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历史知识 > 传统文化

丰臣秀吉朝鲜战争之陆战(上)

发布时间:2017-07-09 栏目:专题 投稿:含蓄的马里奥

丰臣秀吉朝鲜战争之陆战上篇:(上篇:)

多大的战争,有时就是一个人的战争。这个人性情与意志直接影响了战争的开始,也注定了战争的结局。倘若简单概括日本历史上最辉煌的战国时代,其实就是讲三个人——织田信长、丰臣秀吉和德川家康。倘若简单概括四年前的朝鲜战争,其实就是讲一个人——丰臣秀吉的战争。

丰臣秀吉为何要攻打朝鲜

“战国三杰”中,丰臣秀吉(1537年-1598年)与织田信长和德川家康的出身大为不同,他身份低微,其父是尾张国爱知郡的一个农民,叫木下弥右卫门。从“右卫门”名字看,其家族有人曾是看门武士。古代日本能给富贵人家看门也是一份荣耀,这个职务常常被穷人选为家族名字。秀吉青年时曾投奔尾张领主织田信长麾下,当“足轻”(即步兵),后来升为足轻头头。1570年因战功卓著被拥立为将军,并受封近江国今滨城城主,跻身于战国群雄之列。

1582年明智光秀在本能寺发动兵变,织田信长遇害。丰臣秀吉起兵讨伐叛徒明智光秀后,遂取代织田信长的地位,于1585年7月就任关白,天皇应其要求赐予新的姓氏“丰臣”,由此得名丰臣秀吉。“丰臣”成为继“藤原”、“源”、“平”、“橘”等四大姓氏之后的第五大姓氏。丰臣秀吉任关白不久,又任太政大臣,位居三公之首,辅佐天皇,总理国政。我们现在能看到表现丰臣秀吉这一时期的画像

(图01),是织田信长最喜欢的宫廷画师狩野家族的狩野光信于1592年在肥后国名护屋城创作的。晚年的丰臣秀吉看上去像个书生,实际上却野心更大。

没有文献能证明,丰臣秀吉为何要攻打朝鲜?史家也只能猜测:一是,663年日本攻打朝鲜半岛被唐军击败,此后,蒙元大军又攻打过日本,打朝鲜是为攻占大明,复先祖之仇;二是,葡萄牙人来到日本,让丰臣秀吉看到海上扩张已是一种国际潮流,学而时习之;三是,日本统一后,武士失去了用武之地,成一大隐患,只好把这股力量引向国外;其实,非要找一个理由,那就是丰臣秀吉的野心,这种野心和各国完成统一大业的枭雄一样,都要扩张。

实际上,丰臣秀吉的野心从1590年就开始膨胀了,他一连三年分别写信给琉球、菲律宾和高山国(即台湾),要求其臣服日本并朝贡。1591年,朝鲜听说丰臣秀吉统一日本后,即派使节团到日本递交表示“邻好”的国书。丰臣秀吉朝鲜的国书则是“借道”朝鲜,“直入大明国,易吾朝之风俗于四百于州”。朝鲜坚决反对“大明父君也,今若贵国便路,则是知友邦,不知有君父也”,并把这一信息传递给大明朝鲜的拒绝并没影响丰臣秀吉的扩张脚步,他命九州肥前国(现佐贺县)的加藤清正立刻构筑名护屋城,以此城为攻打朝鲜的指挥部和后勤基地。1592年正月,日军正式登陆朝鲜,从而引发历时七年的朝鲜战争。

这场战争先后打了两次,由于是日本朝鲜大明三国交战,所以,各国依各自年号对此战役各有不同的命名:在朝鲜它被称为“壬辰倭乱”和“丁酉再乱”,或“壬辰卫国战争”;在日本它被称之为“文禄之役”和“庆长之役”,或“文禄庆长之役”;在中国它被称为“万历三大征(即宁夏之役,播州之役,朝鲜之役)之朝鲜之役”。

1592年朝鲜战争爆发

此时的朝鲜,有“人不知兵二百余年”之谓,当朝皇帝是李昖,李氏朝鲜的第十四代君主,后世所称其为宣祖。此时的日本,刚好相反,经过战国兵乱洗礼,军队已经职业化了,各地军队皆精于打仗。

1592年春,丰臣秀吉在没有朝鲜同意的情况下,发出“借道入明”的突袭朝鲜命令,以西日本诸大名为主的九个军团,组成二十万大军,分别由小西行长、加藤清正、黑田长政、岛津义弘、福岛正则、小早川隆景、毛利辉元、宇喜多秀家、羽柴秀胜率领,从征韩基地名护屋上船,随后在对马岛集结。4月13日,肥后国的小西行长率领第一军团率先从对马渡过海峡,在釜山登陆朝鲜

古代朝鲜留给后世的这场战争的图画极少,存世的两幅恰是描述是开战第一天和第二天的战斗场面,一是《釜山镇殉节图》,二是《东莱府殉节图》。画为朝鲜东莱府的画工卞璞所绘,彩色写本,画纵145cm,横96cm,原作成于1709年。现今存世的为1760年重绘本,现藏韩国陆军士官学校博物馆。

从《釜山镇殉节图》(图:02)中可以看到日本战船自海上而来。史料载,小西行长率领先锋第一军,1.8万人分乘700艘战船,以偷袭的战术,在釜山浦抢滩登陆。随后,由小西行长的女婿对马岛主宗义智领军攻打釜山城。画上的日军多于朝鲜守军,釜山城仅有少量守军,近于一座空城。日军选择了釜山城最为残破的西门为攻击重点。画面里日军多持有火绳枪。日本自织田信长时引进西洋火绳枪,射程在一百米左右。丰臣秀吉时已形成一定的战法。日军以三排轮射方式攻击,令仍使用冷兵器的朝鲜守军难以招架。釜山城转眼失守,60岁郑揆老将军战死。

攻克釜山城和多大浦镇后,第一军向北攻打东莱府。《东莱府殉节图》(图03),表现的即是登陆第二天日军攻打东莱府的战斗。东莱城紧邻釜山东北部是庆尚道重镇,图中可见,此城靠山而建,易守难攻。此图下方是小西行长第一军团的军帐,日军从多个方向包围了东莱城。4月15日,日军向东莱府使宋象贤提出:“战则战矣,不战则假我道。”宋象贤坚定地回答:“战死易,假道难”。日军“借道”未果,开始攻城。图右上方描绘,日军从城西翻墙破城。宋象贤率军奋力抵抗,最后英勇战死。

仅仅四天,朝鲜南部的海防重镇釜山、多大浦镇、东莱、梁山等地相继被日军攻陷,其余沿海守军闻风而逃,南部海防全线崩溃。4月18日,加藤清正率第二军、黑田长政率第三军,顺利登陆,大军兵分三路向朝鲜北部快速挺进。仅仅两个月零两天,朝鲜三都(汉城、开城、平壤)八道失守,两个朝鲜王子被俘,朝鲜国王李昖逃到义州,急向大明求救。

得意洋洋的丰臣秀吉向他的关白侄儿秀次通告了统治日本朝鲜大明三国几条方针:日本关白由羽柴秀秋或宇喜多秀家担任;羽柴秀胜或宇喜多秀家留在朝鲜丰臣秀次任大唐关白;天皇移居北京;自己移居宁波;日本随后征服天竺(印度)。

这是日本第一次企图在亚洲实施它的“大陆政策”。

义兵与北关大捷

朝鲜官兵全面溃散而逃之时,朝鲜各地亦涌现出一批以农民为核心的保家卫国的义兵队伍,抵抗日军的“八道国割”的统治。义兵烽火由半岛东南部的庆尚道燃起。此后,西山大师的僧兵队、北部咸镜道的郑文孚和李鹏寿的义兵队伍,各自在倭兵占领区摆开战场。此中最为后世史家和文物界所乐道的是北关战事,因为有两件存世文物提供了重要史据。

其一是载于《北关遗迹图帖》中的《倡议讨倭图》等图画。此图帖由多幅图画组成,每画皆有标题,分别表现了各历史时期北关守关历史。组画由《拓境立碑图》起,记述12世纪高丽尹瓘东征曷懒甸女真,立高丽之境石碑之事。其后有《夜宴射樽图》、《夜战赋诗图》、《一箭解围图》、《守柵拒敌图》,一直到郑文孚《倡义讨倭图》的北关大捷为止。其中《倡义讨倭图》(图04)记录了1592年9月镜城府驻扎评事郑文孚招集义兵抗击入侵咸镜道的加藤清正部队的战事。郑文孚先后收复镜城府、吉州府等地,大破日军,史称“北关大捷”。此画大约绘于17世纪末,或18世纪初,作者不详,现藏高丽大博物館。

其二为《北关大捷碑》,此碑高210cm,宽65cm,厚13.5cm,大约1400字,特别强调了北关义兵的历史地位,“以忠义相感激,卒能用乌合取全胜,克服一方者,关北之兵为最”。碑文后题“崇祯甲申后六十五年十月□日立”,虽然立碑时已是清康熙四十八年,即1709年,但朝鲜人立碑仍延续崇祯年号,可见朝鲜大明的依赖关系。1905年日俄战争时,此碑被日军朝鲜掠走,立于靖国神社。2005年,在此碑被掠走100周年时,经韩国交涉,石碑回归朝鲜半岛,次年交给了朝鲜

大明参战与伪使“和谈”

虽然,朝鲜义兵取得了一些战事胜利,但无法从根本上扭转整个战局,真正使朝鲜反败为胜,还是大明军队的介入。此时大明是万历朝,面对日军兵临鸭绿江的危局,多年不理朝政的朱翊钧不得不做出决断:出兵朝鲜

1593年初,大明以李如松为东征提督,统4万兵马,渡过鸭绿江。明军以先进的虎蹲炮、大将军炮、佛郎机炮攻城,不到一个月即收复了平壤、开城二都。1月底开始攻打有五万日军驻守的汉城。此时,对阵双方都已疲惫不堪,3月,双方开始和谈。

大明经略朝鲜战事的宋应昌派出一位懂日语的中国商人沈惟敬负责议和事宜。沈惟敬至汉城与日军代表小西行长和谈。不想再打下去的两个谈判代表达成了四点协议:大明派使节去名护屋会见丰臣秀吉;明军撤出朝鲜日军从汉城撤军;交还朝鲜两位王子及其被俘官吏。

4月18日,日军全部撤离汉城,至此,除半岛东南部的全罗和庆尚二道部分沿海地区为日军占领外,其余各地全部收复。5月,丰臣秀吉在九州大本营名护屋会(今佐贺县唐津市)接见大明使团,提出“大明日本和平条件”七条:一、迎明帝公主为日本天皇皇后;二、发展勘合贸易;三、明日两国武官永誓盟好;四、京城及四道归还朝鲜,另外四道割让于日本;五、朝鲜送一王子至日作为人质;六、交还所俘虏的朝鲜国二王子及其他朝鲜官吏;七、朝鲜大臣永誓不叛日本

这是大明朝鲜都不能接受的条件,但沈惟敬却一口答应了这七条,并对同行人诈称丰臣秀吉已同意,向明朝称臣,请求封贡,并退出侵朝日军。而小西行长则对丰臣秀吉汇报说,明朝使者已经同意了丰臣秀吉的七条建议,日使与明使一同去北京请大明皇帝最后批准。

两个妄图侥幸休战的“伪使”,就这样“促成”了议和协议。

于是,日本派小西如安与明朝使团一道去北京。小西如安赴大明前已与小西行长达成了攻守同盟,到北京之后,一口答应了兵部尚书石星提出的三项条款:一、日军受封后迅速撤离朝鲜和对马;二、只册封而不准求贡;三、与朝鲜修好不得侵犯。大明这边,神宗立即册封丰臣秀吉日本国王,还按小西如安提供名单册封了日本国大臣。

于是,有了1596年9月的大明朝鲜议和使在大阪城的“册封”之行。日本大摆宴席招待使团,来使宣读大明国书(现存于大阪博物馆)。丰臣秀吉这才知道所谓“议和”,实为“册封”,与日本要求“割让朝鲜四道于日本”相去甚远,怒骂明使:“吾掌握日本,欲王则王,何待髯虏之封!”议和彻底破裂,日本再次发兵朝鲜

大明谈判代表怕回国不好交待,假造了丰臣秀吉的谢恩表被明廷识破,兵部尚书石星,被投入大狱;沈惟敬被斩;大明再度发兵朝鲜

1597年朝鲜战争

1597年初,丰臣秀吉发兵十四万,日军再次登陆朝鲜,但进攻接连遇阻,为防朝鲜大明联军反攻,日军几大军团分别在南部沿海加筑倭城。加藤清正守蔚山,岛津义弘守泗川,小西行长守全罗道顺天。

1598年年底,大明援军与朝鲜军开始蔚山城,此役是日本侵朝战争中最大规模的会战,日军当年创作了三件《朝鲜军阵图屏风》纪录了守城之艰与胜利大逃亡。这组屏风画由锅岛直茂部队的随军画师绘制,原图1874年失于战火,1886年肥后的画师大久保雪堂又重新制作了这组屏风画,画为纸本,金地着色,六曲屏风装,画纵4200px横9200px。现藏佐贺市松原2丁目5-22财団法人锅岛报效会。

朝鲜军阵图屏风》之一(图05),描绘了加藤请正所筑蔚山城(遗址在今蔚山广域市)基本面貌。城筑在蔚山平原太和江边一座高50米的小山上,内城高15米,用石头垒成,中心城为本丸,两边的为二之丸和三之丸两个小城楼。图中可见外城土丘上立有三重木栅。图的右下角的城外有太和江流过,加藤请正选此地筑城,就是想用太和江可达日军的海边补给兵站西生浦,水路70里,陆路80余里。开战之前,加藤清正将蔚山城交给浅野父子守卫,自己据守西生浦,二者各以为声援。

1597年12月24日,明、朝联军开始攻城,军中大炮齐放,蔚山城一时火光冲天。联军趁此机会试图一举攻占蔚山城,但因地势险峻,最终没能突破第三道木栅。同日,加藤清正自西生浦率兵强行突破明军封锁,进入了蔚山城。联军指挥官杨镐率部紧追加藤清正部队来到蔚山城下,《朝鲜军阵图屏风》之一,图右上方鹤城山下绘有联军大本营。几天后,正当杨镐准备再战时,四十多艘日军战船出现在太和江的下游江面上。

朝鲜军阵图屏风》之二(图06),表现的是锅岛直茂、黑田长政和毛利秀元的援军,与朝鲜联合军隔着太和江对峙的场面。锅岛直茂的随军画工记录下了这一重要时刻,图下方为锅岛直茂和黑田长政的先锋部队,图上方为沿江设防的明、朝联军。此间,日军几次想乘船冲到河对岸,防守太和江岸的明军开炮射击将日军击退。1597年1月3日,全罗道顺天城方面的小西行长终于经由西生浦赶来增援,4日,岛津义弘水军自釜山来援,几股日军合为一处,奋力反攻。杨镐见势不好,先逃奔汉城,麻贵随之逃跑,致使联军全面溃败。《朝鲜军阵图屏风》之三(图07),记录了日军合力追杀溃退的明、朝鲜联军的场面。日军追击三十余里,斩杀明、朝联军约一万余人。第一次攻打蔚山城宣告失败。

第二次蔚山城之战,于1598年9月22日开打。这次攻城战役也是打了十三天。此时,倭城的防御已非常坚固,联军久攻不下,最终撤退。日军原本还要继续战斗,但因丰臣秀吉病死,全军奉命撤回,战事转入撤军与逃亡的尾声……

图01:丰臣秀吉画像,1592年宫廷画师狩野光信于肥后国名护屋城创作此画。晚年的丰臣秀吉看上去像个书生,实际上却野心更大。

图02:《釜山镇殉节图》,描述了日军侵朝第一天釜山镇战斗场面。东莱府画工卞璞绘于1709年,彩色写本,图纵145cm,横96cm。现藏韩国陆军士官学校博物馆。

图03:《东莱府殉节图》,描述了日军侵朝第二天东莱城战斗场面。东莱府的画工卞璞绘于1709年,彩色写本,图纵145cm,横96cm。现藏韩国陆军士官学校博物馆。

图04:《倡义讨倭图》,记录了1592年9月镜城府驻札评事郑文孚招集义兵抗击日军的战事。此画大约绘于17世纪末,或18世纪初,作者不详,现藏高丽大博物館。

图05:《朝鲜军阵图屏风》之一,此图描绘了加藤请正所筑蔚山城基本面貌。加藤请正选此筑城就是想用城外的太和江通日军海边补给站西生浦之地利。

图06:《朝鲜军阵图屏风》之二,此图表现了锅岛直茂、黑田长政的援军,与明、朝联军隔着太和江对峙的场面。随军画工记录下了这一重要时刻,并在屏风上创作了此画。

图07《朝鲜军阵图屏风》之三,此图表现了日军合力追杀溃退的明、朝鲜联合军场面。日军追击三十余里,斩杀明、朝联军约一万余人。

下篇:

丰臣秀吉朝鲜战争之海战

日本入侵朝鲜的那场战争,主体是陆战,在陆战中朝鲜军队乏善可陈,反到是不占主流的海上战役,朝鲜海军为国家争回了面子。因此,在韩国国会门外,有一尊海军将领的铜像与李氏朝鲜“圣君世宗”(他发明朝鲜文字)的铜像相对而立,他就是朝鲜武神李舜臣,在朝鲜历史上没有第二个人有此殊荣。

李舜臣和世界记忆遗产《乱中日记》

李舜臣出生在没落士大夫家庭,其父对四个儿子寄预厚望,按中华始祖之名,给他们起名为:羲臣、尭臣、舜臣、禹臣。李舜臣22岁开始学武,32岁时武科及第。此后,先是在北方咸镜道防御女真,而到南部全罗道任助防将,日军“借道”朝鲜前夕,几位陆将被紧急任命为朝鲜半岛最南端的海军将领,李舜臣全罗道左水使,元均任为庆尚道右水使。

李舜臣虽然是个武将,但在七年抗倭战斗中,竟然不间断地写就一部军事日志——《乱中日记》(图01)。这部留传至今的手稿,从就任“全罗道左水使”的1592年1月1日写起,一直写到阵亡前两天的1598年11月17日,共留下2539天军旅生活日记。由军事指挥官亲笔写下的这样长的战争全记录,不仅朝鲜绝无仅有,全世界也是独此一家。因而2013年《乱中日记》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记忆遗产名录》(至此,韩国共有11项文献遗产入选此名录,中国有7项)。历代史学家研究这场战争都少不了引述这第一手的文献——《乱中日记》。

朝鲜龟船日本安宅船的真实面目

曾有伟人说,战争中的决定因素,不是武器而是人。但朝鲜抗倭的海战武器十分特殊,因而常被史家当作重要因素提起,甚或,看作是朝鲜海战的制胜法宝——“龟船”。

龟船并非李舜臣的发明,在朝鲜编年史《朝鲜王朝实录》1413与1415年的记载中,就已有龟船的记录。只是日本入侵之前,朝鲜半岛两百年没有什么大战事,龟船几近消亡。李舜臣上任后,请来造船大师罗大用对传统龟船进行改良。尚无证据证明龟船是用铁甲包覆。李舜臣《乱中日记》只提及了船头突出的铁锥。此船双桅双帆,但动力主要靠桨,只适近海航行,船长30多米,两侧各有10余桨手和10余火铳手,船屋外以硬木板龟甲状包覆,并以向外铁钉防止登船跳帮。船头龙头部分留有火铳口。朝鲜最早以图画描绘“全罗左水营龟船”,已是大海战两百年以后的1795年了,日本太田天洋为鼓舞日本海军描绘的朝鲜龟船海战画已是1940年了,它们离历史真实都太远了。

据《乱中日记》载,朝日刚开战时,全罗水师营仅有龟船2只,战船2只,其他杂役船13只。火力有地字铳11,玄字铳27,黄字铳27,胜字铳23,鸟铳430只……韩国景福宫有此实物,都小得可怜。这些火铳并非大炮,不能发射炮弹,主要用来发射大将军箭、将军箭、次大箭。韩国影视作品中鸣梁海战用的大炮,只为拍出来好看,而非情景再现。

日军当时的主力战舰叫“安宅船”,即大型战船。16世纪中期,日本南海道淡路国的海贼安宅氏建造的安宅船,渐渐成为优秀的大型战船。后来,织田信长命令海贼王九鬼嘉隆又建造了覆有铁甲的大安宅船,因过于笨重,只能近海岸航行,所以攻打朝鲜时没派这种安宅船。

安宅船分箭船和炮船两种,炮船配有40大筒(日式火铳),另外配备一定数量的火绳枪。多数安宅船没有帆,靠桨推进,速度很慢。安宅船为主力战舰时,会与关船、即中型战船,和小早(小船)等较小型快船,共同构成水上战阵。值得一提的是,1593年5月左右日本人绘制六曲《名护屋城图屏风》(图02)时,在第五、六屏上,留下了安宅船的身影,成为重要的历史文献。

与朝鲜、日本水军相比,大明参战水师装备最为先进。明军不仅有大海船,水师营装备有40门佛郎机,这是种铁制后装滑膛炮,引燃子炮火门进行射击,可以20秒内完成前三炮,有效射程在500米左右。明军海战时,先是前装大发熕和佛郎机开火,靠近后用碗口铳、鸟铳和火箭射击,攻击力极强。

朝鲜水师的海上游击战

日军入侵时,朝鲜已两百年太平无事,陆军尚不强大,海军更是难以成军。所以,在大明军队没有介入之前,李舜臣的水军多以游击战面目出现在朝鲜半岛南端大大小小的海峡之中,主要袭击对象为日军运输船队,且胜算多多。

玉浦泊之战:1592年5月7日,全罗道左水使李舜臣与庆尚道右水使元均的舰队一同出发前往庆尚道南部巨济岛东侧玉浦泊。两位将军虽然不和(李舜臣《乱中日记》载“天地之间像元均这样凶恶的人实在是少有”),但还是联手以91条战船袭击沉了玉浦泊日本第二运输船队50多艘运输船,击毁倭船15艘,取得了自日军侵入以来的第一个胜利。

赤珍浦之战:1592年5月8日,李舜臣率船队又偷袭了巨济岛北部固城赤珍浦的日军运输船队。此时日军都在岸上劫掠,船上无人,朝鲜水师袭击13艘船组成的日本运输船,击毁11艘。

泗川洋之战:1592年5月29日,在固城北部泗川洋,李舜臣率领龟船等23艘战船,与元均指挥的水师会合,在泗川洋迎战13艘日军运输船。李舜臣发挥熟悉海潮与水流的优势,借助潮涨有利于大型战船活动之机,以龟船和板屋船等战船攻击日军,最终将13艘日本战船全部击沉。这是改造后的龟船初试牛刀。

唐浦之战:1592年6月2日,李舜臣率船队进攻停在唐浦的龟井真矩部。朝鲜龟船首先冲向日军旗舰,将其撞破。《明史》记载,九州大名龟井兹矩,死于此役。实际上,龟井兹矩在家臣掩护下逃回日本,1610年在鹿野城病逝。此役,李舜臣共消灭21艘日本战船。6月5日,李舜臣与李仁祺部又消灭了加藤清正属下战舰33艘。6月6日,李舜臣又歼灭了日本水军名将来岛通久船队,当场击毙来岛通久(其兄来岛通总,本想在鸣梁海战中为兄弟报仇,也被李舜臣击毙)。

闲山岛海战:1592年7月7日,为了与朝鲜水师决战,日本水师在巨济岛一带集结,出动大船21只、中船15只、小船6只、合计42只船,准备兵分三路向朝鲜水师发动进攻。全罗左使李舜臣战船24艘,庆尚道右使元均率战船7艘,全罗道右使李亿祺率战船25艘,共有56只朝鲜战船出海迎战。朝鲜水师利用熟悉地形的优势,以伏击和近距离作战,张鹤翼阵,以龟船的有力撞击,撞翻精于海战的九鬼嘉隆的旗舰。随后全歼42艘日本战船,取得著名的“闲山岛大捷”。

这些小规模的海上战斗,虽然破坏了日军海上运输线,但却没能改变日军的高压战局,日军大部队陆续北上,大军直逼鸭绿江。1593年1月,大明军队开始大规模介入战争,年初解放平壤,4月解放汉城,朝鲜败局这才有所改观。1593年下半年,日朝开始了为期几年的“和谈”。几年和谈,丰臣秀吉原以为能得到朝鲜四道,结果等来的却是大明“册封”他为日本皇帝。丰臣秀吉大怒,再度派出八大军团登陆朝鲜。

鸣梁海战李舜臣以少胜多

日朝再燃战火之时,一向与李舜臣交恶的元均不断进谗言,导致已晋升为全罗、庆尚、忠清三道水军统制使的李舜臣将军被免职,元均转而替代李舜臣,成为忠清、全罗、庆尚三道水军统帅。这一次元均要对抗的已是有备而来的日本水师

1597年7月14日、元均从闲山岛的本营出发,次日夜在巨济岛跟漆川岛之间的漆川梁停留。日本水师统帅九鬼嘉隆,针对朝鲜水师龟船撞击,已对安宅船及大关船做了改造,临时包上铁壳。元均本以为与他交锋的是路过的日本运输舰队,没有料到藤堂高虎率领日本水师从海上突然包围了朝鲜水师,元均、李亿祺、崔湖皆战死,朝鲜水师几乎全军覆没。

朝鲜失去海上控制力之后,日军沿海路向忠清、全罗、庆尚三道全面进军,迅速攻占了南部沿海。1597年8月,朝鲜朝廷只好请已贬为布衣的李舜臣出山救难,李舜臣接手只剩12条战船水师,在全罗道右水营重整旗。10月,欲一举消灭李舜臣的破败水师日军从半岛东边驶向鸣梁海峡

鸣梁海峡位于朝鲜半鸟南部的珍岛与全罗南道海南郡之间的狭窄海峡海峡长约2公里,最窄处只有294米宽。海峡内海水湍急,每隔数小时海水流向会发生逆转。海水涨落声音很大,故名“鸣梁”。

这幅《鸣梁海战图》(图03)是后世绘制的,较清楚地描绘出双方的对阵态势。此时,李舜臣已没有可以同日军对决的船队,他决定巧用地利,以少打多,克敌于海峡之内。10月26日,日军水师统帅藤堂高虎率领300余艘战船来到鸣梁海峡口,先锋来岛通总率百余战船,趁涨潮时排成一字横阵进入海峡李舜臣先派出几艘战船将倭船引入鸣梁海峡深处。不久,潮水退落,李舜臣亲率12艘战船借落潮之力,向倭船战阵撞去,击毁多艘日军战船,并击毙日军先锋来岛通总。本来是找李舜臣报兄弟之仇的来岛通总,却成为日本在朝鲜战争中唯一阵亡的大名。日军失去先锋,军心涣散,只得顺潮向后撤退。

鸣梁海战的局部胜利,并没影响日军的海上进攻,很快日军就夺取了制海权,完成了掩护陆军前进的战略目标。战火很快烧到了朝鲜中部的京幾道。丰臣秀吉拿着朝鲜战场上割来的十五桶朝鲜人的“腌鼻”埋入京都大佛寺“鼻冢”,以志纪念。直到1597年岁末,大明军队再次大举介入战斗,日军这才转攻为守。

明军追击倭兵,李舜臣战死露梁

历史转机出现在1598年8月18日,这一天,62岁的丰臣秀吉病死在京都伏见城。虽然,日本对于海外部队封锁了这个消息。但在朝鲜打仗的日军将领已经感到了时局不妙。朝鲜政军两界也在9月得到“关白病死”、“秀吉七月初病死”的消息。

1598年9月,日军开始悄悄地执行丰臣秀吉“从朝鲜撤军”的遗命。11月,加藤清正率部队从庆尚道蔚山城出逃,乘船从海上撤退。12月11日,小西行长的先遣部队从全罗道顺天城逃跑,乘船来到光阳湾口的猫岛附近海面,准备逃回日本

明军、朝军的海上联军以大明的陈璘为水师提督,率将邓子龙和马文焕等,将600只海船和近两万明军排布在忠清、全罗、庆尚三道的各个海口,分路截击逃跑的日军。小西行长的第二军的几次突围都失败了,只得向驻泗川、南海之日军求援。驻泗川、新城的岛津义弘的第五军接到求援信后,于18日向露梁海峡疾驶。途中与从南海开来的宗义智船队会合,总兵力达万余人,战船500余艘。这支庞大船队于午夜开始通过露梁海峡

明军陈璘获悉日本援军西进的情报后,带领主力在竹岛和水门洞,准备和日军水师主力进行最后的决战。同时,命令在令明军邓子龙和朝鲜李舜臣所率的100只战船和7000士兵,分别埋伏在露梁海峡北侧和南海岛附近的观音浦,截击来增援的岛津义弘、宗义智等部的水师

12月19日凌晨,岛津义弘船队主力大部已驶出海峡,进至露梁以西海面。邓子龙待日船队通过海峡后,迂回到侧后发起攻击,由于众寡悬殊,邓子龙部旋即被日船包围,年逾七十的邓子龙战死。与此同时,李舜臣所率右军水师追击进入观音浦的日军,在与岛津义弘的水师交战中,李舜臣中弹牺牲,其侄代为指挥战斗。明军主力陈璘乘胜生擒倭帅平正成、平正秀而归,最终,取得了露梁海战的胜利。但小西行长和岛津义弘等主力战将和部队,还是逃回了日本

朝鲜大海战至此结束。

尾声:李舜臣将军封神,德川加康坐享幕府

朝鲜战争结束后,有两件事要特别交待一下:

一是,李舜臣死后被朝廷追赠领议政,谥号忠武。1604年又被追封其为孝忠仗义迪毅协力宣武功臣,同列者还有曾经陷害李舜臣的元均,加赠德豊府院君。几百年后,日本海军东乡平八郎大将仍将李舜臣称为他的老师。在首尔光华门广场地下二层,现在设有“忠武公李舜臣将军生平故事展示馆”。

二是,朝鲜一度想乘胜追攻打对马岛,后因本国急于恢复国力就没有跨海征倭。对马岛岛主宗义智战后第二年就遣送朝鲜战俘回国,积极促进日朝议和。德川加康借国内大兵朝鲜作战,顺利一统日本,不想与朝鲜再战。1603年江户幕府建立的第二年,德川加康正式接见朝鲜来使,在朝鲜人民还在咬牙切齿地恨日本时,朝日两国快速而正式地修好讲和。此后,两百年“朝日友好”,朝鲜“通信使”十二次访问日本

图01:《乱中日记》,2013年《乱中日记》手稿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记忆遗产名录》。

图02:《名护屋城图屏风》,此六屏画大约绘制于1593年5月左右,在的它的第五六屏上留下了安宅船的身影,是最早的安宅船形象文献。

图03:《鸣梁海战图》,此图是后世绘制的,它较清楚地描绘出双方的对阵态势与特殊的地理位置。

相关推荐:

怯的不花及艾因贾鲁特之战什么时发生的?怯的不花及艾因贾鲁特之战的结果

为何说李煜诗酒荒淫其实不过是麻痹宋朝的手段?

彭海桐《甜蜜空间》歌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