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历史知识 > 传统文化

蒙古族民间美术总论

发布时间:2017-05-05 栏目:专题 投稿:兴奋的春天

第一节民间美术人民

蒙古民间美术历史悠久,丰富多彩,具有浓厚的草原气息,鲜明的民族特色,几百年来一直吸引着国内外学术界的注目。

民间美术是劳动人民美术创造,是一切其他美术:如宫廷美术、文人美术、宗教美术等的渊源和基础。在蒙古草原上几千年以来不断地在成长和发展着的蒙古族,以丰富的民间美术反映着蒙古人民生活的感受、爱憎和愿望,贮存着可贵的知识、情感和技术。它的很多作品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成就,它是祖国灿烂文化宝库中很重要的组成部分。

蒙古民间美术始终象一面镜子,反射出劳动人民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中最本质的东西。人民世世代代在最简朴的生活中,创造出至今在世界上堪称珍宝的文化。如何正确地认识它,给它应有的历史地位,完全不应是一个纯学术问题,而是关系到具有悠久历史的蒙古民族民间美术事业在我们这一代如何继承和健康发展的大问题。

民间美术是劳动人民在生产劳动中那些不知名的牧民和民间的达日根(民间艺人)创造的。它们采用人民所喜欢的形式,反映人民自己的愿望;民间美术与过去士大夫文人创作中的闲情琐事,风花雪月绝然不同,它们往往非常密切地接触到社会生活,特别是劳动人民最底层的生活,他们的作品是美化自身,美化生活中的物品和美化自己的生活环境.通过作品也可以看出劳动人民的质朴和审美观念。我们民间美术中可以看到很多表现人民爱乡土,爱祖国的精神,表现了对未来的期待,对美好事物的向往、追求,歌颂劳动人民自己的崇高品质、巨大的创造才能和力量。在内容上直接地反映了人民生活、斗争和心理愿望,而且在艺术表现上也能够为广大劳动人民所接受和喜闻乐见。因为民间美术人民生活、与传统文化和风俗习惯密切联系着的。这种浓厚的生活气息和健康的艺术趣味决定了民间美术艺术表现方面的人民性。

民间美术对专业画家的影响往往可以使画家的作品更多地获得民族特色,给他们以滋养。民间美术是根植在一个民族的大多数群众的生活土壤中的,大多数群众创造的艺术财富是民族艺术的真正代表,群众中的民间美术历来都是民族美术的重要成分。民间美术最善于真实、深刻地反映民族生活风貌、风俗习惯、民族心理状态,表现本民族艺术趣味和风格。在蒙古民族美术史上民间形式总是民族形式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民间美术的创作最易于为一个民族的广大人民所喜闻乐见。画家们在作品中民族特点的表现,就必然使自己的作品在民族性上更具有意义。

民间美术的传播本身就是再创作活动。对民间美术的创作活动来说就是不断删改和不断加工的过程,民间美术的作者没有创作权的观念,这也是与专业美术工作者的一大区别。任何一个传播者都有充分的权利根据需要来改动那些生活中的民间美术品,所以也就自然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民间美术。各地的生活风习的不同和生活环境的不同也形成了不同变化的民间美术。比如农村和牧区的蒙古族刺绣晶就有显著的区别。

时代的演变使民间美术增添了新的内容,社会生活的变化往往使民间美术创作发生本质的变化。民间美术在世世代代的相传中,不断地以新的现实生活内容补充和改换了原来的内容,比如在抗美援朝时妇女们绣荷包时也要绣上“抗美援朝”等字样,这是完全自然的事。在生活中接触了新的事物,他们的思想感情也发生了变化,在其作品中显示了它们巨大的作用。尽管有这样巨大的变化,民间美术传统美的本色始终得到保留。广大人民创造了能够反映各个时代人们的思想和技术能力的民间美术人民群众所创造的这些物质财富,也是人们使用和欣赏的丰富多彩的精神财富。对生活中的民间美术以及历史上所创造的一切民间美术我们应该评述它研究它。

第二节民间美术的特点

勤劳智慧的民间艺人,不但能把名贵的翡翠、玛瑙、金银錾刻(,雕琢)和打制成优美的生活实用工艺品,而且善于巧妙地把不同的骨、石、木、羊角等雕刻成装饰品、适用品,如酒具等,同时也能充分利用本地的废料,制成多种多样的实用美术品,经过民间艺人的劳动变废为宝,大大地丰富和方便了人民生活

蒙古民族是古老的游牧民族,在以牧为主这一经济基础上产生了富有草原气息的—种民间美术我们今天的民间美术,一方面是历史的民间美术的继续。在分析和研究现实的民间美术的时候,必须对它的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加以研究和总结。另一方面,也要根据新的发展了的情况进行创作和创新,因为历史上的因素不是静止的,而是随着生活条件的变化而不断发展变化的。随着社会生活人民思想意识的发展,民间美术的特点也在快慢不均的不断变化和发展着。同时作品的艺术结构和表现形式有时也受到其它民族的影响。从而也产生新的表现形式等等。但我们要特别注意的是民间美术要在自己悠久的传统中,经过不断的创作与创新和世世代代的流传,形成本民族鲜明的特色。并找出其中的理论根据。

一、蒙古民间美术蒙古学的组成部分

蒙古美术从原始社会到青铜文化,从宗教美术民间美术和辽代的草原画派到元明清时期以来的文人画等等,有着极其丰富的美术遗产。这是蒙古学中需要研究的很重要的一个部分。

蒙古学”早在一个多世纪前就是一门国际性的学科,蒙古族文学是“蒙古学”的一个分支,在欧美及日本、印度、伊朗等国吸引了众多的学者进行着卓有成效的研究工作。

对于蒙古民间美术方面,现在已经引起一些人士的注意,开始在不同的角度进行研究工作。

蒙古民间美术,马可波罗和访问蒙古的外国游人有很多著作。对蒙古族的文化,当然也就包括民间美术,如实的表达了他们的见解,这对于了解当时游牧生活中的民间美术有着很大的贡献。需要我们对它们进行深入研究。

过去对民间美术没有足够的重视,回顾历史,有沉痛的教训。就国内而言,对蒙古族的这些民间美术并没有系统的收集整理,也没有人去系统的研究论述。有不少珍贵的民间美术却被外国人拿去收藏了。如今要研究蒙古民间美术是有不少困难,有时还得去查阅国外的有关资料。

二、反映了民族性格和共同的心理状态

牧民们常常沿用传统美术形式和习惯,以本民族人民观察问题的眼光去制作各种民间美术品,这样的民间美术才会有民族特点,或者说它的特点更加浓厚。

蒙古人喜欢自己的好来宝、诗歌、乌力格尔和英雄史诗,而且在它艺术再现的过程中看到自己的生活环境,看到自己理想的世界,从那些塑造出来的作品人物身上看到自己民族的英勇、果断,刚毅、耿直、机智和热情亲切的性格。民间美术中的制作和反映也正是这样。

在《江格尔》中,对阿盖河布塔拉夫人有一段这样的描述:“她腰间紧裹着绸缎的特尔力克,把无披肩轻衣轻轻搭在身上,头戴美丽的额尔布冷帽,帽上的红缨夺目耀眼,耳垂戴着金耳环,耳环一晃金灿灿,七百匹骏马才能换一只耳环。涛利鬓垂映红脸,黑影里能把衣裳剪,袖筒里会缝制衣和冠……。”蒙古族的史诗中的这样描写不仅是对生活的真实描写,也是从一个侧面对民间美术的反映,这与蒙古人的社会经济和心理状态的特殊是分不开的。

人们的理想,精神面貌和内心活动,都蕴含着民族的心理素质。这在民间美术中与民间文学一样也是得到充分表现的。

三、用大自然赐予的原料制作美术

蒙古人民勤劳智慧、心灵手巧,自古以来就善于就地取材,因材施艺,又能够根据本地区本民族生活条件和风俗习惯创造出富有地方特色的民间工艺品。

历代封建统治者喜欢用贵重材料,如金、银、珠、宝、珊瑚、玛瑙、玉石等来雕龙刻凤,除这些材料本身具有富丽堂煌的质感外,更多的体现在这一物质上所花的功本,以显其富贵豪华。所以头饰、耳饰等多用金银珠宝制作。“物以稀为贵”是一个客观规律。贝生长在大海里,它的壳光洁美丽,贝壳,对于生活在沿海一带的人来说是司空见惯的,并不稀罕。但是生活蒙古草原上的人们,离大海很远,对他们来说是很难得见的东西,因而这样珍贵的东西也就成为很重要的装饰物了。

古代蒙古人用羽毛常常做为装饰品,比如把羽毛插在姑姑冠帽上作为装饰。用桦树皮制作很多生活用品,如制成各种盒子。生活中的巴布尔木碗也是用本地产的木料制成的,用树根加工成各种笔筒、烟斗等实用品。

牧民们不仅自己制毡和不利阿耳皮,而且还能制成各种生活实用美术品。生活中的绣花毡,毡绣门帘,各种鞍鞠和鞍座垫和鞍鞒等等都是利用大自然赐予的各种原料,或利用边角废料制成了形式多样、花色繁多的实用美术晶,这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真可以说,劳动创造了美的世界。

多桑蒙古史记载着:“其家畜为骆驼,牛、羊,山羊,尤多马。其家畜且供给其一切需要。衣此种家畜皮革,用其毛尾制毡与绳,用其筋作线与弓弦,用其骨作箭镞,其干粪则为沙漠地方所用之燃料,以牛马之革制囊,以一种曰之羊角作盛饮料之器”。这是元朝以前蒙古人的情况,可见当时的人们普遍利用当地的原料制成各种生活实用晶,来满足和美化人们的生活蒙古人民的这种就地取材和废料利用,在艺术上看是粗放有力的,这样做不是炫耀自己艺术的高超而是认为是自己生活的一部分。从而显示出他们朴素的艺术特点,而与统治阶级的“富贵豪华”是不同的。从质朴无华的巴布尔木碗到布满图案。花纹的绣花毡,都显示出了动人的艺术才能。它们都非常深刻而生动的表现了群众的生活与感情。这一特色标志着人民艺术生活的水平。也反映了人们认识生活,美化生活的惊人的本领。

四、民间美术人民自己制作自己用

蒙古人民生活中有不少民间艺人,他们和广大人民生活在一起,在他们中民间艺术传统保留的较多而密切,这些艺人的出身、教养,思想感情和艺术趣味都和群众是一致的,他们是群众的一员,熟悉人民群众的生活和爱好。根据群众的爱好进行自己的创作。

牧民们在劳动之余,或者在劳动之中可以制作生活适用品,比如他们按照自己的审美趣味,在放牧休息时,用皮条可以编出十分精致的小马鞭,在茶余饭后就可以绘制或雕刻出一件“刮马汗板”。牧民们不到一周时间就可以精心设计和绣出一件布满图案的绣花毡或驼鞍。蒙古人的夏特日不是在商店里买来的,而是自己精心雕刻而成的,自用的箱子和马头琴、小茶桌和四胡等全部是由自己设计和制作。这种制作民间美术带有一定的自发性。为了生活的需要,美化自身,美化物品,美化生活环境,按照自己的审美观点,无拘无束地自由的表现自己的愿望和理想。

群众在绘制民间美术时从来就不是简单的模仿,他们常常根据生活的需要和个人的爱好,汇集别人的许多艺术创造,对原来的作品进行不断地加工和润色。使作品更为精美和受人喜爱,民间美术的流传过程,也是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过程。

民间美术是广大劳动人民集体所有的财富,是群众集体创作的。虽说民间美术都是由每一个具体人来制作,它即没有某个作者的名字,也不为个别人私有,劳动人民即是创作者,又是传播者。民间美术都是健康地活在群众的记忆中,为广大劳动人民群众所长期保存。

民间美术不少是结合自己的风俗习惯制作的。如体育运动,那达慕大会和祭敖包的习俗。举行那大慕大会,进行传统的摔跤,射箭、赛马等好汉三项竞赛。在比赛中,人们都希望自己的博贺钦(摔跤手)取胜,事先妇女们都为自己的摔跤手制作美观大方,色彩鲜明的绣花厚坎肩和套裤等摔跤服,摔跤手们穿上富有装饰特色的摔跤服显得更加威武雄壮。妇女们也穿上节日盛装参加那达慕大会。人们也喜欢在婚嫁喜事等节日的耐日(愉乐活动)活动中穿上一套美观漂亮的衣服,这些服装的制作和刺绣富有强烈的装饰性。那些射箭场上的神箭手们所用的绣花(有的用贴花)箭筒的装扮,使人看了格外英武壮观,每逢那达慕大会来自各地的赛马迷数以百计千计的从遥远的地方骑着马赶来。他们都是穿着五颜六色的蒙古袍,脚登布利阿耳绣花靴,还有那些各式制作精致的马鞍具,随着这些活动形成了具有自己民族特色的民间艺术品。

第三节民间美术传统

巍峨挺拔的阴山山脉,横亘在内蒙古中部。在这里北方游牧民族如匈奴、鲜卑,乌桓、突厥、回鹘,契丹、蒙古等都相继在这里活动过,并且留下了他们的光辉足迹,留下了他们灿烂的古代文化。创作了数以千万计的岩画,这是由无数的牧民猎手集体描绘的一幅规模巨大的历史画廊。在鄂尔多斯地区发现不少匈奴时期的装饰品,1974年在准格尔旗玉隆太出土的铜器有盘角羊、羚羊、马、圆饰牌、车马饰牌……等。艺术,是一个民族文化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志,以各种动物纹为特征的匈奴艺术品,无论艺术构思,还是制作技术都达到了臻于完美的程度。各种动物纹不仅装饰在器物上,更多的是用在服饰品上。动物造型不仅以个体形象为主,而且出现多种动物相结合的构图,如虎牛,虎豕相斗图案。这不仅要求表现出每个动物的特征,尤其要表现出它们在各种不同环境下所表现的精神状态。

北方民族青铜文化的出现标志着草原上的人类社会发展中的一个转折点,标志着社会生产力的一个飞跃。这种以动物形为代表的“鄂尔多斯文化”曾经对以后的鲜卑,蒙古以及对整个欧亚的古代文明产生过巨大的影响。

夏家店文化“分上下两层”它是我国北方的一种重要的原始文化类型。夏家店下层文化其相对年代大约自原始社会晚期夏、商之际,考古学把这些公元前十六,七世纪前后的这种原始文化定名为“东胡文化”。值得注意的是夏家店下层文化的随葬陶器上发现了大量的彩绘,是用红,白两色矿物颜料画在烧制完成的陶器上面。所画的图案有些类似商周青铜器上习见的各式“云纹”以卷曲的线条构成单元,反复连续,还有少数以动物面,目为主,以云纹或各种回纹和类犄纹图案组合成各种纹样,这些纹样,我们蒙古民间美术中也可以经常看到,这是蒙古民间美术最常用最喜欢的几种图案纹样,牧民们的实用美术中经常用的各种云纹(哈木尔)、犄纹(额布尔),回纹(阿鲁哈)以及万纹样,我们从夏家店下层文化中都能看到,而且纹样造型基本一致,从这些现象看原始人类所创造的这一彩陶文化对几千年以来的北方各民族蒙古族的文化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和继承关系。夏家店下层文化的云纹、回纹、犄纹等是我国应用的各种云纹、回纹,犄纹的祖型。传统纹样,是一个民族一定时期物质和精神文化的最客观的记录。北方民族蒙古族的这些传统纹样,蕴含着北方各族文化的精髓,体现了北方民族蒙古人民几千年来的喜闻乐见。现在蒙古人中应用最广泛的图案就是各种云纹、万纹、犄纹和回纹图案,这些图案在蒙古族的衣、食、住、行中都在用为装饰图案。它以各种方式存在于生活之中。民族的服饰、民族的饮食、民族的器具,用这些纹样装饰以后成了蒙古人的最典型的形式,用这些纹样和民族形式陶冶和造就了民族的审美意识,形成了特殊的民族特色。几千年以来这些纹样集中地体现了蒙古族最基本的审美情趣,并直接影响到民族审美意识的发展。几千年以来这些纹样保持了较稳定的特征,这些特征也在民族美术的发展中一直起着积极的作用,因为它植根于民间,只要有人民,它就不会消灭。

从陶器的龟纹,篦纹,犄纹,似乎还只是那时人们对柴草、兽角、自然纹理的模仿,以及陶器发明时在编织容器与绳缚食物上为了耐火涂抹粘土烧过以后遗留残迹的再现。

属于几何形一类直线或曲线组织,黑白间隔、以及如云如水的一些带状连续图案,在排列上非常醒目而符合于图案规律,那些云纹、犄纹、回纹和素朴而变形的花草枝蔓,顺着器形由颈到腹回旋周转的韵律,显得虚实有致,活泼生动,而体现了熟练的技巧与匠心。

从红山文化和“东胡文化”看北方游牧民族的工艺美术的装饰纹样,装饰色彩的高度成就,可以说是由此开端的。

蒙古族的服装、毡帐、靴帽、马具、车辆、宗教信仰、风俗习惯看,都与匈奴、东胡及后来的鲜卑、契丹等是一致的,并在各个时代不断的发展和丰富。

人们在生活中的礼品的赠送,互相之间的来往和民间艺术的借鉴,刺绣中的母女相传,各种家具的制作和彩绘,生活中的各种传世晶,这些对人们的代代相传和影响,在人们的思想中自然形成了本民族传统爱好和习惯。

民间美术生活中是物质文化,从它的起源时代直至今天,始终具有物质和精神的双重性。即满足人民的衣、食、住、行各个方面的物质生活的需要,又有满足精神需要的艺术价值,同时也有它的传统性。能满足人们精神上的美感的要求。在这里实用和美观构成和谐的统一。

民间美术传统民间艺术的主要哺养者。广太群众是文化的创造者,尤其是人民自己创造的艺术传统,经过不断的继承和发展,已经成为极为丰富的艺术源泉。它世世代代地给人民艺术创作的教育,那些不识字的民间艺人,都能在自己的艺术传统中受到启发、陶冶和深刻的影响,那些民间美术艺术特色正是这种传统影响的具体表现。

由于民间美术有着传统艺术特色,所以也就成为这一地区和这一民族特点的艺术

由于各民族所走过的历史道路不同,物质生产条件、经济生活各异,所处的自然环境各不相同,这些社会生活条件决定了它们各自的民族性格、思想感情、理解生活的方式,表现生活的方法都有明显的差异。

有些世界名著之所以能够跨出国家、民族的范围,获得世界意义,成为全人类的精神财富,最终代表其民族而进入全人类的文化宝库,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作品中的民族性格和民族题材上的特殊性。

世界各民族的文学艺术其基本原理、总的规律方面都是一致的。但在其形式和风格以及独有的某些内容和所选择的题材方面都有所细微的差别。人们常常把这种区别称之为民族形式或民族风格,或民族特点。

实际生活中,大部分民族都有自己的居住区域,经济基础,使用语言和历史文化传统,而在这个基础上形成了那个民族的风俗,习惯、社会心理等等区别于其他民族的心理素质。他们的生活带有鲜明的民族特点。

比如自古以来蒙古人尚白,汉族喜欢红色的区别,蒙古人的蒙古包和服饰与汉族的居室与服装也有明显的区别,其饮食等等都有较大的差别。

对于一个民族艺术品,其他民族读者欣赏的程度,往往高于本民族读者的欣赏程度。因为,人们从这类作品中看到自己没有看到,或与自己生活不重复的乡土风情和生活习惯,以及心理特征的人物形象。比如蒙古民族传统的那达慕大会,以及参加活动的牧民的各种节日服装和富有特色的蒙古族民歌和舞蹈,生活中的各种民间美术等对那些兄弟民族的观众来说更有吸引力。那些国外的旅游者们到牧区后不去住舒适的高级宾馆,而去蒙古牧民居住的蒙古包内享受一下游牧民族生活习惯,喜欢到那里喝一碗奶茶,看一看蒙古人的绣花毡和毡帐,有机会还要骑马在草原上奔跑一番。

特点就是同一般事物相比较具有特殊性。我们听了锡林郭勒盟的长调民歌后可以感受到蒙古草原的无比辽阔;听到鄂尔多斯那种起伏多变、节奏明快的民歌后感受到草原人民无比欢乐的心情。从民间美术看各盟旗也有所不同,比如各盟的妇女都喜欢带头饰和穿长坎肩,或穿马海靴,可是各盟旗的头饰和长坎肩等都有自己的特色,互相都有区别。妇女们喜欢戴头饰这是蒙古生活中一个共同的习俗,然而各地的头饰又不相同,从而形成了地方特色。我们探讨民间美术民族特色问题的实质,是为了发扬民间美术的民族特色。实践证明,越是民族特点鲜明的作品,越具有普遍意义,而能自立于世界之林。如果文学艺术作品没有民族特点,民族文化也就不存在了。我们应该珍视这些富有民族特点的传统民间艺术

第四节收集整理与继承发展

民间美术不仅是现今的宝贵财富,也是今后的宝贵财富,目前我们面临的问题是要保护和抢救民间美术,那些内容健康的积极的民间美术晶应当首先得到重视,凡是与民俗关系密切、社会影响较大、艺术性较高的都应当列入收集范围。因为从这些民间美术中可以看到一个民族的实用美术和风俗习惯,看到一个民族艺术水平和各个历史阶段的发展水平。收集整理民间美术,这是对国家和,民族都具有深远意义的神圣事业,有些民间美术正在迅速消亡中,若不及时加以抢救、考察和收藏,将有被淹灭的危险。

蒙古族民间美术保存了古老的传统的造型,传神的方法,也保存了独特的制作方法,是很有研究价值的。民间美术是出于美化生活,满足审美要求为自己制作的,今天我们收集和研究民间美术是为了更好的为广大群众服务,这里有个继承和发展的问题。到生活中去,我们只有通过广泛的占有资料,并且熟悉资料,反复考虑,找出其规律性的问题,这个过程就是研究。通过研究才能了解什么是传统的东西,什么是民族特点和风格,然后才能够谈得上继承和创新的问题,才能够谈得上民族化的问题。目前我们的美术家们对于民间美术并不是完全了解,对民间美术的研究还是比较薄弱的,对蒙古族的极丰富的民间美术还没有系统的去研究,对它的特点和规律性还没有更多的人去探讨。

民间美术的研究是民间文艺学的分支。它和民俗学,民族学、社会美学有密切的关系,在我区对蒙古族民间文学,民歌、民间音乐、民间舞蹈、民间体育等方面的研究已经取得了可观的成就,而对于民间美术的研究则落在了姊妹艺术的后边。就其蕴藏量来看民间美术更为丰富。与人民生活更为密切,更为具体,需要我们去开发、去探讨研究。目前我们看到了一些可喜的现象,如《鄂伦春族装饰艺术展览》,这一狩猎民族艺术,以它独特的艺术特色吸引了区内外,甚至国内外观众和学术界的极大注意,这—装饰艺术在鄂伦春民族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他们的刺绣服饰,各种生活器皿,皮毛镶嵌,桦树皮器皿以及剪纸、编织等民间美术,其造型与装饰纹样,有着浓厚的本民族的独具地方特色和乡土气质。也与蒙古族和达斡尔族等民间美术有着较为密切的联系,这些我们都需要去研究探讨。

一个民族在各个时期的文化艺术、风俗习惯的不同反映,与当时世界各国的交往,文化交流和影响有关。比如成吉思汗时代与世界各国的交往,吸收了欧亚各国的文化精华,元朝时所受汉族文人画的影响,也产生了一些蒙古族的画家。明清以后,由于喇嘛教的传入,受西藏佛教艺术的影响等,这种影响虽然不可能改变自己的民族传统,但是使民族文化传统增加了各个时期的变化因素,这种因素使各个民族的历史长河中表现出各自的不同特点。

人类社会在发展,人们的文化艺术和科学也在发展,生活方式也在改变,民族文化也会在这种发展中不断的发生变化。我们要发扬民族传统,包括过去的民族传统。但是我们应该了解民族化应该包括现代人的精神面貌、风土人情、文学艺术等等,应该有时代的精神和现代感。

民族化、民族特点不是一成不变的,它将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官既有传统性,又包含着现代感、时代精神,两者是互为作用的、统一的,而不是对立的。

所谓现代感,就是民间美术在新的形式下应符合现代人的使用要求、观赏要求、生活习惯、审美观等。

如何民族化,首先还得从学习传统入手,现在说的民族化,就是民族传统和时代精神以及现代感的总和。学习传统是古为今用,学习外国好的东西是一种借鉴,最后要解决本民族所喜闻乐见的问题。

我们要以高度的热忱和责任感去探讨民族民间美术,在精神和物质文明的建设中,民间美术应该有它一定的重要地位和起到它应有的作用。

相关推荐:

黎巴嫩共和国国庆日

酒文化 酒的成分与感官特性

黎族姓氏有哪些?和汉族姓氏的异同之处

世界音乐艺术殿堂的独山花灯文化

看皮影哼大鼓历史由来是什么?看皮影哼大鼓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