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历史知识 > 传统文化

铁岭清河区满族文化传承情况

发布时间:2017-08-22 栏目:专题 投稿:会撒娇的小蘑菇

欢迎关注微信订阅号:满族文化

(微信号:mz_whw

主打满族文化和东北文化,打造最接地气的生活微信。

清河满族文化传承情况的调研

一、清河满族文化资源的基本情况

清河区区域面积470平方公里,城乡总人口9.7万,其中满族人口约为4.5万人,占人口总数的46%。几百年来,满、汉、朝鲜、蒙古族等十三个少数民族和谐共存,血脉一体,繁衍生息在清河流域

满族,在清河流域历史悠久,有史可考明代初期,海西女真“扈伦四部”中叶赫、哈达两个部落就活动在清河上游之哈达河(今开原李家台、八棵树)一带。迁址前的貂皮屯,是明清两朝与俄罗斯、朝鲜、蒙古等国边关贸易的重要集散地。建州女真首领努尔哈赤吞并海西女真建后金,定都赫图阿拉、迁都沈阳、入主中原,在清河流域留下很多血浸战袍、马革裹尸的悲壮事迹。昔日尚阳堡东15里的广顺关(今淹没水下)是清帝完成统一大业,定都北京的出征地和凯旋门。昔日聂家沟留下清帝东巡祭祖、赦免流人、减免税负的足迹。汪哆啰束曾经是满族贵族演兵习武、御供山珍的关东主要围场之一。据《镶黄旗满洲钮祜禄氏弘毅公谱图》记载,满族先祖钮祜禄氏族人崇拜狼的图腾,取其谐音“郎”姓,今日郎家屯是当年宫廷贵族钮祜禄氏九世祖弘毅公、十一世祖穆杨阿的祖籍,穆杨阿之女即为咸丰帝东宫皇太后慈安。钮祜禄氏(郎氏)二十一世孙郎晓哲收藏着《镶黄旗满洲钮祜禄氏弘毅公谱图》,清代第二代皇帝皇太极赐给弘毅公“开国第一府、功勋第一家” 的御撰联语,至今悬挂在钮祜禄氏(郎氏)十九世孙郎增林后人家中。根据慈安原型演绎而成的《郎太后传说》,在钮祜禄氏(郎氏)后裔中口碑相传,在清河流域妇孺皆知。

在长期的民族迁徙和历史演变中,满族文化与诸多民族文化融为一体,凸显特色,特别是在饮食起居、房屋宅院、服装服饰、音乐舞蹈、红白喜事、工艺美术、体育运动等民风民俗方面,延续并传承满族风情神韵,形成了清河流域独具特色的沟域文化现象。

二、清河满族文化传承的基本情况

建区近三十年,特别是在2005年区委、区政府启动尚阳文化挖掘活动的同时,对满族文化现象进行了认真整理和抢救。

区政协先后举办了清河流域人文资源考察,参加《辽宁省地域文化通览(铁岭卷)》编撰工程,编辑出版《尚阳堡民间故事》《尚阳堡往事》等文史资料,使满族文化得到了传承和发展,为我区文化旅游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区民委、张相镇围绕传承满族文化、发展文化旅游产业,重点打造石家堡子、前马村“满族风俗村”品牌村寨,以“满族八大碗”为龙头产业,曾经在辽北、乃至省内外轰动一时,有效地带动了清河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努尔哈赤山庄、八旗山庄、莲花山庄尚阳山庄等一批极具满族餐饮特色的产业应运而生。2013年他们向上争取资金300万元,建村寨大门,铺柏油路面,栽风景树林,砌仿古院墙,辟八旗广场,设满族标志。尚阳山庄依托满族民俗、风情,创办“尚阳堡民俗展馆”,接待了大批地方文史工作者,特别是2007年首届尚阳文化论坛期间,得到了与会专家、学者和作家的称赞,之后蜚声省内外,吸引了很多领导层面、学术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和省、市媒体的关注。莲花山庄开发餐饮、娱乐、古装影视拍摄等休闲旅游度假多功能,复建郎家寨,成为戏曲电影《贵妃还乡》拍摄外景地,为清河区农家游、民俗游、影视基地游重彩一笔。

2011年,以《郎太后传说》为主要代表的“尚阳堡民间传说”被市政府正式批准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曾浩、郎晓哲、梁国印、郎国栋被命名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代表,杨木林子镇中心学校被确认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教育基地,郎晓哲等人正在整理和续写着镶黄旗满洲钮祜禄氏家族谱图。

满族集中的聂家满族乡、杨木林子镇的部分村屯,打满族文化牌,丰富沟域旅游文化特色,搭建鱼宴一条街,时令蔬菜、水果采摘游平台,凸显浓郁的乡土气息和少数民族风情。踩高跷、扭秧歌、踢毽球、打腰鼓以及摔跤、威乎等满族传统体育竞技项目,剪纸、剪窗花、贴对联等满族活跃在我区民间。

在民间,仍保留着每逢节日“杀年猪”、“接财神”、“祭先祖”、“烧纸钱”、“剪窗花”、“贴对联”、“踩高跷”、“浪秧歌”、“踢键子”、“打腰鼓”民俗和体育文化活动;近乎失传的女孩子“搓嘎拉哈”、“踢口袋”等趣味游戏活动,在民间呈现恢复态势。

三、清河满族文化传承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满族文化特色与旅游产业结合不够,文化特征淡化,文化产业实力不强。满族文化资源,与应运而生的旅游产业结合不够,满族文化元素含量低,市场竞争力不强,乡间曾经辉煌的“满族八大碗”十余家餐饮店,如今仅剩二三家,旅游景区和山庄内的满族特色服务景点,大都已经歇业,有的已经彻底倒闭。

其次,满族文化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特征文化元素匮乏,文化产业活力不足。更多的满族文化资源在4a级风景区内没有被充分利用,极具满族风格老屋旧宅、文物古迹、遗迹、遗址,没有得到有效保护,有些濒临毁损。现有的人文景观、自然景观处于粗放状态,缺乏文化内涵包装,缺乏民俗特色点缀。

第三、满族文化研究专业人才、专项资金匮乏,动力储备势弱,文化产业发展受到制约。专业研究人才严重匮乏,是传承满族文化主要症结,年轻人缺乏传承兴趣,老年人缺乏传承思想,熟悉满族文化、从事研究人员有限;专项资金不足,是满族文化保护与传承工作中的突出矛盾,由于政府投入较少,没有专项资金或专项资金不足都不能为。

第四、相关部门开展系列活动、搭建平台主动性不强,主题鲜明的传承性活动开展的不够。近些年虽然文化、旅游、民委、乡镇街等部门单位做了大量的工作,但是,由于对满族文化传承宣传力度不大,仍是处于近乎无平台状态,传统的满族文化、体育活动尚处于民间组织的自发性、休闲目的的零散性阶段,因为没有规模,没有达到真正意义的普及,尚未形成产业满族文化主题不鲜明,传承性活动开展不够。

四、关于满族文化传承的建议

满族,是距今6800多年前生活在白山黑水间、具有亲缘关系一个民族,生活方式以捕鱼游猎为主。在漫长的历史演变中,形成了独具该民族特征的语言、文字、信仰、节日和风俗,拥有特色鲜明的该民族文化文化,是“包括知识、艺术、宗教、神话、风俗以及其他社会现象复杂的总和”(英国泰勒语),是一个社会群体所特有的文明现象的总和。满族清河流域繁衍生息,积淀出来底蕴厚重的满族文化,是今日清河流域品牌文化尚阳文化中的主要文化元素,钮祜禄氏家族文化文化元素中的突出代表。是清河流域满族文化研究的主要课题之一,是清河文化旅游产业投资的主要目标之一。为此我们建议:

一、制定长远的传承发展规划。文化部门要结合深入研究尚阳文化满族文化确定清河区品牌文化的核心体系和内容,制定并出台符合清河文化传承区情、落实区委、区政府文化发展传承目标、指导全区文化发展传承实施、规范清河区的文化发展传承方略等内容的《清河文化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宣传部门、媒体机构,要大张旗鼓地宣传沟域文化的绵长历史、鲜明特征、民风民俗,形成良好传承氛围。

二、搭建广阔的传承展示平台。规划设计包括满族文化内容在内的尚阳堡博物馆、尚阳文化产业园区、少数民族特色村屯、民俗风情广场等公益性沟域文化活动场所和产业传承链条。历时近十年的尚阳文化研究成果,已经成为铁岭市、乃至辽宁省的标志性文化亮点,已经得到了各级政府和主要领导的密切关注,将满族文化传承融入尚阳文化研究之列,将更加丰富尚阳文化研究的内容,必将推进研究成果转化成为文化旅游产业的进程。调动职能部门的积极性,鼓励社会团体、民间组织通过征集、表演、竞技等灵活多样的形式,积极传承满族文化。加大满族文化传承的宣传和普及力度。

三、打造优秀的传承人才队伍。政府职能部门要在真正承担起传承发展的历史责任的同时,积极发现、鼓励、培养热衷于历史文化满族文化研究人才,打造一支包括表演、导游等传承人才和策划、设计等产业人才以及懂管理、会销售的文化经营人才在内的具有现代思维、高科技技能较高,能够承担挖掘、整理、研究、传承重任的志愿者、带头人和专业研究人才队伍。

四、扎实推进传承成果的转化。巩固业已取得的传承成果,要在现有的基础上,融入更加丰富的满族文化元素,使其转化为经济优势;邀请专家、学者,对传承项目进行充分论证;加大政府和社会各界的投资力度,相关部门也要整合资金。全社会通力协作,各部门密切配合,满族文化的薪火相传,促进研究成果的有效转化,实现推动清河区经济快速发展的目的。

作者雪塞霜疆

满族文化网出品

请您关注我,

我会每天给您发送满族文化和东北文化的好文章

投稿或商务合作事宜可以发邮箱1586507571@qq.com,或垂询电话13311162363。
欢迎关注我们qq公众号福贝勒府
点击进入我们qq公众号福贝勒府

相关推荐:

突尼斯的习俗礼仪

古代有哪些数学作品让国人骄傲的

浅谈民族风,苗族的服饰和生活习惯

送你一篮子复活节彩蛋的创意,跟孩子一起做彩蛋!

一代名相诸葛亮打仗为什么那么谨慎,不肯冒丝毫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