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历史知识 > 传统文化

东汉末年已经天下大乱,为什么曹操还有留着汉献帝?

发布时间:2017-08-07 栏目:专题 投稿:鲜艳的酒窝

东汉末年,黄巾起义席卷全国,东汉政权已经四分五裂。董卓、李傕、曹操等人先后把持了汉献帝,起到了挟天子以令诸侯的作用。但是他们谁也不敢自己取而代之,曹操已经是魏王、丞相,但他始终不敢做出那最后的一步,最后还是他的儿子曹丕代汉自立。但这究竟是为什么让他们始终望而却步呢?

一、影响力、教化和名正言顺

在古代尤其是一个有着数百年统治历史的大一统王朝,在这个王朝的教化之下,人们很注重名正言顺。皇帝不仅仅代表着一个掌权的个人,他是一个政治集团的核心,是一种政治文化存在的标志。同时皇帝还代表着奉天法古等一系列政治体系秩序中的轴心,最为一个尊儒的王朝,经过了400年的影响,任何人都不敢轻易地触碰。董卓进京以后也只是太师,曹操也只是魏王,即便以汉朝正统自居的刘备在汉献帝没有让位之前,也只能成汉中王。至于孙权更惨,他只是吴侯。他们都只敢做老二,谁也不敢公然取代老大。

即便曹操要出兵打仗,也要以汉朝皇帝的名义下达命令,而不是魏王。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汉朝长达四百多年的统治历史一直是民间稳定的基础,百姓缴纳赋税,那是交给朝廷的税。集结部队打仗那是为朝廷打仗,口号是讨伐不臣之臣。曹操挟持汉献帝的目的就是为了挟天子以令不臣,没有了这个名头你就失去了正方的合法存在性,你就成了乱臣贼子,以你的名义去做任何事都会被认为你是叛逆者。也许现在的人民已经无法理解,但在当时儒家思想长期教化的作用不是说着玩的。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经过长久的推行,已经完全深入人心,这甚至奠定了中国今后王朝统治秩序的基础。

二、吸引人才和争取中间力量

打着匡扶汉朝的招牌,招揽人才是曹操的一绝。他手下的很多人很难说是在为他服务的,具体来说大部分都是在为汉朝服务。他们才是为了国家为了匡扶汉室,在他们的脑海里“眼看江山不姓刘”是绝对不允许的,例如荀彧、荀攸叔侄就是最好的例子。他们效忠的汉室,而不是曹操。同时使用汉朝中央政权这块招牌也可以做到政令的正常下达,曹操封给孙权的讨逆将军和关羽的汉寿亭侯,都是以中央政府的名义发出的。如果曹操以他个人的名义发出,这二人会接受这样的“伪”官职吗?

拉拢一些中间力量也是一大作用。有一些地方的割据势力明知自己不是曹操的对手,但是直接投降曹操有太丢人。最后使用了折中的办法,让汉献帝以派遣官员以朝廷的名义前来劝降,劝告 割据将领顺从中央的号令。给了这些人一个台阶,这些人最后的结果大多数到了许昌陪着汉献帝,成了标准的“汉臣”。就连关羽投降曹操时,还死撑着说“降汉不降曹”,可见在古人多么注重脸面和名义。虽然都是投降,但是投降给中央政权和地方豪强的感觉是不一样的,这些割据势力其实就是没有组织的地方官员,现在组织的老大亲自招降,他们还能说什么。这一招不但曹操用,刘备也经常使用,不得不说非常好用。动不动就大汉皇叔等等,搞得两湖和西南地区的地方官员不得不降。

三、曹丕称帝的原因和道统、法统之争

公元220年,曹操的儿子曹丕正式取代了汉献帝,建立了曹魏政权曹丕能够取代汉献帝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曹家的势力已经根深蒂固是最重要的内部原因,这是曹丕的势力已经渗透到了每一个角落,不怕在出现什么变故。从外部来看,经过几次大决战,三足鼎立的形式已经基本形成,曹丕一时之间很难灭掉四川的刘备和江南的孙权。从长久的角度考虑此时养着汉献已经失去了价值,真要养下去估计汉献帝的儿子还是名义上的皇帝。自己又是何苦呢?所以曹丕下定决心要自己称帝。

但是虽然自己要称帝,但是仍然要注意合法性。他没有直接逼迫汉献帝退位,而是采用了“禅让”的方式进行,虽然这套把戏谁都看得明白,但是保证了曹魏政权名义上的合法地位,表示自己是继承汉朝的社稷而来的。但川中的刘备在曹丕称帝以后也选择了称帝,代表自己才是继承了汉朝正统。在隋唐以来一直以曹魏为正统,但宋明几朝却一直以蜀汉为正统,这就是法统与道统的争论。时至今日,仍然还有蜀汉派和曹魏派的论战,但是从来没有以东吴为正统的说法,这就很能说明问题。儒家思想的影响已经在潜移默化中渗透到了我们的细胞之中,影响着我们的言谈举止和为人处世。

相关推荐:

书画鉴藏的讲究

武术是如何养生的?武术功效简介

门神是怎么奉祀的?门神是如何来的呢

婺源茗眉的种植条件是什么?婺源茗眉特征简介

禅让?看看尧与舜的权力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