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历史知识 > 传统文化

重放绽放光彩的羌族文化

发布时间:2017-03-05 栏目:专题 投稿:默默的牛排

许多的自然灾害是我们无法预防的,有很多地区就是因为这种无法避免的自然灾害,从而损失了许多的东西。钱财这些身外物我们暂且不提,但是就怕丢失的是一个民族的文化传承。那么,下面随小编一起来看一下羌族文化吧!

羌族,是历经千年沧桑依然顽强生存下来的少数民族,是我国历史上唯一以民族族姓记入甲骨文并始终保存最初族源的最古老民族,被誉为中华民族演化史上的“活化石”。茂县作为全国羌族最大的聚居区,是羌族文化传统保留最为完整的地区,也是羌文化底蕴最厚重的地区,更是羌文化最古朴、最纯真和传承最完美的地方。

“中国古羌城”目标是打造一个国家级羌文化核心展示基地,最终争取成为新的世界文化遗产。羌城的策划和设计则是站在了民族的、世界的、文化的、历史的高度,秉承“保护传承”和“静态保护+活态传承+产业开发+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依据着整体规划,整体开发,精品打造,一次成型的开发原则,是把羌城作为一项世界精品和一个世界级传世之作来打造,争取在较短时间内进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给后人留下宝贵的文化遗产。

作为羌族文化最古朴、最厚重和传承最系统的地区,茂县近年来加大非遗申报、传承保护力度,加大了对非遗代表性项目保护规划,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和非遗代表性项目的普查和保护工作。通过几年的努力,现有《瓦尔俄足》、《羌族碉楼营造技艺》、《羌年》、《羌笛的演奏及制作技艺》等4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有《羌戈大战》、《释比古唱经》、《羌族传统体育-推杆》、《羌族银饰锻造技艺》、《羌族传统编制技艺》、《羌族萨朗》、《羌族婚礼》、《转山会》、《羌族服饰》、《羌族多声部民歌》等10个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8名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124项,建立了雅都、曲谷、白溪、黑虎、太平、三龙、永和、凤仪镇8个乡镇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所,1个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中心。

以前,各个文化项目传承人散居在全县各处,在生产生活的同时要苦练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生活普遍贫苦。有些传承人迫于家庭和社会的压力,一门心思赚钱糊口,俗话说“三天不练手生”,这样就难免就导致技艺生疏,同时,大部分的时间用在了维持生计方面,没有了传授徒弟的闲暇,这就是一个很危险的信号,长此以往该门技艺就面临着失传。

现在,中国古羌城提供了这样一个平台,让所有的传承人和非遗项目都能在这里找到自己的“家”。不仅解决好了传承人面临的困境,还让羌族非遗在这里绽放光彩。

搭建平台给传承一个“家”作为羌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同时也是现实社会中的一员,在最现实的养家糊口问题面前就有不少人犹豫了,同时肩负传承千年古羌文化和养家糊口的重任让不少传承人迷茫过、矛盾过。“肚子都吃不饱,哪有心思去钻研其他的东西,我们现在传承人请过来,为他们提供生活补助金,解决他们生活方面的问题,使他们能在没有后顾之忧的情况下专心钻研技艺同时也很好的保护了羌文化古羌城的负责人陈海元介绍说。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余有陈告诉笔者,他当时就面临这样的迷茫和矛盾,是古羌城负责人找到了他,才有了现在的能够安心钻研和传授技艺的环境。

“都知道茂县有很多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但是人们前来观看的时候就发现很困难,传承人都是散落在民间各处,要短期内组织起来难度相当大,我们现在提供这样一个平台,把传承人集中在一起,集中的展示非物质文化遗产。同时,集中在一起还有一个很大的好处,打个比方说,茂县有释比,理县有释比,北川也有释比,茂县的不同乡镇各自也有释比,地域的不同导致文化也有差异,现在他们集中在一起,也成就了一个相互交流的平台,共同提高,这样在保护文化本身的同时也更利于文化传承”。古羌城的负责人陈海元告诉笔者。

固步自封不利于文化保护传承,把各个项目传承人集中在一起交流探讨集思广益,在打开了个人思路的同时更是在丰富这个民族特有文化的内涵。

保护利用并重有效传承文化众所周知,古羌文化传承千年却没有自己的文字,所以羌族文化传承上都是口口相传,无法用文字来记载,这就导致羌文化传承体系很脆弱。

现在这些传承人大部分都在60岁以上,如果不将掌握的技艺传承下去,说不定哪天老人过世了,这门技艺真的就永久失传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余有陈感慨地说。

传承人老龄化是一个方面,在收徒方面也是困难重重。余有陈介绍说,在收徒上他们有相当严格的要求,首先要求徒弟品性一定要好,要忠厚,善良,为人正直;其次要求徒弟要尊敬老人,尊敬师傅,能善待旁人;还要求徒弟要常怀感恩之心,敬畏上天,感恩祖先。如果不能满足这几点要求,即使是自己的亲儿子也不能传授技艺,在这一点上他们是宁缺毋滥。

同时我们现在也会用到录音笔等一些东西,把授课内容录下来,供徒弟们在课下反复的听,反复的练。”余有陈告诉笔者。

余有陈说:“我最大的愿望就是把老祖先留下来的东西丝毫不差的传授给徒弟,把这些民族特有的技艺延续下去。”

“像余有陈这种情况的传承我们这里现在已经有5人,他们各自代表着不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未来我们计划吸收更多的传承人加入进来,打造一个保护传承文化的平台,同时,能在一个地方观看如此之多的非物质文化项目展演这在以前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情,在保护传承同时能够通过集中展演来吸引更多的游客关注,这就形成了一个良好的双赢局面,达到一个良性循环状态,能够使羌文化保护传承之路走的更长。”

相关推荐:

智敏上师:人为什么看不到天堂?

比利时三倍风格啤酒(triple)

蒙古族饮食

嘉兴民风的简介 嘉兴的风俗习惯的介绍

苏联为什么到了1945年,才出动150万军队,宣布对日本开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