,严守禁忌,净化身心,通过年节庆典来辞旧迎新。

从上面“春节”的各种信仰习俗,我们可以看出,过春节各种习俗和禁忌,与古人的许多宗教信仰密切相关。春节在其历史的发展演变中,不断形成并凝结了中国人特有的伦理情感、生命意识、文化认同,乃至宗教意识。

春节期间,我国的汉族和很多少数民族都要举行各具特色的宗教性活动以示庆祝。这些活动大多以祭奠祖先、除旧迎新、庆禧纳福、祈求丰年、祭祀各种神祉为主要内容。在各种独特的春节仪式中,我国传统的民间信仰文化得以集中展示和表现。

相关推荐:

樊峰和他的山水画

鉴空悟前世因果

古代治丧送葬有哪些用语?

近代布依族经济有什么发展?布依族经济情况简介

《水浒》中有哪些饮酒风俗?《水浒》酒俗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