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历史知识 > 传统文化

倭寇屠戮者 —超长矛在抗倭战争中的应用

发布时间:2017-07-09 栏目:专题 投稿:无语的铅笔

“枪,为诸器之王,以诸器遇枪立败也”——《手臂录》

明朝嘉靖时期,随着东南沿海一带商品经济发展,私人海外贸易十分活跃。与此同时,东瀛倭寇也开始大举肆虐东南沿海,引发了明代抗倭战争。战争初期,明军面对倭寇往往败于敌手,甚至在明军的围剿下,小股精锐倭寇依然能横行三省共八十余天。这一方面的原因是承平日久明朝东南防御军队武备松弛、训练不足,但是不容忽视的另一面就是东南卫所的明军所装备的武器及其战术并不适应对付倭寇特有的武器,以及倭寇使用小集团袭扰为主的作战方式。

▲《鱼鹰社》倭寇形象

当时侵犯明朝东南沿海的倭寇,非常擅长使用被明人称作倭刀武器。不过这种倭刀并非是现在人们通常理解上的那种日本武士刀。其实我们现在常在影视作品中看到的日本武士刀,其实是一种被成为“打刀”的武器,其出现于日本南北朝晚期,广泛应用于日本战国时代,并在江户时代成为主流武器。打刀多为60~80厘米长,并非嘉靖倭乱时日本武士通常装备的武器

明代著名抗倭将领戚继光在其著作《纪效新书·长刀解》中写道:“此自倭犯中国始有之。彼以此跳舞,光闪而前,我兵已夺气矣。倭喜跃,一迸足则丈余,刀长五尺,则丈五尺矣。我兵短器难接,长器不捷,遭之者身多两断。缘器利而双手使用,力重故也。”

▲现代普通的武士刀(打刀)

戚继光仿制了倭寇这种“长刀”,根据书中所说,这是一种刃长五尺,加上刀柄共六尺五寸的重型双手刀。对应来看,倭寇所擅长使的倭刀应该是被日本人称之为野太刀(nodachi)或大太刀(odachi)的一种实战超长双手长刀,其长度多在1.5~1.75米之间,重量达2.5公斤。

▲出自日本名匠三家正吉的大太刀,刀身224cm,全长316cm。是全日本最长的太刀,也是日本的重要文化财产。

大太刀、野太刀这种武器,在日本为豪壮勇武之士使用倭寇中擅长使用此种重型双手长刀也是其中的精锐之士。比如《筹海图编》写道,“善运刀者在前冲锋,可畏颇有限也。中国人不知,望之辄震而避焉。”倭寇作战时,将使用此刀的精锐冲锋在前,再加上“我兵短器难接,长器不捷,遭之者身多两断”,于是往往对明军造成心理上的震慑感,使明军不战而逃。同时,当时江浙明军常用的武器,例如棍、镗钯、标枪等,也往往不利于对付这种双手长刀。

于是为了对付倭寇这种武器,明朝军队开始使用比旧式长枪更长的超长矛

使用野太刀的日本武士

戚继光在其著作《练兵实纪·长枪解》中写道:“用毛竹之细者,长一丈七、八尺,上用利刃,重不过四两,或如鸭嘴,或如细刀,或尖分两刃,造法亦自脊平铲至刃乃利。必执持正根,用杨家法,初则用之南方杀倭,全赖于此。”明代营造尺一尺32厘米,由此计算,戚继光所言长枪则达5.76米,已为超长矛范畴。

▲《倭寇图卷》中使用长矛明军倭寇在水上战斗

当时血腥的抗倭战争让明代人明白了,对付倭刀“一切钯棍短兵俱不济事,必用丈八长枪而入之”,也就是说,御倭只有利用这种接近6米的超长矛才有效。因为倭刀“粘滞不便挥”,过长的双手野太刀在挥舞劈砍时并不灵便,并且以劈砍为主要攻击方式的野太刀必须与其它人保持一定距离,以便挥舞长刀,因此倭寇的作战阵型并不那么紧密。超长矛的主要攻击方式为刺击,不需要挥舞,士兵与士兵之间可以贴近并组成密集阵型,并且超长的长矛抵消了倭刀的长度优势,在倭刀攻到近身之前,长矛已经可以发动数次攻击。较密集的长矛阵型对付使用野太刀的倭寇,又可在一定范围的空间内取得数量上的优势,一名倭寇会将同时面对多名明军士兵刺出的长枪。因此当士兵使用长矛形成密集战阵时“成列而前,一齐拥进”,使用野太刀的倭寇哪怕再精锐也无计可施。

▲《倭寇图卷》中抗倭明军所携带的超长矛

这里还要特别提一下杨家枪明代经常使用的有三种长矛,即马家枪,沙家枪,杨家枪。马家枪较短,长九尺七寸,约3米,是一种短枪。沙家枪则是一种丈八至二丈四长,最长可达7.7米的超级长枪杨家枪,全称称为“杨家梨花枪”,该枪长为丈二至丈八,也属于超长矛范畴。该枪相传为南宋末年红袄军首领李全的妻子杨妙真所创,甚至有”二十年梨花枪,天下无敌手“的说法,明代山东等地有很多教习杨家枪法的教练。

▲南京将军山明代沐昂墓出土矛头线图

明末清初的武术家、《手臂录》的作者吴殳曾评价到,马家枪短,使用全凭腕力,较为精巧,难以训练,不适宜战阵。只有超长的杨家枪和沙家枪因易学好练,即使是粗笨之人也可以较快入手。长矛超长的长度在一定程度上也增加了士兵的胆量,有助于提升士气。不过沙家枪过于长大沉重,而杨家枪比沙家枪短一点,但轻重适宜,士兵可以持久作战,因此杨家枪更被明军将领推崇,以戚继光为代表的抗倭将领也多选择丈八的杨家枪

▲《练兵实纪·长枪解》中的长枪

但是,仅有超长矛的密集阵型并不能完全有效地对付倭寇。例如明将李逢时等人率领的使用杨家枪的六千山东长枪手曾与徐惟学、徐海所部倭寇在新泾桥遭遇。在初期正面作战,倭寇并不是使用长矛明军对手,倭寇大败而归,一路后退。但是当倭寇逃回到采淘港——地处泥泞,遍地芦苇的港湾时,这种大战术编制的密集战阵却无法适应当地的环境,阵形出现漏洞,被倭寇利用芦苇丛从明军脚下滚入枪阵之中乱砍。长枪适合中路格兰戳刺,但回转不便,此时过长的长矛反而成为累赘,无法抵御闯入长矛阵里的倭寇,于是明军大败。

明代长枪头实物,造型简单犀利,为实战兵器

痛定思痛,明军杨家枪的基础上,配以狼筅、镗钯、刀牌等冷兵器,与杨家枪这种长矛一起形成了对付倭寇的小型战阵。其中最为著名者就是戚继光的鸳鸯阵。

鸳鸯阵以11人为一队,最前为队长执旗,此旗实为长一丈三尺的矛,在矛上挂旗。次二人为配备腰刀的盾牌手,一人执笨重坚固的长牌,一人执灵活轻便的藤牌,长牌手和藤牌手主要掩护后队前进,作战时负责执牌向前推进,其自身安全交由身后的狼筅手保护。狼筅手执狼筅位于牌手身后,狼筅其械形体重滞,械首尖锐如枪头,械端有数层多刃形附枝,呈节密枝坚状,具有广阔的防御面积。附枝最长60厘米,最短25厘米,杆长5米。头与杆均为铁制成。狼筅重7斤,均为力大之人所使用。面对使用狼筅和盾牌的明军,持倭刀倭寇很难攻入这些重型武器防御范围。接着是四名手执超长枪长枪手,左右各二人,分别照应前面左右两边的盾牌手和狼筅手。在盾牌与狼筅的保护下,使用长达近6米的超长枪手可以放心对敌进行攻击。最后的是左右两位镗钯手,他们使用镗钯这种带有横枝的短兵,用于对长枪手的身侧进行保护。在这样的兵力配置中,长矛手可以将自身安全交由盾牌、狼筅和镗钯手保护,不用分心自身防御而可以放手杀敌,对倭寇刺出致命一击。

▲《兵录》记载的狼筅

“鸳鸯阵”不但使矛与盾、长与短紧密结合,充分发挥了各种兵器的效能,而且阵形变化灵活,可以根据情况和作战需要变纵队为横队,变一阵为左右两小阵或左中右三小阵。当其变为两小阵时称“两才阵”,左右盾牌手分别随左右狼筅手、长枪手和短兵手,护卫其进攻;当变成三小阵时称“三才阵”,此时狼筅手、长枪手和短兵手居中,盾牌手在左右两侧护卫。这种变化了的阵法又称“变鸳鸯阵”。因此此阵运用灵活机动,正好抑制住了倭寇优势的发挥。同时,这种小型战阵又有效的符合浙江等沿海地区水网密集的地形特点,鸳鸯小队即便是在泥泞的水稻田梗上也可以展开阵型。

▲鸳鸯阵图

自鸳鸯阵成,戚继光率领他的三千戚家军取得了百战百胜的旷世战绩,其每次战斗的伤亡交换比例令人恐怖:

台州花街之战:斩首308颗,生擒2名倭首,其余淹死和被烧、炸死而未能割首的倭寇数目不详,戚家军仅损失3人。

白水洋战斗:全歼2000多名倭寇〔包括几百胁从〕,斩首344颗,生擒5名倭首。戚家军牺牲3人。

长沙之战:消灭倭寇3000名,解救百姓1200多人。

福建横屿岛渡海之战:消灭倭寇1000多名,斩首348颗,俘虏29名.解救百姓800多人.牺牲戚家军13人。

仙游之战:击溃10000余名倭寇,杀死倭寇1000余,斩首498颗,生擒1名,解救百姓3000多人,戚家军牺牲童子明等24人。

▲鸳鸯阵图

诸多战绩不一一列举,俗话都说杀敌一千自损八百,戚家军却以自身极低的伤亡对倭寇获取了完全不成比例的杀伤,创造了古代军事史的一个奇迹。随着戚继光等明军将领及沿海军民的努力,东南沿海的倭寇之患被逐渐平息。但是长枪这种抗倭利器却并未消亡,它还将在更多更大的战场上继续以”兵之王者”的地位横扫四方。

本文为冷兵器研究所-李梦阳原创,任何媒体或者公众号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对刀剑感兴趣可加铸剑师沈师傅的私人微信号:lqlssfa☜长按左边字母复制

获取更多冷兵器知识也可锁定我们的微信公众号:lbqyjs☜长按左边字母复制

相关推荐:

吴湖帆对昭陵碑拓的搜求考藏

清代画家的润格

白塔寺回应建会所质疑 称“兜售辟邪物”消息不实

傣族的丧葬习俗是怎样的?傣族丧葬文化简介

15张罕见老照片披露一代功夫巨星李小龙葬礼现场的真实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