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
《资治通鉴》,简称“通鉴”,是北宋司马光主编的一部多卷本编年体史书,共294卷,历时19年告成。它以时间为纲,事件为目,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写起,到五代的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征淮南停笔,涵盖16朝1362年的历史。它是中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在中国官修史书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
- 周纪
- 秦纪
- 汉纪
- 汉纪一
- 汉纪二
- 汉纪三
- 汉纪四
- 汉纪五
- 汉纪六
- 汉纪七
- 汉纪八
- 汉纪九
- 汉纪十
- 汉纪十一
- 汉纪十二
- 汉纪十三
- 汉纪十四
- 汉纪十五
- 汉纪十六
- 汉纪十七
- 汉纪十八
- 汉纪十九
- 汉纪二十
- 汉纪二十一
- 汉纪二十二
- 汉纪二十三
- 汉纪二十四
- 汉纪二十五
- 汉纪二十六
- 汉纪二十七
- 汉纪二十八
- 汉纪二十九
- 汉纪三十
- 汉纪三十一
- 汉纪三十二
- 汉纪三十三
- 汉纪三十四
- 汉纪三十五
- 汉纪三十六
- 汉纪三十七
- 汉纪三十八
- 汉纪三十九
- 汉纪四十
- 汉纪四十一
- 汉纪四十二
- 汉纪四十三
- 汉纪四十四
- 汉纪四十五
- 汉纪四十六
- 汉纪四十七
- 汉纪四十八
- 汉纪四十九
- 汉纪五十
- 汉纪五十一
- 汉纪五十二
- 汉纪五十三
- 汉纪五十四
- 汉纪五十五
- 汉纪五十六
- 汉纪五十七
- 汉纪五十八
- 汉纪五十九
- 汉纪六十
- 魏纪
- 晋纪
- 晋纪一
- 晋纪二
- 晋纪三
- 晋纪四
- 晋纪五
- 晋纪六
- 晋纪七
- 晋纪八
- 晋纪九
- 晋纪十
- 晋纪十一
- 晋纪十二
- 晋纪十三
- 晋纪十四
- 晋纪十五
- 晋纪十六
- 晋纪十七
- 晋纪十八
- 晋纪十九
- 晋纪二十
- 晋纪二十一
- 晋纪二十二
- 晋纪二十三
- 晋纪二十四
- 晋纪二十五
- 晋纪二十六
- 晋纪二十七
- 晋纪二十八
- 晋纪二十九
- 晋纪三十
- 晋纪三十一
- 晋纪三十二
- 晋纪三十三
- 晋纪三十四
- 晋纪三十五
- 晋纪三十六
- 晋纪三十七
- 晋纪三十八
- 晋纪三十九
- 晋纪四十
- 宋纪
- 齐纪
- 梁纪
- 梁纪一
- 梁纪二
- 梁纪三
- 梁纪四
- 梁纪五
- 梁纪六
- 梁纪七
- 梁纪八
- 梁纪九
- 梁纪十
- 梁纪十一
- 梁纪十二
- 梁纪十三
- 梁纪十四
- 梁纪十五
- 梁纪十六
- 梁纪十七
- 梁纪十八
- 梁纪十九
- 梁纪二十
- 梁纪二十一
- 梁纪二十二
- 陈纪
- 隋纪
- 唐纪
- 唐纪一
- 唐纪二
- 唐纪三
- 唐纪四
- 唐纪五
- 唐纪六
- 唐纪七
- 唐纪八
- 唐纪九
- 唐纪十
- 唐纪十一
- 唐纪十二
- 唐纪十三
- 唐纪十四
- 唐纪十五
- 唐纪十六
- 唐纪十七
- 唐纪十八
- 唐纪十九
- 唐纪二十
- 唐纪二十一
- 唐纪二十二
- 唐纪二十三
- 唐纪二十四
- 唐纪二十五
- 唐纪二十六
- 唐纪二十七
- 唐纪二十八
- 唐纪二十九
- 唐纪三十
- 唐纪三十一
- 唐纪三十二
- 唐纪三十三
- 唐纪三十四
- 唐纪三十五
- 唐纪三十六
- 唐纪三十七
- 唐纪三十八
- 唐纪三十九
- 唐纪四十
- 唐纪四十一
- 唐纪四十二
- 唐纪四十三
- 唐纪四十四
- 唐纪四十五
- 唐纪四十六
- 唐纪四十七
- 唐纪四十八
- 唐纪四十九
- 唐纪五十
- 唐纪五十一
- 唐纪五十二
- 唐纪五十三
- 唐纪五十四
- 唐纪五十五
- 唐纪五十六
- 唐纪五十七
- 唐纪五十八
- 唐纪五十九
- 唐纪六十
- 唐纪六十一
- 唐纪六十二
- 唐纪六十三
- 唐纪六十四
- 唐纪六十五
- 唐纪六十六
- 唐纪六十七
- 唐纪六十八
- 唐纪六十九
- 唐纪七十
- 唐纪七十一
- 唐纪七十二
- 唐纪七十三
- 唐纪七十四
- 唐纪七十五
- 唐纪七十六
- 唐纪七十七
- 唐纪七十八
- 唐纪七十九
- 唐纪八十
- 唐纪八十一
- 后梁纪
- 后唐纪
- 后晋纪
- 后汉纪
- 后周纪
续资治通鉴
《续资治通鉴》二百二十卷,清毕沅撰。此书付刻未及半,毕沅生前仅初刻一○三卷,毕家因贪污遭籍没而止,书稿散佚,桐乡冯集梧买得全稿补刻成二百二十卷。《续资治通鉴》跟《资治通鉴》有不少出入,续通鉴大量引用旧史原文,叙事详而不芜;仅有取舍剪裁,而无类似温公的改写熔炼,亦无“毕沅曰”等各家史论。《续资治通鉴》作者虽挂名毕沅,然名家钱大昕、邵晋涵、章学诚、洪亮吉、黄仲则等均参预其事,此书实成于众人之手。梁启超对该书评价极高,认为“有毕《鉴》则各家续《鉴》皆可废也”。
- 宋纪
- 宋纪一
- 宋纪二
- 宋纪三
- 宋纪四
- 宋纪五
- 宋纪六
- 宋纪七
- 宋纪八
- 宋纪九
- 宋纪十
- 宋纪十一
- 宋纪十二
- 宋纪十三
- 宋纪十四
- 宋纪十五
- 宋纪十六
- 宋纪十七
- 宋纪十八
- 宋纪十九
- 宋纪二十
- 宋纪二十一
- 宋纪二十二
- 宋纪二十三
- 宋纪二十四
- 宋纪二十五
- 宋纪二十六
- 宋纪二十七
- 宋纪二十八
- 宋纪二十九
- 宋纪三十
- 宋纪三十一
- 宋纪三十二
- 宋纪三十三
- 宋纪三十四
- 宋纪三十五
- 宋纪三十六
- 宋纪三十七
- 宋纪三十八
- 宋纪三十九
- 宋纪四十
- 宋纪四十一
- 宋纪四十二
- 宋纪四十三
- 宋纪四十四
- 宋纪四十五
- 宋纪四十六
- 宋纪四十七
- 宋纪四十八
- 宋纪四十九
- 宋纪五十
- 宋纪五十一
- 宋纪五十二
- 宋纪五十三
- 宋纪五十四
- 宋纪五十五
- 宋纪五十六
- 宋纪五十七
- 宋纪五十八
- 宋纪五十九
- 宋纪六十
- 宋纪六十一
- 宋纪六十二
- 宋纪六十三
- 宋纪六十四
- 宋纪六十五
- 宋纪六十六
- 宋纪六十七
- 宋纪六十八
- 宋纪六十九
- 宋纪七十
- 宋纪七十一
- 宋纪七十二
- 宋纪七十三
- 宋纪七十四
- 宋纪七十五
- 宋纪七十六
- 宋纪七十七
- 宋纪七十八
- 宋纪七十九
- 宋纪八十
- 宋纪八十一
- 宋纪八十二
- 宋纪八十三
- 宋纪八十四
- 宋纪八十五
- 宋纪八十六
- 宋纪八十七
- 宋纪八十八
- 宋纪八十九
- 宋纪九十
- 宋纪九十一
- 宋纪九十二
- 宋纪九十三
- 宋纪九十四
- 宋纪九十五
- 宋纪九十六
- 宋纪九十七
- 宋纪九十八
- 宋纪九十九
- 宋纪一百
- 宋纪一百一
- 宋纪一百二
- 宋纪一百三
- 宋纪一百四
- 宋纪一百五
- 宋纪一百六
- 宋纪一百七
- 宋纪一百八
- 宋纪一百九
- 宋纪一百十
- 宋纪一百十一
- 宋纪一百十二
- 宋纪一百十三
- 宋纪一百十四
- 宋纪一百十五
- 宋纪一百十六
- 宋纪一百十七
- 宋纪一百十八
- 宋纪一百十九
- 宋纪一百二十
- 宋纪一百二十一
- 宋纪一百二十二
- 宋纪一百二十三
- 宋纪一百二十四
- 宋纪一百二十五
- 宋纪一百二十六
- 宋纪一百二十七
- 宋纪一百二十八
- 宋纪一百二十九
- 宋纪一百三十
- 宋纪一百三十一
- 宋纪一百三十二
- 宋纪一百三十三
- 宋纪一百三十四
- 宋纪一百三十五
- 宋纪一百三十六
- 宋纪一百三十七
- 宋纪一百三十八
- 宋纪一百三十九
- 宋纪一百四十
- 宋纪一百四十一
- 宋纪一百四十二
- 宋纪一百四十三
- 宋纪一百四十四
- 宋纪一百四十五
- 宋纪一百四十六
- 宋纪一百四十七
- 宋纪一百四十八
- 宋纪一百四十九
- 宋纪一百五十
- 宋纪一百五十一
- 宋纪一百五十二
- 宋纪一百五十三
- 宋纪一百五十四
- 宋纪一百五十五
- 宋纪一百五十六
- 宋纪一百五十七
- 宋纪一百五十八
- 宋纪一百五十九
- 宋纪一百六十
- 宋纪一百六十一
- 宋纪一百六十二
- 宋纪一百六十三
- 宋纪一百六十四
- 宋纪一百六十五
- 宋纪一百六十六
- 宋纪一百六十七
- 宋纪一百六十八
- 宋纪一百六十九
- 宋纪一百七十
- 宋纪一百七十一
- 宋纪一百七十二
- 宋纪一百七十三
- 宋纪一百七十四
- 宋纪一百七十五
- 宋纪一百七十六
- 宋纪一百七十七
- 宋纪一百七十八
- 宋纪一百七十九
- 宋纪一百八十
- 宋纪一百八十一
- 宋纪一百八十二
- 元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