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历史知识 > 传统文化

从中外“鬼节”看生死观差异

发布时间:2017-01-14 栏目:专题 投稿:苹果鲜花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借由杜牧的一首诗,让我们意识到转眼间又到了我国传统的清明佳节。清明节除了是24节气之一外,还是人们几千年来用来怀古祭先人的日子。在中国,由于受到传统的孝道影响,清明节非常受到百姓的重视,但其实,哀思古人,纪念先祖的节日在外国也是有很多的:

泰国的鬼节

泰国的鬼节每年都于六月中旬在黎府举行,非常受当地人民的重视,主要是向上天祈求风调雨顺,希望来年稻米丰收。

在黎府地区,鬼其实是天上的神。原来鬼节源于一个佛教的故事,据说,数百年前的泰国王子princevessandorn是佛祖的化身,他尽心尽力为居民服务,故深得民心。某天,他向人民说将要返回天国,并叫众人忘记他,人民听了之后非常伤心,天神看见了亦深受感动,于是准许王子重返黎府,而鬼节就是黎府的居民用来纪念王子的。泰国鬼节不但没半点惊憟,反而洋溢着一份欢乐和热闹。途中,“众鬼”不但会向围观的途人扮“鬼脸”,还狂歌热舞一番,期间的歌曲甚至以摇滚音乐为主,有时更有乐队现场伴奏。更有意思的是,众“鬼”在途中有时还会手持木制假阳具,因为当地人视假阳具为土地肥沃、产量丰富的象征,寓意来年丰收富足。

墨西哥的幼灵节

11月1日是墨西哥的“幼灵节”--祭奠死去的孩子,11月2日是“成灵节”--祭奠死去的成年人,这两天通称为“鬼节”。墨西哥的土著居民印第安阿兹台克人认为,死亡既是生命的归宿,也是新生命的开始。因此,节日人们都要隆重地庆祝。

墨西哥鬼节风俗

米斯基镇位于首都墨西哥城东南,有“鬼城”之称,这里并不闹鬼,因传统的“鬼节”而闻名。米斯基镇得名于掌管生命和死亡的印第安女神米斯科,迄今已有900多年的历史。1403年,此镇成为当地印第安人的祭祀中心。

人们对“鬼节”的祭品讲究颇多。水是生命之源;盐是智慧之物;火象征光明、信念和希望;点燃的熏香使空气中弥漫着好闻而神秘的味道,将生者的祈祷带给亡魂;白色的紫罗兰象征纯洁和娇嫩,墨西哥人称为“金子花”的黄色万寿菊象征财富;席子,可以做床、桌子,可用来裹尸;玩具献给死去的小孩;用陶土制成的“伊苏归特莱”瘦狗,能将死者带到所谓的“亡灵世界”;甘蔗是重要的祭品,古代印第安人将俘虏的头骨与甘蔗穿成一串,那是胜利的象征

骷髅糖和巧克力棺材

鬼节”的祭祀活动10月31日中午12点就拉开了帷幕。小镇教堂的大钟敲响12下,这是通知人们:死去孩子的“亡灵”到了。人们准备一个小祭坛,用黑色和橙色的皱纹纸装饰一新,旁边还贴有骷髅图案的剪纸,再摆上水、盐、玉米糊和玩具,点燃熏香和小蜡烛,准备迎接“亡灵”。11月1日中午12点,教堂的12响钟声表示“幼灵”已经离开,随后又响起的12下钟声则表示“成灵”来了。于是,人们把原先家中从门口到祭坛处洒下的白色花瓣换成黄色的万寿菊花瓣。祈祷后,人们在祭坛上摆放时令水果、玉米粽子、用龙舌兰酒浸过的面包、死者生前爱吃的东西等。如果祭坛桌已经堆满,余下的祭品就摆在席子上,包括死者生前穿过的衣服,使用过的花毯和镰刀、锄头等。

晚上7时,教堂响起了提醒孩子们去要“鬼节”糖果的钟声。一群群化装成“恶魔”、“巫婆”、“小南瓜”的孩子手提大口袋走街串巷,挨家挨户索要糖果。“鬼节”的糖果与众不同。糖果铺、面包坊的橱窗里,陈列着各式各样的“骷髅糖”、“巧克力棺材”等精美甜品,其中一款蜜制小南瓜最受欢迎。

幽默的态度对待死亡

鬼节”活动的高潮出乎常人预料。米斯基镇的人夜半时分装扮成“亡灵”,打着灯笼划着小船,船上载着空棺材在湖里游荡。然后,人们抬着棺材上岸,走到墓地里。印第安人信奉水神。人们从湖里抬着棺材上岸,意味着从水里带来了生命。

现在,很多农村仍保持着为死者“洗澡”的风俗。人们把亲人的尸骨从坟墓里挖出来,擦洗干净后再重新入殓。这时,人们来到墓地,点燃蜡烛,守在去世的亲人墓前,向“亡灵”告别。米斯基镇11月1日晚到2日凌晨,墓地里到处烛光闪闪,鲜花丛丛。

打开“鬼节”那天的报纸,人们可以欣赏到总统、内阁部长以及知名人士的骷髅漫画。被画成骷髅的人并不生气,反而以此为荣。这体现了墨西哥人乐观豁达的性格和对待死亡的幽默态度。

阴历7月15日新加坡中元节

新加坡华人的风俗稍有不同,比起清明节他们更看重每年阴历七月十五的“中元节”。据说这个节日也是从中国传过去的。“中元节”的风俗和清明节非常相似,也是给先人上点供品、祭拜一下,不过他们的举动有时更具迷信色彩,不少人在整个七月都尽量避免远行,搞得新加坡的飞机票那个时候特别便宜。

1月7日巴勒斯坦死难烈士纪念日

春天本来是万物复苏、充满生机的季节,即便在追忆亲人的时候有点淅沥的小雨,也是诗情画意,哀而不伤。但在炮火不断的巴以地区,人们祭奠人的心情也常常会被仇恨搅乱。

每年公历5月左右,以色列人都要连续纪念“大屠杀纪念日”、“死难烈士纪念日”和以色列的国家“独立日”。由于巴以冲突持续不断,以色列几乎家家都有“烈士”,所以这些看似很官方的节日在以色列却直接与万户千家的感情相连。每当这些日子来临,以色列人都会手捧鲜花,举着蜡烛来到各自的亲人墓前,用犹太民族特有的风俗---往亲人幕碑上摆象征永恒的石子来表达内心的哀思。

巴勒斯坦人本来没有专门的节日祭奠死者,他们习惯在亲人辞世后的第7日、第49日和周年祭日时举行追念仪式,但自从和以色列结仇以来,巴勒斯坦特别把每年的公历1月7日定为“死难烈士纪念日”,以追悼在冲突中死去的亲人。

5月6日叙利亚烈士

叙利亚把每年初夏的5月6日定为“烈士节”,这是由政府规定的法定节日,全国都十分重视,在这一天,全国各地都要举行纪念活动,向烈士碑敬花圈,为烈士墓扫墓,慰问烈士家属。

5月30日是美国大多数州的“阵亡将士纪念日”。

阵亡将士纪念日”是美国大多数州都要纪念的节日,时间原为5月30日,后许多州将它改在5月的最后一个星期一。

美国南北战争中,无数将士在战火中阵亡。战争结束,为祭奠战争中阵亡将士,不分南方北方,都在春天向双方死者的墓地奉献鲜花,他们将这一举动视为民族团结的象征。今天这已经成为一个全国性的祭扫日,意义同我国的清明节十分相似。人们起初在“阵亡将士纪念日”这一天仅祭奠所有的战争死难者,后来在民间逐渐演变为一般家庭祭奠去逝的亲人。每逢“阵亡将士纪念日”,美国的现役军人和老战士便排起长长的队伍前往墓地,特别是美国阿灵顿国家公墓。人们将众多十字架插在沙滩上,他们在向烈士们敬献花圈的同时,还仰天鸣枪向阵亡将士致意,并吹响军中的熄灯号,让死难的将士安息、长眠。

阴历7月13至15日日本盂兰节,机关、企业放假3天,城里人返回乡下祭扫先人墓地。

日本是个把佛教与本民族的神道教生死观结合在一起的国家,在日本人看来,人的肉体生命就仿佛烟花,绚烂而短暂,而人的灵魂不灭,可以永生。所以在日本,与祭奠亡灵、追悼故人联系在一起的法事、祈福活动十分繁多,像每年春分和秋分前后的“彼岸会”、死者周年、50岁、70岁和百年大祭等层出不穷。

日本最盛大的节日盂兰盆节也和追祭亡人联系在一起。每到阴历的七月十三至十五左右,全日本都放7天左右的长假欢度盂兰盆节。据说在这段时间里,逝去的祖灵都会回到家中,为了不让祖灵找不到家,人们会在家门口摆放欢迎的火盆,并在屋内挂上灯笼。每年盂兰盆节初日的傍晚都会举行“迎火”式,即为迎接先祖之灵在门前焚烧麻竿,而节日的最后一天就有“送火”式,即把供物放入河里或海中,代表恭送祖灵而去。

8月份,印度教徒点灯纪念故人

恒河被印度教徒视为心中的圣河,是天上的神洒在人世间的甘露,因此广大教徒最大的愿望就是生前能在此沐浴,死后骨灰撒入恒河。许多一贫如洗的穷人为了实现这个愿望,经常在临死之前,想尽各种办法来到恒河边的印度教圣城---瓦纳拿西。因为这样,他们死后的遗体将由政府开办的火葬场焚化,他们的骨灰也能顺利撒入恒河。

为寄托哀思,印度人通常在家中、办公室甚至自己开设的商店的显着位置挂上死者的遗像,并用黄色的万寿菊花环装饰像框。印度每年最大的节日---灯节(其重要性等于同中国春节)那天,等到夜幕降临,家人会在楼梯、走廊、阳台以及屋里都安放上点燃的一根根蜡烛,为死者祈祷,并期盼亡灵保佑家人平安。每逢死者忌日,家人还会举行一种叫“沙拉达”的仪式来祭祀,参加仪式的人通过吃一种特制的米糕来缅怀故人。

相关推荐:

雷山“吃新节”将举办苗族情歌大赛

长颈fov干邑白兰地

丧葬是怎么回事?有哪些习俗?

射(ai)矮(she),仓颉造字,打了个盹儿

回顾“枪王”卡拉什尼科夫和他的ak47:曾因珍宝岛发誓不访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