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历史知识 > 传统文化

秦朝的兵将为何不戴头盔?真是因为方便割首级?

发布时间:2017-08-03 栏目:专题 投稿:踏实的小刺猬

秦始皇的兵马俑有一个令人迷惑不解的现象:无论是士兵还是军官,秦军一律不戴头盔他们不仅不戴头盔,身上穿的铠甲也很简洁,甲片减少到了最低限度。

在两千多年前,秦国一位县级法律秘书“喜”为人们提供了一个线索。他用竹简记录了秦军攻打邢丘时发生的两起案件。

在攻打邢丘的战斗中,士兵甲斩下了敌人一个首级士兵乙企图杀死士兵甲,据首级为己有,却被第三个士兵发现,图谋不轨的士兵乙当场被捉拿归案。另外几枚竹简上说:两个士兵为了争抢一个首级也动了手。秦军在战场上为对手的一个首级竟要自相残杀!是什么驱使他们对敌人的首级如此渴望呢?

秦统一中国前135年,商鞅为秦国制订了一套任何别的国家都无法忍受的严苛法律。从此后,整个秦国都严格地按照这套法律运转,它影响了六代秦人,直到秦始皇。

商鞅规定:秦国士兵只要斩获敌人一个首级,就可以获得爵位一级、田宅一处和仆人数个。斩杀的首级越多,获得的爵位就越高。如果一个士兵在战场上斩获两个敌人首级,他做囚犯的父母就可以立即成为自由人。如果他的妻子是奴隶,也可以转为平民。对于重视家族传承的中国人来说,军功爵是可以传子的。如果父亲战死疆场,他的功劳可以记在儿子头上。一人获得军功,全家都可以受益。可以想象,在秦军将士的眼中,敌人的头颅就是通向财富和荣誉,摆脱贫困卑微地位的唯一出路。在秦人看来,尚武、为利益而竞争是天经地义的。

当时一个著名的说客这样描述战场上的秦军他们光头赤膊,奋勇向前,六国的军队和秦军相比,就像鸡蛋碰石头……他们左手提着人头,右胳膊下夹着俘虏,追杀自己的对手...韩非子也在其著作中也描述了他第一次看到秦军时的印象:听说要打仗了,秦人无不欢欣雀跃,垂胸顿足,急不可待的征相从军...“喜”的竹简上还有这样的记载:秦军在战前和战后,都要大量饮酒。大碗的酒使血流加快、使神经亢奋。作战命令已经下达,战争即将开始。要么战死疆场、要么加官晋爵。在这种时刻,酒使所有的士兵只有一种冲动:奋勇杀敌、建功立业。

于是过于沉重的头盔和护甲妨碍了他们杀敌晋爵,不仅如此,司马迁在《史记》中记载:战场上的秦军竟然袒胸赤膊,索性连仅有的铠甲也脱掉了。这些陶土的战士向后人传递的是秦人强烈的尚武精神。秦人有先进和强大的攻击武器,却不注重装甲,或许是来自秦人好战本性的一种上下共识...

难道真的仅仅是因为他们崇尚武力吗?既然崇尚武力,为什么不戴头盔更好地保护自己?

这里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秦军不戴头盔是“科技发展”的必经阶段。是因为当时“刀”还没有大规模装备部队。

秦军主力是步兵,车兵、骑兵是辅助部队,这在兵马俑中一目了然。

当时的步兵武器主要是“刺杀武器”,如戟、剑。“戟”由车兵使用的“戈”发展而来,多用青铜制,由钩、啄用的“戈”加上“矛头”而成,主要作矛使用。与后来的矛、刀结合,可刺,可砍的“方天画戟”不同。“剑”为青铜短剑,不同于后世可弯折的钢剑。其主要功能是刺,而不宜“斫”。步兵作战,长距离用“戟”,近战用剑。因这些兵器大多用青铜制成,韧性差,砍杀时易折,故多制成刺杀兵器。使用这些“刺杀武器”,攻击的部位大多是胸、腹部,因此,秦兵马俑大都披有胸甲。

因为作战时头部被“劈砍”的概率较小,因此秦军不戴头盔的。

秦国当时是能炼钢的,但是最好的钢铁都用来制造农具的。

来,到了汉朝,在科学技术方面,炼钢术发展,在军队编组及战术方面受匈奴的影响,骑兵成为主力,骑兵的武器必须以“砍杀武器”为主——在飞奔的战马上是难以用“剑”去刺的。

炼钢术和战术的发展,使得“刀”在中国历史上大量出现。

“刀”的大规模使用,使得战斗中头部成为攻击的重要对象,此后,头盔成为必备品了。

“古兵器发展史”披露,到了汉朝,“剑”就开始逐渐成为“礼仪”性兵器了,“刀”逐渐成为“主战兵器”。

总之,盔、甲的发展是与刀、剑等冷兵器发展相适应的。

-------------------------------

读文诵史细数华夏九州事;说古论今畅谈上下五千年

鸣谦书法微信公众号:shufa-2013

李海龙书法微信:dayou2011

相关推荐:

具有传奇色彩的伏龙寺

注重礼仪的土家族 土家族的民族文化

2016“中国凉都·画廊六枝”杨梅节开幕

伊斯兰教西道堂举办活动重温历史祈祷和平

景颇族文化艺术 景颇族的音乐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