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历史知识 > 传统文化

秦代的“矮矬穷”是沾光一族

发布时间:2017-09-19 栏目:专题 投稿:朴素的柜子

中国历史上秦朝是一个崇法的王朝,并且还有个“奇葩”的法律:追究自然人刑事责任的判断标准,竟然是身高!相对于“高富帅”,“矮矬穷”明显成了沾光一族。

根据云梦秦简,秦朝以行为人的身高作为承担刑事责任的衡量标准,男子必须在六尺五寸以上约150厘米,含本数)、女子必须在六尺二寸以上约140厘米,含本数),才具有刑事责任能力,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

秦朝的法律规定尽管很“奇葩”,但很有道理。秦朝统一后,建立了户籍管理制度,但在当时的生产力条件下,自然人的年龄认定比较困难,采用身高作标准比较直观,具有极强的操作性。秦律的档案资料十分有限,直到1975年湖北云梦秦简的出土,才获得了比较丰富的秦代律法档案的实物。以身高定罪,尽管学术上尚有争议,但绝不是子虚乌有。

秦王朝看重身高,还与秦朝尚武有关。秦国人以武力征服天下,身材高大,意味着行为能力,所以将“身高”与“刑法”联系起来,并非荒诞不经。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的身高是动态和发展的。秦朝用来衡量行为人承担刑事责任身高,在当时是个什么概念呢?很难找到确切的数据。

中国古代,自然人究竟长多高,主要来自文学作品。文学作品的古人身高,要么很高大,要么很矮小,无论与当时还是与现代人比,差异都很大。其实,文学作品选取的多是典型,或给予艺术夸张,并不可信。

彭卫是著名的历史学家,他在《秦汉人身高考察》中指出:“涉及古人身高资料有三类,即传世资料、出土文字资料和考古人类学资料。传世和出土文字资料记录的是某个或某些个体的身高状况,也涉及对当时人一般身高的描述。考古人类学资料是对古人遗骸的鉴定,有两种测算方式:一是对完整肉体或骨骼的直接测量,一是对残存的上肢或下肢骨骼的测算。前者准确性较高,后者则因有不同测算方法而具有估算性质。”

依靠科技手段,骨骼测算得出的古人身高数据是相当准确的。但是,这种测算的骨骼样本很有限,通常都不是普通人,所以不能认为这就是古人的平均身高

在现代科技未诞生之前,人们通常采用古代的文献,这是直接的文字描述,并且比文学作品相对客观,但同样存在局限性,因为能被文献记载,同样是社会精英阶层,不能等同于一般情况,同时存在南北差异。

彭卫统计了汉代文献记载中身高八尺(约184厘米)者有46人,文献所记籍贯在今北方地区(黄河流域及以北、黄淮之间)身高8尺以上者有41人,占总数的89%;籍贯在今长江流域的有4人,占总数的8.7%。而身高在9尺以上者除1例地域不明外,均在北方地区。在黄河流域地区,以黄河中下游地区的河南、山东最多,分别为13例和11例。汉代资料显示,中国人的身高地域分布以环渤海地区最高,与现代类似。彭卫总认为:“出土文字资料所显示的秦汉成年男性常见身高在7.2尺(165.6厘米)-7.3尺(168厘米)之间。人骨或遗骸资料则有两个集中数据,即(1)平均身高7.3尺强或接近7.3尺;(2)平均身高7.1尺(163厘米)……身高180厘米在秦汉时期亦很少见大约是可以相信的事实。”

综合史料,秦汉黄河流域成年男性的常见身高大约166-168厘米之间,长江流域成年男性常见身高可能在161厘米左右。若按同一时代、地区、族群成年男性的平均身高成年女性要高出7%的一般规律计,则秦汉长江流域地区女性的常见身高约为150厘米。

人的身高,不同的阶层略有差异:奴的平均身高是7. 17尺(165厘米),卒的平均身高是7. 23尺(166. 3厘米),亭长、隧长、候长、乡佐、属史、属令、从史、给事佐、狱佐、尉等的平均身高是7. 23尺(171厘米)。

彭卫根据考古资料提供的数据,华夏居民身材从化石人类到新石器时期明显增高,且呈现北高南低和东高西低状况。新石器时期黄河中下游一些地区成年男性平均身高在170厘米上下。影响身高的两个常见因素,是外来人群的融入和营养水平的升降。

以上的研究可以看出,秦律将承担刑事责任的行为人身高作,定在男子六尺五寸以上、女子六尺二寸以上,实际上是相当苛刻的。除非是真正“矮矬穷”一族,才可能“沾光”,免于刑事处罚!

相关推荐:

当代书画名家作品 真假如何辨

独特的新宾满族人家的药香节

独龙族的社会经济是怎样的?独龙族社会经济的发展

纯一斋戏台(3)

美军中的日裔士兵算不算日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