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历史知识 > 传统文化

鼓藏节释义

发布时间:2017-01-13 栏目:专题 投稿:土豪的路灯

在贵州省雷山县郎德镇乌流村,苗族鼓藏队举着牛角、抬着木鼓走在去芦笙场的路上。陈沛亮摄

对苗语有点了解的人知道,有些苗语名词在汉语里因找不到相同读音的字,只能用读音近似的汉字来替代,但往往又词不达意。而且苗族内部有方言土语,即便仅在讲苗语的贵州省雷山县境内也有很多差异。因此,依据西江千户苗寨民众的语言习惯,笔者认为有必要对“鼓藏节”进行解释,以规范鼓藏节的称谓。

鼓藏节,又叫鼓社节。西江千户苗寨民众把鼓藏节称为“馕薅闹”或“馕将略”。“馕”直译为“吃”,但其意相当于汉语之“过节”中的“过”字;而“薅闹”或“将略”则指鼓社节,“馕将略”就是过鼓社节或过鼓藏节的意思。

鼓藏节中的“鼓”字至少有两层意思:一是鼓社之意。鼓社苗族古代社会的一种社会基层组织形式,它让我们看到了苗族远古的社会制度,具有研究苗族古代社会历史的价值。二是苗族的“万物有灵”观念。苗族先民们由于不断迁徙,不能到远方的各位祖先的坟地去祭祀。同时他们认为鼓是列祖列宗灵魂的安全居所,于是他们便用祭鼓来替代祭祖,在如今的铜鼓之前还曾用过木鼓。苗民们过完此节后要把鼓庄重地珍藏在鼓藏头或德高望众的寨老家中(古代是把木鼓珍藏在固定的通风且干燥的岩洞中),于是便有了“藏鼓”之意。

近年来,有些学者撰文把苗族鼓藏节写为“牯脏节”、“吃牯脏”或“牯藏节”,笔者认为这是很不正确的。

鼓藏节是缘于苗族先祖姜央(也有许多苗区称为伏羲)为祭祀其母蝴蝶妈妈而开启的,后来人们又增加了祭祀列祖列宗的内容。起初,鼓藏节是以几个家族或宗族或一个村寨或数个村寨为一个鼓社单位来举办祭祖活动,后来又增加了贺喜的内容。随着时间的推移,鼓藏节也由用木鼓(后改用铜鼓)来祭祖演变为祭鼓祭祖有一系列的程序:醒鼓、立鼓、杀牯牛祭鼓、送(藏)鼓等仪式。祭祖古代要杀牯牛,以后逐渐改为杀猪。一些人往往因为仪式中包含杀牯牛、吃坨坨牯肉的环节,便称此节为“牯脏节”、“吃牯脏”或“牯藏节”,现在看来显然是不全面的。

相关推荐:

新时代送礼要健康--香格里拉过节习俗的变迁

2011防城港“哈节”开幕 京族同胞歌唱美好生活

国内外的侍酒师发展有怎样的现状?

低纯度糖密酒精发酵技术

土家族婚俗 土家婚俗中的“过礼”有什么讲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