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历史知识 > 传统文化

中西葡萄酒文化现状解析

发布时间:2017-01-22 栏目:专题 投稿:可靠的丝袜

葡萄葡萄酒旅游是目前世界上每一个主要产酒国的重要目标。葡萄葡萄酒产业旅游是指有组织地参观访问葡萄葡萄酒产区及其各类葡萄酒庄园和加工企业,使游客通过了解葡萄产品及其制作过程,通过观察、品尝、鉴赏等手段以达到丰富知识,开阔视野,满足游客好奇心和求知欲的目的。据数据统计2001年到2010年,全球葡萄酒的消费量年均增长2.669亿瓶,将达到318.43亿瓶,每年消费支出增长超过19亿美元,达到1170.38亿美元,这个数字是全球唱片销售额的3倍,是it产业的两倍。又根据国际葡萄酒及烈酒博览会理事罗伯特·柏因特介绍,目前,三大葡萄酒生产国法国、意大利和西班牙占据着全球近50%的生产量。2005年,意大利葡萄酒生产量首次与法国葡萄酒生产量持平,达50.5亿升。但柏因特表示,根据多方调查研究,国际葡萄酒及烈酒博览会预测,2010年,法国的葡萄酒产量将达51.5亿升,呈增长趋势;而相反的是,意大利葡萄酒产量将呈负增长趋势,下降到49.2亿升左右。他还强调,国际葡萄酒及烈酒博览会的预测数据误差仅为0.1%。而2005年,我国首次跻身全球十大葡萄市场。近些年,我国的葡萄酒生产发展与消费同步,都有了20%多的增长,未来,中国还将停留在前10名。同时中国市场中国葡萄酒三大巨头长城、王朝、张裕所瓜分天下。整体来说是名牌的葡萄酒垄断了地区这块蛋糕,他起着一个潜移默化作用。而在这时的中国葡萄酒牌子打造自己的品牌是走向全世界门槛,葡萄文化葡萄品牌的奠基石。

一、 葡萄文化现状

(一) 西方国家葡萄文化历史

公元前6000年在黑海与里海间的外高加索区,就已经有葡萄的种植和葡萄酒的酿制。当时所种植的葡萄属于viti-vinifera种,这一个种是目前全球数以千计的葡萄品种的祖先。公元前3000多年前的苏美人就已经有人工灌溉的葡萄园,当时葡萄酒是相当稀有的东西,具有相当浓厚的宗教与政治像征意义,他孕含死亡,再生,与神的接近以及生殖等多重的意义,常常被作为祭神的用品,而且只能为社会的精英独享。

葡萄的种植在公元两千多年前传入希腊,并向海外殖民地拓展,葡萄酒传到黑海及地中海沿岸各地,包意大利,法国及西班牙等地。接续希腊的罗马帝国更借着兵团,将葡萄的种植向北传播到欧洲各地。当年葡萄酒已经是相当重要的贸易商品,用双耳尖底陶瓶运输。葡萄酒除了被用来作为祭祀的用品,也是一般人的饮品,是同时分属人与神的饮料,还被赋于医药的功能。此时葡萄酒有直接相关的神,作为葡萄酒的象征。希腊的酒神是dionysus,罗马酒神为bacchus。

葡萄酒是耶苏圣血的象征,在天主教的宗教仪式中,葡萄酒有不可或缺的地位。罗马帝国灭亡后,教会的力量,对葡萄酒的发展扮演重要角色,有赖教会的努力,葡萄不仅在地中海区域普遍地种植,而且被带往北部天气严寒,葡萄生长困难的区域,意外促成了寒冷气候区葡萄酒业的发展。

17,18世纪商业的勃兴,促成了中产阶段的兴起,也提供高级葡萄一个广大的市场。玻璃瓶与软木塞的普遍使用,让波尔多及勃艮第等地开始生产品质卓越的久存型葡萄酒,在此之前,葡萄酒只能放上一两年。当时的海上强权英国和荷兰,国内不产葡萄酒,在海外各地建立许多据点,生产葡萄酒。适合远途运送的酒精强化葡萄酒如西班牙的雪莉酒,葡萄牙的波特酒及马得拉酒应运而生。

19世纪中自新大陆传进欧洲的根瘤蚜虫病phylloxera几乎完全摧毁了所有欧洲的葡萄园,这是有史以来遭受的最大灾害,光是在法国就有两百五十万公顷的葡萄园受到殃及。八o年代,才找到根绝的方法:将欧洲种葡萄嫁接到美国种葡萄上,因为美国种葡萄树根不会受蚜虫的侵扰。有关葡萄酒酿造,法国细菌学家巴斯得也在十九世纪开始科学性的研究,使得酿造技术大幅提升。

20世纪在葡萄酒的酿造技术上有长足的进步,不仅酿造的过程更能精确控制,而且发展出各种新式的酿造方法,让欧洲以外的新兴葡萄酒产国在葡萄酒业快速成长,成为欧洲葡萄酒的主要对手。但另一方面,葡萄园的天然环境也越来越受到重视。法国从1936年建立aoc法定产区管制系统奠立欧洲葡萄酒业保存传统葡萄酒的基础,地方风味得以延续。

(二) 中国葡萄文化发展历史

1. 中国葡萄酒古代史

据考证我国在汉代(公元前206年)以前就已种开始植葡萄并有葡萄酒的生产了。司马迁著名的《史记》中首次记载了葡萄酒。公元前138年,外交家张骞奉汉武帝之命出使西域,看到“宛左右以蒲陶为酒,富人藏酒至万余石,久者数十岁不败。俗嗜酒,马嗜苜蓿。汉使取其实来,于是天子始种苜蓿,蒲陶肥饶地。及天马多,外国使来众,则离宫别馆旁尽种蒲陶,苜蓿极望”(《史记·大宛列传》第六十三)。大宛是古西域的一个国家,在中亚费尔干纳盆地。这一例史料充分说明我国在西汉时期,已从邻国学习并掌握了葡萄种植和葡萄酿酒技术。西域自古以来一直是我国葡萄酒的主要产地。《吐鲁番出土文书》(现代根据出土文书汇编而成的)中有不少史料记载了公元4--8世纪期间吐鲁番地区葡萄园种植,经营,租让及葡萄酒买卖的情况。从这此史料可以看出在那一历史时期葡萄酒生产的规模是较大的。

东汉时,葡萄酒仍非常珍贵,据《太平御览》卷972引《续汉书》云:扶风孟佗以葡萄酒一斗遗张让,即以为凉州剌史。足以证明当时葡萄酒的稀罕。

葡萄酒的酿造过程比黄酒酿造要简化,但是由于葡萄原料的生产有季节性,终究不如谷物原料那么方便,因此葡萄酒的酿造技术并未大面积推广。在历史上,内地的葡萄酒,一直是断断续续维持下来的。唐朝和元朝从外地将葡萄酿酒方法引入内地。而以元朝时的规模最大。其生产主要是集中在新疆一带,在元朝,在山西太原一带也有过大规模的葡萄种植和葡萄酒酿造的历史。而汉民族对葡萄酒的生产技术基本上是不得要领的。

汉代虽然曾引入了葡萄及葡萄酒生产技术,但却未使之传播开来。汉代之后,中原地区大概就不再种植葡萄。一些边远地区时常以贡酒的方式向后来的历代皇室进贡葡萄酒。唐代时,中原地区对葡萄酒已是一无所知了。唐太宗从西域引入葡萄,《南部新书》丙卷记载:“太宗破高昌,收马乳葡萄种于苑,并得酒法,仍自损益之,造酒成绿色,芳香酷烈,味兼醍醐,长安始识其味也。”宋代类书《册府元龟》卷970记载高昌故址在今新疆吐鲁番东约二十多公里,当时其归属一直不定。唐朝时,葡萄酒在内地有较大的影响力,从高昌学来的葡萄栽培法及葡萄酒酿法在唐代可能延续了较长的历史时期,以致在唐代的许多诗句中,葡萄酒的芳名屡屡出现。如脍炙人口的著名诗句:“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王翰“凉州词”)。刘禹锡(772--842年)也曾作诗赞美葡萄酒,诗云:“我本是晋人,种此如种玉,酿之成美酒,尽日饮不足”。这说明当时山西早已种植葡萄,并酿造葡萄酒。白居易,李白等都有吟葡萄酒的诗。当时的胡人在长安还开设酒店,销售西域的葡萄酒。

元朝统治者对葡萄酒非常喜爱,规定祭祀太庙必须用葡萄酒。并在山西的太原,江苏的南京开辟葡萄园。至元28年在宫中建造葡萄酒室。

明代徐光启的《农政全书》卷30中曾记载了我国栽培的葡萄品种有:

水晶葡萄,晕色带白,如着粉形大而长,味甘;紫葡萄,黑色,有大小两种,酸甜两味;绿葡萄,出蜀中,熟时色绿,至若西番之绿葡萄,名兔睛,味胜甜蜜,无核则异品也;琐琐葡萄,出西番,实小如胡椒,……云南者,大如枣,味尤长。

2.中国葡萄酒近代史

清末1892年,华侨张弼士在烟台建立了葡萄园和葡萄酒公司──张裕葡萄酿酒公司,从西方引入了优良的葡萄品种,并引入了机械化的生产方式,贮酒容器从翁改为橡木桶,从此我国的葡萄酒生产技术上了一个新台阶。以后,青岛、北京、清徐、吉林长白山和通化相继建立了葡萄酒厂,这些厂的规模虽然不大,但葡萄酒工业的雏形已经形成。由于军阀连年混战,再加上帝国主义的摧残和官僚资本的掠夺,作为民族工业的葡萄酒厂在解放前一直处在奄奄一息的境地。

山东烟台张裕葡萄酒公司

著名爱国华侨张弼士,广东梅州人,16岁远走南洋,自学徒逐步经商发迹,后专务实业,成为南洋首富。1892年张弼士乘公务之便到烟台考察,确认烟台为理想的葡萄种植地,并着手建厂。他在烟台东山、西山购地近千亩,从欧洲及国内引进优质葡萄120余种,建成了国际名种葡萄基地。依据自办企业取名的惯例,取“昌裕兴隆”的“裕”字,再冠以张姓,“张裕”由此得名。1914年,在南洋劝业会上和上海招商局于南京举办的商品陈列赛会上,张裕的白兰地、琼瑶浆、红葡萄酒等产品被授予最优等奖章。1915年在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上,张裕的白兰地、红葡萄酒、雷司令、琼瑶浆等产品荣获金质奖章和最优等奖状,中国第一次有了举世公认的葡萄酒。

山东青岛葡萄酒厂

1914年位于青岛市湖南路的一个德国杂货商创立了青岛地区第一家葡萄酒作坊。数年后,这家作坊转入德商福昌洋行名下,1930年它又被卖给另一位德商美最时洋行,因其德文名称是melcher&co.,随取其字头合成melco,中文音译“美口”,所以该酒厂命名为美口酒厂。1941年前后,因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外酒进口困难,该厂开始扩大生产,增加木桶容量达10万升,在上海、天津、东南亚等地设立代理店,大量外销。后来,美口酒厂曾经被国民党及其官僚资本所收购,但始终没有大的发展。

山西清徐露酒厂

1921年10月建立的清徐露酒厂,当时称作益华酿酒公司,由山西人张治平建立。最初建厂动机是振兴民族工业,想生产自己的葡萄酒代替舶来品。建厂之初曾购进法国设备并建有地窖,容器均为当地自制的瓷坛。产品有炼白酒、高红酒、白兰地、葡萄纯汁、葡萄烧酒等。抗战时期清徐沦陷,公司遭到严重破坏,至1949年产量为2.91万吨,员工15人。

吉林通化葡萄酒厂

该厂是在伪满时期的1938年7月由日本人木下溪所建,次年8月竣工。1941年厂址变迁并扩大规模,年生产能力达到70多吨,厂名改为通化葡萄酒株式会社。1943年再次投资增加发酵及蒸馏设备,员工达150人,年产量达100吨。1944年日本军队下令将其改为军工厂,生产酒石酸钙。日本投降后,该厂先后被国民党和八路军接管。

北京葡萄酒厂

该厂的前身是1910年成立的上义学校酿造所,后来改为上义洋酒厂。是天主教圣母文学总院为圣母文学会及全国各地天主教举行弥撒用酒而附设的葡萄酒厂。当时的葡萄由法国引入,种植在黑山扈。葡萄产量大了以后,除了生产葡萄酒外,还生产一些利口酒、白兰地、威士忌等。产品供应北京各大使馆、饭店和酒吧,颇受欢迎。同时产品还销往天津、上海、汉口、广州等地,年产量约百吨,1949年该厂处于停产状态。

近代葡萄酒的启蒙,除张裕葡萄酒公司外,多与天主教会的活动有关。从新中国成立前夕,尚有经营活动的7个酒厂的情况看,只有两个是中国人建的,其它5个都是外国人建的。1949年上述酒厂的总产量为115吨左右。

(三) 中国葡萄酒文化现状

葡萄酒文化是指葡萄酒作为文化的载体,而使葡萄酒具有了文化内涵,主要指葡萄酒的物质技术、人们的心理意识和行为规范的总和,包括葡萄酒的酿造、斟饮方式与人体健康的关系等一系列葡萄酒科学知识,政府有关政策,营销战略、战术,葡萄酒文化交流以及与葡萄酒有关的文艺作品等。

“葡萄美酒夜光杯”唐代诗人王翰所作的中国人几乎耳熟能详的诗句是葡萄或葡萄酒这种舶来品与中国传统文化相融合的结晶。在中国,葡萄栽培和葡萄酒酿造的技术的传入应归功于汉代张骞出使西域,《史记·大宛列传》记载:“宛左右以蒲陶为酒,富人藏酒至万余石,久者数十岁不败。俗嗜酒,马嗜苜蓿。汉使取其实来,于是天子始种苜蓿、蒲陶肥饶也。”后经过魏晋南北朝,唐宋元三朝发展,这种技术得到较好的发展,葡萄酒文化也逐渐形成发展,并到达一个顶峰。但当时只有极少的地区如凉州能栽培葡萄,加之交通并没有像现在那么发达,葡萄酒只能作为一种流传在王孙贵族以及部分文人之间的珍贵饮料,没能得到大面积的推广,没有成为大众饮料。因此,葡萄酒文化在古代中国的普及有很大的局限性。明清两代葡萄酒业没有得到更多的发展,直到1892年张弼士创建张裕葡萄酒厂,中国葡萄酒业开始工业化生产。然而大多数酒厂在长时间的内外战争中遭到严重的打击,逐渐衰落下去,纷纷倒闭。新中国成立之后,葡萄酒业得到政府的重视,才慢慢的再次发展起来,逐渐成为受欢迎的饮品。因此,中国葡萄酒业的发展可谓一波三折,还没来得及形成深入民心的浓厚的属于本土的葡萄酒文化,可以说存在着文化断层。

从广义上讲,葡萄酒文化包括几千年来不断改进和提高的葡萄栽培管理技术、葡萄酒酿造技术,法律制度,酒俗酒礼,饮酒器皿以及文人墨客所创作的与葡萄酒相关的书画、诗文词句等,狭义上的葡萄酒文化则仅指葡萄酒品饮的礼节,风俗,逸闻等。中国本土的葡萄酒文化并没有得到全面地发展,多数停留在简单的论述及文人们的饮酒逸事上,没有发展出如白酒类似的酒俗酒礼,没有让中国人遵循的一种行为规范。而西方国家在持续不断的探索中,葡萄酒文化得到了全面地发展。因此,中国人在饮用葡萄酒时,会受到西方葡萄酒文化的引导。另一方面,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下,葡萄酒的消费又会受到中国人固有观念和习惯的影响。

首先,作为一个农业大国,中国传统文化本质上是一种农耕文化,追求自给自足。这种封闭保守的农耕文化与西方提倡的开放,个人解放与自由的游牧或海洋文化是有着强烈的反差的。因此,表现在饮食文化上,中西方的酒文化也便有着本质的区别。中国人的饮食结构注重植物性食物与动物性食物的搭配,而多数西方国家如法国,美国,英国饮食结构偏向动物性食品,肉,蛋,奶占较大的比例,高脂肪高蛋白,而饮用葡萄酒有助于消化,适量引用能预防减少心血管疾病的发生。西方独特的饮食结构使西方国家更偏向于饮用葡萄酒。

其次,民以食为天,在中国,饮食在人们心目中已经远远超出了物质层面的享受,而被赋予了更多情感方面的意义,而且超越了其他一切物质的重要性。尽管随着物质水平的提高,人们见面打招呼从“你吃了吗”逐渐转变成“你吃了啥”,这种问候方式的转变丝毫没有动摇饮食在人们心中的地位,恰恰更加说明其重要性。这种情感体验表现在餐桌上,中国人喝酒讲的是一种感情,“感情深,一口闷;感情浅,舔一舔”。只要有恰当的理由,中国人就会以此表达友好。这种本来不太合理和健康的方式却渐渐成为中国人默默遵循的规矩。不管你酒量如何,上了餐桌,你就得遵守这不成文的规矩。要不就会被视为对对方的不敬,“敬酒”不吃就得吃“罚酒”,兄弟深一口扪。酒成为一种表达感情的工具,至于酒本身味道是好是坏已经无关重要。

第三,中国人口多,消费水平还没有达到世界消费水平,文化消费也低与世界的发国家。工作可以说是为了谋生的唯一手段,当人们看到葡萄酒时,就感觉是高消费,富贵人有钱人所享受的物品。因而在消费意思文化意识的差距也是制约葡萄酒发展的重要因素。

相比之下,西方人则多为了喝酒而喝酒,更注重喝酒的过程,注重对酒本身的品尝和欣赏。在宴会上,敬酒一般选择在主菜吃完、甜菜未上之间,敬酒时将酒杯高举齐眼,注视对方,且最少要喝一口酒,以示敬意,喝多少酒则随个人喜好,轻松自在。

仅从餐桌礼仪上讲,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西方人不断探索,逐渐形成了一套享受葡萄酒的餐桌礼仪。如注重酒杯与葡萄酒种的搭配、葡萄酒种与菜肴的搭配;讲究在恰当的温度范围内饮用香槟酒,干红,干白等各种葡萄酒。另外,他们在斟酒,倒酒,品尝,菜肴的配搭各方面都有近乎严格的要求。这些可谓繁琐的餐桌礼仪显然还不能被中国人普遍接受。

中国葡萄酒市场的真正兴起是在20世纪90年代,葡萄酒仅仅被作为一个新的酒种来推广,人们是出于猎奇心理和跟风心理来购买葡萄酒。由于缺乏对葡萄酒的欣赏与辨别能力,缺乏文化的支撑,缺乏有关的标准、监督和管理,葡萄酒市场几度跌宕起伏。随着真正了解葡萄酒的人数的增加,有了相对固定的消费群体,葡萄酒的消费才开始呈现稳定增加的趋势。

目前,葡萄酒消费中国还受到许多因素的制约,如葡萄酒的同质化、不讲究与饮食的搭配、价高质低等,这些都不利于葡萄酒文化的形成和传播。可喜的是,中国人在探索中国本土的葡萄酒文化的同时,也在逐渐吸收西方葡萄酒文化的精华,如进行博大精深的中国菜肴与葡萄酒搭配的探索,提倡用健康的方式饮酒等。相信随着葡萄酒在中国的普及,国人的葡萄酒消费心理和方式将越来越成熟,并逐渐形成具中国特色的葡萄酒文化。现在有很多葡萄酒庄园以旅游、自酿酒、俱乐部、培训、文化节等等形式引导着中国葡萄酒文化的发展。

二、 中国葡萄酒出现的问题

(一) 中国葡萄酒行业出现的问题

1.一些国内葡萄酒企业瓶标不规范,缺少生产注册号码、葡萄汁含量和葡萄酒成分表。

2.一些知名品牌附近的小生产企业生产低质伪劣葡萄酒。

3.缺乏一个葡萄酒组织来管理、指导葡萄酒行业发展。

4.一些葡萄酒生产企业生产技术老化,没有严格的质量控制和专业管理方法,从而导致期葡萄酒产品不合格。

5.一些葡萄酒生产企业在生产时降低了葡萄汁的含量。

6.葡萄酒的高价格与个人可支配收入相比较,大多数中国消费者没有能力长期消费葡萄酒,而且对葡萄酒文化缺乏了解,所以很难成为长期稳定的葡萄酒忠实消费群体。

7.传统的消费习惯制约了葡萄酒消费中国的普及。

8.目前中国缺乏高质量酿酒葡萄的生产基地以及对葡萄基地的投资,这样酒阻碍了中国葡萄酒业的快速发展。

9.世界葡萄酒市场总体情况为供大于求,所以外国葡萄酒深感企业很重视具有巨大潜力的中国市场;随着中国入世和进口关税的进一步降低,进口葡萄酒会更有竞争力,这样就能影响中国国内葡萄酒品牌

10.外国品牌产品进入中国,通过各种手段影响着中国消费者。

(二) 中国葡萄酒品牌的营销误区

1. 对品牌意识和自我保护意思不强:

中国一个人口大国,同时也是一个消费大国,有很多的企业还是为了生存而存在的。有这样的几个现象:一是把把产品名字或注册商标当品牌;二是只见品牌旗飘,不见品牌真君:只有产品,没有品牌;三是行尸走肉,魂游在野:品牌无定位或定位模糊;四是有想法的张冠李戴或没有思想的墙头芦苇:品牌定位错误或定位摇摆不定;五是爱玩翘翘板,一头高来一头低:产品品牌顾此失彼;六是本末倒置,育枝叶而忘记其根本:品牌经营等同于销售;七是要干瓷器活却不用金刚钻:不请专业的合适的人;八是希望马快跑,不给马吃草:品牌没有投入;九是涸泽而渔,抽血过度:单一品牌枯竭;十是会生孩子,不会管教孩子:不懂品牌管理,没有品牌管理系统;十一是敢做不敢当,出问题撒腿就跑;十二是借鸡下蛋万事大吉。

2. 不注重对消费市场的培育:

多数厂家注重品牌知名度的提高,但对消费市场的培育却不够!整体来看,葡萄酒在高端市场品牌集中度比较高,有张裕、长城、王朝等一批强势品牌,但相对中低档市场而言,品牌就比较杂乱,一些假冒伪劣更是充斥其间。虽然,葡萄酒已成为当今酒饮市场的主流消费品种,但老百姓依然还是没有象喝白酒那样在家中来消费葡萄酒,我们更多的时候也是在酒吧和一些商务宴会场所看到葡萄酒的身影,葡萄酒市场的行业整体消费量不大是因为我们更多的消费者还没有建立起葡萄酒的消费习惯,而之所以还没有建立这种消费习惯,却是因为我们的企业没有从根本上做好市场消费培育。有者嘲笑我们的国人喝葡萄酒就象喝白开水一样,不懂文化、不懂时尚!可你不引导消费消费者能买你的帐么!我们都知道,葡萄酒含有多种营养成分、有益于人体健康,但这些都得进行宣传,让大众知晓才是。笔者认为:葡萄酒有四大方面需要向消费者进行传播与引导:一、葡萄酒的产品知识。据了解,很多消费者对什么干红、干白的根本就搞不清楚,对有的企业宣称的采用了什么解百纳、蛇龙珠、梅花辄、雷司令之类的葡萄品种,不少者更是一头雾水。二、葡萄酒的健康知识。三、葡萄酒的选购、饮用与储藏方法。四、葡萄酒的文化渊源。目前,多数品牌也在做宣传,但基本上是在给经销商做宣传,目的是让更多的经销商来经销自己的产品,而对消费者又做了好多呢?可谓少之又少!

3. 没有针对国情建立自己的品牌文化

引导葡萄酒文化的认识将是吸引更多消费者的有效途径,但我们必须为葡萄酒创造自己的文化。葡萄酒在国外被誉为“生命之水”,一直是天然饮料的国际主流,在西方酒文化中,消费者比较注重酒品本身风格特点和饮用过程中的视觉、嗅觉、味觉等个性化的内在感受,而中华酒文化则讲究其形式、寓意、礼仪、功能。一个成功的葡萄酒品牌必须具备其深厚的文化底蕴,葡萄酒要进入国人的餐桌,就应该强调自己的文化特色,如果一味地强调西方葡萄酒文化,一味得追求葡萄酒的浪漫时尚,就势必会与我们的平民百姓消费者离得更远,从而也就很难建立起我们的大众化消费群体。所以,中国的葡萄酒品牌不仅要讲究中西文化的交融结合,还应考虑怎样与寻常百姓的文化生活与精神需求相结合。新天葡萄酒率先在行业中大搞葡萄酒的平民化运动,这本是值得欣慰的事情,可不足的是让梁朝伟与张曼玉作品牌代言人,这样一来反而拉长了品牌与寻常百姓的距离,因为在老百性眼中,梁张二人追求的是浪漫主义,与我们的现实需要相差甚远。如今,不少企业在为葡萄酒品牌文化的建设中,不是千方百计为品牌赋予自己的个性与特色,而是想方设法如何去沾洋品牌的光,其结果事与愿违,也与我们要实现葡萄酒的平民化消费目标大相径庭!

4. 不注重对白酒消费群体进行瓦解拉拢:

影响国内葡萄酒市场发展有各种因素在内,但重要的一点就是中国消费者的传统饮酒习惯是以白酒为主,多数消费者对葡萄酒的认识不足,更体会不到葡萄酒文化的含义,所谓善饮者一般都是白酒的忠诚消费者,而在一定范围内,不少好酒者都认为喝白酒才过隐。客观上讲,白酒消费者能相继进入葡萄酒消费群体,葡萄酒的市场自然会愈加强大,虽然白酒与红酒的消费群体在一定程度上有重复的,但如果我们不去刻意瓦解拉拢的话!那么,消费市场肯定是有限的!目前,我们多数葡萄酒企业习惯上竞相抢占同类品牌的葡萄酒市场,而没有针对白酒消费市场制定品牌的攻防战略,在行业中,多数品牌更没有联合起来,通过形成市场合力,集中优势,共同来瓦解拉拢白酒消费群体。所以,现今的消费市场还依然是喝白酒的喝白酒,喝红酒的喝红酒,可为什么喝白酒的就不能经常喝红酒呢?反思之中,我们需要做的不仅仅是市场消费引导,还要有相对应的营销战略,更重要的是需要葡萄酒市场的整体观念!整体力量!

三、 加强中国葡萄酒文化建设的措施

(一) 文化品牌的作用

1. 对企业的作用

1)、存储功能。品牌可以帮助企业存储商誉、形象。“品牌就是一个创造、存储、再创造、再存储的经营过程。”

2)、维权功能。通过注册专利和商标,品牌可以受到法律的保护,防止他人损害品牌的声誉或非法盗用品牌

3)、增值功能。品牌企业的一种无形资产,它所包含的价值、个性、品质等特征都能给产品带来重要的价值。即使是同样的产品,贴上不同的品牌标识,也会产生悬殊的价格。

4)、形象塑造功能。品牌企业塑造形象、知名度和美誉度的基石,在产品同质化的今天,为企业产品赋予个性、文化等许多特殊的意义。

5)、降低成本功能。平均而言,赢得一个新客户所花的成本是保持一个既有客户成本的6倍,而品牌则可以通过与顾客建立品牌偏好,有效降低宣传和新产品开发的成本。

2. 对消费者的作用

1)、识别功能。品牌可以帮助消费者辨认出品牌的制造商、产地等基本要素,从而区别于同类产品

2)、导购功能。品牌可以帮助消费者迅速找到所需要的产品,从而减少消费者在搜寻过程中花费的时间和精力。

3)、降低购买风险功能。消费者都希望买到自己称心如意的产品,同时还希望能得到周围人的认同。选择信誉好的品牌则可以帮助降低精神风险和金钱风险。

4)、契约功能。品牌是为消费者提供稳定优质产品和服务的保障,消费者则用长期忠诚的购买回报制造商,双方最终通过品牌形成一种相互信任的契约关系。

5)、个性展现功能。品牌经过多年的发展,能积累独特的个性和丰富的内涵,而消费者可以通过购买与自己个性气质相吻合的品牌来展现自我。

3. 文化名牌效应:名牌是知名品牌或强势品牌,其巨大的作用在于它的名牌效应。

1)、聚合效应。名牌企业产品在资源方面会获得社会的认可,社会的资本、人才、管理经验甚至政策都会倾向名牌企业产品,使企业聚合了人、财、物等资源,形成并很好地发挥名牌的聚合效应。

2)、磁场效应。企业产品成为名牌,拥有了较高的知名度,特别是较高的美誉度后,会在消费者心目中树立起极高的威望,表现出对品度的极度忠诚。企业产品就会像磁石一样吸引消费者,消费者会在这种吸引力下形成品牌忠诚,反复购买、重复使用,并对其不断宣传,而其他品牌产品的使用者也会在名牌产品的磁场力下开始使用此产品,并可能同样成为此品牌的忠实消费者,这样品牌实力进一步巩固,形成了品牌的良性循环。

3)、衍生效应。名牌积累、聚合了足够的资源,就会不断衍生出新的产品和服务,名牌的衍生效应使企业快速的发展,并不断开拓市场,占有市场,形成新的名牌。例如,海尔集团首先是在冰箱领域创出佳绩,成为知名企业知名品牌后,才逐步将其聚合的资本、技术、管理经验等延伸到空调,洗衣机,彩电等业务领域。

4)、内敛效应。名牌会增强企业的凝聚力。比如中国的联想集团、以民族品牌为号召的四川长虹和“明天会更好”的海尔集团等,它们的良好形象使生活、工作在这样企业中的员工会产生自豪感和荣誉感,并能形成一种企业文化,工作氛围,给每一位员工以士气、志气,使员工精神力量得到激发,从而更加努力、认真的工作。名牌的内敛效应聚合了员工的精力、才力、智力、体力甚至财力、使企业得到提升。

5)、宣传效应。名牌形成后,就可以利用名牌的知名度、美誉度传播企业名声,宣传地区形象,甚至宣传国家形象。比如,宝洁公司的知名产品飘柔、海飞丝等,人们因为了解这些产品而认识了宝洁公司或者说加深了对宝洁公司的认识;四川长虹集团在彩电业的成名不仅宣传了长虹企业,也使人们更多的提及四川省,使人们了解了绵阳市,使人们更多的关心这一地区;海尔家电在世界上创出了名牌,这一名牌不仅宣传了海尔企业,也使世界人民看到“hairchina”。

6)、带动效应。名牌的带动效应是指名牌产品企业发展的拉动,名牌企业对城市经济、地区经济、甚至国家经济的带动作用。名牌的带动效应也可称作为龙头效应,名牌产品企业像龙头一样带动着企业的发展,地区经济的增长。另外,品牌产品销售、企业经营、企业扩张都有一种带动效应,这也是国际上所谓的“品牌带动论”。

7)、稳定效应。当一个地区的经济出现波动时,名牌的稳定发展一方面可以拉动地区经济,另一方面起到了稳定军心的作用,使人、才、物等社会资源不至于流走。我们在看到名牌的正面效应的同时,也要看到品牌的负面效应。一个是名牌会引来众多的仿冒者,给企业造成很大的麻烦,甚至使名牌名声扫地。二是品牌成名后,受关注度提高,形象维护难度加大,一旦维护不当,出现负面评价,将对名牌的信誉影响很大。

(二) 葡萄酒应重视葡萄酒文化措施

1. 葡萄酒营销措施

1) 广告宣传

“酒香也怕巷子深”,“一支好酒,来自天籁”,神秘而充满震撼力的广告宣传口号将我们带入了一个独特奇异的遐想世界。在香格里拉"藏密的广告宣传策略中,企业将人们在心底对世外桃源(香格里拉是对英语中“世外桃源,shangri-la”的音译)生活的向往再度挖掘和提炼,通过赋予产品这一地域文化概念,宣扬消费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借助“香格里拉"藏密”与“理想中的生活”实现对接。“传奇品质"百年张裕”,作为中国葡萄酒市场最具文化底蕴的品牌──张裕更是将“酒是陈的香”与自身的百年历史极富创造性地浓缩在这短短的八个汉字当中,让消费消费张裕产品的同时将自己与历史的厚重与深沉联系在了一起。

葡萄酒企业在向市场受众传播各种讯息时,无非是着力于时尚感、历史感、成功感、亲和感、神秘感、尊贵感或者绿色感等一系列品牌形象。这就要求企业营销人员在广告创意及其随后的媒体选择上始终围绕以上企业想要成就的品牌形象来作出取舍。首先,要求广告创意紧扣品牌形象,而且能够顺畅地被传递或理解;再者,优秀的广告版本需要通过适当的媒体到达合适的受众。简单举例来讲,如果企业想要塑造一种成功的、尊贵的品牌形象,那么以一种过于大众化的沟通语言,然后将之置于区域市场的当地晚报来大量投放,这无异于是一种广告预算的浪费。

2) 事件营销

在2005年9月2日举办的“成龙上海慈善周末”上,龙徽干红获得了这次慈善义演的冠名权,通过这次冠名,不仅可以扩大龙徽在以上海为龙头长三家地区的品牌知名度,而且社会大众还会将企业的社会责任与龙徽品牌相联系。此外,张裕与上海财富论坛、张裕与法国中国文化周、张裕与世界市长论坛、张裕与博鳌亚洲论坛、龙徽与世界市长论坛、烟台长城与大连国际时装节、华夏长城与山海关老龙头新千年庆典等无不体现了企业品牌与事件特点之间的良好互动关系,成功的、时尚的、喜庆的情感联想成为二者之间的共同诉求。

在行销传播的过程中,企业经常通过赞助一些公众关注度较高的事件来达到宣传企业品牌的目的。在选择赞助事件时,应该把握的原则是所要发生的事件与企业品牌的独特属性之间产生关联,从而催生出最大的宣传效果。事件营销要求企业应用带有新闻传播价值的事件作为载体,然后将事件特性与企业品牌或者产品属性紧密结合,两者之间形成合力共同吸引消费者眼球,最终塑造出企业良好的社会形象。而要将葡萄酒企业文化营销策略与新闻事件相结合,企业必须事先考察或者创造出新闻事件本身的深厚文化内涵(例如绿色的、负责任的、关注社会的、时尚的等),进而将它揉合、放大并传播出去,为葡萄酒企业品牌注入更深层次的文化内涵。

3) 包装设计

2004年中秋,张裕推出的一款红葡萄酒套装礼盒(包括正甜红、樱甜红、清甜红和喜甜红各一支)中。在这款礼盒中。公司起用了新的酒标,四支酒标分别采用了1915年巴拿马万国博览会最优等奖状、著名戏剧演员韩兰根代言张裕、上世纪30年代上海市场张裕葡萄酒专柜和张裕早期美女日历等四幅图片作为酒标的背景,非常巧妙地将百年张裕的深厚文化底蕴渗透在了酒标上,无形中让消费者感受到张裕的悠久历史传统。“云南红”的酒标上清纯的傣族少女、翩翩起舞的蝴蝶、带着晨露的葡萄、椰树、大象等等构成了一个美妙奇异的世界,所有这一切渲染出云南浓郁的少数民族风情。

一个葡萄酒品牌都会承载一定的文化信息,而包装作为品牌文化的外在表现形式,如果应用得当,将让消费者感觉到品牌文化属性、聆听到品牌的独特故事。葡萄酒产品的包装可以分为纸箱或者木盒外包装和瓶标、软木塞、pvc胶帽与瓶型等内包装。葡萄酒企业要想将自身的品牌文化用一种有形的形式表现出来,包装可以作为一种有效的媒介。包装上除了国家法定须标注的诸如注册商标、生产企业名称、产品成分、存放条件、液体含量、酒精度等必要信息外,包装上的图形、色彩的设计与搭配还可以起到传播企业性格和促进销售的作用。因此,葡萄酒包装不仅要保持消费者对产品本身的知情权,还应对葡萄酒企业的整体品牌文化塑造和传播产生尽可能的正面效应。在包装设计时,既要讲求科学性、牢固性和实用性的同时,还要注重优雅性和艺术性。例如木盒外包装可以彰显品牌所推崇的精致生活及其高贵品质;红色的礼盒包装会增强中国传统节日的喜庆气氛;深绿色、棕色和白色的异形瓶可以突出品牌的活泼、浪漫特征;橡木桶形包装能够诠释出酒的陈酿品位;利乐纸盒包装体现了品牌的大众性;软木塞上的企业logo折射出品牌的悉心与周到。所有的葡萄酒产品包装的开发与设计都应该试图“说出”品牌独有的故事。

4) 产区营销

在平常人的眼中,云南代表了一种根植于红色土地上的浓重而神秘的地域文化。而云南产地的葡萄酒之所以能够突破当时较高的品牌市场进入壁垒,如果在本地市场他们是得益于“天时、地理、人和”的天然优势的话,云南葡萄酒品牌向全国市场的突围更是一种强势地域文化逐渐向产品或者品牌转移甚至增值的过程,而且葡萄酒企业在广告宣传和产品包装上也巧妙而充分地与自己特有的地域和民族文化特色结合起来。从2000年以来,烟台长城利用一年一度的“和平颂”国际青少年文化艺术盛典之际,举办各种葡萄酒论坛、峰会来推广蓬莱产区,2005年8月21日,更是组织举行了“世界七大葡萄海岸发展高峰论坛”,法国波尔多梅多克、意大利托斯卡纳、美国加州纳帕山谷、智利卡萨布兰卡谷、澳大利亚布鲁萨谷、南非开普敦六大葡萄海岸与中国蓬莱南王山谷葡萄海岸筑起了“6+1”格局,七方还联合发表的《蓬莱宣言》,从而奠定了“蓬莱"世界七大葡萄海岸之一”的产区发展格局。

有人认为,将酿酒葡萄地理产区作为企业的营销重点,是在“为他人做嫁衣裳”。其实,在以龙头企业为首的产区营销背景下,受益最多的还是企业自身。目前,不少企业利用“葡萄酒是种出来的”这一口号,来宣扬自己葡萄酒产品与卓越酿酒葡萄产区之间的良好纽带。其实在此过程中,企业也是间接在为自己所处的产区做宣传,最终也为消费者接触、了解葡萄酒文化做出贡献。在中国的酿酒葡萄十大产区中,各个产区并没有优劣之分,只有特色差异。积极宣扬产区特色,无论对企业市场份额还是行业整体份额的扩张都是良性选择。

5) 工业旅游

张裕集团从1992年开展工业旅游至今,累计接待游客近150万人次。2004年张裕文化博物馆已经创下了600万元营业收入的“纪录”,其中门票收入150余万元,其余的收入则来自纪念品、个性化葡萄酒销售以及餐饮业的收入。2005年1─6月,张裕工业旅游接待参观人数近10万人,比去年同期增长近40%,张裕文化博物馆实现营业收入400多万元。张裕文化博物馆还被定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全国首批工业旅游示范点之一。葡萄酒工业旅游已经成为张裕集团的新增长点并以其独特的文化魅力扩大了张裕品牌的影响。

葡萄酒工业旅游是伴随着中国葡萄酒市场的逐步成熟而出现的一种新型的企业品牌营销渠道,同时也能为企业带来新的利润来源。但是并不是每个企业都拥有可利用的工业旅游资源,目前表较成功、现实的项目,当数烟台张裕和秦皇岛华夏长城。两个企业应用当地良好的城市旅游资源,将自己纳入整个城市旅游的链条之中,然后开发设计企业特色的旅游增值服务。工业旅游可以说集品牌宣传、葡萄酒文化培育和利润创造为一身,也可以作为企业文化营销的一个新途径。葡萄酒工业旅游可以为企业带来利润,但从目前来看其所肩负的主要功能还是品牌形象塑造和消费文化普及。但是,在旅游者访问的过程中,如何让他们将短时间的旅游体验“带走”进而实现扩大口碑传播效果,这也是营销者应该考虑的话题。例如,在测算成本收益后,旅游者在购买门票的同时,可以免费获得企业的广告礼品(从钥匙扣、圆珠笔等普通带有企业logo的纪念品,到酒杯垫、酒杯架、瓶标收藏贴纸、酒瓶套等和葡萄酒相关的装饰品);免费赠送品牌宣传光碟;增加少许费用获得“葡萄酒文化手册”(从企业直接面对消费的层面来讲,目前还没有一份各方面都比较出色的红酒消费手册);开发葡萄酒饮用辅助工具(酒杯、开瓶器、醒酒瓶、葡萄酒过滤器、软木塞抓取器、冰桶、瓶塞、酒温计等);而且对于一些消费者在购买后不方便携带的“商品”(如个性化定制酒),企业还可以为其提供免费寄送服务,这样使消费者的购物更容易的同时,也为企业形象增值。

6) 渠道培训

10年前的一天晚上,一个叫萨姆"费瑟斯通的美国酒商拎了几瓶拉费堡红葡萄酒来到北京的一家卡拉ok吧。一群北京人打开酒瓶,像倒啤酒一样咕咚咕咚倒了大半杯,然后兑上雪碧、西瓜片和橙子片,直到酒杯满得也跟啤酒一样。后来费瑟斯通回忆当时情景说:“我敢肯定,听到这样的事情,那些老牌的顽固的法国葡萄酒酿造者一定会惊得从坟墓里坐起来”。这是1995年的北京。10年后的今天,三里屯或什刹海仍然每天都在重演这一幕,并且,红酒加雪碧还有了一个暧昧的名字,叫“红颜知己”。虽然有人提出,消费者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来饮用葡萄酒,但是总应该遵循起码的饮用规则。作为葡萄酒重度消费城市之一──北京尚且如此,更加凸显中国葡萄酒消费文化普及任重而道远。

葡萄酒作为中国市场新兴的非功能性、非生活必需品,要想让产业健康、快速而又不是畸形的成长,葡萄酒消费文化的培育与普及可以说是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市场营销投入。然而,消费者在市场上以一种分散的形式存在,如果要大面积地针对普通消费者来进行葡萄酒文化培育,对于企业来工作量太大,费用也太高。因此,企业可以借助自身分销渠道和社会上一些有代表性的社团组织开展葡萄酒消费文化培育工作,达到以点带面的效果。目前,中国主流的葡萄酒企业大多采用以下的分销模式:葡萄酒企业—一级批发商—二、三级批发商—零售商—消费者。葡萄酒企业可以直接针对一级批发商和部分二、三级批发商开展红酒消费文化培训,而利用经过培训的渠道成员,加之于当地分公司或者办事机构的辅助配合,有步骤地对零售和即饮终端推广红酒消费文化。这些手段可以包括:年度葡萄酒工业旅游、品酒鉴赏、图片展览、免费品尝、侍酒服务、红酒知识有奖竞猜等活动。此外,还可以社会上主打中高端用户的俱乐部、协会等社会团体合作,推出旨在扩大目标消费群体和推广葡萄酒消费文化的活动。这样,既可以增强企业品牌的凝聚力,还可以为行业的健康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7).葡萄酒俱乐部式直销

这一经营模式是葡萄酒直销模式的一个分支,也是在葡萄酒直销领域中最复杂的一种经营模式,其包含的范围已经突破了俱乐部的本身并上升到企业品牌建设的范畴,因而葡萄酒俱乐部经营模式被国内外众多葡萄酒企业竞相采用。葡萄酒俱乐部的范围非常广,包括生产商俱乐部、经销商俱乐部、各类大大小小的葡萄酒爱好者组织和私人会所式葡萄酒俱乐部等。虽然葡萄酒企业的葡萄酒俱乐部经营模式出现得很早,并且进行这种模式营销的企业也很多,但纵观国内外葡萄酒企业,葡萄酒俱乐部营销水平都处在“萌芽期”。

葡萄酒俱乐部经营的优点与精髓:

1)客户关系营销管理

2)有效交流

8).葡萄酒专卖店

曾经在一些展会上从洋葡萄酒商得到消息,他们认为中国葡萄酒市场是葡萄酒的“处女地”,还有我们中国非常出名的香格里拉集团副总裁、浦东香格里拉酒店总经理简永添这样说:“我不投资股票,也不投资基金。我投资‘液体资产”。他认为,葡萄酒不仅是饮品,也和艺术品一样具有投资价值。简永添认为,在股灾中,股票市场可能会崩溃,但葡萄酒永远不会贬值,因为喝酒的人永远不会消失。葡萄酒收藏具有增值幅度大、收益稳定的特点。等等这样的黄金投资的机会被一些商家和个人看好,无疑消费者对经济前景和消费预期比较看好,潜在消费能力不可低估,这将是一个非常大的增值空间。所以说到中国葡萄酒市场销售渠道在过去无非就是三条渠道,酒店、超市和夜场。最近几个月在上海、杭州、广州等一带陆续开出很多家葡萄酒专卖店,这一新的销售渠道虽然刚刚开始,不被大家所认识,但它的将来将对传统销售渠道中的酒店和超市两个渠道产生重大影响。

而这个专卖点就是利用了葡萄酒文化与文化营销,他是任何欲在中国市场做大作强的本土葡萄酒企业不可回避的一个重要课题,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树立差异化的品牌形象,挖掘甚至创造出自身的品牌文化特性,还需要我们从整体上考虑、从细节上做起,整合企业所拥有的文化资源,利用社会环境中的文化因子,坚持而坚定,最终搭建起属于自己的企业文化营销平台模式!为什么专卖店可以成为主流了?

1)中国葡萄酒行业存在的现状

2)洋葡萄酒进如中国中国对羊葡萄酒支持

3)wto的影响

9).情感营销

即就是把消费者个人情感差异和需求作为企业品牌营销战略的核心,举办一些酿酒俱乐部俱乐部、品酒俱乐部、爱好者俱乐部、葡萄酒旅游俱乐部等等有引导式让消费者认识品牌、感受品牌、体验文化等相互渗透。再通过借助情感包装、情感促销、情感广告、情感口碑、情感设计、文化体验等策略来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

2. 葡萄酒旅游措施

1)以葡萄酒产业为例

一是加强企业之间的交流,通过企业间联合,共同打造葡萄和葡萄酒产业旅游的中国品牌,形成葡萄和葡萄酒产业旅游的连动效应。

二是密切政企关系,搭建葡企业与政府合作平台,实现葡萄和葡萄酒产业旅游与常规旅游的协同并进。

三是加强合作,打破垄断壁垒,拓宽葡萄和葡萄酒产业旅游的营销网络。

四是加大投入,完善宣传促销,为发展葡萄和葡萄酒产业旅游形成良好外部氛围。

五是以人为本,加快培养旅游人才的步伐,完善葡萄和葡萄酒产业旅游员工队伍建设。

六是为消费者提供人性化服务和体验:建立各种爱好者俱乐部、酿酒俱乐部、酿酒师联盟、酒庄联盟、葡萄酒协会、葡萄酒学院等等。

七是地面与网络相结合,打造信息化品牌和葡萄酒科技等等。

2)以葡萄酒庄园为例

随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推进,农业产业化正在逐步由第一产业向第三产业延伸,像现在很多的酒店叫什么"农家乐","香客里拉"等等,都是把自己的特色与绿色生态相结合,精品、观光农业等高经济效益产业已逐渐形成主流。

中国烟台蓬莱为例子:

蓬莱是上天赐给人类最美好的地方.因为在法国波尔多梅多克、意大利拖斯卡纳、南非开普敦、澳大利亚布鲁萨山谷、美国加州纳帕山谷、智利卡萨布蓝卡谷,人们遵循这一神奇法则在海边建立起广阔的葡萄园,同时赋予他们一个美丽的名字-葡萄酒海岸.巧妙地安排了葡萄与大海的奇遇,诞生出一片完美符合3s法则的葡萄海岸-中国蓬莱,是唯一位于亚洲,位于东方的葡萄海岸,瑞事临就坐落在这样的一个具有天地灵气的地方.可利用这人间仙境的灵气、自然景奇观办葡萄观光文化节,搞特色旅游、特色餐饮、特色产品。建设葡萄长廊、日光温室秋冬葡萄采摘园、青年生态园、观光科普葡萄园等,将葡萄生产与农家餐饮结合起来,将葡萄采摘与人间仙境观光结合起来,以第三产业拉动人流,以人流拉动物流,实现创收增效。

观光葡萄园一是强调立体化、园林化风格,以葡萄为主,建筑的比例要小,景点设计与果树配置交相辉映,使园内四季花果飘香;还可以葡萄、果树、花卉、蔬菜、作物结合种植,种植与养殖相互搭配。葡萄可选择产量高、品质好、颜色艳丽、果形美观的品种,开花、成熟早晚交错。二是突出科技和科普,使观光者在游览的同时,获得知识,提高文化素养。可利用嫁接修剪技术,进行人工造型,实现一株多品种;露地、保护地、庭院,棚架、篱架、漏斗架、长廊架,多种种植方式相结合;观光、生产、加工相结合。

葡萄园观光---"葡萄聚落"所谓“葡萄聚落”,是指与葡萄相关产业的空间集聚性载体,包括“葡萄总部”、“葡萄村落”、“葡萄庄园”、“葡萄基地”。“葡萄总部”指规划镇区,职能包括葡萄优质品种选育、种植技术培训、经营信息收集、品牌策划宣传、旅游接待服务等;“葡萄村落”指以葡萄酒庄园为中心,带动周围村落的发展,主要为农民居住地,同时配合发展旅游服务业;“葡萄庄园”由葡萄酒庄及其外围的葡萄田组成,它将葡萄的种植、旅游观光、葡萄酒文化展示汇聚一体,在酒庄内建设葡萄酒作坊、酒窖、酒庄展馆、餐室、乡间旅馆等,形成生产、旅游相结合的小型单元;“葡萄基地”指的是茶淀工业园区,是葡萄酒、葡萄食品、葡萄副产品的加工制造基地。通过“葡萄聚落”,使得围绕葡萄的产业在空间上各得其所,并形成一个紧密联系的有机体系。

最后把葡萄庄园的风格与中国的历史文化想结合,以上是各个"葡萄酒聚落"是以葡萄为主流,但是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可以把烟台当地地方资源做一个整合,"万果乐园"、"农家乐"等等与葡萄紧密的结合在一块.建立葡萄酒文化基地,葡萄酒部落.共同打造东方葡萄酒文化之魅力!

总之,如何开发利用我国葡萄酒旅游资源是一个很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欣喜的是已经看到国内许多酒庄在设计建造初时就把如何形成自己特色,充分利用自身旅游资源,最大发挥出酒庄旅游功能放到首要位置,比如有的引进国外葡萄酒spa疗法(朗格斯、张裕),有的强调酒庄建筑要具有民族特色(四川红星酒庄的羌族建筑风格)等等,此外最近又传来北京葡萄酒博物馆和天津葡萄酒博物馆相继开馆的喜讯,所有这些都为今后大力发展我国葡萄酒旅游业做了很好的铺垫,并起到积极的促进及推动作用。有理由相信随着我国葡萄酒行业的稳步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意识的改变,对葡萄酒文化的接纳和认可,我国的葡萄酒旅游一定会有一个美好的明天。

三、 总结

文化是终极竞争力。酒文化在中国就是特指白酒,白酒的酒文化是博大精深的,是多元化、多层次的。在欧洲,葡萄酒的主流文化就是时尚、浪漫,但是到了中国,就形同北方桔子到了南方就变成枳子了,只剩下了高雅。萝卜白菜,还各有所爱呢;无论你喜好什么,喝葡萄酒,好像就只有一种文化体验了,结果是高雅过头,浪漫不足。葡萄酒文化也应该是立体的、灵活的、包容的:每一口都不同,初恋的人可以找到涩涩的醇郁,快乐的人可以品出悠悠的幸福,郁闷的人可以体味甜中带酸的沉醉。年轻人都在追求时尚和浪漫,而葡萄酒文化不能满足他们个性化的需求;中年人追求的是洒脱和随性,而葡萄酒的高雅文化里,还找不到那种随性的厚度,显然也无法满足他们的需求。一个人出生,就像一个产品出厂。人的学习、认识、修行、提高形成一个人的人格,相当于产品的品质。人在社会中的被认可,给社会带来的福惠,给人留下的口碑,形成了他的人格品质和人生的价值,产品也是,如此构成品牌!人在形成人格品质的过程,就是文化,相当于品牌文化。也可以说,品牌文化是品牌价值的基础,品牌价值是品牌存在与发展的生命。品牌文化并不陌生,是品牌在市场传递与流通过程中广泛运用到的词语,是品牌的思想核心所在。从产品上升到品牌,是个转变的过程,品牌文化所起到的作用是任何不可替代的。从而葡萄酒品牌文化与葡萄酒品牌价值决定葡萄酒品牌发展方向,葡萄酒品牌文化内涵是葡萄酒品牌形成价值的前提,葡萄酒品牌文化是葡萄酒品牌价值的延伸保障,回过头来看葡萄酒品牌,一切都是为在消费市场上找到相融合的价值所在。这种消费价值也必是葡萄酒品牌价值所倡导的核心内容,葡萄酒品牌文化对价值延伸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中国葡萄酒文化和文化营销是红酒企业生存和发展的一大法宝,具有很大的潜力,这应引起红酒界的普遍关注。酒文化,无论对白酒还是红酒都是同等重要的。谁认识的早、行动的快,谁就会早获益、多获益。

三、 参考文献

1.《中国企业品牌经营十大弊病》郑文斌博士

2.《国产葡萄酒品牌的营销误区》戚海军

3.《中国葡萄酒行业市场分析报告》中国营销网

4.《品牌的作用》中国品牌网

5.《烟台发展葡萄和葡萄酒旅游产业经济分析》韩永奇

6.《葡萄酒旅游文化应该多元化》酒庄酒

7.《中国葡萄酒企业文化营销模式探究》中国饮料交易网信息中心

8.《葡萄酒俱乐部经营探究》中国营销网

免责声明:本文章登载此文出于个人观点。以上内容仅供网友学习与交流,无意侵犯版权。如有侵犯您的利益,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

相关推荐:

中国葡萄酒产业的发展与少数民族文化的关系

珞巴族服饰有什么特色?珞巴族服饰文化简介

《夜半逾城》唐朝敦煌壁画

第一个登陆并守卫台湾岛的中国将军,是此民族大英雄的警卫员!

福星侃史:他给儿子买官,害死儿子坑了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