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历史知识 > 传统文化

毛主席曾经为别人洗衣谋生,朋友纷纷点赞:此人必成大器

发布时间:2017-09-17 栏目:专题 投稿:老迟到的小松鼠

很多家境普通的学生到了大学之后一般都体验过勤工俭学,或是在学校里谋个兼职,或是利用寒暑假出去打工,抑或是高级一点的找个实习工作换些零花钱。但是无论如何,都会努力不再伸手问家里人要钱。

其实我也是比较赞成的,尤其是男孩子,到了十八岁就不应该再伸手问家里人要钱了。如有可能,在离家较远一点的地方上学或工作,早点出来闯闯。这样的话才会知道柴米油盐价值几何,才会体会生活的酸甜苦辣。

伟大领袖毛主席就是一个很好地典范,十七岁那年毛泽东给家里人丢下了一首诗,便前往湖南湘乡县立东山高等小学堂读书。那首诗至今脍炙人口,诗曰:

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

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

十八岁那年,毛泽东又前往省城长沙。在那里,毛泽东和蔡和森、萧瑜成立了“新民学会”,他们三人都来自湖南第一师范,是毛泽东后来岳父杨昌济的得意弟子,当时被人称为“湖南三杰”。

那时的中国,还是积贫积弱。很多年轻上进的青年学子十分渴望通过知识改变自己的命运,但是那时科举制度已经废除了十余年,因此社会上流行起了“勤工俭学”,在当时很多人看来,这无疑是一条摆脱困境的捷径。

湖南“新民学会”的萧三回忆。湖南一般愿意上进的青年,在中学毕业后就都以无力升学为愁,看到了勤工俭学”的宣传品,穷人也能出国,引起很多人的兴趣。

“新民学会”便开始组织湖南青年,赴法“勤工俭学”,毛泽东第一次来北京即是送这些准备赴法的青年来学法语的,而他本人也曾一度想一起去法国,但却阴差阳错地错过了,萧瑜这样回忆。

毛泽东北京上海送走同学后,并没有回到湖南老家,也没有留在上海,而是又去了北京当北漂。众所周知,毛泽东的准岳父杨昌济当时在北大任教,在他的介绍下,便毛泽东到了一份助理员的工作,月薪八块大洋。而图书馆馆长李大钊是一百八十块,教授胡适是二百八十块,文科学长陈独秀是三百块,这还不包括他们的稿费收入。

毛泽东日后这样描述当时自己每月八块钱的生活:“我自己在北京的生活条件很可怜,我住在一个叫做三眼井的地方,同另外七个人住在一间小屋里,我们大家都睡到炕上的,挤得几乎透不过气来,每逢我要翻身,得先同两旁的人打招呼。”

不久之后,毛泽东便离开了北京,又来到了上海,那时在蔡元培、胡适、李大钊等新文化人物的鼓励和资助下,北京、天津、上海、南京等地纷纷出现了工读互助团。

毛泽东在1920年五六月间,也在上海参加了工读互助团。在上海工读互助团,毛泽东靠在洗衣店给人家洗衣服谋生,他也曾想过进工厂,但不久就放弃了

当时很多人对于工读互助团,三天两头的聚在一起讨论,我们该如何如何做。到了第三次,毛泽东便不耐烦了:“不要老是坐而论道,要干就干。你们诸位就把换洗衣服拿出来交与我去洗,一个铜子一件,无论大件小件,一样价钱,三天后交货拿钱。”后来他果真就这样做了,很多人惊诧于他的这种认真。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由此看来,毛泽东从那时起就是言必行,行必果。从另一方面也证明, 他能够吃得苦中,能够贴近于底层人民的生活。见微知著,这也就不难解释,他为何能够在艰难困苦中凤凰涅槃了。(张溥杰)

相关推荐:

古代书画收藏鉴定要素

什么是加持?

二战日军对自己战俘很残忍,被要求自杀以保全部队和家人的荣誉

为了对抗希特勒的550万军队,苏联生产了超过1万门喀秋莎

当年义和团拳民就这样被处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