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历史知识 > 传统文化

最美莫过“三月三”

发布时间:2017-01-16 栏目:专题 投稿:朴实的故事

海南·三月

坐落在五指山南麓阿陀岭下的“通什”,黎语意思为“肥沃的河谷”、“绿树下的田园”,群山环抱,圣水常流,无处不见的椰子树、凤凰树、菠萝蜜树、一品红树……铺金洒玉,流光溢彩,把这座名扬四海的“翡翠城”,点染得如诗如画,分外妖娆。为助推旅游事业蓬勃发展,经国务院批准,几年前,“通什”正式更名为更加形象、更加时尚的“五指山市”。这里,60%以上的人口为黎族和苗族。大概就是这个原因,每次来时,热情好客的主人,总是再三挽留,“不看看我们的‘三月三’,实在遗憾。”“不逛逛我们的‘三月三’,就等于没到黎乡。”精打算,巧安排,由来已久的夙愿,总算实现了,终于在农历三月三赶到了。

似乎比我们的传统节日春节还要隆重,黎族同胞,不论老少,早在两三个月前,就从各个方面做了充分准备。一天天,一天天,一直盼到山花烂漫、槟榔飘香的“三月三”,身着节日盛装的黎族同胞,尤其是小伙子和姑娘们,打扮得更加漂亮、时髦,带着山栏米酒、竹筒香饭和独具匠心的黎锦、黎单,一路笑语、一路欢歌,争先恐后、心急火燎地从四面八方,潮水般涌进市中心的“三月三广场”。有的如醉如痴,跳起欢快热烈的打柴舞、舂米舞、逗娘舞,有的放开喉咙,唱起委婉悦耳的相思歌、定情歌、婚礼歌,有独唱,有对唱,有轮唱,情意缠绵、娓娓动听,让人久久不能平静。“月在天上云遮着,欲看月娘难见样。砍柴搭梯上看月,手拨乌云月见娘。”“立情立誓下深河,石烂河枯不丢哥。手指为字盖血印,命有几长情几长。”在这样火爆、炽烈气氛感染下,我们这些远道而来的旁观者,也忘乎所以地挤了进去。早对竹杆舞情有独钟的我,过去不止一次在影视上看到,如今,“零距离”地与身着艳丽服装的黎族姑娘共舞,一会儿单腿跨越,一会儿双膝跪地,在音乐、锣鼓伴奏下,嘴里还不停地唱着、喊着,忘了烦恼,忘了忧虑,真是快乐之极……直到夜幕降临,广场上亮起灯光,燃起篝火,沉浸在节日欢乐之中的人们,尤其是一对对如胶似漆的小青年,经过白天的“热身”,变得更加投入,也更加大胆,在这一年一度谈情说爱的黄金时刻,无不在尽情表白,多方展示,如饥似渴地寻找着自己心目中的理想伴侣。

追溯求源,“三月三”历史久远,古时就曾有“三月三上巳节”之说。唐代大诗人杜甫的《丽人行》中,也有这样描述,“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清时《黎歧纪闻》中有关于“三月三”的生动形象记载:“男女未婚者,每于春夏交集旷野间,男弹嘴琴,女弄鼻萧,交唱黎歌,有情意投合者,男女各渐进凑一起,即订偶配。”

至于它最早的出现,各地有着这样、那样多种“版本”,而流传广泛的故事是:在五指山腹地一个深不可测的石洞里,住着一只无恶不作的乌鸦精,不是吞食这家牛羊,就是毁掉那家稻谷,更可恶的是到处掠抢年轻貌美的女子,弄得四周乡里鸡犬不宁,惶惶不可终日。就在三月三这天,黎族姑娘俄娘去山上采摘野花,防不胜防,不幸被乌鸦精抓到洞里,她的心上人阿贵悲痛欲绝,奋不顾身,立刻带着砍刀、弓箭前去营救,同样被恶魔残害,更在俄娘悲痛心中埋下了复仇火种,暗暗发誓:不杀死仇敌,决不罢休!终于,有一天,贪婪的乌鸦精体力不支,机智勇敢的俄娘,就在它闭目瞌睡瞬间,拔下尖尖的发簪,一下子把它两眼扎瞎,使它鲜血直流,叫苦连天,怒火满腔的俄娘,趁热打铁,马上拿过阿贵带来的弓箭,一箭箭,直到把这个害人虫彻底铲除,才松了口气。忠贞不渝的俄娘,再也未嫁,而且每到“三月三”,都要到洞前唱起思恋阿贵的情歌。从早唱到晚,一遍又一遍,感动了乡亲,感动了大山,从那以后,石洞取名俄贤洞,大山也取名俄贤岭了。

其实,“三月三”并非黎族的“专利”,其他少数民族有的也同样保持着类似的习俗。像苗族“三月三”吃五色饭,瑶族、侗族、壮族“三月三”歌会等等,大同小异,各有千秋。

如今,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三月三”盛会已从原来黎族未婚青年谈情说爱、追求幸福的单一内容,扩充为黎苗等各族人民通过体育、文化、科技、商贸、旅游等各个领域,欢庆丰收,规划未来,促进生活水平节节高升的传统节日。更令人欣喜的是,今年“三月三”盛况空前,热闹非凡,宽大的“三月三”广场的圆形舞台四周,坐满了近2万名观众,尤其是200多位台湾少数民族代表,远涉重洋,来到充满诗情画意的五指山下,以“欢乐、和谐、一家亲”为主题,在中央电视台“同一首歌”优美旅律中,手拉手,心贴心,以这种特殊而又美好方式,一同饱含深情放声唱起:“久久不见久久见,久久相见才有味”,“同根同祖同宗源,自古就是一家人”……

相关推荐:

《锁麟囊》一波三折

山水画家:范宽

喝酒与懂酒

白族饮食

基诺族的服饰是怎样的?基诺族服饰的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