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历史知识 > 传统文化

日俄战争,为什么秋瑾孙中山等革命党人会为日本的胜利而叫好

发布时间:2017-07-09 栏目:专题 投稿:爱撒娇的大叔

111年前的今天(8月7日),日俄战争爆发,日本俄罗斯两个国家为远东的霸权和利益争夺大打出手,地盘则是在中国的地界,辽阳、旅顺等地。这场战争胜利者最终属于日本人,成为了日本军帝国崛起和扩张的关键之战,这场战争也被称作旅顺港海战,曾经被一位美国人评入影响世界历史的一百场战争排在第七十八位(想了解美国人眼中影响世界历史的一百战请参考阅读美国人评选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战役排行,哪一场中国战役入选前十)。

中国的领土打仗,清政府却只能中立,许多中国百姓被日军当作俄军密探杀害,还被拍成了纪录片在日本的各大高校放映,日本学生看了莫不兴奋叫好,跟着鼓掌的还有很多中国留学生。

此场景深深刺激了当时在仙台留学的鲁迅先生,让他觉得莫大悲哀,促成了他弃医从文,希望以文章鞭笞麻木国人,唤醒沉醉的中国睡狮。

图:鲁迅先生为日俄战争日本杀害中国平民的图片所刺痛,决心弃医从文

当一个十分奇怪的场景是当年留日的中国学生中,像鲁迅先生这样觉得耻辱和深受刺激的却是少数,大多数留日学生是站在了支持日本这一边的,后来的革命党领袖孙中山秋瑾等人,都为日军的捷报欢呼雀跃,鉴湖女侠还为此写下了一首流传很广的诗篇“拼将十万头颅血,须把乾坤力换回”,为日军胜利欢呼。

图:早期同盟会革命党人皆有崇日情结

后世的喷子也此以为题,批评当时的革命党人们是汉奸,说此举是他们的历史污点。真的如此吗?

中国甲午海战中国的惨败赔钱割地,象征着以清政府主导维持皇权体制不变以技术革新为主的洋务运动的破产,随之而来的是中国民族主义的诞生和发展,却滋生出几大流派,第一派是康有为梁启超的改良派,认同满清政府统治的前提下倡导推选中国式的明治维新,并推导了戊戍变法,结果却成为了一场流血政变,对改良派来说,他们是政治口号是崇洋尊夷(维护满清,学习西洋)。

图:康有为、梁启超引领的改良派

第二派则是以义和团为代表的保守、顽固民族主义,凡洋必反,崇旧斥新,愚味守旧,戊戍变法失败后满清政府一度是技术义和团的发展,想以此抵制在华外国势力,结果却是八国入侵,满清政府雪上加霜。

图:义和团代表了保守极端的民族主义,尊夏排夷

第三派则是以孙中山和他领导的同盟会为代表的共和民族主义,尊洋攘夷,以民主共和为目标。

激进派的政治目标中,将驱除靼虏作为了首要的政治目标,激进派民族主义者们首先是不承认满清政府的合法性。所以中日甲午海战后,按常理一个战败国的民众对敌国是应保持高度的仇视和抵制,但在大清国却没有此统一之民族气氛,反而是激进的民族主义者们看到日本能在短期内崛起而兴奋,纷纷赴留日,学习如何将西方先进科技文化与本土成功结合的经验,同时也为推翻满清政府寻求日本政府的支持,在日本孙中山先生在日本建立了以推翻满清政府为目的同盟会,而日本从官方到民间从自身利益出发乐于扶持一个反清政府势力的发展的,这让他们可以打着支持“中国革命”和“排满”的旗帜遮盖他们对中国政权的实质侵夺,出于两者之间有共同利益的存在,所以出现的孙中山秋瑾等革命党人日本摇旗呐喊的一幕,甚至后来孙中山为获得日本政府借款,同意将东北划给日本(因为在他的眼里,东北是满人的)

图:激进民族主义派同盟会和日本的黑龙会合作紧密。

事实证明早期的同盟党人“驱除靼虏”的口号有极大的局限性,当时中国的问题并不是推翻一个满清政府就能解决的,孙中山领导革命党推翻满清后,中国依然是沦为半殖民半封建社会的境界,孙中山被各地军阀像皮球一样踢来使去,先生渴望的共和也遥遥无期。此时,以梁启超为首的原改良派提出的“五族共和”的大民族主义得到普遍接受,即平满汉之界,五族共和,“中华民族自始在本非一族,实由多民族混合而成”“非合种不能与他种敌”。

中华民国成立,也放弃了激进派同盟会“驱除靼虏”的政治口号,而采纳改良派五族共和的大民族主义观念。

图:五族共和的大民族主义中国民族主义各派的观念融合。中华民国的五族共和旗五色分别代表了满汉蒙回藏

随着日本军帝国主义的进一步扩张,中日冲突成为两国民族主义的主要战场,到1937年抗日战场的全面爆发,全中国“地无分南北,年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任,皆应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在强大的外敌入侵最终促使中国民族主义的统一,大中华民族的统一概念由此从此深入人心再无异议,而后来毛泽东主席领导的共产党人为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更是坚定建立各民族民主统一战线的政治施政纲领,中华民族是五十六个民族团结统一之民族。

图: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是各民族民主统一战线的胜利

相关推荐:

饰布礼仪

七夕起源于生殖崇拜

东乡族历史 东乡族的姓氏有哪些

水族的村寨是怎样布局的?有啥特点

饮茶者的故事有什么?茶道的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