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历史知识 > 传统文化

壮士出川,他是牺牲在抗日战场上的高级将领,腹中七枪,无比壮烈

发布时间:2017-10-11 栏目:专题 投稿:俊秀的纸鹤

在史诗般的电影《血战台儿庄》中,有这样一段情节:在一场激烈的战斗过后,我军阵地上尸横遍地,有日本兵的尸体,也有中国士兵的尸体,战场上陷入了短暂的沉寂。一名满脸污血的中国军官挣扎着从尸堆里爬起,抖抖索索着,摸出了一根烟。也在这时,日军新一轮的进攻开始了,撑着狗皮药膏旗的鬼子小心翼翼地一步一步向中国阵地逼近,当他们看清楚只有一个中国军官后,放大了胆,但这个中国军人的表现,又让他们疑惑不已。这个中国根本无视他们的逼近,若无其事的从地上捡起一根带火的木棒,嘴巴叼着烟,低着头去燃,烟点燃了,他深深地吸了一口,轻蔑地看着满腹猜疑的小鬼子,长长了吐了一口浓烟,然后掏出手枪,朝自己的太阳穴扣响了板机……“砰”的一声枪响,画面定格。

这一组镜头震撼人心,充分表现了我中华血性男儿大无畏的精神。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老子死都不怕,还怕你小鬼子?!

这个中国军官的名字叫王铭章,著名抗日将领牺牲殉国后,被国民政府追赠为陆军上将,是中国军方在抗日战争中牺牲的高级将领之一。

2014年9月,王铭章将军名列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

建川博物馆馆长樊建川在凤凰卫视录制于2012年3月19日的《凤凰大视野》中,动情地描述了王铭章将军殉国的壮烈经过,他说:“几千人的部队打到只剩一两百人了,这个时候王铭章已经心灰意冷了,在这个时候自杀,到最后他还不走,他任务完成了不走,他任务已经完成了不走,他等日本人最后再来,再来最后他拼了,拼了最后死在那儿,最后他自杀。他就是一种袍哥的忠义千秋,对不起兄弟伙,这种荣辱观融合到血液里边去了,他就是这事我要有个交代,因为他们三个人虽然是抗战的将领,但是带的兵都是兄弟伙,他的兵都是袍哥人家,都是我的兄弟伙。”

的确,在国家生死存亡的紧急关口,在民族大义取舍问题上,王铭章将军忠义千秋,他的热血和豪情光照千古、垂范万世。

但是,电影《血战台儿庄》里面的表演和樊建川先生的描述,并不是真正的史实;真正的史实,比这个还要壮烈

王铭章,字之钟,四川省新都泰兴场人,早年参加保路运动和讨伐袁世凯战争,以其禀性正直、骁勇善战而享誉军旅。

1920年川军整编,王铭章任第7师13旅25团团长。1924年,王铭章升任川军第3师25旅旅长,后升任师长,隶属于川西北屯殖军田颂尧部。

1932年,红四方面军开辟川陕革命根据地,已改番号为国民革命军第29军的田颂尧多次与红军交战,身为第29军第4师师长的王铭章也就身不由己地陷入到这种手足相残的内战之中。

王铭章对内战深恶痛绝,对自己的行为既羞惭又痛苦。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全国民众救亡运动的高涨,王铭章的这种痛苦愈加加深。

西安事变后,王铭章衷心拥护中共提出的“停止内战,枪口一致对外”的抗日救国主张。

1937年5月王铭章在给表弟的信中充分表明了自己为国杀敌、维护民族尊严的心迹。信中是这样写的:“欣悉吾弟有志深造,赞佩不已,后有机当为吾弟图之。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内战从此结束,今后全民全军精诚团结,枪口一致对外,洗雪国耻,此诚国家民族之幸,亦吾侪戎行殷切之宿愿。此间正按中央整军方案,进行部队编练,以期达到枕戈待战,朝令夕发共赴国难。”

1937年七七事变后,全国掀起抗日浪潮,川军爱国将领纷纷请缨抗战。

这时候,29军改编为41军,王铭章任41军122师师长,授陆军少中将。王铭章强烈请求率部开赴前线作战。

1937年9月12日,王铭章川军北上抗日

壮士出川,是抗战中最壮烈、最震撼人心,也是最壮观的事件。

樊建川先生在访谈节目中说:第一次出川,是三十万,真正的地方军参军全部出去了,后来每年征兵四十万,连续征了八年,又去了三百二十万,三百二十万加三十万我们去了三百五十万四川人,所以无川不成军,就这样来的嘛。

樊建川先生同时也说,在抗日的战场上,川军是一个另类,他们因为装备不足,军容不正,而被称为叫花子军,更有一个奇观是,川军中的很多士兵都是一手拿着烟枪,一手拿土枪开赴战场的,然而就是这样一支部队,却在抗战中进行了无数次最艰苦,最惨烈的牺牲

王铭章在德阳誓师,他慷慨激昂地宣称:寇深国土,国难当头,我一定要用热血报国的实际行动,来赎回20年来参加内战危害人民的罪愆。

临行前夜,王铭章与家人诀别,说:“现在日寇深入国土,国家危在旦夕,我军率先请缨出川抗日,已奉电批准。我知道,打日本帝国主义,是我弱敌强,当然要付出很大代价,何况川军的编制不足,武器装备低劣为国军之最,这次出征非三年二载,我的决心是不成功则成仁。我身为军人,战死在为国为民的疆场上,也是死得其所。”

王铭章跟家人说自己的“武器装备低劣为国军之最”并非虚妄之语,他手下的将士衣衫褴褛、装备破旧,步枪多是四川土造的“单打一”,“打只土鸡、兔子什么的还能凑合”,上战场,杀伤力很微弱。部队的手榴弹全是清一色四川土造的“麻花手榴弹”,在国军其他兄弟部队的眼中,这种手榴弹根本不堪使用。

可是,就是这样的装备,王铭章首战娘子关,就给装备精良且自命不凡的日军第14师团一个下马威,大振中国军队士气。

1937年底,日军占领浦口和济南后,从津浦路南北两个方向合攻徐州,企图打通津浦路,将南北两个战场联为一体,然后发挥其机械化部队优势,消灭郑州、武汉间中国军队主力,一举攻占武汉。

为了粉碎日军的企图,1937年11月,王铭章所在的第二十二集团军奉命调至徐州、汤山一带,阻击沿津浦铁路线南下之敌,王铭章率部担起了守卫滕县的重任。

其时,王铭章为第二十二集团军第41军代军长,统一指挥第122、124师,兵力不足3000人,武器窳劣,装备陈旧,主要武器为四川土造的79步枪、大刀、手榴弹和为数很少的四川土造轻、重机枪和迫击炮,没有一种新式重兵器,更谈不上交通、通信、补给、卫生等各种装备器材了。

日军沿津浦线南下的兵力达10万之众,且为精锐部队,拥有大炮70多门,战车四五十辆,并有配合作战的飞机四五十架,装甲火车2列,另外山炮、野炮、重炮等重武器及高射机关枪、战车防御炮等兵器不计其数。

敌众我寡、敌强我弱,前景凶多吉少。

王铭章已将个人生死早已置之度外,他勉励守城将士说:“以川军薄弱的兵力和窳劣的武器,担当保卫徐州第一线的重任,力量之不足,是不言而喻的。但是我们身为军人,卫国保民而牺牲,原为天职,只有决心牺牲一切,才能完成任务,虽不剩一兵一卒,亦无怨尤。不如此无以对国家,更不足以赎川军二十年内战的罪行。”

凭着这股舍身以敌相搏的斗志,滕县保卫战自3月14日早晨开始,至18日上午止,与日寇血战四天四夜,计约108小时,共毙敌2000余人。

17日上午6时许的战斗最为惨烈,敌人以五六十门山炮、野炮密集攻击,再配以20余架敌机临空投弹、扫射,整个滕县城除北关因系美国教堂所在地外,几成废墟。

下午3时30分左右,日军以10余辆坦克为先导,轰隆隆德突入东关。守备东关的第124师第740团团长王麟和团政训员胡清溪双双阵亡,中国官兵全歼突入之敌后,全团仅剩十四人。

日军复以重炮猛轰南城墙下街道,同时,出动二十余架飞机轰炸南关。

一时间,炮弹倾泻如雨。

下午5时,南城墙和东关失守,王铭章抱定必死之心,令城内各部队与敌巷战,西关守军死战待援,自己登上西北城墙,亲自指挥警卫连一个排进攻西门城楼。

在西城门楼,王铭章及参谋长赵渭滨、124师参谋长邹绍孟等共20余人大部为国捐躯。

王铭章身中数弹,血流如注,但仍挣扎着身躯对部属说:“你们快同敌人拼去吧!不要管我!”最后他呼喊:“中华民族万岁!”气绝身亡,时年仅45岁。

王铭章将军牺牲后,滕县城中守军继续与敌人拚搏,激战至黄昏,东门失守。

直到18日上午,滕县城中守军伤亡殆尽,最后只有17名士兵突围,其余皆洒尽了最后一滴血,日军至此才完全占领滕县

2009年16日是滕县保卫战71周年,在滕县保卫战时任代理排长、已达89岁高龄的幸存老兵叶光文向记者回忆当时惨象,说,1937年9月12日,122师官兵徒步20多天到宝鸡转火车增援娘子关,1938年3月转战台儿庄,接受死守滕县72小时的命令。从3月14日开始,日军万余兵力开始用飞机、大炮、坦克猛攻滕县县城。“我们用沙包、盐袋封堵了城门。”但日军随后将城墙轰塌,从缺口攻入,双方展开巷战。3月17日中午,王铭章到东关阵地巡察,还勉励他们要保存实力,准备拼命。当晚,叶光文和10多个弟兄成功突围,他见到王铭章贴身副官李少坤时,才知当日下午王铭章在从东关去西关指挥巷战的路上遭遇日军,被机枪扫射,已壮烈牺牲。3月26日,李少坤带人潜回滕县县城,偷运出了王铭章的遗体。

滕县保卫战,揭开了台儿庄战役的序幕。滕县保卫战以壮烈牺牲阻滞了日寇精锐之师数万人的南下,为第五战区备战台儿庄会战赢得了宝贵的时间,为保卫徐州、巩固武汉立下了不朽的功勋。

时任第五战区司令长官、台儿庄战役总指挥的李宗仁将军指出:“滕县一战,川军以寡敌众,不惜重大牺牲,阻敌南下,达成战斗任务,写出了川军抗战史上最光荣之一页。”“若无滕县之苦战,焉有台儿庄之大捷?台儿庄之战果,实滕县先烈所创成也!”

日本随军记者佳滕芳子当时也曾报道:“1938年3月初,我军攻占济南后……继续南进,在泰安、兖州等处均未遇到抵抗,但到滕县后,遇到42军之122师顽强抵抗三天,我军遭受很大损伤。”

将军遗体被辗转运往武汉进行公祭,灵柩所经之处,人们自发前往祭奠迎送,极为哀痛。

1938年5月9日,将军的灵柩运抵武汉大智门火车站,武汉万余人民群众,前往迎灵。

中共中央委员会代表吴玉章、董必武,八路军代表罗炳辉等都参加了迎灵和公祭。

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毛泽东同吴玉章、董必武等联名撰赠挽联一幅:“奋战守孤城,视死如归,是革命军人本色;决心歼强敌,以身殉国,为中华民族争光。”

《新华日报》派代表参加公祭并致悼词,悼词最后称,王铭章将军是为国家、为民族、为全中国人民牺牲的,他的勋名将永垂史册,他的精神将永远不死。

当时的国民政府对王铭章将军的抗战也给予了高度评价,不仅追赠为陆军上将,而且明令褒扬,举行国葬,拨款1.2万元治丧,并将其生平事迹宣付国史馆。

1984年9月,国家民政部正式追认王铭章将军为革命烈士。

王铭章将军的儿子王道纲在出席滕县保卫战71周年的纪念活动时,对记者说,得知父亲阵亡时,他才十岁左右,“什么都不知道,只知道难过。”

他说,父亲誓死坚守的滕县之役,相当惨烈。“滕县当年已经成为了一片焦土,当时上面的命令要父亲死守滕县3天。从3月14日到17日,已经过去了三天多。但是直到17日下午3点半,仍然没有接到撤退的命令。军令如山,父亲带领将士们死守滕县,最终牺牲。”

1938年3月17日晚上,听说滕县失守父亲阵亡,刚开始他以为这只是谣言。然而第二天,收听广播他才知道父亲真的牺牲了,全家人抱头痛哭。

王道纲说,父亲阵亡半年后,遗体才被运回成都。“我没有看到父亲最后一眼,当时的棺椁已经密闭,不允许打开。”他注意到在棺椁的后面有一个透明匣子,父亲的军装穿在一个木头人上面,供大家悼念。他记得很清楚,军装上有7个血迹斑斑的弹孔。母亲叶亚华生前曾讲述,父亲军装腹部的7个枪眼,是被日军用机枪打的。

相关推荐:

2016年7月节日大全 2016年7月节日时间表(图)_万年历

咏春中的龙筋虎骨金刚劲功简介

石钟山石窟(3)

灰姑娘的作者

1913年英国布斯卓女士的蒙古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