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历史知识 > 传统文化

女儿国摩梭族的葬礼是怎样的?

发布时间:2017-02-15 栏目:专题 投稿:安详的大叔

云南丽江的泸沽湖边生活着摩梭族一族人,他们开始被人广为知晓是因为摩梭族独特的走婚习俗。然而,对于摩梭族来说,葬礼才是一生中最重要的仪式

对于一般的民族,结婚是人生大事,婚礼是一个人一生中最隆重的礼节。而对于摩梭人,葬礼摩梭文化中最复杂最重要的礼仪,也是摩梭人一生中最隆重的仪式,因为摩梭人相信生死轮回,相信灵魂不灭,死后的灵魂会和故去的祖先生活在一起,并认为必须死在母屋才能魂返祖先地。他们认为人的幸福是前生修积的,生前做好事的人,死后也会有好报。

摩梭人死后实行火葬,属二次安葬。火葬本意是为给死者脱皮,由死者脱皮变成祖魂,祖魂的归宿为先祖迁徙的祖源故地“司布阿那瓦”(据说在四川省木里藏族自治县以北的地方),死者到那里与祖先过他生前一样的生活。

摩梭人的葬礼仪式繁琐奇特,从筹办到商议执行,有报丧、洗尸、捆尸、停尸、守灵、起尸装棺、达巴开路、交代族谱、洗马绕村、集体吊唁、清晨火葬、拾骸等程序,并且要请众多喇嘛达巴举行隆重仪式葬礼是由一个母系家族的人分担承办的,全村人都要参与,各有不同分工。葬礼的全过程全由男子负责,因为摩梭认为女人与生命有关,是生命之源,必须要远离死亡的时空,不能沾染死气,这关系到家屋的繁衍,所以葬礼中无论主厨还是各个环节,都由男人来承担主角,并不是歧视妇女的做法,反而是对妇女的特别尊重和照顾。

摩梭人一断气家人立刻请喇嘛诵经,召集亲属瞻仰遗容后,由两三个亲属将死者生前的穿戴脱掉,用白酒或者清水把全身洗干净。然后在死者的口中放人米粒大小的金银,再在五官里塞上酥油,酥油能防止尸体腐烂。然后把尸体用绳子打结,捆成胎儿状,以祈祝死者灵魂能重新转世投胎回人间。男人身上打九个节,而女人身上打七个节,据说是摩梭认为男人有九条命,女人有七条命。然后把尸体放人白色的布袋子。捆完尸体,在生死房挖个坑将尸体封闭起来,筹备办葬礼需要的钱物。停尸时间长短不一,有的几天,有的几十天,期间亲人不停地燃香火,祭供品。火葬的日期由喇嘛来算定,火葬的前一天,将封埋的尸体取出,装人事先做好的木棺内,立放于高灶台的右侧,灵前摆设祭供品,点油灯,烧上香。

火葬的前一天,死者的家人要请同一氏族的达巴跳驱鬼舞,并在火塘边念诵指路经文,为死者引路,给死者送魂。神圣的火塘边,幽暗的火光中,达巴虔诚地念诵着送魂经,念叨着这个摩梭家族的家谱,灵魂返回祖先发祥地途中的每一关卡和山隘名称,从而引领死者回到祖先生活的地方“司布阿那瓦”,死后的摩梭人似乎还是生活在他们的母系大家族里。

死者的棺材上还要拴一只鸡,如果是男性就拴只母鸡,如果是女性就拴只公鸡,用来作为死者祖先地途中的伴侣,以免其寂寞。同时,喇嘛要念经超度亡灵。

火葬出殡的前一天,是洗马和吃祭食的日子。人们聚集在死者家的院子里,一席接一席地吃祭。洗马是选一匹良马,举行洗马绕村的仪式,即为洗马大礼,意为这些马要带着死者灵魂回到祖先地。这洗马大礼由达巴主持,一匹象征亡魂骑的马,被装饰一新,达巴一边念经,一边向马身上洒水,赞颂马比闪电快,比燕子和虎豹还快……被水刺激的白马不断地转动着身子,点头踞足,好似洗耳恭听。孝子牵着马到各家各户告别,带回了村人托付故人带给祖先的礼品。最后到火葬场上绕圈,死者是男性就绕九圈,死者是女性就绕七圈。一是表示给死者之灵送骑马,二是表示死者灵魂向自己的出生地告别。

火葬那天的早上喇嘛一直念经,大约四五点钟,他们放起土炮,召集全村各家人来吃早点。天亮后,在棺材上拴上数丈长的麻布,达巴把一只母鸡挂在棺木旁,叮嘱死者有母鸡做伴不要想家。死者的亲人恭敬地跪拜在地,几声炮响打破寂静的气氛,开始出殡了。孝子象征性地背着装有为死者准备的吃、穿、用的皮袋,举着灯,拉着白布走在前面,其他孝子跟在后面哭送。村里老的人手里拿着写着六字真言的风马旗带路,同时嘴里念诵着传统摩梭古老的送魂与迁徙路线;四个青年男子各自扛着青松枝跟在后面;一匹白马虽然背上空空,但意味着驮着死者灵魂;四个精壮青年男子扛着木轿,死者就在轿中。送葬队伍中不时地大放鞭炮,同时向天空鸣枪。送葬队伍快步通过村子,来到湖畔或空旷的山坡上,这里早有喇嘛在诵经等候。火葬的地点是达巴根据死者的生辰八字和居住房屋的走向选定的。村中四位年轻男子事先上山砍好一米来长胳膊般粗的松树,制成一人来高木屋状小木楞子火葬台,这就是“小木楞房”。“小木楞房”是事先准备好的,供死者临时居住。送葬的队伍一到,两个化尸的喇嘛,将木轿放在“小木楞房”中(或将死者直接取出放到“小木楞房”中),死者面向西方,那是他们即将归去的方向。人们呼啦一下子跪倒,哭嚎声震天动地,这是在一星期的祭礼中,人们第一次大哭,以向死者告别。点火之前,人们在火堆边绕来绕去,以防鬼魂附体。女性亲属要远离火葬地,且必须在点火前离开火葬地,否则这容纳死亡的空间会给女人带来不吉利。

人们渐渐散开了,只剩下祭师们,葬场一下子清净下来。喇嘛一边高声念经超度,一边把念过经的供品交给其他的喇嘛倒在火葬塔上,这要太阳升起之前进行。一阵青烟直冲云霄,仿佛一条笔直的光束将天地相连。家属渐渐远去的哭泣声同烟火一起徐徐升人空中,看上去空茫而荒凉。但摩梭人对于亲人的故去并不特别悲痛,他们号陶哭泣时间极短,因为摩梭人相信人死后可以投胎转世,以后会在每天的“处度”仪式(每日几餐前祭祖先)中相聚,在仪式限定的时空外哭泣,那是对死者的侮辱不敬,死者得不到释放和解脱。因为摩梭认为死亡并非生命的终结而是生命的解脱和轮回再生,死亡代表着再生的释放和喜悦,这就是摩梭人对于死亡的诊释。

喇嘛们不断地念着经超度着亡灵,祈佑他们顺利地离去。看姗烧后的青烟是否笔直冲天就能知道死者是否走得好,是否还留恋人世。

摩梭人相信人死之后,死者的魂灵在四十九天之内不断地变化,有时是飞禽,有时是走兽,有时又成浮云,有时又成一阵风,人们要不断地祈祷,只有到第四十九天才会定型为人魂,所以喇嘛们不断地用古老的语言与灵界对话,祈祷死者最终变幻成人魂。火化后的第二天,村中两位男子来拾好骨灰,放人布袋,到专门安放本族骨灰的“罐罐山”上安放骨灰。安放时,布袋口要打开,底部也剪开,好让骨灰尽快散回祖先原居地。四十九天时还要再请人吃一次饭,但不用再上山了。三年之内还要作一些简单的超度,比如佛事或供奉等,三年以后就不办任何仪式了,只在每日几餐前举行“处度”的仪式中敬奉祖先和逝去的家族中人,因为他们相信祖先灵魂会一直在火塘边陪伴。

摩梭认为未成年的男女还没有灵魂他们死后不能变成祖魂,所以他们不用火葬,而用土掩埋。另外,车祸和疾病等不正常死亡的人不能进村,不能举行这么盛大的仪式,只能在村外匆匆火化掉,因为他们认为非正常死亡会给人们带来不吉利,所以不能在村子里举行盛大的葬礼

注:文章转自西昌旅行社,原标题《摩梭人的葬礼与汉族人葬礼有什么不同?》

结语:纵观摩梭人的丧葬习俗,可以看见由始至终都充满了浓郁的宗教色彩,甚至还反映了某些母系社会的特点。

相关推荐:

普光寺

柯尔克孜族建筑 柯尔克孜族毡房什么样

哈尼族铓鼓舞是怎样的?为何会有世界风采

如果再多一票,普通话就是四川话,如今所有中国人都得学四川话?

蒋介石对他委以重任,戴笠处处设局步步紧逼,潜伏英雄安然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