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历史知识 > 传统文化

李泽厚是谁?李泽厚对中国儒学的贡献

发布时间:2017-06-18 栏目:专题 投稿:搞怪的红牛

李泽厚(1930一),湖南长沙人。中国现代学者,思想史家、美学家。

李泽厚于1945年入湖南第一师范学习。1950年入北京大学哲学系,毕业后在中国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工作,现为研究员。

李泽厚研究的领域颇为广泛,涉及中西哲学、美学、史学等。在儒学研究方面,认为孔子所维护的周礼,本是周公所建立的氏族贵族的规范制度,其中包含着原始人道和民主遗风;孔子以“仁”释“礼”,将社会外在规范化为个体的内在自觉,这是中国哲学史上创举,为汉民族的文化——心理结构奠下了始基,孔子也成为中国文化的象征和代表;孔子的“仁学”体系有四个层面:血缘基础、心理原则、人道主义、个体人格,这四因素相互制约而构成有机整体,其精神特征是“实践(用)理性”;孔学、儒家区别于其他学说或学派的关键点是心理情感原则,它强调情感与理性的合理调节,以取得社会存在和个体身心的均衡稳定,而不需外在神灵的膜拜、非理性的狂热激情或追求超世的拯救,就在此岸中达到济世救民和自我实现;孔子仁学也有其弱点,即在一定程度和意义上阻碍科学和艺术的发展。孟子学说赋予心理情感以先验的形上性质,最终归结为道德主体性的建立。苟子从人的族类高度论证“礼”,并作出历史主义的理性解释。《易传》建构起儒家的世界观,赋予“天”以品德情感色彩,把自然与历史贯穿起来。董仲舒将阴阳五行(“天”)同王道政治(“人”)作异质同构的类比联系,建构起了宇宙论系统的世界图式。宋明理学以张载、朱熹、王阳明为代表,各以“气”、“理”、“心”为中心范畴;理学宇宙论到伦理学,无极太极、理气心性的讨论都是为了重建以伦常秩序为本体轴心的“孔孟之道”。儒学中始终存在经世致用的“外王”之学,给近代改革者以思想的传统力量的不是理学而是“经世致用”。

李泽厚的著作主要有:《康有为谭嗣同思想研究》、《中国近代思想史论》、《美的历程》、《中国古代思想史论》、《批判哲学的批判》、《中国现代思想史论》等。

相关推荐:

铡美案【第七场:杀庙】

瓦口关【第六场】

南昌方言溯源:“幺鸡”

哈尼族乐器简介 哈尼族都有哪些特别的乐器

为何他贵为皇太子,却与皇位无缘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