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苏轼
原文翻译拼音注释评析赏析辑评

【如梦令 · 寄黄州杨使君二首(其一)】

苏轼 - []

为向东坡传语,人在玉堂深处。别后有谁来,压小桥无路。归去,归去,江上一犁春雨。

【如梦令 · 寄黄州杨使君二首(其一)】翻译文

请代我,向东坡旧邻问候,就说我,羁绊在玉堂深处。问东坡:自从我走以後,又有谁来过?是否压小桥,这断了来路?我将归去啊,我将归去,徜徉东坡,沐浴催耕的春雨。

网友完善【如梦令 · 寄黄州杨使君二首(其一)】的翻译文:

    暂时没有网友完善本文的翻译文,快来完善吧!

【如梦令 · 寄黄州杨使君二首(其一)】拼音版/注音版

rú mèng lìng jì huáng zhōu yáng shǐ jūn èr shǒu qí yī。

如梦令 · 寄黄州杨使君二首(其一)。

sū shì。

苏轼。

wèi xiàng dōng pō chuán yǔ,

为向东坡传语,

rén zài yù táng shēn chù。

人在玉堂深处。

bié hòu yǒu shuí lái,

别后有谁来,

xuě yā xiǎo qiáo wú lù。

雪压小桥无路。

guī qù,

归去,

guī qù,

归去,

jiāng shàng yī lí chūn yǔ。

江上一犁春雨。

【如梦令 · 寄黄州杨使君二首(其一)】注释

梦令:词牌名。此调本名《忆仙姿》,五代 后唐 庄宗 李存勖(Xù)创调,词存《尊前集》。宋 苏东坡用此调时改名《梦令》,其词序云:「元豐七年十二十八日,浴泗州雍熙塔下,戏作《梦令》两阙。此曲本唐庄宗制,名《忆仙姿》,嫌其名不雅,故改为《梦令》。庄宗作此词,卒章云:『梦,梦,和泪出门相送。』因取以为名云。」周美成又因此词首句,改名《宴桃源》。沈文伯词有「不见,不见」叠句,名《不见》。张东泽词有「比著梅谁瘦」句,名《比梅》。《梅苑》词名《古记》。《鸣鹤馀音》词名《无梦令》。魏道辅双调词名《意令》。此调两个二字叠句,最难处理,而且必须与上下句语意连贯。《词谱》此句第一字作可平可仄,但当依《词律》此句作「平仄」,秦少游作「消瘦」「无寐」「回首」「肠断」「无寐」。此调四个六字句,俱为「仄仄平平仄仄」。两个二字句,为「平仄」。此六句用仄声韵。一个五字句,末字为平声。这样使此词声情低沉凝重。此调于五代仅唐庄宗两词,宋人作者甚众,一般用以抒情,自苏东坡用以游戏和表旷达之情後,亦有用以言志与写景者。

调注:刘尚荣按:「《永乐大典·卷一万四千三百八十一》引此篇,误作张子野词。《全宋词》张子野词卷列此词存目。」

「寄黄州杨使二首」:明吴讷钞本、《苏公二妙集》本、毛本调名下题曰「有寄」。傅子立注:「公时在翰苑。」刘尚荣按:「元祐丙寅至己巳间,东坡任翰林学士、知制诰;又,『杨使』谓接任徐猷大受知黄州之杨素寀,见孔凡礼编《苏轼年谱》。」

玉堂:《苏公二妙集》本、毛本作「画堂」。龙榆笺:「《梦溪笔谈》:『唐翰林院在禁中,乃人主燕居之所,玉堂、承明、金銮殿皆在其间。……学士院玉堂,太宗皇帝曾亲幸,至今唯学士上日许正坐,他日皆不敢独坐。……玉堂东承旨阁子窗格上有火燃处。太宗尝夜幸玉堂,苏易简为学士,已寝,遽起,无烛具衣冠,宫嫔自窗格引烛入照之。至今不欲更易,以为玉堂一盛事。』案,公居翰苑,故称『玉堂』。傅注云:『公於东坡築堂』,违词旨矣。」刘尚荣按此条傅注亦谓:「龙说是,傅注误。」

网友完善【如梦令 · 寄黄州杨使君二首(其一)】的注释:

    暂时没有网友完善本文的注释,快来完善吧!

【如梦令 · 寄黄州杨使君二首(其一)】评析

这是一首寄人词,但通篇都是请朋友代向东坡传语。首句统领全篇,以下皆为传语内容。「人在」句於轻描淡写中蕴含向往田园的深意。「别後」两句是对自己走後,东坡冷清景象的揣度,隐含对东坡的眷念。末三句表明自己将归耕东坡的心愿。这首词表现了词人对黄州活的深情回忆和无限神往,写得清新明快,语调亲切,真挚动人。

网友完善【如梦令 · 寄黄州杨使君二首(其一)】的评析:

    暂时没有网友完善本文的评析,快来完善吧!

【如梦令 · 寄黄州杨使君二首(其一)】赏析

首二句「为向东坡传语,人玉堂深处」,以明快的语言,交待他「玉堂(翰林院)深处」,向黄州东坡表达思念之情,引起下文。这两句的语气,十分亲切。东坡心目中,黄州东坡,俨然是他的第二故乡,所以思念之意才此殷切。

次二句「别後有谁来?压小桥无路」,是「传语」的内容,是东坡对别後黄州东坡的冷清荒凉景象的揣想。先设一问以避免平直。有此一问,便曳姿,并能引出下文。「压小桥无路」,仍承上句带有问意,似乎是说:别後有没有人来?是压住了小桥,路不通吗?以景语曲折表达之,既富於形象性,委婉深曲。是与否之间,都表现了对别後黄州东坡的无限关心。

末三句「归去,归去,江上一犁春雨」,紧承上意,亦是「传语」的内容,表达归耕东坡的意愿。「归去,归去」,直抒胸臆,是愿望,是决定,是决心。「江上一犁春雨」,是说春雨喜降,撬犁地春耕,补充要急於「归去」的理由,说明「归去」的打算。「一犁春雨」四字,使人自然地想起他所作《江城子》词「昨夜东坡春雨足,乌鹊喜,报新晴」的意境。「一犁春雨」四个字更是「皆曲尽形容之妙」,妙就妙捕捉住了雨後春耕的特殊景象,情感轻快。

作为豪放派代表词人,东坡颇多气势磅礴之作;但他一中也有很多淡雅清秀的词作,显示了东坡创作格的多样性。这首《梦令》便代表了东坡创作清淡的一,词中不设奇险之语,清新淡雅而自然。

网友完善【如梦令 · 寄黄州杨使君二首(其一)】的赏析:

    暂时没有网友完善本文的赏析,快来完善吧!

【如梦令 · 寄黄州杨使君二首(其一)】辑评

清·周保緒《介存斋论词杂著》:人赏东坡粗豪,吾赏东坡韶秀。

网友完善【如梦令 · 寄黄州杨使君二首(其一)】的辑评:

    暂时没有网友完善本文的辑评,快来完善吧!

苏轼 - []

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苏老泉子,苏颍滨兄。与父、弟合称「三苏」,故又称「大苏」。宋仁宗嘉祐二年(西元一〇五七年)进士。嘉祐六年(西元一〇六一年),再中制科,授签书凤翔府节度判官厅事。宋英宗治平二年(西元一〇六五年),召除判登闻鼓院,寻试馆职,除直史馆。治平三年,父卒,护丧归蜀。宋神宗熙宁二年(西元一〇六九年),服除,除判官告院兼判尚书祠部,权开封府推官。熙宁四年(西元一〇七〇年),上书论王介甫新法之不便,出为杭州通判。徙知密、徐二州。元

学习辛苦了,欣赏一张好看的图片放松一下吧:

如梦令 · 寄黄州杨使君二首(其一)|原文|翻译文|拼音|注释|赏析|作者苏轼 - 我爱学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