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历史知识 > 传统文化

先富民后富国,成为汉帝国在60年内,重振国家经济的秘诀

发布时间:2017-10-07 栏目:专题 投稿:简单的日记本

孟子说过:“民为重社稷次之君为轻,”这句话汉朝统治者们多少时可以理解一点的。人民满意才是最主要的,只有人民富足才会国家安宁。否则国富而民穷,即便这个国家经济看着再怎么繁荣,那也是海市蜃楼。藏富于民才是一个国家长久立足之道,藏富于官只能增加人民对官场的仇恨,使社会更加的动荡。汉朝从建立之初就采用了先富民后富国的政策,最终在60年的时间里使国家逐步恢复了升级和活力。

一、汉朝初期一系列的政策,起到了最根本的作用

汉朝建立的初期,国家人口只有1000多万,田地荒芜,百业凋敝。一位山东地区的官员前往长安觐见刘邦,这位官员说一路上没有看到多少耕地,几乎到处都是流民。这样的情况刘邦自己心里也清楚,他自己的座驾都找不齐四匹白马,更何况民间。为了恢复生产,刘邦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首先是把那些无主的耕地分给那些流民国家下拨少量的种子和农具,毕竟国家也很穷。农民们只要有一口饭吃就不会离开自己的耕地,他们称为无家可归的流民也是迫于生计。现在朝廷把土地封给他们,自然有大量的流民回乡耕种。除了招募流民回乡,还有就是释放奴仆和裁撤军队。这些人也都是壮劳力,现在国家不需要这么多的军队和奴仆,他们全部投入到了农业生产中。

苛政猛于虎也,秦朝之所以会爆发农民起义,就是因为国家制定的税收太高。秦朝统治时期,农民们要把自己收入的60%上交朝廷,残酷的压榨最终激起了农民起义。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个道理汉朝初期的继位皇帝都明白。为了抚恤民间,刘邦国家的赋税定为了十五抽一。也就是说,农民只需要把自己不到7%的收入上交国家就可以了,在轻徭薄赋的作用下,满身伤痕的汉朝渐渐爬了起来。由于汉朝仍然无力对抗北方强大的匈奴,因此汉朝暂时性的选用了和亲政策。宁屈能伸才是发展之道,一味地装老大,只会到处树敌。吕后执政时期,虽然这个人的人品不怎么样,但是她继续延续着刘邦时期经济政策。在这一点上,她就像后来的武则天,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二、汉文帝的无为而治,为汉朝经济的恢复奠定了基础

吕后去世之后,喜欢读《道德经》的汉文帝继位。汉文帝是老子“黄老无为”之道的忠实信徒,他信奉着无为而治的理念。无为而治并不是说简单的无作为,而是不敢轻易作为。汉朝的底子还很薄,自己不敢轻易改变国政。如果改变之后,国家会更好,那自然是善莫大焉。但就是那种想一出是一出的瞎折腾,不怕无为,就把乱为。一旦基本国策发生动摇,那汉朝辛辛苦苦建立起来的基业就要可能会毁于一旦。因此汉文帝执政时期,基本上也没有改变之前的经济政策。在农业情况允许的情况下发展商业,但绝不轻易做任何尝试。国家太弱了,根本折腾不起。为了减轻民间的负担,汉文帝几乎没有新建什么大型工程。

不要以为大兴土木是小事,在古代社会,因为过度建造工程很有可能激起农民起义,例如阿房宫等等。由于古代建筑器械有限,一旦新建工程就必须征集大量的民工,这会极大的影响农业生产。为了人民的生活更加富裕,汉文帝把朝廷赋税的额度由十五抽一降低为三十抽一,人民的负担更轻了。同时为了不影响农业生产,征发农民徭役的时间由两年一次改为了三年一次。在这一系列政策的刺激下,汉朝平民的生活开始富足起来。朝廷放宽了对矿产的管理,允许民间开采矿产,这样一来一些耕地不足的山区人民,也可以做到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到了汉景帝在位时期,他延续了父亲的政策汉朝的国力在进一步恢复。

三、汉武帝在开创盛世的同时,也耗尽了汉朝的国力

到了汉景帝在位的末期,汉朝平民的生活已经十分富足。在首都长安的大街上,谁骑着母马或者未成年的幼马上街,会遭到众人的嘲笑。汉朝政府的国库和粮库也十分充实,先民富后国富的战略取得了完美的成功。在汉武帝时期,这位雄才大略的皇帝发动了一系列的战争。几乎把周边地区打了一个遍,后世称为“汉武雄图载史册,长城内外尽烽烟。”汉武帝使汉朝建立了至高无上的的尊严,但是汉朝也为这样的尊严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到了汉武帝的晚年,由于长期的战争,国家人口减少了将近一半。大街上不要说公马,连幼马也找不到了。之前十分充实的国库变得空空如也,汉朝几乎耗尽了自己的国力。在汉武帝之后的汉昭帝、汉宣帝时期汉朝又恢复到了休养生息的状态。

相关推荐:

六大家之王鉴介绍

少量饮酒是否有益健康?

赛马

僧人也疯狂:盗墓弃尸 制颅骨饮器

实拍:1946年“瘾君子”从交易到吸毒全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