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历史知识 > 传统文化

40年过度宽松的民族政策,成为1991年苏联解体的主因之一

发布时间:2017-09-23 栏目:专题 投稿:忧心的大炮

一部俄国史其实就是一部侵略扩张史,俄国有一个欧洲的三流小国逐步成为世界第一大国。这个国家领土鼎盛时是美国的6倍,但是经济上当然差得远。1919年,苏俄进行了第一次民族普查,苏俄共有190多个民族。但到了1989年,苏联境内的民族只剩下了130个。斯大林和赫鲁晓夫这两位苏联领导人在民族政策上截然不同的办法,让苏联受尽磨难。

一、斯大林时期,大俄罗斯主义的民族高压政策

波罗的海沿岸的三国现在是北约成员国,但是在1991年之前,它们是苏联的地盘。当然是斯大林依靠武力占领的领土,三国人民并不愿意加入苏联。因为这三国的经济水平和北欧的瑞典、芬兰差不多,被并入芬兰以后,这几个国家的经济水平大幅度下滑。因此这三个国家一直想谋求独立苏联境内的其他民族也在谋求独立。只可惜当时的苏联领导人他们惹不起,斯大林是一个大俄罗斯主义者。斯大林为了俄罗斯族的利益,推行了民族高压政策。将大量的少数民族迁往中亚地区,还将很多人以叛国等罪行处决。这种民族高压政策,在各个少数民族心里留下来复仇的种子。

1953年,斯大林和他的前任列宁一样不明不白的去世。赫鲁晓夫通过一系列的手段成为了苏联新一任领导人,赫鲁晓夫全盘否定了斯大林。在民族问题上,赫鲁晓夫的力度过了头。赫鲁晓夫对少数民族非常的宽容,他要求大学之中少数民族的人数必须达到学生总数的一半。为了满足赫鲁晓夫的要求,很多成绩优异的俄罗斯族学生没有被录取,而那些成绩差的不能看的少数民族学生却都进入了大学。为了表示对少数民族的尊重,苏联政府捏造出了47种少数民族文字。具体上边写的是什么,连那些少数民族自己也看不懂。赫鲁晓夫的民族政策是花钱买平安,在赫鲁晓夫时期,苏联每年拨给少数民族的补助甚至高于他们的年平均收入。

二、宽松的民族政策纵容了他们的疯狂

苏联解体以后,当年的经历者回忆了赫鲁晓夫时期少数民族的疯狂。那些少数民族学生每周上课时间不会超过两节课,他们会在黑市上购买那些黄色小说,然后疯狂的勾引俄罗斯女生。一旦有人看不下去上前制止,得到的回答非常冠冕堂皇:“赫鲁晓夫统同志都说了,过去斯大林对我们的不公正待遇伤害了我们。他代表苏共党中央向我们道歉和补偿,难道你们认为赫鲁晓夫同志错了吗?”这些人几乎什么都没有学,但是校方为了顾及颜面,每学期都会提供假成绩。在毕业分配时,这批人竟然优先分配,而且分配的地点很不错。当然,这帮人的晚年很惨,因为苏联已经成为了历史。新成立的俄罗斯可不管他们是什么民族

在勃列日涅夫上台以后,虽然民族政策有所加紧,但是基本的格调还是没有变。这为1989年波罗的海三国的独立埋下了隐患,因为这三个国家的经济远远高于苏联平均水平。1989年,立陶宛、爱沙尼亚等国的人均收入超过7000美元,而吉尔吉斯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等国不足100美元,塔吉克斯坦甚至只有28美元。这样的差距简直就是地中海北岸和地中海南岸的差距。时间进入了80年代后期,此时的苏联已经是大厦将倾,谁也无力回天。戈尔巴乔夫使出了浑身解数也无法将苏联从泥潭里拉出来,苏联的国内局势进一步动荡。在80年代后期,苏联中亚地区的民族问题计划,戈尔巴乔夫没有再用嘴皮子,他派出了军队镇压。

三、波罗的海三国独立苏联开始逐步解体

1988年年底,立陶宛等国的民族独立运动开始兴起。他们提出了一系列的主张,将本民族语言定为国语、恢复当年的国旗、禁止俄罗斯人迁入等等。1989年夏天,立陶宛独立运动达到了高潮。苏联最后一任领导人戈尔巴乔夫命令苏军武装干预,苏联军队准备进入立陶宛境内。立陶宛全国人口只有200万,但80多万人手拉手站在了边境线上,这就是著名的人链运动。苏联军队向进入立陶宛就必须从这些人群中压过去,此时的苏军已经没有了斯大林时期的那股狠劲。他们当真不敢压,苏联在陆地无法通过的情况下,想到了自己的空降部队。

苏联第76空降师奉命在立陶宛首都空降。这支军队赫赫有名,进攻捷克斯洛伐克、入侵阿富汗等行动,这支军队都是急先锋,此次他们的任务是占领立陶宛首都。76空降师也确实占领了首都机场,但是在开进市区的过程中发生了意外。一大群牧师和修女抱着耶稣圣像站到了苏军装甲车的前边,这些空降兵面临着和边境那群陆军弟兄一样的局面。压牧师和修女,苏军不敢。压耶稣圣像,苏军更不敢。如果他们压了耶稣的像,那他们在西方就不用接着混了。就这样,1991年,立陶宛宣布独立,敲响了苏联解体的丧钟。

相关推荐:

连营寨【第十二场】

源远流长的宗教胜地

福州方言俗语

中国武术实战能力到底如何?中国武术追溯求源

35张侵华日军老照片:日本记者拍摄的“英勇作战”的鬼子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