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历史知识 > 传统文化

权贵的标配:为何只有清朝的皇帝百官佩戴佛珠?

发布时间:2017-09-28 栏目:专题 投稿:清新的咖啡豆

在清代留下来的故宫画像和各种清宫剧中,大家可以发现皇帝、后妃以及百官在穿着正装朝服时都会携带佛珠。而这个特色不但在之前的汉族王朝没有出现,就算是在辽、金、元这样的塞北王朝也没有出现这种情况。那么清朝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习惯呢?

一、顺治皇帝的痴迷使佛教的影响在满洲贵族之中快速普及

佛教从天竺传入中土中国以来,知道南北朝时期才开始迅速壮大,到了隋唐时期,由于皇室的支持使佛教进入繁荣时期佛珠也开始被大量用于中国中土佛教之中。由于地理的不同,在制作过程中只能够因地取材。按照佛教制式,佛珠通常可分为持珠、佩珠、挂珠三类不同的类型。其中持珠,就是佛教徒手中持念的佛珠清朝朝珠起源于藏传佛教佛珠,早在女真还未入关的努尔哈赤、皇太极时期,贵族之中就已经开始支持藏传佛教的政策,并且经常把佛珠赏赐给属下,各部首领通常也会把上好的佛珠当做贡品先给他们的“大汗”(也就是后来的皇帝)。不过此时佛珠配饰并没有完全普及,也不是强制性措施,完全属于个人自愿。

朝珠的真正普及是因为顺治皇帝顺治皇帝虽然是满清入关的第一位皇帝,但他本身并没有太大的能力,完全是摄政王多尔衮的功劳。同时顺治皇帝还是一位虔诚的佛教徒,虔诚的程度达到了痴狂的程度。清宫档案中记载有一群和尚就在宫中,随时为顺治皇帝服务。虽然关于顺治的去向扑朔迷离,清朝官方的说法说他是病死的;野史中的说法说他因为爱妃去世而出家。无论结果究竟如何,他对佛教的推崇是真实的。在北京故宫博物院所收藏的清朝帝后朝服的画像中可以看到,前期的努尔哈赤、皇太极和顺治没有佩戴朝珠,但顺治的皇后却佩戴朝珠顺治的母亲孝庄太后在晚年朝服像中也佩戴朝珠。而康熙以后,历代帝后的朝服像中均佩戴朝珠。由此,我们有理由相信朝珠制度是在康熙时期正式确立,并由皇帝本人开始成为一种常态化的制度。

二、朝珠逐渐成为清朝贵族和官员之中身份等级区分的象征

进入康熙时期之后,佩戴朝珠逐渐成为一种硬性规定。在二月河的《帝王三部曲——雍正皇帝》中出现了李卫冒充官二代去当铺兑当珊瑚朝珠的故事,可见在康熙晚期佛珠已经完全普及,成为官员的必备之物。换句话说,此时的佛珠已经和官服胸前的补子、帽子上的顶子一样,成为了区别官员身份高低的一种凭证。

形成正式制式的朝珠全部都必须挂在脖子上垂于胸前。朝珠的数量一共108颗,这是硬性标准,不能多也不能少。每27颗之间穿入一粒大珠,大珠共四颗,称分珠。具体的佩戴要求:凡皇帝、后宫嫔妃、文官五品以上、武官四品以上,另外御前侍卫和在京官员等,都必须佩挂朝珠,上等的朝珠成为皇帝赏赐官员的常用之物。

不过朝珠的使用有着严格的规定,品级过低的官员和一般的百姓坚决不能佩带,如果逾越,一经发现以大不敬之罪论处。对于佩带朝珠的用料,也有严格的区分和等级规定,从一个官员胸前所佩带朝珠材料的好坏,可以判断出这个官员的品级高低。根据官品大小和地位高低,用珠和绦色都区别很大,其中大东珠和明黄色绦只有皇帝、皇后和皇太后才能使用,连亲王、郡王这样的高级贵族也不能使用。

此外根据场合不同皇帝穿着不同场合的衣服,所要佩戴朝珠类型也不同皇帝祭祀天坛时,穿蓝色的朝服,要佩戴青金石朝珠;祭地坛时,更换为穿明黄色朝服佩戴琥珀朝珠;在日坛朝日行礼时,穿红色的朝服佩戴红珊瑚制成的朝珠;在月坛夕月礼之时,穿白色朝服佩戴绿松朝珠。四种颜色分别代表天、地、日、月(不得不说可真是麻烦,感觉当真不如历代中原王朝的冠服,想想那种“万国衣冠拜冕旒”的场景)。此外有封号的命妇也可以佩戴朝珠,她们在穿着吉服参加普通活动时,只需佩挂一盘朝珠;但若遇重大活动如祭祀大典、接受皇帝册封时,则必须穿着朝服并佩挂三盘朝珠

相关推荐:

锡伯族姓氏

德国餐桌礼仪-德国餐桌文化-德国餐桌注意事项

太极拳的养生功效,揭秘六大养生功效

辽宁二人转的简介 辽宁二人转的特点是什么

的确是很不入流的赵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