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历史知识 > 传统文化

止庵:枯燥的文学史,为何被他写出了人间冷暖

发布时间:2017-09-03 栏目:专题 投稿:细心的睫毛

我跟孙郁是多年的好朋友,好到无话不谈,他写的很多书我都看过。《民国文学十五讲》这本书他的作品中,应该不是份量最重,但却是让人感觉最亲切的一本,是他过去专著的一个延续。

孙郁身上有一个两极的特点。他是科班出身,受过正规文学史教育,又在鲁迅博物馆和中国人民大学工作过,所以他身上有学院派的特性。在这本书里我们可以看到,写到鲁迅、写到左翼作家、写到萧红,他就非常熟悉,能够调动自己的兴趣和热情,比他写张爱玲就更在行。但是孙郁又是一个读书人,他的所有作品又都是读书人之作。他并不愿意用正规的、学院派的那种方式去写作。一极是学院派,一极是读书人,他就是处于这两极之间的一个位置,他的作品呈现出来的,也是一个随笔的形式。这是我的第一个理解

谈到这本具体作品,实际上也存在这样一个差异,或者说一种张力。一方面他对文本关注,这本书所有的议论和感想都是针对文本出发的,比如谈到曹禺,谈到萧红。对于文本的解读,他有他的独特之处,有他的见识,但又从来不满足于文本解读,他总是体会文本后面“人”的东西,你理解为人格也好,感情也好,甚至是人的生存状态。他始终处于这两个方面,一方面他关注文本,另一方面他关注文本背后的人。当他谈论一个作家,谈论一个作品的时候,他都会从文本出发,但是又不止于文本孙郁关注的是那些写作中的人。这是我第二个感想。

作为一个现代文学的研究者,孙郁他的专攻——鲁迅。这本书里写的最好部分,我认为还是那一篇《鲁迅的暗功夫》。因为孙郁不只熟悉鲁迅,也知道关于鲁迅别人都说了些什么,都议论些什么。谈论鲁迅,很难用与讨论曹禺、讨论萧红或者讨论张爱玲相同的方法,因为鲁迅已经被人说的太多了。对于鲁迅的研究,孙郁他的长项,他可以调动很多别人不太关注的东西,包括鲁迅的古籍整理、鲁迅翻译他的现代文学研究,我觉得还是以鲁迅为中心的,而对其他作家都是在鲁迅基础上的进一步的研究。有的作家鲁迅近一点,比如萧红,他就很容易写。有些作家鲁迅远一点,就需要孙郁付出更大的努力,达到一个比较成熟的程度,而在这本书里他基本都做到了。有一些是轻车熟路,有一些是经过他进一步的阅读和兴趣能够做到,这是第三点。

孙郁在骨子里其实是一个诗人,这是他和其他研究者不一样的地方。在《民国文学十五讲》里,他对一个作家从“文本”到“人”的分析过程,就是从“理”到“诗”的过程。他的很多句子,起始是“哲思”,然后逐步转到“诗思”,很多句子都是从理论的部分,慢慢变成诗的感觉,这就是孙郁一个特点。他的很多感受是诗人的感受,是诗性,而不是文学上的理解,或者说他对文学的理解是以感受的方式来体现出来的。比如这段“他们于冷色里看到的人生,总比那些狂热的多汲取深思。他们不是改革社会的先进分子,却也看在眼光,说出人间的冷暖。”“文学有时候是个体的自言自语,那声音里自然有民众的合唱里所没有真切的调子”。这就慢慢就有了诗的感受。以上这四点就是我对孙郁一个基本的理解

孙郁到中国人民大学当文学院院长的时候,我跟他说:“你写一本文学史吧。”他回答:“这可不好写。”我觉得这本书还不是他最终的文学史的著作,应该是一个雏形。关于这本书,有意思的一点是,他的视野和着眼点并没有被现有的文学史所束缚,有些章节是属于他自己的创新,换其他人并不一定能想到。特别是“梨园笔意”这一章,在一般的文学史里就没有人讲,虽然表面上看是一些戏曲,但他讲的并不是戏曲,而是人的部分。还有旧派小说、旧诗词,这些都有很深的研究价值,我理想中的文学史中应该有这一部分的存在。包括他讲到鲁迅翻译,其实说实话,就是对五四一代作家翻译作品,就应该是他们的作品。否则的话,周作人他怎么会是文学研究会的发起人之一,还让他起草文学研究会的宣言,他有什么作品?他根本没有作品,就是因为他是一个翻译家。当时的翻译家,你看文学研究会创始人那些人里面,有好几个是专门搞翻译的。因为当时的翻译就是作品,我觉得现在的文学史,其实是越来越小,越来越窄。在孙郁的这本书里面,他恢复了原来的文学史的状态。

《民国文学十五讲》,孙郁 著,山西人民出版社2015年7月版

ps:根据止庵在《民国文学十五讲》座谈会上的发言整理,题目为整理者所加。另外,由于平台的原因,一些略显尺度的文章在头条发不出来,有兴趣的可以关注微信公众号 小主(id:xiaozhumengmengda)。无尺度,不小主。

相关推荐:

新疆达玛沟佛教文化遗址被破坏 贩子推动利益链条

敖包树下的年

饮料酒配制的要求

十族是哪十族?老师同学都不放过

如果纳粹德国打败了苏联,那未来的世界会怎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