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历史知识 > 传统文化

鄂酒的发展历史

发布时间:2017-01-31 栏目:专题 投稿:愤怒的咖啡

荆楚大地,到处飘扬着醉人的酒香。自古至今,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擅长酿酒,精于品酒,耕耘者肥沃的酒文化土壤,浇灌出朵朵绚丽夺目的奇葩。

几度沉浮,再创辉煌。如今,以枝江、稻花香白云边和黄鹤楼为代表的鄂酒,在全国白酒市场上所向披靡,书写出划时代的酒文化史诗。鄂酒,让我揭开你神秘的面纱。

鄂酒渊源有多长在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鄂酒沉淀出璀璨的文化结晶。

据考证,到了春秋时期,地处长江流域中部的楚国酿酒业,独领风骚,鹤立鸡群。秦汉时,荆楚大地是著名的酒乡,当时生产的“宜城醪”就是饮誉神州的名酒。《周礼.天官.酒正》郑玄注说:“泛者,成而滓浮,泛泛然如今宜城醪矣。”《周礼》贾疏引马融注写道:“今之宜城、会稽稻米清。”曹植《酒赋》中写道:“其味有宜城醪醴,苍梧缥清。”

秦汉以后,湖北地区出产、其它酒都难与匹敌的酒叫做"楚醪"。后汉时,曹操将“九酝春”献给汉献帝后,宜城美酒即成为“贡酒”,“楚瓶贡”由此得名。后来,历朝历代文人墨客豪饮宜城美酒,吟诗作对,留下千古名句。宋代大文学家苏轼曰:楚人汲汉水,酿酒古宜城,春风催酒熟,犹似汉江清。“楚瓶贡”从此盛名远播。晋人傅玄《酒赋》在列举华夏名酒产地时说:“课长安与中山,比苍梧与宜城。”《北堂书钞》引妇玄《七谟》说:“甘醪贡于宜城。”宜城出产的“醪醴”是敬献朝廷的贡品。

唐朝时,荆楚更是名酒倍出。名人李商隐在《自桂林奉使江陵途中感怀寄献尚书》诗中咏道:“尚怜秦痔苦,不遣楚醪沉。”诗人罗隐在题为《经耒阳杜工部墓》的诗中写道:“紫菊馨香复楚醪,奠君江畔雨萧骚”。唐朝著名诗人孟浩然《九月怀襄阳》:“宜城多美酒,归于葛疆游。”《岘山送张去非游巴东》:“祖席宜城酒,征途云梦林。”诗人钱起《送魏功曹赴荆南》:“碧云愁楚水,春酒醉宜城。”《送衡阳归客》:“醉里宜城近,歌中郢路长。”《李司直赴江西使幕》中有:“好酒近宜城,能诗谢康乐。”《唐国史补》卷下列举天下名酒产地十一处,名品十三个,其中就有久负盛名的湖北江汉地区的“宜城之九酝”和“郢州之富水”。

到了宋代,湖北白酒酿造业的一发扬光大。宋代张能臣《酒名记》中,在六个州名下均著录了宜城酒。

春秋至唐宋,除享誉全国的宜城酒外,湖北还有不少名酒。据史料记载,《周礼》郑注云:“如今(瓒)白矣。”《湖北通志》引《大清一统志》说:“汉县......出白酒,亦擅。”意即在湖北出产名一种名为“(瓒)白”的名酒湖北钟祥也出产一种名叫“郢州春酒”的白酒。《大唐六典.光禄寺》记载:“今内有郢州春酒,本因其州出美酒。初,张去奢为刺史,进其法,今则取郢州人为酒匠,以供御及燕赐”。

鄂酒是怎样传承血脉的鄂酒的发迹确实依存着源远流长的鄂酒文化

当代湖北省境内驰骋市场的枝江大曲、稻花香白云边和红鹤楼等四大白酒,实际酿酒历史最长、一代接一代传承的独数枝江大曲

溯源枝江酿酒历史,至少要追寻到大溪文化的新石器时代。上世纪70年代后期,湖北枝江市问安镇关庙山村一个农民,在开挖渠道时,一锹掀开了鄂酒文化厚重的页面:从现场出土的5000余件文物中,竟有不少酒器!楚国国都开始定在枝江,当时称丹阳,后迁至江陵。枝江一带有楚国贡酒之乡的美誉。三国时,枝江是刘备、曹操和孙权逐鹿的古战场,留下关羽、张飞、赵子龙、陆逊等名将在此地征战的身影和足迹,也留下他们许多品酒佳话。清嘉庆二十三年(1818年),松滋人张元楠在枝江江口古镇开办槽坊,出产的枝江烧春,香飘川鄂湘广大地区。清光绪10年《荆州府志》载:“今荆郡枝江县‘烧春’甚佳”,翰林学士雷以栋回乡省亲,在品尝“烧春”之后说:此酒比贡酒还略胜一筹,真乃沉世佳酿。并当即挥笔泼墨写下了“谦泰吉”三个大字,将此酒带回京城献给皇家享用。从1818年到现在,历经枝江酿酒人近两个世纪潜心挖掘,通过与现代酿造工艺技术的有机结合,生产出如今有口皆碑的枝江大曲

这一历史文化名酒的诞生,它代表的不仅是荆楚酒文化的延伸和发展,更加表明了枝江酒业即将进入一个充分展示个性魅力和文化品位的文化酒时代。

枝江大曲相比,稻花香酒发迹只有十四年时间。然而,这并不影响稻花香酒业对鄂酒文化的弘扬。1992年,当该企业第一滴酒滚落到酒缸时,具有有丰厚文化味的名字“稻花香”便呱呱坠地。这三个字,出自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之笔:“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民以食为天,食以稻为上。“但得千顷稻花香,便有万人口中粮”。散发着泥土气息的稻花与芬芳美酒相融合,真是恰到好处。于是,田园之美,劳动之美,收获之美,享用之美,尽在不言中。让人们品尝“稻花香”时,联想到丰收,联想到奋进,联想到希望与成功。

花香人还善于挖掘鄂酒文化之瑰宝。如果说“稻花香”是农耕文化的写照,那么稻花香旗下的“关公坊”则是英雄气度的缩影。“斩颜良诛文丑,挂印封金,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单刀赴会,刮骨疗伤”,千百年来,关公为世界不同肤色的人们仰慕。

2004年,稻花香酒业毫不犹豫买下秦汉时期朝廷贡品“宜城醪”产地宜城市王旗营酒厂“楚瓶贡”的品牌:楚都宜城秦汉时便是著名酒乡。“浓酱兼备品位高,醇甜雅净楚酒风。”在稻花香人巧妙运作下,历史与现代,白酒文化,水乳交融,浑然一体。

在鄂西地区与枝江大曲和稻花香成鼎足之势的白云边酒则巧用了古代名人诗酒遗风。

公元957年,有“斗酒诗百篇”美誉的唐代大诗人、酒仙李白偕同诗人贾至和族叔李晔乘一叶小舟,从四川巫山赴岳阳途经松滋,此时夜幕降临,天上月明星稀,白云朵朵;湖面水雾迷茫,波光粼粼,水天一色。李白等3人遂乘船夜游,在船上豪饮松滋佳酿。酒过数巡,李白诗兴大发,借着月光挥毫泼墨:“南湖秋水夜无烟,耐可乘流直上天。且就洞庭赊月色,将船买酒白云边。”李白的这一千古绝唱,成就了当今中国白酒行业的又一个响亮品牌——白云边。

不独有偶,黄鹤楼酒也承接了酒仙李白的灵气。黄鹤楼,位列“江南三大名楼”之首,早在我国古代南北朝时期就闻名天下,有美丽传说“仙人乘鹤”、“客来饮,但令拍手歌之,鹤必下舞”,李白的“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和崔灏的“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楼酒业人把这座有着悠久的酒文化渊源的名楼,定为自己的白酒品牌,其深谋远虑被后来滚滚而来的市场回报所应证。

黄鹤楼文化”将中国酒文化和中华民族的大中华文化融会贯通,让人产生无尽的遐想,让消费者从中“品味”,激发出一种从酒香韵味升华出文化余韵的感官、精神双重享受。黄鹤楼酒超越的文化,是“千金散去还复来”的潇洒,是“举杯邀明月”的超脱,是“何以解忧,唯有杜康”的豪迈,更是“白云千载空悠悠,此地空余黄鹤楼”的旷世感叹。

现代鄂酒纵然有辉煌和自豪,但也有缺憾。纵观湖北数千年的酒文化渊源,照理说,鄂酒如今应该群雄并起,称霸中国。但现实却给了一个否定的回答:只有枝江、稻花香白云边和黄鹤楼等四家白酒企业在全国享有盛名。而象湖北宜城、钟祥等这些在秦汉时期就闻名天下、盛产“宜城醪”、“(瓒)白”和“郢州春酒”的地方,如今似乎偃旗息鼓,销声匿迹了。由此笔者至少可以这样认为,从古至今,白酒都是一种物化的精神产品,没有深沉的文化底蕴,很难风靡天下。尤其是在现代市场经济环境下,白酒文化潜质的开发利用远远超过白酒本身。

相关推荐:

传说中独步天下的武学圣地,南少林在哪里

哪些日子祭拜先人 与先人相关的日子

汉族节日 汉族冬至节民间传说有哪些

扬剧流行于哪里?扬剧有什么特色?

抗美援朝,志愿军的伙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