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历史知识 > 传统文化

对中国庙会的一些看法 庙会的简介

发布时间:2017-06-29 栏目:专题 投稿:无心的冰棍

庙会起源于我国远古时代的宗庙社郊制度。

为了求得祖先及神灵的保佑,先民们选择了在宫殿或房舍里供奉与祭祀的方式,来与神灵进行对话。祭祀之日,为渲染气氛,人们还为神灵演出一些精彩的歌舞,庙会便由此形成。

庙会与其它民俗一样,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又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而体现出时代的色彩。在秦以前,庙会内容是单一而稳定的,其主要活动就是祭祖与祭神。到了汉代,由于受民间文化与宗教信仰的影响,庙会内容出现了多元化的色彩。如《西京杂记》,描述当时的祠庙祭祀习俗,“汉制宗庙,八月饮酎,用九酝,太牢”。“京师大水,祭山川以止雨,丞相御史二千石,祷祠如求雨法。”这是长安一地的习俗,从中可以管窥整个中原地区的庙会文化的基本内容

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文化出现空前的大影响,甚至成为统治阶级文化及政治生活中最重要的内容,无论是南方还是北方,佛教庙寺林立,石窟大兴,佛事盛行,崇佛成为民间信仰的主流,佛事渗入庙会,使庙会文化呈现出更大的宗教特征。《洛阳伽蓝记》卷一“长秋寺”记“四月四日”事,提到:“此象常出,辟邪师(狮)子,导引其前,吞刀吐火,腾骧一面:彩幢上索,诡谲不常。奇伎异服,冠于都市。”这是崇佛庙会的初期情景。而《荆楚岁时记》所记“四月八日,诸寺各诗会,香汤浴沸,共作龙华会,以为弥勒下生之征也”的场面则提供了崇佛后期的盛况,佛诞庙会从此延续下来,至今而不衰。

在唐代社会,庙会经过了漫长的发展与演变,在祭祀神灵的礼仪和娱神艺术,贸易对庙会的固定作用和促进作用等方面,都表现出成熟的品格。由于经济的繁荣,商贾贸易与民间娱乐逐渐加入到庙会中来,使庙会成为庙市。庙市的发展标志着庙会的性质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即由原来的单一的祭祀转向了祭祀、娱乐、贸易、交流等多元化形态,具有了更大的民间性。这样,无论是在城市还是在乡村,庙会都得到了充足的发展

宋金元时期,庙会在秉承唐代文化的基础上,又出了民间文艺的空前繁盛,宋代民间的瓦舍勾栏,鼓乐社火,百戏演出等在庙会上盛行,元代的杂剧汇演也在庙会上呈现,使庙会民间娱乐性进一步加强。

到了明代,由于手工业的高度发展,使庙会的贸易更加繁荣。尤其是城镇庙会对城镇的发展,起到积极的推进作用。值得一提的是,明代社会,庙会与政治的联系也更加紧密,特别是城隍庙会,在明代鼎盛一时。清代与民国继承了明代庙会的基本内容庙会的功能与特征没有发生变化。

徐州的云龙山庙会始于清康熙年间,当时徐州知州姜焯派人在西坡大士岩雕凿观音像。每逢农历二月十九日观音菩萨诞辰之日,四方信徒皆来祭拜,附近百姓也前来凑场,久而久之形成的观音会,民间称为云龙山会。

龙山庙会在“文革”期间曾一度停顿,改革开放后慢慢恢复,现在云龙山会又成为苏北地区极有影响的民间盛会了。

相关推荐:

西凉后主李暠是怎样的人 历史如何评价李暠

工布山民独特的节日娱乐和竟技

拉祜族节日—库扎节

凤飞飞《到底是什么》歌词

林淑容《你为什么》歌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