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历史知识 > 传统文化

头条问答:古代军队扎营,是如何处理饮水便溺问题的?

发布时间:2017-10-01 栏目:专题 投稿:漂亮的黑夜

这是“皇帝说史”头条号应“今日头条·头条问答”邀请,做出的回答。问题如本文标题——

这是个好问题,因为自古以来文人记事,都很少涉及到这些具体问题

然而,埋锅造饭、拉屎喝水,是行军过程中必不可免、必须用心解决的重要问题

这些问题,总可归入“后勤保障部门”。古语说,大军未动,粮草先行;后勤保障能否到位,是关系到能否打胜仗的关键。其实,大军一动,做后勤的人员(马夫、搬运工、铁匠木匠、杂役等等),不比士兵少多少。然而,关于后勤,我们从古书中读到的,多只是一个“督粮官”而已,现在的研究也很不够。

过去,大军行军时,都要带一种特殊职业者:风水先生。我们知道的风水先生,就是帮人看坟,实际上,风水先生所掌,为“察堪舆地理等事”。风水先生是将帅幕中必有的宾客(幕宾)。或者以朝廷“钦天监”官员,作为特殊专家随军在营。当然,还有其他一些术士,他们的主要工作,就是占卜——预卜军情及用兵的吉凶。这是古人用兵中的迷信,然而大家注意者甚少,多以为名将只是秉灯看兵书。

其实,古代兵书也是要讲“术”的,比如用兵摆阵,就杂有八卦理论,而在哪里扎营,则须基于风水堪舆之说。中国古代是没有“军事地理”这一门学问的,关于用兵中的地形学的萌芽,都在各种术学里。所以不能一提风水先生,就说是迷信。

古代军行某处,往往先由风水先生看地形,确定在哪里扎营比较好(当然他们只是向主帅提出建议)。

一个具体的事例是,大明正统十四年八月,明英宗亲征,随军的就有钦天监正彭德清、夏官正刘信等人。大军到了某地,在哪来扎营,都由太监王振的党徒彭德清负责。结果当明军出师不利,退到土木堡附近时,彭德清看中一块高处,在此扎营,却犯了兵家大忌:大营离水源太远!这个漏洞很快被瓦剌人发现,连夜将明军大营与水源切断。十余万明军无水缺粮,临渴掘井,又不济事,盛夏之际,没水喝,一天都难熬——“渴”竟成了明军土木大败的主要原因。

由此事来看,古代军队扎营,首要考虑的问题,便是饮水。殊知,饿还好忍,而渴很不好忍,且水又不便携带,而且消耗极快(除了喝,洗洗涮帅也都离不开水),因此大军不能离开水源太远。这在任何时代,都对行军扎营构成一种牵制。

饮水的来源,一靠掘井,再一个就是从河流湖泊中打水。但前者受限制太多(如需要大型工具,掘井地点需要在较为低洼之处,土太厚的地方不易打出水来,而且井水很难满足上万人的饮水需求等等),因此大军扎营,应尽量靠近有稳定供应的水源。况且近水还有其他好处,如方便运输、利用河流保护侧翼等等。

这也是为什么,古代打仗,多乘“楼船”顺流而下。当然,中国南北情况不同,南方水泽之乡,饮水不成问题,而北方就需要仔细考虑饮水问题,出师之前,要认真研究哪里有水源,携带多少水,甚至要预测哪天会下雨等等。

以上简单讲讲饮水,是“进口”,下面讲讲“出口”:便溺,也就是拉屎拉尿。

我们看美剧,经常能看到军人在野外方便的镜头;可见美国人是很注重细节的,而“人有三急”,屎尿问题是行军过程中不可忽视的细节。

拉尿就是一泡水,所要注意的,是不能在水里方便。这是因为大军驻扎地的河流,是官兵们的水源,几万大军,你拉一泡他拉一泡,同袍在下流接水,忽然接到上流飞来的黄水一道,岂不要打起来!所以,士兵在水里便溺,是破坏水源,甚至可能导致疾疫流行,当时军令应该是严厉禁止的。

拉尿这件事好解决,掏出家伙,随地一滋,没几分钟也就干了。拉屎就较麻烦。一是耗时较长,久露屁股不雅;二是产出物较多,堆积起来很占地方,还有异味,还会找来苍蝇蚊子……这就要费许多人力物力了。

过去大军扎营,不是几万十几万人总一个大营,混在一起,而是分部(如中军、左军、右军、左翼、右翼等)扎营。如古书中说“联营百里”,其实是由许多大营各据地形驻扎,彼此联络而成。这样,便溺物的处理压力就小多了。

(从这张图中可以看出,军队是按照各自的“队、伍”行军并驻扎的,一面军旗,就是一支队伍)

一般来说,营区内会专门安排一个地方,挖一大坑,供士卒便溺,每天由专人清淘运走,于远处倾倒(仍不许近水)。如果军行急,拔营走时,将坑一填便好。

我估计,如果大营离村庄很近的话,军队后面会跟一大群农民或商人,他们是专门来收“宝”的——须知,色如黄金的大粪,也是宝呢!但一个禁止性规定是:收粪的外人不许随便进,拉屎的士兵不许随便出!

(这是二战中军营中的厕所)

以上是就军行之际如何解决饮水便溺做出的问答

相关推荐:

吴忠话搞笑翻译

“春社河歌节”是哪一天?木阿点龙在侗族的传说中是什么?

道教教义中命是什么含义?道教中命的含义简析

巴掌桥的历史由来是什么?巴掌桥的故事

古代女子如何对付“家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