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历史知识 > 传统文化

哲学家之死

发布时间:2017-08-06 栏目:专题 投稿:老实的鞋垫

公元前399年春的一天,苏格拉底在古希腊的雅典城受审。

据历史学家研究,当时的雅典城里的正式公民有两万人,而外邦人和奴隶约有20万。也就是说,平均每十个奴隶养活一个雅典公民,衣食无忧的雅典公民每天把大部分时间花在市场上、柱栏间、竞技场、剧场上参加社交活动:谈天,辩论,集会,演说,看戏,听荷马史诗的朗诵,举行宗教仪式,听各种庆典大会上的长篇大论,看人们打官司。据说,典型的雅典人是这样走路的,他们双手背在背后,漫无目的的溜达,而且一会儿向左走两步,凑到人前面去侃一阵,一会儿向右走两步,和另外几个人再侃几句。

苏格拉底就这样经常在大街上找人谈话,谈论诸神和世界,分析人生意义,争论什么是善,什么是勇敢。苏格拉底并不象其它学者那样自称自己掌握了丰富的知识,而是声明自己是没有什么知识的,这就叫自知其无知,自己对什么问题都不懂,那就只有把问题提出来向别人请教。但是当别人提出各种答案时,他对每一种答案都进行反驳,弄得对方矛盾百出。他的这种做法得罪了不少人,当时有三位雅典公民对他进行控告。控告的罪名有两条:第一,他不信奉本城帮所信奉的神,而是宣扬一种新的神;第二,他腐蚀青年。苏格拉底进行了答辩,500名陪审员投票的结果是280票比220票宣告被告有罪,判处死刑。

在当时的情形下,这位街头演说家完全可以逃脱一死。按照雅典的法律规定,被判死刑的人可以选择流放或缴纳罚金来代替死刑。他的几位有钱的朋友也花钱买通了看守,如果他愿意,他就完全可以逃走,可是他不愿意这样做。苏格拉底自己的良知和法庭对抗,在良知的法庭上宣告自己无罪。尽管他可以采取适合的方式求得生存,但他不愿意以错对错,违反现行的法律,但他同时又面临着被处死的危险。他不选择认罪的道路,摆出了批判现行法律的姿态;他又不愿意对现行法律采取任何反抗行动,平静地等待死亡

苏格拉底自己的良知和人格看得比生命还重,在生与死之间选择了死。这就后来人们一再谈起的苏格拉底之死苏格拉底之死告诉我们,在许多哲学家看来,真理、良知、人格远比生命更加重要。这样的哲学家在历史上并不少见。在苏格拉底之前的哲学家必达哥拉斯,有一天,和他的学生们在一个贵族家里讲学,一个因为毕达哥拉斯没有收他做学生的人煽动一伙人来到讲学的地方,把这所房子烧了。毕达哥拉斯和他的学生们冲出包围,但一块豆子地挡住了去路。他声称宁肯被逮捕也不愿意践踏豆子。并且说,宁肯由于崇尚豆子而死去,也不愿意违背戒律而求生。这时,追他的人赶了上来,毕达哥拉斯和他的40多名学生惨死在这群人的棍棒之下。

历史上被处死的思想家还有写《乌托邦》的莫尔,反对基督教神学的布鲁诺。中国明代的著名思想家李贽提倡“童心说”,认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是非标准,主张以自己的是非为标准,反对以儒家经典作为判断是非的标准。万历三十年以“敢倡乱道,惑世诬民”的罪名被逮捕,最终死于狱中。

人固有一死,但对待死亡的态度个不相同。一般来说,哲学家对待死亡的态度比一般人要超然。笛卡尔临死前轻声说“灵魂启程的时间到了。”孔子不大谈死的事,他对学生的教诲是:“未知生,焉知死?”认为重要的是生是值得考虑的问题,而死不是。这是很聪明的,西方哲人维特根斯坦也有类似的看法,他认为死不是生命中的一个事情,没有一个活着的人经历过死,所以死根本不是一个问题,怕死是一个不道德、不幸的生命的标志。

这使我们想起了庄子,庄子说“生而不喜,死而不忧”,又说:“方生方死,方死方生”,他的这种达观的态度和他对道、对自然的认识是分不开的。所以,妻子死了,庄子鼓盆而哥。毛泽东说:人死了,开个追悼会,庆祝唯物辩证法的胜利。对一些哲学家来讲,死亡意味着解脱。曾子临死前把他的弟子喊过来,说:放松我的手,放松我的脚,人生在世就是“如履薄冰,如临深渊”,从今以后,我再也不必这么紧张了。曾子是孔子晚年弟子,他自称“吾日三省吾身” ,道德责任感很强,他的生活很沉重甚至是拘谨,所以死对于他来讲是对人生负担的摆脱。

哲学家不怕死,但也并不轻视生命。比如孔子并不赞成子路那种徒手搏虎式的轻生之勇,儒家思想讲“天地之大德曰生”,不主张毫无原则地放弃自己的生命,孟子就说有道之士不会站立在将要倒塌的墙壁下面。只有在生死鱼与熊掌不可兼得时,活下去违背道德原则和人格尊严,成为耻辱时才会杀生成仁,舍身取义,这样的死才有价值,才是重于泰山。

许多哲学家在临死时都表现出对生命的感恩、留恋之情。斯密临死前对他的朋友们说:“诸位,我很喜欢和你们呆在一起,但我不得不和你们分手,到那个世界去了。”斯密在死亡面前表现了一种安祥而乐天的精神,在他看来。死并不是永久的离别,而只是改变以下聚会地点。据说康德最后一句话是:“这很好。”罗素在一生中有四次差点自杀,临终前不久出版的自传中说:“我觉得这一生是值得的。如果真有可能再给我一次机会,我将欣然再活一次。”维特根斯坦病重时,当医生告诉他只能活不多的几天时,他叹惜道:“好的”。在失去知觉以前,他对守护在身边的人说:“告诉他们,我度过了极为美好的一生。”维特根斯坦的一生如果以常人的眼光来衡量,是非常不幸的,但临终时却感叹生活是极为美好的,所以他的一个弟子说:这是多么神秘莫测而又感人至深的言语阿。

相关推荐:

印度共和国国庆日

2016年中秋节送什么礼物好_万年历

酒精的吸收与氧化

致匠心:不懂斐波那契数列的建筑师不是一个好插画家

中越之间究竟发生了什么,以至于中国出动30多万军队进攻越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