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历史知识 > 传统文化

洗澡,竟然可以防作弊

发布时间:2017-08-10 栏目:专题 投稿:害怕的煎饼

千百年来,中国自从有了考试就必然会伴随这作弊,尤其是隋唐科举以来,作弊手段层出不穷,作弊的种类有很多种,方法也千奇百怪,有结朋、行卷、怀藏、代笔、授义、继烛、飞鸽传书等十多种,掇其要者,小编略微总结了下,大体有五类:

大腕儿威胁主考官

这主要是说达官显贵们对主考官的施压,当然也不排除主考官的主动献媚。

直接贿赂主考

啥都不用说,这个就是有钱人干的事情

雇用枪手

明清时期,有枪手特别提供一条龙代考服务,专门欺负古代没有身份证和照片。他们从县试开始,府试、院试都一人包办,江湖学名“一炷香”,因为古代的科举时间都很长,通常不止一日,而这一炷香就是专门形容枪手考得快。

小抄夹带

说到此,不少看官露出会心的微笑。的确,这一招“袖里乾坤”的手段,至今名列“作弊手段排行榜”榜首。

做记号,通关节

所谓关节,就是指考官考生通过卷面上特定的字眼进行作弊的暗号,这样主考官就可以通过记号 来决定取还是不取了。

主要是以上几类,其他作弊手段层出不穷,无非也是这五种的的延伸。

作弊的方法

你有计策,我有对策。为了保证科举抡才大典功能的正常发挥,使朝廷得到有实才的人,历朝历代的统治者也无所不用其极,采取一系列措施,防范科场作弊

唐代时就已经制定了各种考场规则用以防止作弊,比如唐武则天时,采取试卷糊名办法,由考生自糊姓名,不让批卷者知道。后来则是姓名、年龄、籍贯等都要用专门的纸条密封,加盖弥封印章,防止被人拆开偷看或偷梁换柱,此法其后一直沿用。宋朝称此法为“糊名”,元明清称“弥封”,很像现在的试卷密封。

由于糊名后仍可辨认笔迹,北宋中期便创用“别加誊录”之法,考生上交试卷“糊名”后,送交誊录院,由专人誊卷、专人校对,依誊卷评选,选中后再检出原卷,此方法获后世沿用不废。直到现在的任何大型考试,都是采用糊名的方式,可见这个方法有多么的好用。

为了防止枪手”,宋朝开始推行“准考证制度”,类似于今天的准考证制度,那时的准考证叫“浮票”,上面除注明应试者姓名外,还有面形、身高、体型等特征。考生进入考场时,监考官拿着准考证一一看过才放行,以此防止冒名替考。

另外,为了防止考官泄题或者被威胁,宋太宗起则订立了“锁院制度”,即临时委派主副考官,相互监督,并把它们锁在考场,直到考试结束,有效避免其与外界接触。

糊名”、“誊录”、“搜检”、“锁院”、“巡逻”等制度,最有效的当属搜检制度,可以有效避免夹带,由于以前没有隐私权,所以读书人在进入考场前都要忍受大兵们的摸身搜检,让读书人感觉颜面丧尽,尤其是在宋朝这个极度发达的国度,有的考生为了避免被羞辱,发现搜身拂袖而去,幸好是遇到了最仁慈的朝代,宋朝为了保存读书人的颜面,破天荒的发明了洗澡作弊法。

开考前,让考生脱去自己的衣服进入沐池沐浴,浴毕则让考生换上统一的考生礼服,然后有贡院差役带领进入考场,参加考试。如此一来,考生预先打好的小抄或作过暗记的微型小书也就不能被夹带进考场作弊了。

这样既保存了读书人的颜面,也有效防止作弊,但是准备洗澡和统一的考服花销巨大,也就只有富有的宋朝能这么干,到了明清,读书人在开考前的搜检简直的颜面丧尽,但是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为了金榜题名,连前人都不如了,真是世风日下啊。

欢迎关注历史百家争鸣微信公众号:ihxory,跟我们一起探讨过去那些事,本文为历史百家争鸣原创综编,未经许可,严禁转载!

相关推荐:

书画多侧面立体鉴定

出世入世间——诗僧黄宗仰的传奇人生

最是平常真宝物:常吃这种食物长寿十年

哭嫁习俗中哭的形式,你知道多少

怒族人喜欢在什么时候喝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