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历史知识 > 传统文化

50年代,苏联玉米运动之后,催逼中国归还那13亿美元的贷款

发布时间:2017-10-09 栏目:专题 投稿:动听的可乐

在上世纪50年代,苏联最高领导人赫鲁晓夫曾在在苏联全境大力普及玉米种植,赫鲁晓夫希望苏联能够在粮食产量上满足需要,甚至准备赶超美国,以赢回厨房辩论中丧失的面子。但是由于盲足种植和不科学推广,最后苏联玉米运动大败亏输,进入60年代以后,苏联被迫从国外进口粮食以解燃眉之急。

一、由于片面注重重工业,苏联的轻工业和农业严重滞后

苏联建立之初,这个国家的形式并不乐观。西方国家出于对共产主义的敌视,甚至派出了军队干涉俄国的革命。在20年代,虽然苏联打退了各国干涉军,但在边境上冲突不断。受沙皇时期落后的工业影响,苏联在建国初期非常的被动。因此苏联急需提高自己重工业尤其是国防工业的水平,来保证自己国家的安全。这样的政策在列宁时期就已经初见端倪,由于列宁的突然去世,最后这样的计划胎死腹中。随后上台的斯大林更是一个重视军队的人,在他的授意下,苏联开始全面向重工业发展。经过两个五年计划以后,苏联的重工业能力大大增强,苏联生产的拖拉机已经开始向世界出口。苏联的军队建设更是有明显提高,苏联军队又一支以轻武器为主的军队逐步形成了多兵种配合的军团。

但是在取得这些成就的同时,苏联忽视了轻工业和农业的生产。不要小看它们,它们才是民生的根本,人民的吃穿生活都离不开它们。由于轻工业水平严重滞后,苏联不得不实行配给制。在30年代,苏联人排队领取牛肉,再跑到另一家供应点排队领面包的情景,已经是司空见惯。苏联这样的生活方式,也成了西方各国的笑柄,在这方面苏联的差距是十分明显的。农业方面的问题更加严重,由于苏联盲目推行了集体农庄的政策,致使苏联粮食产量大幅度降低。30年代中期苏联粮食产量还没有超过1913年沙皇时期的产量,二战爆发以后,苏联农业更是雪上加霜。

二、赫鲁晓夫上台,开始推行玉米种植

二战结束以后,苏联急需进行战后重建工作,首先就是恢复农业,毕竟民以食为天。但是当时苏联的经济发展模式束缚了农业进一步发展的手脚,苏联的以重工业发展的模式仍旧没有改变。1949年,作为斯大林助手之一的赫鲁晓夫在乌克兰地区推广玉米种植由于乌克兰的土地肥沃、气候适宜,再加上老天帮忙。这一年乌克兰地区的玉米获得了大丰收,苏联一次性就获得了200万公顷的玉米。此事让斯大林十分高兴,直夸赫鲁晓夫会办事。1953年,斯大林和当年的列宁一样突然去世,赫鲁晓夫在经过一系列争夺以后,成为了苏联的最高领导人。这回他准备一展抱负,全面改善苏联粮食问题。

如何改善?当然是依靠产量高的玉米。有了乌克兰的成功经验,赫鲁晓开始在全国推广玉米种植。1953年斯大林去世时,苏联玉米种植面积只有350万公顷,主要就是乌克兰一带。但是在赫鲁晓夫的大力支持下,到了1955年,苏联国内玉米种植面积已达1800万公顷。1959年,美国副总统尼克松访问苏联,和赫鲁晓夫发生了著名的“厨房辩论。”依靠美国强大的实力和自己极佳的口才,尼克松将赫鲁晓夫驳得十分没有面子。此事之后,赫鲁晓夫非常恼火,为了在粮食方面超过美国,赫鲁晓夫命令在1960年玉米种植面积必须达到2800万公顷,这几乎是苏联的所有耕地面积。

三、玉米运动完败收场,苏联被迫进口了大量的粮食

鲁晓夫的玉米运动盲目激进,却忽视了一些必要的因素,这些因素就是环境和土地。乌克兰地区位于东欧大平原,气候温和,在这里种植玉米确实可以获得大丰收。但是苏联大部分国土位于亚洲,同时又靠近北极圈。这就使得这些地区必须种植小麦等耐寒的农作物,玉米在这里并不合适。但是赫鲁晓夫一意孤行,不顾属下的劝告执意推行。苏联各级官员为了迎合上级的要求,也开始纷纷摊派,强迫农民们种植玉米。结果由于气候寒冷,农民种下去的玉米只长出了秸秆却没有玉米棒。这一年苏联的农民们算是白干了,粮食等于是颗粒无收,苏联陷入了严重的粮食危机。

苏联粮食产量本来就是勉强够用的水平,经过这番折腾之后,苏联粮食缺口达到了30%以上。苏联在万般无奈之下只得向美国等西方国家低头,购买这些国家的粮食。美国是一个强大的工业国,但也是一个粮食产量颇多的农业国,美国人看着苏联的笑话把自己的粮食搞价卖给了苏联。于此同时,苏联为了自己的粮食供给,还干了一件臭不要脸的事情。当时中苏关系已经恶化,苏联催逼并不富裕的中国归还贷款,而且只要粮食不要钱。这段时期中国确实十分困难,因为这段时间中国也遭受了严重的自然灾害。但是最后中国人民还是需要勒紧裤腰带还债,共同渡过难关。

相关推荐:

愚笨的弥多

四川南充:悬空古寺已不在 半山壁雕今尚存

那仓活佛:藏传佛教活佛转世答问

土族有什么礼仪?土族礼仪简介

《甘水仙源录》的历史发展有什么?《甘水仙源录》作者李道谦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