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历史知识 > 传统文化

神奇!他竟早就已经预言了清朝灭亡

发布时间:2017-09-11 栏目:专题 投稿:缓慢的白昼

一 宣统完蛋了

1912年3月14日。

北京紫禁城养心殿。

伴随着一轮红日的缓缓升起,清王朝的最后一位皇帝爱新觉罗•溥仪颁布了他皇帝生涯的最后一道诏书——退位诏书。

长达2158年的皇帝制度在这一道诏书里轰然倒塌,中国由此也迎来了一个新的时代。

推翻清朝统治的最直接事件毫无疑问就是那场震惊中外的辛亥革命。但是又是什么促使了辛亥革命的发生呢?答案是:一个造谣家+两个预言+三条人命+几分报纸

一个造谣家

1910年,,一句“彗星东西现,宣统二年半”的童谣传遍了西安大街小巷,是何方神圣有如此未卜先知之能力呢?这个人不是别人,是一个叫景梅九的哥们儿

景梅九,何许人也?

景梅九,山西安邑城关(今属山西运城市盐湖区) 人,资深同盟会员,于宣统三年(1911)初在北京编辑出版《国风日报》。

这样一个人物,究竟是在什么情况下说出这样一句话呢?

1910年,已经是革命党人的景梅九在西安教书。话说有一天革命党人聚会,到半夜大家散会时他和自己的哥们儿杜仲伏一起回家。估计是在路上走得有些渴,这哥们儿在半路恰好看到一个卖豆浆的人,于是便对哥们儿杜仲伏说,来来来,搞几杯豆浆喝一下。

杜仲伏心里一想自己也的确有点渴,于是便和这哥们儿一起停下来买豆浆了。在卖豆浆的老板打豆浆的时候杜仲伏这哥们等得有些不耐烦,于是便抬抬头仰望一下星空,想学学古代先贤圣哲仰望星空推演天下大事的高人风范,这一望可不得了,只见寂静的夜空中有两颗如水晶般的彗星在闪耀。

这哥们本来就是革命党人,巴不得清朝覆灭呢,一看彗星刚好赶着点儿,于是随口就胡诌了一句:“彗星东西现,宣统二年半!”

景梅九这哥们儿明显是个揣着聪明装糊涂的人,虽然知道自己兄弟这话是胡诌的,但是他并没有点明,只是向身边偷偷瞄了瞄,发现人不会少,然后非常配合自己兄弟说了一句:“这句童谣传了好久,不知道什么意思?”

自己兄弟还没回答,旁边那卖豆浆的爷就忍不住了,立刻接话道:“什么意思?就是说大清朝快完了呗!大明朝不过二百几十年,清朝也二百多年了,还不亡吗?”。

他们在说这话的时候旁边还站着一个巡警,但是这巡警不仅没有过来找茬,反而还说了几句称赞的话。

这哥们而干完这个事儿还不算,在此后不久,这哥们儿又干了一件大事儿。

武昌起义爆发的时候,景梅九这哥们儿已经到北京了,他的主要工作就是主持《国风日报》。

因为那时候已经有了电报,武昌起义的事,北京很快就知道了。但是具体情况,谁都不清楚。加上“宣统二年半”等谣言造成的心理暗示作用,所有人都在潜意识里认为大清要完了。亲贵大吏,率先逃往津沪租界。整个北京城满是扰攘,乱象一片。在这样的大背景之下,这哥们儿又亲手炮制了另一条谣言

有一天,这哥们儿在路上走的时候,碰见许多人都在看天空,于是他也跟着抬头看。模模糊糊的天空确实看到有一颗星星。

看见有人议论说“是不是太白星?”之时,这哥们儿忽然想起之前利用彗星制造谣言的事,于是灵光一闪,又想出一句谣言

“太白昼见,天下大乱!”他在人群中以正气凛然让人无可质疑的姿态突然就这么来了一句。

就这一句话,一天之内,便传遍北京九城,直接让北京城乱象纷起,鹤唳风声。

这事儿还不算完,这哥们儿在之后凭借着一股子幻想和根据一些消息的拼凑在《国风日报》上报道说:“黄克强亲到湖北,运动革命,起义爆发后一点钟,已占据武昌城,清帅瑞败走!”

估计是这哥们儿谣言太厉害,搞得人心惶惶,于是清政府便宣布戒严,要求报馆不准刊登任何有关武昌事变的消息

面对这样的情形一般人肯定得小心翼翼不在去触清政府的霉头,谁料这哥们儿竟然借着这个机会玩了一把大的。

不久后,他让《国风日报》整个头版全部空白,只写一行二号大字:“本报从各方面得到消息甚多,因警察干涉,一律削去,阅者恕之!”

这事儿做得可就太有艺术水准了,欲说还休,这回好了,连造谣都不用了。

报纸发行之后,读者很快就开始想象了:一定是革命军大获全胜、各省都响应革命了、看来真是要改朝换代了……

各种谣言开始在京城满天飞,清政府被逼得没有办法,只得打自己耳光允许各报登载武昌消息。这么一来政府威信扫地,景梅九谣言的空间就愈得宽敞,成为压垮清政府的一个重要的角色。

三 两个预言

1908年到1911年中国有两本书火了,这两本书是什么书呢?第一本是《推背图》,第二本是《烧饼歌》。

这两本书都是传说能预言天下大事奇书,并且人多人都相信它准确地预言了武昌起义清政府倒台这件事。

让我们先来看一看《推背图》。

相传一千三百多年以前,有一天唐太宗李世民命想算一算大唐国运,于是叫当时著名的天文学家、数学家、易学家李淳风和相学宗师袁天罡这俩哥们儿推算,李淳风这哥们儿不知怎么地推演大唐国运的时候一下子推演入了迷,一下子竟推算到了唐以后中国两千多年的命运,直到袁天罡这哥们儿推他的背说道:“万万千千说不尽,不如推背去归休”,李淳风这哥们儿这才罢休。被誉为中华预言第一奇书的《推背图》便由此得名。

《推背图》一共共有六十幅图像,每幅图像下面附有谶语和“颂曰”律诗一首,从唐朝一直推演到了未来的大同世界,由于其推演的准确,更使人们将其视为神作。

那么《推背图》上又是怎么推算清政府倒台的呢?

《推背图》第三十七象上有这么几句话:“汉水茫茫,不统继统。南北不分,和衷与共。水清终有竭,倒戈逢八月”

对于此图当时有人是这么解释的:“汉水茫茫 不统继统”,“汉水”指武昌。此句意指武昌起义后,军阀割据的局面取代了原本统一的宣统帝末清王朝。“南北不分 和衷与共”意指全国上下,共渡艰难。“水清终有竭 倒戈逢八月”:“倒戈”意指武昌起义是清朝湖北新军工程第八营中的革命党人倒戈而起。此句喻指发生在宣统三年八月的武昌起义灭亡了清王朝。

那个时代的人本就迷信多疑,加上《推背图》经过历代神化,这书本来就有了一层神秘色彩,另外参合着革命者有心的掺合,人们就更加坚信清朝很快就要完蛋了,这些谣言迅速风行了起来。

让我门再看看另一本书《烧饼歌》。

《烧饼歌》和《推背图》是一个性质的东西,成书于明朝,作者是大名鼎鼎的刘伯温。

话说1368年某一天的早上,朱元璋在内殿吃烧饼,刚咬一口,宫内太监火速紧急来报,说刘伯温晋见。

老朱忽然心血来潮,想测试一刘伯温这哥们儿是否真的料事如神,于是将自己盘中的烧饼用碗盖着,然后再召请刘伯温晋见。

等刘伯温坐定,老朱就问说:“哥们儿你这么牛,知道俺碗里是什么东西吗?”

刘伯温这哥们儿于是就掐指一算,回答说:“这个东西又像太阳又像月亮,而且还被金龙咬了一口,依俺老刘看啊这就是陛下您吃了一口的烧饼。”

老朱一听喜得不得了,看来老刘还是有两下的嘛,于是又向老刘问国运,两人就在这么答问之间弄出了一个《烧饼歌》。

《烧饼歌》中有这么几句话是预测了辛亥革命的。“手持钢刀九十九,杀尽胡人方罢手”,他们解释“百”减“一”是九十九。同时,“百”字上面的“一”字减去是个“白”字。意思是穿着白衣白甲的人将要推翻清朝

鲁迅先生后来在《阿q正传》里说的:“未庄人听说革命了,革命者都是白盔白甲,要为明代最后一个皇帝崇祯戴孝。”这一点也契合这一明间谣传。

这两本书也为辛亥革命下了大功。

四 三条人命

1911年9月24日。

武昌小朝街85号文学社机关。

一群年轻人在武昌秘密聚会,成员为文学社与共进会双方负责人和新军代表。因为四川保路风潮的兴起,湖北新军大部分被调入川。乘此机会,革命志士在此商讨有关武昌起义的事。

经过一番商讨,会上组建了起义的领导机构——起义总指挥部。文学社负责人蒋翊武被推举为总指挥,共进会负责人孙武被推举为参谋长。共进会负责人刘公被推举为政治筹备处总理。并决定于1911年10月6日起义。

但是其后不久,由于准备得不充分,起义日期推迟到10月16日

然而,此事未完,风波又起。1911年10月9日,共进会人孙武在汉口俄租界宝善里14号秘密制造炸弹时发生了事故,被炸伤了不说,还引得俄国巡捕前来搜查。这哥们儿够机警,迅速脱逃了,但起义党人的名册、旗帜、印信等却被清方所获,连相邻的刘公住所内刘公的弟弟刘同也被带走了。

湖广总督瑞澄闻得此事后下令全城戒严,搜捕革命党人。一时间风声鹤唳,文学社负责人蒋翊武闻讯后,决定当夜发动起义,并派人给各营送信。

当晚,彭楚藩、刘复基、杨宏胜被捕,1911年10月10日晨被斩首。

这件事使整个武汉地区的气氛更加紧张,各种谣言开始风行。

就是在这样的情境下,一条“清政府正在捉拿革命党人”的谣言,在新军中流传开来,经过层层添油加醋,谣言越来越真,连市面上都在流传着。没有人知道真假,但没有人愿意相信这是假的。因为,谋反是十恶不赦的死罪,何况有同志为此付出了生命代价。

更为关键的是,这条谣言在要传中转变成了“清政府正在捉拿没有辫子的革命党人”,大约是被处决的彭、刘、杨三位革命党人都剪掉辫子的缘故。尤其是10月10日早上,三十标排长张廷辅被捕(他家是武昌机关,嫌疑自然很大),而他也是剪了辫子的人,这更让人相信谣言属实。而军中有不少士兵,在年初的剪辫风潮中剪掉了脑袋后那条“猪尾巴”,这时候的恐惧心理很容易想象。

而在此时,城门紧闭,戒备森严,这无疑又一次给新军增加了心里压力。新军中的革命党人置于了一种“不起义是死,起义也是死”的困境中。

伴随着1911年10月10日晚间八时的那一声枪响,被压抑已久的新军再也忍不住了,一场轰轰烈烈的革命由此展开。

起义士兵首先攻占楚望台军械库,继而深受文学社共进会等革命团体影响的大部分新军共同响应。起义军开始攻打湖广总督府,在南湖炮队的炮击下,在次日黎明前,占领总督衙门,湖广总督瑞澄逃走。

一个因三烈士而起的革命也由此初步成功。

五 几份报纸

武昌起义成功后,几分报纸也为革命立下了功劳。

首功当属《大汉报》。《大汉报》创始于《大汉报》创刊于1911年10月14日,其创始人是当时在汉口歆生路开设印刷厂,刊行革命书籍的胡石庵

1911年10月12日午后,与胡石庵相熟的两个英国人问他武昌之变的性质是什么,并说湖广总督瑞澂已照会称这次兵变是土匪作乱,不日就可平息。

胡石庵立即回答:“放屁,武昌这次四革命军起义,哪里还有其他说法。”

英国人又问,“如果是你说的那样为什么成立连告示都没有贴呢?”

哥们儿灵机一动,回答:“现在还有满人在抵抗,革命军还无暇顾及,马上就会有了,你等着吧。”

他匆匆结束与英国人的谈话,当即着手办报。

15日,由胡石庵一人担任采编的《大汉报》新鲜出炉。创刊号上,头版头条刊登了以“中华民国军政府”的名义讨伐清廷的檄文:“中华民国军政府布告国人曰:春秋大九世之仇,小雅重宗邦之义。”还列举了清朝统治260多年来的种种罪行。这篇犀利的檄文,其实是胡石庵闭门创作的“假新闻”。

据说当报纸开印时,革命党人郑江灏问:“这是江那边军政府送来的吗?”这哥们儿回答:“非也,这是本店自造的。”郑说:“你好大胆,竟敢用军政府名义!”这哥们儿又说:“把声势夸大些,既可以安军心,又可以丧敌胆,这个谎非扯不可!”两人相视大笑。

创刊号上还刊载了一些振奋人心的“新闻”和“专电”:如“黄州巡防营独立”、“湖南革命军起义占领长沙其援鄂部队即日可到”、“九江独立”等等。这些消息也都是出自胡石庵的虚构,但读者信以为真,争先购买,三万份报纸,很快被抢购一空。

第二天,胡石庵刊登了一位革命党人假托“大总统孙文”名义写的《告全国同胞书》。这篇文传播到英国,有人甚至去向当时在伦敦的孙中山祝贺。《大汉报》贴在交通要道上,总是挤满了看报的人群,有言论称“胡石庵一支笔,胜过吾辈三干毛瑟枪!”,甚至当时武汉街头还流传着这样一句耐人寻味的笑话:“中华民国是胡石庵吹起来的。”这虽是一句笑话,但不难看出当时《大汉报》所发挥的巨大作用及广大人民群众对它的喜爱程度。

我们要说的第二份报纸是《民立报》

1911年11月7日,《民立报》发出了这样一条消息:“北京专电:北京已为大汉光复,清帝匿藏使馆。”

从后世来看,这明显是一条编造的消息,因为1997年11月7日被清廷任命为内阁大总理的袁世凯正在指挥清军与革命军战斗。即使就当时来看,这条消息的伪造痕迹也非常明显。虽然这则消息特地加了“北京专电”这几个字样,但是光复时间和事情的具体经过以及清帝到底藏在哪个使馆并没有指明,这对于一条如此重大的消息来说显然是不正常的。但是那时民众却依然愿意相信它是真的。

《民立报》1910年10月11日,刊于上海,报馆设在公共租界。于右任为社长,主笔为宋教仁、范光启、景耀月、章士钊等。

为了响应武昌起义这一事件,《民立报》也编造了很多其他假消息,像各省独立的消息,甚至独立宣言,这样消息一度混淆了民众试听,但是谁也不能否认《民立报》对于当时革命的推动作用。

我们要说的第三份报纸革命机关报《中华民国公报》。

《中华民国公报》是革命党人在武昌起义后所出版的最早的报纸之一种。1911年10月11日,首义领导人集会,决定称中国为中华民国,设立军政府。同月16日,军政府就创办了这个《公报》。刊登在创刊号上的《本报出版章程》声称:"本报暂为军政府军务部附设机关,故定名中华民国公报。"任谁也想不到这样一份官方性质的报纸竟让也会造谣。

1911年10月16日,《中华民国公报》印出整版套红的创刊号,并假托“中华民国军政大总统孙文”的名义发布了《告大汉同胞书》。

后来这份《告大汉同胞书》的造假得到了胡石庵和郭寄生等人的证实。“此稿托孙文名义,实当时同志主稿,借此以俺人心也。”后来胡石庵在《大汉报》曾撰文揭这篇文章的底。

“十五日,在都督府见苏成章,牟鸿勋忙誊清假托以孙文署名之布告稿……云系上海新到同志携来,后乃获知是查佛光同志手笔,在武昌所拟。”曾经亲自看到在都督府誊抄这篇布告的郭寄生这哥们儿这样说。

封建君主专制的消亡虽然是历史的必然趋势,但是谁都不能忽视谣言在整个辛亥革命中的巨大推动作用。

喜欢我的朋友,请点击右上角的“订阅”,也可以加我的个人qq号3522876350,小伙伴们一起来玩耍哟。

相关推荐:

麦西热甫有什么风俗?麦西热甫的传承现状

佛珠手链一般多少颗,不同数量佛珠手链的含义

微笑有什么礼仪价值?个人礼仪之微笑

2015年5月31日是什么节日 第28个世界无烟日_万年历

羌族民歌 羌族不同时刻的不同民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