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 · 和前韵拼音版/注音版
huàn xī shā hé qián yùn。
浣溪沙 · 和前韵。
sū shì。
苏轼。
yī mèng jiāng hú fèi wǔ nián,
一梦江湖费五年,
guī lái fēng wù gù yī rán。
归来风物故依然。
xiāng féng yī zuì shì qián yuán。
相逢一醉是前缘。
qiān kè bù yīng cháng mào sào,
迁客不应常眊氉,
shǐ jūn wèi chū xiǎo chán juān。
使君为出小婵娟。
cuì huán liáo zhe xiǎo shī chán。
翠鬟聊著小诗缠。
浣溪沙 · 和前韵注释
浣溪沙:词牌名。原为唐代教坊曲,《金奁集》入「黄鐘宫」,《张子野词》入「中吕宫」。唐声诗(唐代配乐之近体诗)亦有「浣溪沙」调名,歌词为七言六句形式;又有「浣纱女」调名,歌词为五言四句形式。从字义上来看,「浣」,洗涤、漂洗也;「沙」,古通「纱」,故所「浣」者,「纱」也。敦煌出土之唐写本《雲谣集·杂曲子》及五代後蜀赵崇祚《花间集》所录毛平圭、阎处士、毛熙震、李德润词,调名均题为「浣纱溪」。据南朝宋孔灵符《会稽记》载:「勾践索美女以献吴王,得诸暨罗山卖薪女西施、郑旦,先教习于土城山。山边有石,云是西施浣纱石」。今浙江诸暨市南近郊的苧萝山下浣纱溪畔有浣纱石,上有传为东晋王右军所书「浣纱」二字,即所传春秋时越国美女西子浣纱处。一说浣纱溪即浙江绍兴南二十里若耶溪。总之,调名「浣纱溪」的本意即咏西子浣纱之溪。又,近人梁启勋《词学·调名》云:「《浣纱溪》,杜少陵诗『移船先生庙,洗药浣纱溪』。」按:今查《杜工部集》,唐杜少陵《绝句三首》诗有「移船先主庙,洗药浣沙溪」之句。成都杜甫草堂附近有浣花溪而无浣纱溪,况且梁启勋所引诗句,其中的「生」「纱」二字尚有异文,故梁说仅备参考。最早采用此调的是唐人韩致尧,通常以其词《浣溪沙·宿醉离愁慢髻鬟》为正体,另有四种变体。正体双调,四十二字,上阕三句,三平韵;下阕三句,两平韵;过阕二句多用对偶。另有仄韵体,始于南唐後主。此调音节明快,句式整齐,易于上口,为婉约、豪放两派词人所常用。别有《摊破浣溪沙》,又名《山花子》,上下阕各增三字,韵全同。张子澄词有「露浓香泛小庭花」句,名《小庭花》;韩涧泉词有「芍药酴縻满院春」句,名《满院春》;有「东风拂栏露犹寒」句,名《东风寒》;有「一曲西风醉木犀」句,名《醉木犀》;有「霜後黄花菊自开」句,名《霜菊黄》;有「广寒曾折最高枝」句,名《广寒枝》;有「春风初试薄罗衫」句,名《试香罗》;有「清和风里绿荫初」句,名《清和风》;有「一番春事怨啼鹃」句,名《怨啼鹃》。
「和前韵」:元延祐本无题。兹从明吴讷钞本、《苏长公二妙集》本、茅维《苏集》本、毛本。
相逢:茅维《苏集》本、毛本作「相从」。
迁客:龙榆生笺引《资治通鉴·卷二百八十三·後晋纪》:「池州多迁客。」注:「以罢迁降外州者,其州人谓之『迁客』。」
眊氉(mào sào):因失意而烦恼。龙榆生笺引唐·李肇《唐国史补·卷下》:「进士为时所尚久矣。是故俊乂实集其中,由此出者,终身为闻人。故争名常切,而为俗亦弊。其都会谓之『举场』,通称谓之『秀才』。投刺谓之『乡贡』,得第谓之『前进士』。互相推敬谓之『先辈』,俱捷谓之『同年』,有司谓之『座主』。京兆府考而升者,谓之『等第』。外府不试而贡者,谓之『拔解』。将试各相保任,谓之『合保』。群居而赋,谓之『私试』。造请权要,谓之『关节』。激扬声价,谓之『还往』。既捷,列书其姓名于慈恩寺塔,谓之『题名会』。大宴于曲江亭子,谓之『曲江会』。籍而入选,谓之『春闱』。不捷而醉饱,谓之『打毷氉』。匿名造谤,谓之『无名子』。退而肄业,谓之『过夏』。执业而出,谓之『夏课』。挟藏入试,谓之『书策』。此是大略也。其风俗系于先达,其制置存于有司。虽然,贤士得其大者,故位极人臣,常十有二三,登显列十有六七,而张睢阳、元鲁山有焉,刘辟、元翛有焉。」
-
暂无!
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苏老泉长子,苏颍滨兄。与父、弟合称「三苏」,故又称「大苏」。宋仁宗嘉祐二年(西元一〇五七年)进士。嘉祐六年(西元一〇六一年),再中制科,授签书凤翔府节度判官厅事。宋英宗治平二年(西元一〇六五年),召除判登闻鼓院,寻试馆职,除直史馆。治平三年,父卒,护丧归蜀。宋神宗熙宁二年(西元一〇六九年),服除,除判官告院兼判尚书祠部,权开封府推官。熙宁四年(西元一〇七〇年),上书论王介甫新法之不便,出为杭州通判。徙知密、徐二州。元
学习辛苦了,欣赏一张好看的图片放松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