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历史知识 > 传统文化

历史大发现22:他是明朝北防的脊梁骨吗?又是谁替他树立英雄旗

发布时间:2017-09-16 栏目:专题 投稿:干净的红酒

历史是一部残缺但又真实的纪录片,我们试图从历史本身抽离出来,用多维的视角去发现一个个我们未知的已知。

历史大发现第22期】关于袁崇焕历史形象,历来饱受非议。有的人认为他抗击后金,用大炮轰死满清开国皇帝努尔哈赤,镇守山海关,使辽藩数年不敢西进,有勇有谋,是一位可歌可泣的民族英雄。甚至有人把他同前朝的岳飞、文天祥相比拟,认为其功绩不在二人之下。但也有人认为他勇而无谋,且刚愎自用,治理辽东10年,非但不能有效地控制遏制满清的发展,还因为用兵不当致使满清逐渐坐大。他还擅杀皮岛总兵毛文龙,使满清再无东顾之忧,大大增加了对明王朝的威胁,使这个本就已经日薄西山的帝国加速走向灭亡。

袁崇焕的死也是十分凄惨的。他的死因是因为有人告发他犯了“通敌罪”,“擅自与清廷议和,通敌卖国“。崇祯帝下令在北京东门菜市口把他凌迟处死,北京城里的百姓还竞相购买他的肉,这样一位用功于国,保卫百姓的股肱大臣到最后竟然死无全尸。可见当时人们对袁崇焕的恨到底有多深。有人说崇祯帝杀袁崇焕是自毁长城之举。在大明朝内忧外患,人才凋零的风雨飘摇的时刻,这样做无异于自取灭亡。这无疑是十分肯定袁崇焕的功绩的,认为他是能够力挽大明社稷危难于狂澜之人。那么真实的情况是这样吗?袁崇焕到低是具有股肱栋梁之才而受冤惨死还是胸无实才死得罪有应得呢?

1、袁崇焕“民族英雄”之名,实属清人抬高

袁崇焕“民族英雄”的名声,应当是在乾隆年间才被宣传出来的。从明朝灭亡到清朝建立以后,乾隆皇帝第一个说道:“袁崇焕督师蓟辽,虽与我朝为难,但尚能忠于所事,彼时主暗政昏,不能罄其忱悃,以致身罹重辟,深可悯恻。”他还为袁崇焕写了一篇赋,大力颂扬袁崇焕的民族气节,是第一个为袁崇焕正名平反的清朝皇帝。他还下令在全国各地为袁崇焕建立生祠,受老百姓的香火膜拜。总之,乾隆皇帝应当是把袁崇焕推向神坛的第一人。

反之,我们再来看看明朝后期投降满清的另一些大臣,比如兵部尚书洪承畴,宁远卫吴三桂。这些人在清朝乃至后世都是汉奸的形象,始终也没有得到清朝的正名。而乾隆何独要为袁崇焕翻案呢?

清朝作为异族统治汉族的统治者,其统治的合法性必然要在广大的汉人阶级和平民百姓中得到高度的认可。清朝的江山是从大明朱家手中夺过来的。既然是夺过来的,那就肯定要预防朱家的势力或者有人蓄意借助朱家的势力名声在把清朝夺过来的江山夺回去。那么,蓄意的贬低明朝,讽刺明朝皇帝有多么的昏庸,把大清取得天下当成是明朝必然灭亡的趋势的这种精神主义就成了清朝统治者所要做的必须工作了。

2、乾隆为袁崇焕正名,是为了刻意偏低明朝

这个时候,袁崇焕这一历史人物就成了清政府贬低明朝,突出明朝无能,丑化明朝的首选人物了。袁崇焕翻案有实际的可操作性,是满清篡改中国历史的一次成功实践。和洪承畴、吴三桂等汉奸不同的是,袁崇焕是个不走运的“汉奸”,他在满清取得全国胜利之前就“牺牲”了。洪、吴等人或官高一品,或裂土封王,享尽人间荣华。但袁崇焕不幸没有等到这一天,就被明朝给凌迟处死了。洪、吴人等是大家都看得到的汉奸,而袁崇焕却有了翻案的可能。既然袁崇焕未得生前富贵,那么给予死后荣名也是出自政治需要,这是就乾隆的初衷。于是,给袁崇焕翻案成了满清当局既想做又能够做到的事情。在清朝,大量反映明末抗清的书籍遭到查禁、篡改,而大量知书达理的汉族人被屠杀,使得全国识字率直线下降,历史的真实在文化桎梏下日益虚无,这客观上为满清篡史创造了有利条件。而满清通过编造所谓的“反间计”故事,指使大量御用文人撰写歌颂袁的文章,同时对民族英雄毛文龙等人进行丑化,经过长久的努力,终于使得袁的“民族英雄”形象深入人心。

也就是说,丑化明朝,丑化明朝的历代皇帝,制造满清统治的合法性,这是满清当局给袁崇焕翻案的根本原因。历史上有许多亡国之君,如夏桀、商纣等,都有杀忠臣的行为。杀忠臣,历来被看作是亡国的象征。而明朝末年的崇祯帝,正是这样一位杀“忠臣”的皇帝,是像前朝的那些亡国之君一样的“昏君”。而清朝讨伐崇祯,取代大明,不过是顺应历史,顺应天命。在这样一种畸形的统治理念下,袁崇焕就被打刻意造成了完美的“忠臣”形象,而崇祯就是那个枉杀忠良、暴戾无道的完美的“亡国之君”形象

3、袁崇焕真实的历史形象到底是什么样

在现代,金庸的武侠小说《碧血剑》,再一次为袁崇焕这一历史人物正名。小说以描写袁崇焕之子袁承志(实为虚构)为父报仇的线索展开,演绎了一出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这就又使得袁崇焕历史形象变得模糊起来。那么历史上的袁崇焕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呢?

我们不妨先来看看崇祯帝杀袁崇焕的原因。据《明史·袁崇焕传》记载,崇祯袁崇焕有三大原因:以市米则资盗、以谋款则斩帅、纵敌长驱顿兵不战。也就是说袁崇焕把粮食卖给敌人蒙古,擅杀皮岛总督毛文龙,还有消极作战,抵御后金不出力气。

首先第一条罪名。所谓的袁崇焕的“卖粮资敌”的嫌疑,不是指直接对满清卖粮,而是指袁崇焕卖粮给了蒙古的喀喇沁部,这个部落又转卖给了满清,也就是间接资敌。我们不妨从时间角度分析一下:当时蒙古部落内部之间冲突不断,喀喇沁向满清求援是自崇祯元年二月始,直到九月他们联合彻底击败另一个部落察哈尔部,喀喇沁和满清开始有了合作。同年九月,喀喇沁又接受了明朝的封赏。从此时开始,这些蒙古部落首鼠两端,在大明满清之间周旋,两面逢迎。崇祯二年正月,皇太极命令科尔沁、敖汉、奈曼、喀尔喀和喀喇沁等蒙古部“悉遵我朝制度”,定旗分,从此喀喇沁成为满清非女真族的旗人。第一任喀喇沁左翼的旗主,就是袁崇焕“资敌”的对象“束不的部”的酋长。但不可否认的是,喀喇沁部已经成为满清的一个重要的政治盟友。袁崇焕“以市米资盗”一事,是在崇祯二年三月的时候,崇祯其实是知道的。但是崇祯只允许计口卖粮。为什么袁崇焕要卖米给蒙古呢?他的理由是:不卖粮的话,喀喇沁肯定会彻底倒向后金,卖的话则可以为绥靖之策。但是束不的部于五个月后与后金结盟,与大明决裂。这个结果明确的说明了袁崇焕的绥靖政策失败。而至于在这个过程中到底有多少米粮经由喀喇沁部运送至后金,至今也无人知晓。但不管怎么样,袁崇焕的这种做法很显然失败了。不但失败,还把大明朝本就在饥荒遍地的情况下苦苦结余的粮食白白送给了蒙古人,这不得不说是严重的失误。

所谓斩帅议和,斩帅指的是不等上告就擅杀皮岛总兵毛文龙,而议和之事,早在天启年间,袁崇焕就提到过。他认为“复我防线”是对抗满清的关键之处。而此时大明国力空虚,西北有千千万万的流民盗匪,内忧外患不断,如果不停止对满清的战争,那么防线是万万建立不起来的。天启询问议和原因时,袁崇焕解释道:“以议和为缓兵之计,争取时间,以加强关外宁、锦等重镇的防御。”但是根据当时的情形,如果议和的话,袁崇焕的建防目标就能实现吗?当时的战况,明军完全处于劣势,根本挡不住满清的攻势,以这样的军事实力和后金进行议和,无异于与虎谋皮。而且,从满清方面来看,皇太极的议和之心要比袁崇焕还要迫切。 因为满清兵力有限,无法多线作战,他们只能速战,迅速灭掉明朝的主力,于是假装和明朝议和。第一次由袁崇焕主持议和时,皇太极正暗中准备攻击朝鲜,第二次由袁崇焕主持议和时,皇太极准备着南下征明。议和对于袁崇焕或皇太极来说都是为赢得时间而采取的战略谋划。相反,满清根本不可能坐视袁崇焕把北方防线建立起来。皇太极开出的议和条件:每年五十万两黄金,五十万两白银,五十万匹布匹。而满清给大明朝的,仅仅是每年东珠十颗,貂皮一千张,人参一千斤。皇太极的苛刻条件证明了其毫无诚意可言,只是想进一步削弱明朝。因此议和之策根本没有做足充分的准备。另外,在明军军事上一败涂地的同时,议和作为政治上示弱的手段,大大影响了其他友邦对大明和后金的外交。蒙古各部一直首鼠两端地在大明和后金的争斗中进行观望,客观上讲稍稍偏向大明,正是袁崇焕议和,让他们认清了大明对后金的畏惧,从而加剧了倒向后金的过程。总之,议和之策虽然有短暂的好处,但是没有一个可以与之议和讲条件的资本,没有议和之前的充足的军事准备和战略准备,那么毫无头脑的议和只能给大明带来非常严重的后患。

袁崇焕矫诏“擅斩”毛文龙,可以说是触动了崇祯皇帝最后的底线。也是崇祯下决心杀他的最直接的原因。且不说毛文龙是正一品武官,袁崇焕就算有尚方宝剑,但是诛杀这样的地方大员,没有经过朝廷的许可,也是断断不能的。在中央高度集权的明朝,这种情况在统治者看看就是“僭越”。

袁崇焕杀掉毛文龙后对明朝造成的影响,是他一辈子的功劳都弥补不上的。毛文龙长期以来驻守皮岛,虽然匪寇出身,但是他对大明海防有着不可磨灭的作用。天启年间时,努尔哈赤屡次出兵山海关,攻打宁远,都是毛文龙从朝鲜绕道,攻击满清后方,使努尔哈赤守卫不能相顾,才阻断了满清的进攻。毛文龙一死,他部下的将领畏惧袁崇焕牵连,纷纷投效满清,致使满清后方再无势力牵制。以至于崇祯年间满清2次绕道蒙古,打到北京城。如果毛文龙的势力还在,满清是断然不会这么冒险用兵的。袁崇焕杀了毛文龙,有没有能有效地建立自己的势力替代他,者无异于为满清南下扫除障碍,敞开国家大门。

由于袁崇焕杀掉毛文龙使满清没有了后顾之忧,这也被崇祯看做是其“通敌”的罪名之一。其实袁崇焕根本没有通敌之心,但奈何种种举措都有损国之实,通敌之嫌。

综合真实的史料,不难发现,袁崇焕即使称不上“通敌卖国”,但其“民族英雄”的名号,也绝对万万称不上。他虽有报国之心,但无奈才能平平,并没有真实的才干,他后期所做的事情无一不成为危在旦夕的大明朝的累卵。他的死固然惨烈,却也死的不是那么冤枉。而以满清统治者为首的那些御用文人,他们刻意篡改历史,抬高袁崇焕的名声,藉以丑化明朝的行为,却是值得我们深思的。

欢迎各位网友留言,我们会选择有代表性的观点与您共同探讨。转载还请注明作者信息“今日头条兴替镜”。

相关推荐:

酒中的将军是谁?斯大林儿子瓦西里的故事

泸州酒文化

韩国特色小吃:炒年糕

鸦片战争后的大清朝是怎样被美国骗子骗走一艘军舰的?

这样玩意儿全国至少已有6亿人上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