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历史知识 > 传统文化

揭秘明朝那些抗倭战争中的高科技武器

发布时间:2017-07-09 栏目:专题 投稿:想人陪的早晨

明朝,一段段抗击外来倭寇侵略的传奇故事,也在中国乃至许多邻近国家流传。而那些让侵略者闻风丧胆、代表中国古代先进科技的神奇武器,则是其中浓墨重彩的一笔。

1.冷兵器的翘楚——狼筅

元朝中期,日本进入了战国时代,天皇权力衰落,诸侯割据一方,内战不休、社会动荡、民不聊生,一些人铤而走险,到中国沿海打家劫舍,被称为“倭寇”。特别是明朝中后期,倭寇屡屡侵犯我国东南沿海。明代政府紧急从山东调来一位大将主持抗战,他就是大名鼎鼎的抗倭英雄戚继光。在备战期间,戚继光弄来了一件秘密武器——狼筅,还特意画了图谱,让将士每天训练,成为对抗日本倭刀的重要力量。

狼筅的主体部分以南方常见的毛竹为主,表面覆盖着一些锐利的箭头,仿佛狼的牙齿。戚继光在《纪效新书》中写道:“狼筅长一丈五尺,重七斤,有竹铁两种,附枝必九层、十层,十一层尤妙。”

那么,狼筅在战场上能够发挥怎样的作用?狼筅有繁茂的铁质枝叶,长度优势十分明显,能够遮蔽、保护士兵,使敌人不能近身;狼筅上锋利的尖刺、箭头杀伤面积极大,使倭寇难以躲闪;更妙的是,当倭刀劈向狼筅之时,竹子的韧性使倭刀卡在狼筅枝杈中间,敌人要么试图抽出长刀而被刺伤,要么只能放弃兵刃,束手待毙。同时,明军十分讲究阵法,往往几人围攻一个敌人,后又配合狼筅,发明了“鸳鸯阵”,长短兵器相互配合,攻守兼备,在嘉靖四十年(1561年)的“宁海大捷”中大败倭寇,战绩辉煌。

2.火器鸟铳远距离杀敌

除了冷兵器大显神威,火器抗倭战争中也有广泛的使用。中国是最早发明火药的国家,从元朝开始,中国便有筒形发射式火器,称之为火铳、突火枪,后火器逐渐传入日本、中亚等地,并得到改进。

【图为明朝神机营营长】

戚继抗倭之时,倭寇即手持火器——火绳枪,掳掠沿海百姓,扰乱海防。戚继光对火绳枪的威力评价很高,认为这是最有效的兵器。随着抗倭的深入,明朝将领俘获了许多善于制造火绳枪的日本工匠,一些将士主动学习制造火绳枪的方法,并加以研究和改进,终于造出了“鸟嘴铳”,也称为“鸟铳枪”。

鸟铳枪管用熟铁打造,长为112厘米至150厘米,重5公斤至6公斤,有准星、照门,安装在木托之上,另有火绳,点火时将火绳装入扳机的龙头式夹钳内。每次发射时装上火药,射程可达300米左右。与同时期其他火枪相比,有身管长、口径小、重量轻、便于使用等特点。

【图为明朝三眼枪】

在远距离战斗时,鸟铳发挥了灵活、善瞄准的特性:由于枪管长且直,所以容易打准;一手托枪身、一手握枪柄,可稳定持枪;变手点发火为枪机发火,不用考虑火绳是否熄灭,提高了点火时防风雨的能力。

鸟铳的出现引起了军队装备的重大变化,很快就成为明、清军队的轻型火器装备之一。据古籍记载,戚家军步营有2699人,装备鸟铳1080支,约占40%。

3.地雷成为防守“悍将”

地雷作为一种传统的防御武器,是抗倭中的防守“悍将”。地雷以火药的发明为基础,南宋时的“震天雷”就是地雷的雏形,明中后期使用渐广。明代雷壳多为铁铸,引信也得到了改进。

明万历年间,各种地雷纷纷问世。万历八年(1580),戚继光镇守蓟州时,曾制钢轮火石引爆装置“钢轮发火”:在机匣中安置一套传动结构,当敌人踏动机索时,匣中的坠石下落,带动钢轮转动,与火石急剧摩擦发火,引爆地雷。这种装置提高了地雷发火时机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明朝末年,地雷的种类更是纷繁多样。据《筹海图编》、《练兵实纪·杂集》、《武备志》等书记载,明军所用的地雷有10多种。按引爆方式区分,有燃发、拉发、绊发、机发等;其布设方式除单发雷外,还有利用引信控制爆炸的群发雷、一个母雷爆炸引爆若干子雷的“子母雷”等。根据作战需要,还可将地雷设置在车上、建筑物内或用动物运载地雷冲阵。

♞若您对刀剑感兴趣也可加龙泉郑师傅的私人微信号:lqzjsz☜长按左边字母复制

♞若您想获取更多冷兵器知识,可锁定我们的微信公众号:lengbingqi99☜长按左边字母复制

相关推荐:

商务交谈时的礼仪

公关策划的七大原则

储藏酒之道

无锡首次公祭生态葬群体倡导简约祭扫理念

20年代中晚期服饰的样式是怎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