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历史知识 > 传统文化

1928年,张作霖被袭身亡,美国的努力使东北沦陷推迟了3年

发布时间:2017-08-02 栏目:专题 投稿:魁梧的黄蜂

1928年夏天,盘踞东北和华北地区的张作霖北伐军的压力下,选择了撤进东北。就在撤退的途中,他被日军提前安放好的炸药炸死。在去世之前,张作霖要自己在北平的儿子张学良火速赶回沈阳稳定局势。而此时身负撤军重任的张学良却在北平看电影。自然不是一个人看电影,身边有姑娘陪着。

一、张作霖拒绝了日军的条件,引来了杀身之祸

1926年,张作霖的势力达到了顶峰,东北老家十分稳定。华北地区也成为了张作霖的地盘,张作霖正式就任安国军大元帅。当时的东北军出现在了长江以北,一度威胁到了上海的安全。张作霖甚至已经准备好了河南、安徽、江苏三省都督的人选,天下张作霖似乎已经势在必得。但是凡事总有意外,这年年底,仅仅拥有广东一地的国民政府开始了北伐战争。年轻的蒋介石统帅10万军队开始北上,不到半年的时间,先后击败了吴佩孚和孙传芳。国民政府的控制区域从珠江扩大到了长江,国民政府所在地也从广州迁到了武汉。1927年后半年,北伐军击败了张作霖的盟友张宗昌,形势对张作霖越来越不利。

此时张作霖的军队在40万左右,而北伐军的总兵力超过了100万。这些军队当然不都是蒋介石的,阎锡山、冯玉祥、李宗仁联合蒋介石一共对付张作霖。这回张作霖有些顶不住了,此时日本方面派出了代表来件张作霖。提出只要张作霖答应日本的条件,日本方面就可以出兵挡住北伐军。但是日本人提出的条件是任何有血性的中国人都不能答应的,日本要全面涉及东北的矿产、军事、财政、外交等等各个方面。后来的满洲国伪皇帝溥仪就是做了这一套,但是张作霖不是溥仪。日本人威胁说:“你打得过北伐军吗?张作霖的回答是:“打得过打不过是我自己的事情,大不了我这副臭皮囊不要了。”

二、皇姑屯成为张作霖生命的终结点

1928年年初,北伐军开始继续北上,前锋部队已经进入了河北地区,是战是退,张作霖必须做出决定。而张作霖的决定是全体撤回东北,等待机会。他乘坐火车撤回沈阳,留下了儿子张学良在北平负责撤军的事宜。由于张作霖的强硬态度,阻碍了日本侵占东北的计划。当时日本发生了大地震,340万人受灾,日本经济下降了38%。日本急需东北地区的土地和资源,为此日本决定除掉张作霖这个绊脚石。张作霖乘坐的火车行至皇姑屯时,被日军提前安放好的炸药炸成了重伤。随从们将奄奄一息的张作霖救回了沈阳城,此时还处于清醒状态的张作霖让属下通知儿子张学良立刻回沈阳,同时小心日本人。

此时多亏了张作相这个东北军中的重要任务。张作霖在回到沈阳不久就离开了人世,此时日军如果知道张作霖已死的消息,肯定会有所动作。为了避人耳目,张作相想了一整套办法。他向外界宣布,张作霖确实在爆炸中手里伤,但是伤势不重,目前正在静养。在帅府中很可能有日本的间谍,张作相命令厨房按时作饭送饭,制造张作霖还在世的假象。日本方面曾经派人前来探望,张作相以大帅正在休息的理由予以拒绝。与此同时,他紧急通知远在北平的张作霖立刻赶回沈阳。怎么说张学良呢!他肩负撤军的重任,却陪着妹子在看电影,他就不怕被北伐军“包饺子。”

三、美国东北问题上的态度很重要

张作相制造张作霖还在世的假象,并没有完全骗过日本人。日本人一直处于将信将疑的状态,为了以防万一日本方面决定盯紧张作霖儿子张学良张作霖在去世很多天以后,他的儿子张学良才回到东北沈阳此时东北的局势仍然非常危急,日本随时可能动手。在关外还有百万北伐军,这些军队可是和东北军完全对立的。此时南京方面派出了特使,劝说张学良改旗易帜,服从中央命令。说白了就是换一下旗子,其他的东西还是自己的。但是这一点对张学良十分重要,因为在此之后,如果日本再对东北有动作,他是有帮手的。换句话说,南京方面至少会在政治和外交上支援自己。

美国东北问题上的态度也十分重要。早在10年前,日本加入干涉军时,美国就看出了日本的野心。当年东线干涉军一共12万人,日本自己就派出去了7万多人。美国人对东亚地区的态度很明确,那就是势力均衡。日本在亚洲一家独大,是不符合美国利益的。在华盛顿会议上,日本获得了世界第二梯队和海军力量,与欧洲强国法国同等。在亚洲地区已经没有任何国家可以牵制日本,这和欧洲地区各国错综复杂的关系完全不同。日本如果占领了东北,实力将会大大增强,这是美国不愿意看到的。因此在张学良未宣布改旗易帜之前,美国就支持张学良的举动。在东北地区“服从中央以后,”美国立刻对张学良表示祝贺。张学良逐渐站稳了脚跟,这让日本失去了这次绝佳的机会。在某种程度上,是美国东北地区问题上的态度,减缓了日本侵占东北的步伐。

相关推荐:

张培生:笔墨语言的思考

丽江古城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理由

回族的“清真”不是伊斯兰教的“halal”

处暑节气的由来:暑气至此而止

朝鲜族历史 檀君神话与朝鲜族有何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