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历史知识 > 传统文化

关于林彪,西方学者怎么看?大尺度答案都在这里了

发布时间:2017-08-18 栏目:专题 投稿:哭泣的萝莉

对于中国现代舞台上的政治人物——林彪,毫无疑问一直受到西方学者的注意,无论其生前,还是死后。

1938年,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出版了《红星照耀中国》,在这本首次披露中国共产党和红军历史发展的著作中,对林彪介绍道:

林彪是湖北省一个工厂主的儿子,生于1908年,他的父亲因苛捐杂税而破产,但是林彪还是设法读完了中学,进了黄埔军校学习。他那时的成绩优秀,在蒋介石及其首席顾问俄国将军布尔赫尔手下,受到了紧张的政治军事训练。他毕业不久,北伐开始,林彪被提拔为上尉。1927年,他刚20岁,就成了国民党张发奎领导下的著名的第四军里的一个上校。同年8月,南京发生右派政变后,他率领所属的一个军队在南昌起义中参加了贺龙和叶挺领导下的第20军。

林彪毛泽东一样,从来没有受过伤,享有这样盛名的红军指挥员并不多。他在前线身经百战,在战地指挥大军历时十年以上,凡是他的部下战士所经历的各种艰难困苦他都尝到过,他的首级的赏额高达十万元。但是他仍然神奇地没有受伤,身体健康。

1932年,林彪负责指挥红军军团,当时该军团有两万支步枪,成了红军最厉害的一部。主要由于林彪作为战术家的出众才能,奉派前来同他交战的政府军无不遭到它的歼灭打败或者被其制胜。而它自己则从来没有被打败过,据说有时南京部队一经发现与一军团对垒就闻风而逃。

红军的许多能干指挥员一样,林彪从来役有出过国,除了中文以外,不会说也不会读任何外语。但是他不到三十岁就博得了红军内外人士的尊重,他在中国红军军事刊物《斗争》和《战争与革命》上发表的文章被南京的军事刊物转载,受到他们的研究和好评,在日本和苏俄也是这样。”

五十年后,又一位美国记者哈里森·索尔兹伯里沿着当年红军长征的路线,多了本《长征——闻所未闻的故事》,轰动了全美。他在谈到红军巧渡金沙江时说:“关键任务落到林彪肩上,他是红军中年轻的雄鹰,在红军这道星河中,没有比林彪更为灿烂的明星了,……红军渡过金沙江,整个行动计划就完成了。”

紧接着索尔兹伯里这样谈论长征期间的林彪

“自从毛泽东重返领导岗位以来,林彪一直干得很出色,他几乎没有损失一兵一卒,就攻克了遵义,他虽未能在黔西北突围,打过长江,但这对任何指挥官来说,都是不可能做到的。他攻打昆明,大胆行动,他回师金沙江时的神速速度,无不显示出他的才能。……

林彪看上去不像彭德怀那样直率和精力充沛,他比彭德怀年轻十岁,长得十分瘦小,他的脸是椭圆形的,肤色浅黑,显得很清秀,彭德怀经常和部下交谈,而林彪却同他们保持一段距离。对许多人来说:林彪似乎生性腼腆和含蓄。找不到说他对部下热情和爱护的故事,他在红军指挥官中的同事都尊敬他,但他一开口就谈正事。

林彪毛泽东的宠儿。林彪在著名的广州黄埔军校受训期间,也曾是蒋介石和后来成为苏联元帅的勃留赫尔的宠儿。……

召开会理会议时林彪才27岁,他的胆识和善用疑兵超过任何人。不过,据说他只有在有十分把握时才出战。

毛泽东手下的高级军事指挥官们,虽然秉性各异,但在长征中他们配合得很好。林彪善于声东击西和隐蔽自己,善于奇袭和伏击,善于从侧面和敌后发起进攻与使用计谋。”

可以看出,无论是埃德加·斯诺,还是哈里森·索尔兹伯里笔下的林彪都是战争年代我军不可多得的军事家之一。

那么建国后,对从军事舞台走向政治舞台的林彪,西方人如何看呢?

代表西方史学最高学术水平的《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中用较多的篇幅叙述了林彪主持中央军委工作的情况:

林彪在人民解放军的基层单位重建了党支部,复活了彭德怀领导时期松散的政治工作系统,加强了党的军事委员会对军队的控制,林彪还强化了军队政治教育项目,主要是新编的毛泽东语录作为基础教材,……同时林彪也寻求恢复一些革命时期的军事传统……反对抛弃人民解放军的革命遗产的‘重新革命化’,在林彪领导下加速进行。新的军事条例强调一些传统观念,如政委与军事指挥员的联合领导,维持部队忠诚与士兵的政治工作的重要性,军民的紧密关系,官民平等,等等,……。

可是林彪也不允许自己的这一系列政策削弱人民解放军的战斗力,尽管他声称取得军事胜利,人的因素比武器更重要,林彪还支持空军的现代化和研制中国的核武器。他说,政治教育在部队训练中应占高度优先地位,但他也督促部队将更多的时间花在军事操练上而不是政治学习上。……

林彪一方面在军队内努力巩固其地位,加强解放军在党和政府中的地位,另一方面则小心翼翼地为毛泽东抬着轿,并竭尽全力支持把毛泽东的政策置于优先的地位。一般说来在军队中对毛泽东的个人崇拜有助于增进毛主席的整体政治利益,……在毛泽东同刘少奇、邓小平等人日趋紧张的关系中,林彪也直接插上一手,确实,在许多情况下,林彪的主要目的似乎正是为了激化毛泽东他的政治局同事们的关系。……

林彪的所作所为表明他是一个野心勃勃的人,他在1959年接任国防部后,立即确立一个明确的政治战略,即把他自己的命运同毛泽东的命运联结在一起,而大跃进的灾难性后果正要求林彪运用自己的力量来支待毛泽东在权力体系中的地位,同时也加强他自己在毛泽东眼里的地位,总而言之,林彪这些创举表明他不单是毛泽东一个附庸,进一步说,尽管他的利益同毛泽东的利益是一致的,但他似乎仍然在绞尽脑汁以防止毛泽东政治局的其他同事改善关系。”

罗德里克·麦克法夸尔是《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的主编之一,他在另一专著《文化大革命的起源》中很细致地刻画了林彪的性格:

林彪本来是革命战争中的英雄,……共产党军队中最伟大的战术天才。

(他)平静、隐晦、寡言、冷峻、审慎、机敏、自我控制力很差,在有压力时,常常深夜失眠。他很善于间接地从书本上,直接地从自己的失误中学习。他喜欢埋头于自己的工作细节之中。凡事一经开始,使要坚持做完。同时他显然不是一个喜欢周围的人,公开宣扬奉承的‘头面人物’,他甘愿身居幕后,在大多数情况下,通过电话和手令传递自己的指示,把干部叫到自己的家中,而不是去出席会议。”

美国作家罗斯·特里尔写了两本著作:《毛择东的后半生》和《江青正传》,书中谈到了作为国防部长林彪的“形象”:

林彪看上去不像是这支世界上最庞大的军队的饱经风箱的副统帅,而像是个儿童团员。他比毛泽东个子矮些,长着一个对中国人来说较大的鼻子,说话的声音又尖又细。……但是,在这场即将来临的暴风雨中(指“文化大革命”),林彪将为毛泽东护航。1959年,林彪接替了彭德怀,任国防部长,当彭德怀这位猛士被毛泽东灼伤之时,林彪这只好猫乘势爬了上去。

林彪虽然是世界上最大的一支军队的统帅,但却是个羞涩的人物,除了偶尔闪过一丝迷惑人的微笑外,总是一脸苦相,看上去胆小怕事;他是一个军事家,但在其他领域却相当浅薄。而且,他搞政治的方式是与传统中国的政治方式如出一辙的宫廷密谋。”

除了史家和记者,我觉得很有必要再介绍一位特殊的人:就是唯一参加长征的外国人,三十年代共产国际代表人物李德。这一位一度曾任中国共产党中央军事顾问并与中国革命关系密切的德国人(原名奥托·布劳恩),在遵义会议被撤销军事顾问职务后,主动要求跟一军团行动。因而可以说,他是唯一一位在战争年代与林彪共事的外国人。在其回忆录《中国纪事:1933-1939》中,他这样评价林彪

林彪军团总指挥中最年轻的,他是黄埔军校的毕业生,在北伐战事中曾任连长。1927年后一跃成为营长和团长,自1931年以来他一直指挥第一军团。这个军团的两个师以行动迅速而闻名,因此特别擅长于包围战和迂回战。林彪无疑是一个卓越的游击和运动战的战术家。他不赞赏其他作战方式。在军事问题上,特别是关于战略战术的领导问题,他听不见别人的意见,然而在政治上他却是白纸一张。在这张白纸上,他盲目崇拜的毛择东想写什么就写什么,他从毛泽东的宠儿发展为毛泽东用来反对博古为首的中央的工具。林彪他的偶像毛泽东一样,回避与别人交谈。”

几十年来,摔死在蒙古共和国温都尔汗的林彪虽不需“盖棺”,但确要“定论”。可由于复杂多变的人生经历,给他自己带来了世人众说的评价。不知道读者朋友有何高见,请不吝赐教。

相关推荐:

2011年浙江艺术家大型采风创作启动

佛经故事之佛的养母三则

守时是职场礼仪中的基本要求

历史积淀下的中华传统文化特点是什么

藏传佛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