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历史知识 > 传统文化

历史大发现16: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禁烟之人是林则徐?大错特错

发布时间:2017-09-14 栏目:专题 投稿:落寞的金毛

历史是一部残缺但又真实的纪录片,我们试图从历史本身抽离出来,用多维的视角去发现一个个我们未知的已知。

历史发现第16期】说到禁烟,相信很多人都认为最早干这件事的人是林则徐。那个时候烟草和鸦片一样,都叫做“烟”,欧洲列强为了蚕食中国不断向中国输送这种能致人上瘾的鸦片,导致中国的白银大量外流,并且侵蚀了那些烟民的身体健康。清政府发现这一问题的严重后,立即在全国发布了禁烟令。林则徐虎门销烟之后,鸦片禁运,大大挽救了清朝末年的财政危机。林则徐也因这一举措被视为民族英雄。

然而,禁烟却不是林则徐的专利。中国最早发布禁烟令并且禁止民间种植贩卖烟草,抵御外来烟草输入的人,是大明帝国的亡国之君——崇祯皇帝朱由检,他堪称中国历史上甚至人类历史上抗击烟害的先驱之人。崇祯时代对烟草的禁止极其严格,上至王公大臣,下至民间百姓,皆不准“吃烟”,亦不准贩卖,种植烟草。如果发现就是杀头之罪。

关于崇祯禁烟的原因,是有着极其复杂的历史原因的。这些原因牵连着大明帝国的国脉和存亡。然而无论崇祯做了多少事情,帝国的灭亡也还是无法扭转。

1、崇祯为什么禁烟

中国古代的社会里原是没有烟草的,致明朝中叶开放海禁后烟草才从国外殖民者手中传入中国。但是那个时候却没能及时发现烟草的危害。明朝经万历、天启二朝,已是国力凋蔽,积贫积弱,年年财政收入入不敷出,百姓民不聊生。到了崇祯年间,国家各个方面都已经趋于恶化了。而这个时候烟草的危害,终于算是彻彻底底暴露出来了。

据明末人杨士聪《玉堂荟记》记载:烟草“古不经见,辽左有事,调用广兵,乃渐有之。自天启(1621——1627)年中始起,二十年来,北土亦多种之。一亩之收,以敌田十亩,乃至无人不用。己卯(1639),上(指崇祯皇帝)传谕禁之,犯者论死。庚辰(1640),有会试举人未知已禁也,有仆人带以入京,潜出鬻之。遂为逻者所获,越日而仆人入死西市矣。自烟草传人中国后大约三十来年的时间,其在北方已经普遍地种植,其发展速度之快超乎想象,很多原本用来种植粮食的土地都改为用来种植烟草。究其原因,一是由于吸食者众,几乎达到了“无人不用”的程度。二是种植烟草的收入可观。“一亩之收,可抵田十亩之粮。”也就是说很多人因为暴利,不愿意种植稻米小麦等粮作物,烟草每亩的利润是传统粮食作物的40多倍。最重要的是,烟草迅猛发展之际,也正是明朝统治岌岌可危之时。万历皇帝30多年不上朝,缺官不补,贪官不惩,导致当朝中国的官僚系统达到了腐败的最大化,官员的腐败导致的最直接的现象就是土地的兼并。当时的皇室官僚和大地主广占民田,使很多农民失去了一辈子寄生依赖的土地,不得已沦落为流民或者佃农。土地的兼并使得这些官僚和地主更趋向于利益膨胀,他们把原本应该种粮食的田地都用来种植烟草,这就使得本来就严重缺乏的粮食更加缺乏了。在加上当时赋役繁重,天灾不断,百亩农田往往颗粒无收,以至于在陕西和河南西部一代发生了大饥荒。这些饥民无法生存,最终爆发了大规模的起义,摧枯拉朽,使得原本就奄奄一息的大明王朝再受重创。明末战事繁重,烟草损害身体,这是人所共知的。据说崇祯年间,一位太医剖开一个因长期吸烟而死去的人,发现他的胸膛里面“五脏六腑皆黑”,两肺长满瘤子,质若腐木。崇祯为了挽救危局,整治烟草对人民的迫害,下令全面禁烟,民间不得种植继续种植烟草,不得吸食。这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当时的粮田危机。

崇祯时期的社会上还流传一种说法,说明成祖朱棣以下的明代皇帝,都是“燕王”的后代,因为朱棣篡位之前被封为“燕王”。京城又是“燕京”,“烟”字谐音“燕”,“吃烟”就是“吃燕”,有吃掉燕王之后、攻破燕京之义,坊间甚至传唱“天下兵起,遍地皆烟”的童谣,这不能不引起崇祯的恐惧了。崇祯年间一派萧条,处处都是亡国之象,因此,崇祯皇帝两度发布“红头文件”,要求国民戒烟,禁止官员在衙门等官府机构内吸烟,私藏或出售烟草都有可能被处死。不过遗憾的是,大明帝国很快就灭亡了。崇祯禁烟措施只维持了短短几年,就被满清入关后废除了。

2、烟草何时传入中国

烟草中国来说,是个完完全全的舶来品。自烟草传入中国以前,华夏土地从来没有出现过烟草,更加没有华夏民吸食烟草的记录。据现有的研究,烟草原产地在南美洲的厄瓜多尔及附近地区,而后航海家哥伦布把烟草从美洲传入了欧洲,自大航海时代开启后欧洲的殖民者通过海路迅速把烟草传向世界各地。

烟在中国出现的时间并不长,自明嘉靖年间(过去认为是万历年间)烟草由吕宋国(即现在的菲律宾)传入后,至今不到500年。记载烟草进入中国的史料,最早的当属明万历年间姚旅撰写的《露书》,其中记有烟草初进我国的事实:“吕宋国出一草,曰淡巴菰,一名曰醺。以火烧一头,以一头向口,烟气从管中入喉……有人携漳州种之,今反多于吕宋,载入其国售之。淡巴菰,今莆中亦有之,俗曰金丝醺。”到明末清初,烟草已与酒、茶一样,成了时人日常生活接人待物的重要消费品。清顺治六年进士方孝标曾用当地种植烟草款待来客,并做《吃烟》一诗:“塞俗如同麻麦收,翠茎红蕊种三秋;沙畦薰焙传方法,上炕宾朋当款留。”这说明当时“吃烟”的现象已经很普遍,与现今社会无异了。

从史料上看,古人对烟草的嗜好比今人还严重,这或许与古人对烟草的过度迷信有关。古人并不仅仅把烟草看成是“提神”之物,而是作为一种“特效药”。烟草在进入中国时,被人们称作“淡巴菰”。这当时传出国的称呼,意思就是“返魂香”。《露书》记载烟草“能令人醉,亦辟瘴气,捣汁可毒头虱”。古人还相信烟草能治疗所谓的“寒疾”。明末王逋在《蚓庵琐语》中记载:“烟叶出闽中,边上人寒疾,非此不治。”明末人姚可成辑《食物本草》中还有一观点,认为烟草能“当饭吃”,称:“凡食烟,饥能使饱,饱能使饥,醒能使醉,醉能使醒,一切抑郁愁闷,俱可藉以消遣,故亦名忘忧草。”这简直是对烟草依赖过多而产生的病态想法。烟草传入后,各地的移种与本地风俗、口味融合在一起,很快就以扇形态势铺开,以至遍布中国,贻患后世。

上期网友留言:在上一期内容中,很多网友都有上述那样的留言,认为崇祯皇帝是一个完美主义之人。笔者就这一问题做一个简单的回答:

其实崇祯皇帝在1644年至少有两次机会避免亡国的命运。其中一次在文中已经提到了,就是放弃北京南迁。第二次是就是李自成主动抛给崇祯皇帝的橄榄枝,也就是议和。李自成兵临城下之际,派遣太监杜勋向崇祯传话,表示愿意和崇祯议和,划地而治,让朝廷割让西北一带土地给他,并且犒赏农民军百万饷银。如果崇祯答应,李自成立即退兵,并且还愿意替朝廷内扼群寇,外御强清。但是崇祯却把这一决策权交给了内阁首辅魏藻德。他想让魏藻德来承担割地议和的骂名。大明王朝快要灭亡了,而崇祯自己却不敢出来承担责任,反而把责任推给臣下。与其说他是完美主义,倒不如说是沽名钓誉。

欢迎各位网友留言,我们会选择有代表性的观点与您共同探讨。转载还请注明作者信息“今日头条兴替镜”。

相关推荐:

甘肃有哪些少数民族?保安族是信仰迁徙?

白酒的卫生质量指标

赫哲族艺术 赫哲族 桦树皮工艺简介

山东多佛塔

他是康熙最长寿的皇子,雍正时躲过迫害,一生深得苏麻喇姑真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