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历史知识 > 传统文化

适之:他幼时犯错被罚跪,一生考取36个博士学位,被称民国大师

发布时间:2017-09-17 栏目:专题 投稿:超级的航空

1891年12月17日凌晨。

此时天气已入深冬,冰冷的寒风在大地上呼啸着,席卷着徽州这片广袤而富饶的土地。绩溪,一座隶属于徽州的老旧小城,在它北面约五十里处,有一个名为上庄的地方,这里是淞沪厘卡总巡胡传的府宅,就在这一天,一个男婴降生了。

新生婴儿的降生无疑给了这个家庭巨大的欢喜,胡传这个孩子取了一个名字:嗣穈。“嗣”意为继承前人之业,而“縻”则出自《诗经》的《生民》篇:“诞降嘉种,维秬维秠,维穈维芑。”而这个孩子的母亲,则喜欢亲切地叫他“穈儿”。

穈儿也就是后来声传民国胡适

胡适父亲胡传出生于徽州的一个茶商家庭。那时胡传父亲往来各地做生意,而胡传母亲则和他一起居住在绩溪,但胡传却并没有因为父亲不在身边而落下了功课,那时的他随伯父在私塾读书,因为生性刻苦,因此十分得先生喜欢。

16岁时,胡传开始随父亲运茶至上海学习经商,两年后又连续通过上海县试和松江府试,并成为秀才。几年后太平天国运动爆发,胡传开始带着家眷逃难,在这一期间他协助督办团练与太平军打游击,并获得赏识,后来胡传一路平步青云,直至全台营务处总巡,奉命调往台湾。此时的胡传已经已经52岁了。翌年,胡适也随母亲入台。

时值清政府大厦将倾,各国列强虎视眈眈。甲午海战,北洋水师战败,清政府在马关条约上明确割让台湾极其附属个岛屿。

胡传听闻消息后不由目眦尽裂,堂堂华夏好儿男,怎能容忍清政府割疆让土的事情,更何况胡传还是一名爱国将领!他当即将胡适母亲胡适遣送回了大陆,而自己决心与台湾共存亡。

1895年5月29日,日军在隆基登陆,胡传所率部队与日军发生激烈交火。但清军无论是从军事装备还是单兵素质来说比起日军来说都大大不如,胡传因此劳心劳力。最终,胡传在战争中积劳成疾,不幸病逝。

虽然胡传去世的时候胡适年仅四岁,但是这却丝毫没有削弱他在胡适心中的地位,在给胡适母亲的遗嘱里,胡传曾表示胡适天资聪颖,适合读书。这也是胡适后来嗜书如命的原因之一。而他小时候在台湾的那段经历,更让他成了“半个台湾人”。

胡适母亲名叫冯顺弟,也是绩溪县人。冯顺弟父亲是当地的一个穷苦农民,一生中最大的愿望就是盖上一件瓦房。冯顺弟十七岁的时候,胡传两任妻子都相继因病过世了,就在这一年,胡传托人向冯家说亲。此时的胡传已经49岁了,冯顺弟母亲同意这桩婚事,但是她父亲却坚决反对,但冯顺弟认为嫁给胡传能够改变父母的生活,于是便同意了这桩婚事。

胡传前两任妻子曾为他留下了几名子女,冯顺弟进入胡家的时候胡传前两任妻子所生下的子女都已长大成人。这样的大家族里,必然少不了勾心斗角,而此时才17岁的顺弟性情淳朴,待人温和,在面对长房和二房刁难的时候,她常常忍气吐声,避免和他们产生摩擦,以保持家中的和谐安定。她这种柔顺的性格,无疑给了胡适大的影响。

冯顺弟胡传遣人从台湾送回家乡的那段日子常常夜不能寐,在远方战场浴血奋战的丈夫让她时时牵挂。然而命运却偏偏这般喜欢捉弄这个苦命的女人。半年之后,丈夫病亡的消息传了回来,她双腿一软,差点倒在地上,之后便是整日以泪洗面。

但岁月不会为任何人稍稍停下脚步,这个让人心疼的女人,在伤心欲绝之后,却不免被脚畔不满四岁,睁着一双明亮而水润的胡适所牵动。她终究还是牵起了胡适小小的手,在命运这条苦难的路上继续走了下去。

失去丈夫后,冯顺弟的日子显得越发艰难了起来。身为大家族的主母,她不仅要操持一家人的衣食住行,而且还要维系家里的和谐。但胡适的大嫂和二嫂却经常用一些尖酸刻薄的话来刁难胡适母亲

虽然胡适母亲性格十分温和,但是对于人格这方面却格外刚强。

胡适的五叔是个无业的浪人,有一天在烟馆里发牢骚,说他母亲家中有事总请某人帮忙,大概总有什么好处给她。这句话传到胡适母亲耳中,她气得大哭,请了几位本家来,把五叔喊来,她当面质问他她给了某人什么好处。直到五叔当众认错赔罪,她才罢休。”

后来胡适温和性格的形成,不能不说和他母亲有着莫大的关系。同时那种柔中带刚的性格,自然也是继承自他母亲在人格方面这刚强。

胡适母亲胡适的教育十分重视。无论是人格方面还是学习方面,而且她的教育方式与众不同。胡适在《我的母亲》一问中曾有着详细的记载:

每天天刚亮时,我母亲便把我喊醒,叫我披衣坐起。我从不知道她醒来坐了多久了。她看我清醒了,便对我说昨天我做错了甚么事,说错了甚么话,要我认错,要我用功读书。有时候她对我说父亲的种种好处,她说:‘你总要踏上你老子的脚步。我一生只晓得这一个完全的人,你要学他,不要跌他的股(跌股便是丢脸,出丑。)。’她说到伤心处,往往掉下泪来。到天大明时,她才把我的衣服穿好,催我去上早学……

母亲管束我最严。她是慈母兼任严父。但她从来不在别人面前骂我一句,打我一下。我做错了事,她只对我一望,我看见了她的严厉眼光,便吓住了。犯的事小,她等到第二天早晨我眠醒时才教训我。犯的事大,她等到晚上人静时,关了房门,先责备我,然后行罚,或罚跪,或拧我的肉。无论怎样重罚,总不许我哭出声音来。她教训儿子不是藉此出气叫别人听的。

……

大哥的女儿比我只小一岁,她的饮食衣服总是和我的一样。我和她有小争执,总是我吃亏,母亲总是责备我,要我事事让她。

胡适母亲虽然对他极其严厉,但是也与世上所有的母亲一样,深爱着自己的孩子。

一个初秋的夜晚,年幼的胡适吃了晚饭,在门口玩,身上只穿着一件单背心。这时候他母亲的妹妹玉英姨母在胡适家住,她怕胡适冷,拿了一件小衫出来叫他穿上。但胡适却不肯穿,她说:“穿上吧,凉了。”

胡适随口答道:"娘(凉)什么!老子都不老子呀。"

胡适刚说了这句话,一抬头,便看见母亲从家里走出来,他赶快把小衫穿上,但是母亲却已听见这句轻薄的话了。

晚上人静后母亲胡适跪下,重重责罚了一顿。她说:"你没了老子,是多么得意的事!好用来说嘴!"她气得坐着发抖,也不许我上床去睡。

胡适跪在地上哭,用手擦眼泪,不知擦进了什么霉菌,后来足足害了一年多的眼翳病。医来医去,总医不好。胡适母亲心里又悔又急。有一回,她听一个乡下医生说眼翳可以用舌头舔去,有一天深夜她竟真的把胡适叫醒,真用舌头舔胡适的眼翳。

这样的生活,胡适过了近十年年。胡适母亲并没有因为胡适父亲早逝和他是独子而溺爱他,反而处处教他做人,让他好好做学问。这样一段生活,无疑为胡适后来的辉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以至于胡适在不惑之龄的时候,还深情地为母亲写下了这样一段饱含深情地纪念文字:

我在我母亲的教训之下住了九年,受了她的极大极深的影响。我十四岁(其实只有十二岁零两三个月)便离开她了,在这广漠的人海里独自混了二十多年,没有一个人管束过我。如果我学得了一丝一毫的好脾气,如果我学得了一点点待人接物的和气,如果我能宽恕人,体谅人──我都得感谢我的慈母。

后来胡适留学美国,领导新文化运动,获得哥伦比亚大学等学校一共36个博士学位,成为一代民国大师,也与幼年时母亲的教导有莫大的关系。

相关推荐:

辽金元服饰:元代妇女服饰

古代皇帝的降温神器:用蟒蛇皮建造'空调房'

萧煌奇《爱就不免惊》歌词

李健《传奇》歌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