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历史知识 > 传统文化

红酒文化在中国传统下的回归

发布时间:2017-01-18 栏目:专题 投稿:曾经的水蜜桃

红酒是浪漫小资的象征,在国外,消费红酒形成了不成文的共识,那就是它只适合“品”,而绝对不可以一口闷地“饮”,观色、摇晃、闻酒、品尝、回味,如此才可以真正感受到红酒的魅力,升华出一种高贵幽雅的品位。

但在中国酒文化传统中,最典型的饮酒行为模式历来是“满杯干,一口闷”,酒要“开怀畅饮”,尤其是亲朋相聚、结婚宴请等场合,猜拳拼酒,非到“豪言壮语、胡言乱语”才算喝好。用消费行为学术语描述,就是单口饮量大,情绪亢奋度递升率快。凡是符合这种饮酒行为模式的,在餐桌上都会受到尊敬或恭维。这样的传统酒文化不仅体现在现实生活中,就是在中国历史文化的小说、戏剧和传说中,无数英雄好汉为一代代崇拜者在树立人生模范时也建立了这样的饮酒行为样板,而这样的样板在一定程度上又是中国古代饮酒文化的真实再现。可以说,中国传统酒文化是久远而根深蒂固的,并且以其强大的文化融合力也使作为舶来品的红酒和啤酒完全纳入中国本土白酒饮用行为之中。

而随着国人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小资浪漫生活情趣地追求,红酒文化在我国日益高升,2005年中国红酒消费开始游离出中国传统酒文化,逐渐建立起以品带饮的行为模式,使红酒品饮归回本源。是什么让力量让红酒文化在顽固的中国传统下得以回归的呢?业内人士认为,以下两种力量成就了这一红酒消费本源回归

第一种力量来自生产企业及其代理商,中国大型酒业公司2005年力推自己品牌的高端产品,同时加强了导饮宣传。他们通过精致的附送宣传品和经过专业培训的品牌促销员,极力传播倡导浪漫、小资的红酒品饮文化。纵观东莞红酒尤其是高档红酒的宣传,无不营造出一种高雅而富有情调的氛围,而这种氛围很大程度上则是通过品尝红酒技巧的宣传来实现的。为此,各大生产企业或代理商都会定期或不定期地邀请各界朋友,举行隆重的红酒品尝活动。

第二种力量来自媒体,东莞许多媒体,大到省级报纸小到行业刊物,开辟消费专栏成了他们一致看好的选择,而当中常常可以看到有关红酒的宣传。从红酒的产地到品种、从评判标准到品尝环境及技巧等等,无不营造出一种“品酒”的氛围。而从全国范围来看,有人估计2004年中国主流平面媒体已经不少于25家开辟了葡萄酒专版,但在消费者心目中形成既亲切又权威的并不多。2005年这些专版将以更专业和更有亲和力的方式面向消费者,真正成为消费市场导饮指南,同时,还会有更多平面媒体跟进。有关人士预测,在2005年中开始陆续发行不低于5份的直接面向消费者的葡萄酒导饮报纸和刊物,其中2-3份是由葡萄酒生产企业赞助的派送刊物。1-2份是面向中高端消费族群的专业消费读物,如同《汽车》杂志。消费者阅读这些报刊然后按图索骥成为2005年红酒消费的流行行为。但是目前除了在葡萄酒业界面向厂商发行的刊物还没有一本消费者喜闻乐见的的红酒流行刊物

2005年在各种力量的综合作用下,中国红酒消费归回本源的一个重要行为指标就是以品带饮。专业品饮级的塔尖消费族群已经能够识别主要品种葡萄酒的香气,塔座消费族群开始体味出前感中感和后感的微妙差别。另一个重要的行为指标就是品饮红酒时,情绪亢奋度递升率大幅度降低。

酒文化游离出中国传统文化,回归本源的另一表现就是,2005年在塔座消费族群以上第一次开始确立“酒配菜”概念,以“红酒(干红)配红肉(猪牛羊肉),白酒(干白)配白肉(海鲜鱼虾)”的基本原则,改变了“一餐一酒头到尾”的现象,而开始采用“一餐多酒,酒菜匹配”的系统品饮方式,先以干白开胃,然后进入干红主题,先尝年轻酒,再品老年份酒。并且,甜白葡萄酒作为一个比较陌生的高档甜酒,也开始受到尝试和青睐,不仅在标准西餐匹配甜点,消费者也会在体验后选择中餐匹配。

葡萄酒从远古的异国远道而来,经历了2000多年的历史,现今回归其应有的本源该是最符合唐代诗人王翰的心意吧?不曾细细“品味”,怎会有“葡萄美酒夜光杯”如此美妙的诗句?

相关推荐:

第八届“学院工笔”系列学术展举办

恶虎村【第一场】

清农村演剧图(1)

给清末民初老照片上色 有一种恬静的美

林黛玉得的不是肺痨,而是心脏病!(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