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历史知识 > 传统文化

回族“宴席曲”历史及特点简介

发布时间:2017-04-22 栏目:专题 投稿:靓丽的柜子

宴席曲是纯粹的回族音乐,广泛流传于青海、甘肃、宁夏等省区。2008年,青海回族宴席曲”成功申报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回族把结婚办喜事称之为"吃宴席",专门在婚礼宴席上演唱的曲子叫作"宴席曲",它是热闹而又隆重婚礼上必不可少的娱乐活动,给吉祥欢乐的婚嫁场面增添了不少的喜庆和欢乐。宴席曲的主要演唱场合是婚宴,宴席曲本质上是一种宴乐,它的名称渊源恐怕由宋元时期,宫廷宴饮间的歌舞"宴乐",演变而来。据专家考证,宴席曲由元代回族中流传的"散曲"演变而来,它的发展史基本上与回族的发展历史是相一致的。它的传承历史至少有500多年以上的历史,是一份非常珍贵的口头非物质文化遗产。宴席曲又名"家曲儿"、"菜曲儿",是相对于将"花儿"称为"野曲"而言的。长于叙事,并且载歌载舞,生动活泼,伴有舞蹈动作,时时散发着极其浓郁的地方民族生活气息。回族有“结婚三天无大小”的习俗,尽管伊斯兰教禁忌“弹唱歌舞”、“音乐戏剧”,但回族仍有在喜庆场合贺喜唱曲的风俗。特别是在青海省门源回族自治县,回族宴席曲”这种古老的说唱表演艺术已有200多年历史。回回是一个以丝绸之路为摇篮的民族,他们的祖先模仿着哈菲玆们发音,用气方式高声诵读者《古兰经》、《赞圣词》,哼唱着诞生于中亚、西亚、波斯和大漠戈壁中的古歌,沿着丝绸之路漫漫东行,在蒙古族古调的影响和大西北民间音乐的影响,形成了自己特有的音乐宴席曲,并传播到撒拉、东乡等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中。专家们在考证宴席曲中发现,宴席中明显事有伊斯兰吟诵音乐和经堂歌的成份,含有西域古歌和蒙古族古调的色彩,同时又吸收了中国西部各民族民间音乐元素,其曲调风格几乎涵盖了西北所有民间音乐特点,并且保留着元、明、清时代西北少数民族歌舞小曲的古老风貌,是研究回族历史、风俗习惯、语言文学以及文化等的重要资料。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相关推荐:

泰国纹身 肌肤上的信仰和传奇

涉外礼仪:慰问礼仪常识

2016年6月3日搬家好吗 2016年6月3日是搬家黄道吉日吗_万年历

许世友将军-酒能成就英雄大业

阁皂山与道教的渊源 阁皂山的历史发展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