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历史知识 > 传统文化

劳与逸,活得久的人才能笑到最后

发布时间:2017-08-16 栏目:专题 投稿:务实的树叶

有这样一个故事,说一位年轻人跟一位剑术名家学习剑道。

年轻人问老师:“我每天花8个小时练剑,多少年能够练成。”

老师说:“10年”

学生又问:“如果我每天花16个小时呢?”

老师说:“20年。”

学生最后问:“如果彻夜不睡,除了吃饭的时间外,其它时间都用来练剑呢?”

老师说:“你一辈子也练不成。”

这个故事蕴含的哲理是在人生中要处理好劳与逸的辩证关系。

劳与逸是个辩证的对立统一体。劳与逸有明显的区别。劳,即为劳动,包括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逸,即为休息之意。劳动不等于休息休息也不同于劳动。劳与逸又有密切的联系,一方面 劳离不开逸,另一方面逸也离不开劳。

我国古代的礼记中说:“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也。”文武是指周文王、周武王,原意是治理天下必须宽严相结合。后来人们也引申为劳逸关系:用张驰比喻在工作生活中弓弦拉得过紧会断裂;放松了又会失去张力。只有劳逸相结合,才符合养生之道,有利于健康,增加生命的意义、情趣和幸福。古希腊的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在伦理学中说,放松与娱乐,被认为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要素。陶行知也指出:适当休息,是健康的主要秘诀之一,千万不可忽略。劳逸结合的原则要求我们,劳动时要专心致志,全身心地投入其中,力求把事情办好。同时,也应该注意适当休息,彻底的放松。历史上的成功人物,都是非常注意张与弛、劳与逸相结合的原则。在劳逸结合的问题上我们要注意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要有机结合。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是人类劳动的两种基本形态。人作为一种社会性的生物,既有形体又有精神。形和神的有机结合构成人的机体。一个人如果只用体力而不动脑力,势必变成四肢发达而头脑简单。反之,只动脑力不用体力,就会体质下降,百病缠身,影响健康。实践证明,体力劳动者也需要开动脑筋,不断学习,增加知识,才能使其体力劳动创造出更多的劳动成果。脑力劳动者也要注意锻炼身体,增强体质,以便有更充沛的精力投入工作,进行富有成效的脑力劳动。毛泽东年轻时说:“强健其精神,野蛮其体魄。”曾国藩在北京作官,写给子弟的信中总是要求他们一边读书、写字,一边种菜、养鱼。这叫耕读传家,所以曾家的后代出了很多人才。耕是体力劳动,读是脑力劳动,两者结合,才能培养出全面发展的人。

二是要有适当的娱乐活动。孔子教育他的弟子除了诗书以外,也叫音乐。曾国藩同太平军打战时,每天要花几小时在内围棋上。适当的娱乐是必要的,只要不玩物丧志。古人说:“人无深嗜者,必无深情”,又说:“不为无益之事,何以遣有涯之生。”可见,适当的娱乐有利于人性的发展。在中共老一辈领导人中,毛泽东喜欢诗词,邓小平喜欢打桥牌,陈毅喜欢下围棋。作出伟大成就的人很多并不是我们想象中的工作狂,比如爱因斯坦,他的小提琴就拉得很好,有人说已经达到专业水平。我国数学家华罗庚、苏步青的诗都写得很好。

三是要注意休息。诸葛亮英才盖世,但是不注意休息,事必躬亲,每件事情都要自己做了才放心,结果由于劳累过度,五十四岁就离开人间,杜甫有诗道:“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巾”。科技人才英年早逝现象在我国是一个比较严重的现象。国外也有类似现象,美国的哈罗·海奇博士曾对176位平均年龄在44.3的工商界负责人作健康调查,结果表明,大约有三分之一的人,因为生活过度紧张而引起了心脏病,消化系统溃疡和高血压。对此现象,卡耐基深有感触地说:“为了飞黄腾达的地位却要赔上如此高的代价,这难道可以称之为成功吗?如果一个人得到了全世界,却赔上了自己的健康,又有什么好处呢?就算拥有全世界,他也只能岁在一张床上,每天只能吃三顿饭。坦率地说,与其要我经营铁路公司或烟草公司而在45岁就赔上健康,到不如在阿拉伯马州附近做个与牛为友的佃农来得愉快。”

相关推荐:

传播和平和宽恕的种子

特色服务迎“中国苗族姊妹节”

斯米诺伏特加(smirnoff vodka)

朝武当风俗是什么时间进行?朝武当习俗简介

契丹的灭国竟然因为跳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