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历史知识 > 传统文化

从军事谋略角度来看三国演义和罗贯中

发布时间:2017-07-29 栏目:专题 投稿:爱笑的手机

最近常潜水于各大三国类贴吧,发现了一个比较让人费解的现象,就是凡是拿演义说事的都被看作是不懂历史,反三国演义论和反罗贯中的声音很强烈,其实这些都是读书不仔细,不客观造成的,那么小兵又是从哪个角度看的呢?

小兵读大学读的是军校,也算是一名军人了,现在虽因为其他原因而退伍,但是对军事谋略还是比较痴迷,小兵虽学的是经济,但是现在商场如战场,竞争也是非常激烈的,所以小兵想从军事谋略这个角度来看演义罗贯中

先简单说说演义演义长达70多万字,描写了从东汉末年到晋朝初年近一个世纪的连接不断的战争,作者运用变化无穷的文学笔法,描绘出一连串战役交战的经过,具体形象地反映了我国古代的兵法思想,它不只是史书中记载的简单的战争方式的扩大,而且也加入了作者自己的生活经验,战争知识和满腹文韬武略。

作者写战争,不是千篇一律地写双方对阵,简单的拼杀,而是在斗勇中充满了斗智,在斗力中贯穿了斗法,大大小小 无数次战斗千变万化,各具特色,军阀间的矛盾交错,军事,政治,经济,外交,合为一体,更使得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表现出多样化。古代兵法中的示形造造势、用术、谋攻、庙算、诡道、出奇、用间等思想都很完美真实形象地表现出来了。

小兵读大学时期选修的一门课就是关于演义中的兵法谋略的,所以我细读这部小说,就感觉走进了一个生动形象的军事教学的课堂。

演义有120回,在描写军阀间的战争中,自开始到结束都贯穿着“上兵伐谋”的思想。而作者在描写战争时,打开了一个很广阔的场景,把军事角度的双方怎么利用政略、策略、经济、外交等手段,以及怎么样适情、适事、适势、适机、适时的用兵,巧妙地相结合描写,成功地写出了象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彝陵之战等许多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经典战例,同时还塑造了一大批军事人才。

在春秋战国时期的混战中,产生了著名的孙子兵法,吴子,司马法等军事著作。同样在三国时期,也造就了曹操、诸葛亮等军事天才,曹操著的孟德新书,虽无法考,但曹操是第一个注孙子兵法的,以及诸葛亮著的将苑等兵家要书,都是非常了不起的。

三国演义在详细地记载了魏、蜀、吴三方纵横交错龙争虎斗的历史形式中,也刻画了军事家们那神气壮山河、乱世风云的英雄风貌,对于我们从军事角度来学习和研究这段军事斗争历史,也是非常有价值的。

那么能写出这样的巨著的人,也是非常了不起的,正象一个不懂点生意经的文学家,难以很现实地写出社会经济领域中非常激烈的竞争一样,罗贯中若是不懂兵法,精于权谋,那么演义怎么会有如此之高的军事价值呢?

我这里简单的介绍一下,在研究中国古代战争中,汉书艺文志把汉代以前的军事著作分为兵权谋家、兵形势家、兵阴阳家、兵技巧家四大类。所谓权谋,就是指以正守国,以奇用兵,先计而后战,象产生于春秋战国时期的孙子兵法,孙膑兵法,都属于兵权谋的范例。

所以演义如果从军事角度来说,可以说是一本体现兵权谋的蓝本,同时演义中也刻画了一大批谋略人才,如魏国的曹操,郭嘉,荀彧,贾诩,程昱,荀攸,司马懿,邓艾。蜀国的诸葛亮,庞统,法正,姜维。吴国的周瑜,鲁肃,吕蒙,陆逊等。他们足智多谋,遇机善变,在复杂的激烈的斗争中,充分体现了智慧才华。

其实,我认为罗贯中就是一个军事谋略家,就是一个兵权谋派,作家是艺术人物之母,而艺术人物又必然是作家的精神之子,没有满腹韬略的罗贯中,是写不出演义中那些精彩的战役的。

关于罗贯中的生平,小兵找到的资料有限,在官方史书里,我还没找到他的传,只是在一些比较散碎的史料中找到点。

罗贯中名本,贯中是他的字,号湖海散人,家居山西太原。他生活在元末明初(约1330-1400),当时外族入侵,人民的生活很悲惨,生产力被大量的破坏,是个黑暗的时代,这和三国时代军阀混战,民不聊生的社会情况很相似,动乱之年代思英雄 当时三国故事已在民间广为流传,老百姓极力推崇这些英雄人物,罗贯中就是通过这些流传在民间的三国故事,加上史料,写出了演义

小兵想在这里说一下当时的背景,元末各种社会矛盾比较复杂很尖锐,农民起义风起云涌。罗贯中后来被直接卷入了这场战争中,罗贯中也是个有志图王者,抱负非凡,在元末起义中,他参加了张士诚的军队,在他手下当谋士,亲身经历和耳闻目睹了当时的一些重大的战争

而在那个年代,有一个非常出名的军事谋略家,也是小兵很佩服的一位 就是刘基(字伯温),是一个诸葛亮式的人物。根据明史刘基传记载,他博通百家,料事入神,论天下大事,义形于色,并精通天文地理之学。西蜀赵天泽论江左人物首称基,以为诸葛亮同类型。

刘基起初在家乡浙江青田散居,有孔明高卧隆中之风,后经过朱元璋多次邀请,他才出山,他参加指挥了当时有名的鄱阳湖大战,轰动一时,这次战役类世赤壁之战。朱元璋称他为吾之子房,当时有一本兵书叫《百战奇略》就是后人借刘基之名所作,可见他的声誉之高。

罗贯中在起义军中,虽没有象刘基那样厉害,但现实中发生的这些重大事件和刘基这样的人物,不单对他后来的艺术创作有重大的影响,而且也锻炼了自己的军事素养,在演义中的三大战役等,这些有数十万人参加的大战,描写得有声有色,而像过关斩将、襄阳之战、街亭之战等规模较小的战斗,也是写的非常精彩,陆战、水战、山地战、平原战,伏击、劫寨、火攻,水淹等等各有特色,可以说是他艺术天才的表现,也是他兵权思想的体现!

同是作者还将历史上的合纵连横,远交近攻,进退攻守等方面的经验写进了演义里,这就更能让大家通过艺术手法,很全面的了解军事斗争原则。也正是如此,演义问世后的明、清时代的起义军领袖等人都把此书当做教科书,而清朝的创建者,努尔哈赤、皇太极两父子,更是把三国演义捧为行军打仗之必需。

演义基本是取材于陈寿的三国志,三国演义三国志有着密切的关系,但是如过把三国志和演义两部书的轮廓相比较,就可以看出后者决不是一个简单的通俗演述,陈寿写的三国志是从事实出发,比较真实地记录了三国时代的历史面貌,罗贯中则根据三国中的历史事件 吸收了大量民间的故事,进行了巧妙的艺术夸张和综合加工。

这里,小兵不得不说演义是一部虚构成分较重的文学作品,书中也有许多封建迷信和许多不好的东西,同是罗贯中也有自己的局限性,和自己的主观个人情感,这些都是我们不能否认的,但是客观的来看演义中的战略战术,进攻防御,奇正虚实等,还是比较符合军事科学原则和战争规律的,许多虚构的事情,如草船借箭、空城计等等,不仅在同时代可以找到真实的影子,而且在此前后也能找出十分相似的战例。可见,这些虚构源于战争又高于战争,艺术不就是如此吗。

小兵说了一大堆东西,无非就是回应如今的压演义论,小兵只是从自己比较拿手的感兴趣的军事角度来看这个问题,其中也参考不少资料和向我在读军校时的导师请教过,可能有些问题看得不透彻,有些东西还不完善,希望大家能够指点,小兵写这篇文章的目的也很简单,就是以我个人角度来看演义罗贯中,从中领悟到一些东西,相信对我对大家现实的生活也是很有帮助的,如有不足还请大家多多批评。

相关推荐:

四川乐山大佛

佛教圣地五台山举行世界地球日活动

祭祖的节日:拉祜族卡腊节

传统文化的奇葩,纳西族服饰图片

碧霞元君的作用是什么?碧霞元军的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