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美人拼音版/注音版
yú měi rén。
虞美人。
sū shì。
苏轼。
chí bēi yáo quàn tiān biān yuè,
持杯遥劝天边月,
yuàn yuè yuán wú quē。
愿月圆无缺。
chí bēi fù gèng quàn huā zhī,
持杯复更劝花枝,
qiě yuàn huā zhī zhǎng zài mò lí pī。
且愿花枝长在、莫离披。
chí bēi yuè xià huā qián zuì,
持杯月下花前醉,
xiū wèn róng kū shì。
休问荣枯事。
cǐ huān néng yǒu jǐ rén zhī,
此欢能有几人知,
duì jiǔ féng huā bù yǐn dài hé shí。
对酒逢花不饮、待何时。
虞美人注释
虞美人:词牌名。原为唐教坊曲名,始词见于敦煌曲子词。宋·王颐堂《碧鸡漫志·卷四·〈虞美人〉》云:「《脞(cuǒ)》称起于项籍『虞兮』之歌。予谓後世以此命名可也,曲起于当时,非也。曾子宣夫人魏氏作《虞美人草行》,有云:『三军散尽旌旗倒,玉帐佳人坐中老。香魂夜逐剑光飞,青血化为原上草。芳菲寂寞寄寒枝,旧曲闻来似敛眉。』又云:『当时遗事久成空,慷慨尊前为谁舞?』亦有就曲志其事者,世以为工。其词云:『帐前草草军情变,月下旌旗乱。褫衣推枕怆离情,远风吹下楚歌声、正三更。抚骓欲上重相顾,艳态花无主,手中莲锷凛秋霜。九泉归去是仙乡、恨茫茫。』黄载万追和之,压倒前辈矣。其词云:『世间离恨何时了?不为英雄少。楚歌声起伯图休,玉帐佳人血泪、满东流。 葛荒葵老芜城暮,玉貌知何处?至今芳草解婆娑,只有当年魂魄、未消磨。』按《益州草木记》:『雅州名山县出虞美人草,如鸡冠花。叶两两相对,为唱《虞美人》曲,应拍而舞,他曲则否。』《贾氏谈录》:『褒斜山谷中有虞美人草,状如鸡冠,大叶相对。或唱《虞美人》,则两叶如人拊掌之状,颇中节拍。』《酉阳杂俎》云:『舞草,出雅州,独茎三叶,叶如决明,一叶在茎端,两叶居茎之半相对。人或近之歌,及抵掌讴曲,叶动如舞。』《益部方物图赞》改『虞』作『娱』,云:『今世所传《虞美人》曲,下音俚调,非楚虞姬作。意其草纤柔,为歌气所动,故其叶至小者或若动摇,美人以为娱耳。』《笔谈》云:『高邮桑景舒性知音,旧闻虞美人草,遇人作《虞美人》曲,枝叶皆动,他曲不然。试之,如所传。详其曲,皆吴音也。他日取琴,试用吴音制一曲,对草鼓之,枝叶亦动,乃目曰《虞美人操》。其声调与旧曲始末不相近,而草辄应之者,律法同管也。今盛行江湖间,人亦莫知其如何为吴音。』《东斋记事》云:『虞美人草,唱他曲亦动,传者过矣。』予考六家说,各有异同。《方物图赞》最穿凿,无所稽据。旧曲固非虞姬作,若便谓下音俚调,嘻其甚矣。亦闻蜀中数处有此草,予皆未之见,恐种族异,则所感歌亦异。然旧曲三,其一属『中吕调』,其一『中吕宫』,近世转入『黄钟宫』。此草应拍而舞,应旧曲乎?新曲乎?桑氏吴音,合旧曲乎?新曲乎?恨无可问者。又不知吴草与蜀产有无同类也。」元高拭词注「南吕调」。《乐府雅词》名《虞美人令》。周竹坡词有「只恐怕寒,难近玉壶冰」句,名《玉壶冰》。张玉田词赋柳儿,因名《忆柳曲》。王半轩词取李後主「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句,名《一江春水》。此调以七字句和五字句为主,配以一个九字句为结,凡四换韵,仄韵与平韵相间,每句用韵,因而音节明快响亮,气势奔放,以悲歌慷慨为基本特色。以李後主词、毛平圭词为正体,李词为双调五十六字,前後阕各四句,两仄韵、两平韵;毛词为双调五十八字,前後阕各五句,两仄韵,三平韵。另有变体,五十六字,两仄韵、两平韵;五十八字,五平韵;五十八字,前阕五句五平韵,後阕五句两仄韵、三平韵。
题注:傅注本、元 延祐本俱未收,唯见明 吴讷钞宋 曾端伯辑《东坡词拾遗》。
复更:《苏长公二妙集》本、《东坡外集》、毛本、龙本作「更复」。
-
暂无!
虞美人评析
是时,东坡被贬黄州刚过半年时间,继配王闰之来黄州也只有三个月。夫妻团聚,极不寻常,东坡特别珍惜这一美好时光。在七夕日写《菩萨蛮·画簷初挂弯弯月》二首之後,又在中秋夜见月思圆,见花思春,作本词。
只有「休问枯荣事」,」持怀月下花前醉」才是唯一的解脱之计;因而达到了月人合一,花人合一,物我相忘,内在超越的至高境界。「对酒逢花不饮、待何时」,虽有思想局限性,但也充满了朴素的唯物辩证法。
苏轼一生风雨,一生坎坷,然而,无论他走到那里,他的名字都回响彻在那里的天空,响彻在人们的新坎上,他的「一蓑风雨任平生」道尽了千古的真理。让人懂得用开朗,宽容,豁达的心去面对身边的人,身边的事和物;让人知道用感激,豁达的心境去挑战我们的人升。
苏轼一生虽然历尽挫折,却有着达观的人生态度。他对待人生,有旷达的胸襟,身处逆境,仍保持着超然物外、随遇而安的洒脱,他总是坚持对人生、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在唐宋著名的文人当中,苏轼一生所受的政治风波是最多的,然而在他的作品中,却极少出现那种悲凉凄怆、消极颓废的情调。
痛苦可以暂时忘却,但不可终生除去。花前月下,良辰美景是虚设,美酒佳肴,清风明月是乌有.没有知音,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此时的他,父母已离去,妻子去世已十年,唯一弟弟也已七年未见,只有那一轮明月成了他倾诉的对象.此情此景,有谁不是潸然泪下,看着那圆圆的月亮,端着孤灯思悄然,不由自主问一句:「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此时的他,企图摆脱虚名浮利,世俗偏见,求得心灵的彻底解放。世事真如一场大梦,人生又有几度新凉,虽遭被贬,虽家人分离,但他的真性情告诉我们「中秋孤光谁与共,把盏凄然北望。」但作者还是心念朝廷,虽处人生的低谷,他并没有满腔积怨,满腔愤懑,而是始终充满希望,凄凉的看一看月亮,看一看北方。
在他的身上,没有了高官,没有了亲人,没有了财富,但在他的笔下却描绘出了大江南北,他是逆境中依然旷达与众不同的人,他是佳境中个性叛逆鹤立鸡群的人,他可以说是宇宙的夹缝间生长的人。
他的一生是不幸的,但却是美丽的。风雨的一生,豁达的一生。正如他的那句诗:「一蓑风雨任平生。」
苏轼的词与他的诗无论是思想内容还是艺术风格,大都基本相同或相近。试读他的《江城子·密州出猎》,可见其中年「老夫」无比豪壮的气概,以及保卫边疆,打击敌人的一腔壮志豪情。读他的《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可见其不怕风雨,在逆境中怡然自得的那种「任凭艰难险阻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的气度」(萧士杰《唐宋词导读》)和听任自然的人生态度。读他的《浣溪沙·山下兰芽短浸溪》,可见其老当益壮,积极进取的乐观态度。为悼念亡妻,他写下《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为亡妻洒下「泪千行」。惦记两地相隔的兄弟,他写下《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表达了「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兄弟情意。想起故乡,他就写下「江汉西来,高楼下,葡萄深碧,犹自带,岷峨雪浪,锦江春色」(《满江红》)。看到眼前的花月,他就「持杯遥劝天边月,愿月圆无缺。持杯更劝花枝,且愿花枝长在,莫离披」(《虞美人》)。他不仅用词写严肃的生活内容,也用词表达儿女情长,且照样缠绵悱恻,婉约可嘉。
-
暂无!
虞美人赏析
是时,东坡被贬黄州刚过半年时间,继配王闰之来黄州也只有三个月。夫妻团聚,极不寻常,东坡特别珍惜这一美好时光。在七夕日写《菩萨蛮》(画檐初挂弯弯月)二首之后,又在中秋夜见月思圆,见花思春,作本词。
只有“休问枯荣事”,”持怀月下花前醉”才是唯一的解脱之计;因而达到了月人合一,花人合一,物我相忘,内在超越的至高境界。“对酒逢花不饮、待何时”,虽有思想局限性,但也充满了朴素的唯物辩证法。
苏轼一生风雨,一生坎坷,然而,无论他走到那里,他的名字都回响彻在那里的天空,响彻在人们的新坎上,他的“一蓑风雨任平生”道尽了千古的真理。让人懂得用开朗,宽容,豁达的心去面对身边的人,身边的事和物;让人知道用感激,豁达的心境去挑战我们的人升。
苏轼一生虽然历尽挫折,却有着达观的人生态度。他对待人生,有旷达的胸襟,身处逆境,仍保持着超然物外、随遇而安的洒脱,他总是坚持对人生、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在唐宋著名的文人当中,苏轼一生所受的政治风波是最多的,然而在他的作品中,却极少出现那种悲凉凄怆、消极颓废的情调。
痛苦可以暂时忘却,但不可终生除去。花前月下,良辰美景是虚设,美酒佳肴,清风明月是乌有.没有知音,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此时的他,父母已离去,妻子去世已十年,唯一弟弟也已七年未见,只有那一轮明月成了他倾诉的对象.此情此景,有谁不是潸然泪下,看着那圆圆的月亮,端着孤灯思悄然,不由自主问一句:“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此时的他,企图摆脱虚名浮利,世俗偏见,求得心灵的彻底解放。世事真如一场大梦,人生又有几度新凉,虽遭被贬,虽家人分离,但他的真性情告诉我们“中秋孤光谁与共,把盏凄然北望。”但作者还是心念朝廷,虽处人生的低谷,他并没有满腔积怨,满腔愤懑,而是始终充满希望,凄凉的看一看月亮,看一看北方。
在他的身上,没有了高官,没有了亲人,没有了财富,但在他的笔下却描绘出了大江南北,他是逆境中依然旷达与众不同的人,他是佳境中个性叛逆鹤立鸡群的人,他可以说是宇宙的夹缝间生长的人。
他的一生是不幸的,但却是美丽的。风雨的一生,豁达的一生。正如他的那句诗:“一蓑风雨任平生。”
苏轼的词与他的诗无论是思想内容还是艺术风格,大都基本相同或相近。试读他的《江城子·密州出猎》,可见其中年“老夫”无比豪壮的气概,以及保卫边疆,打击敌人的一腔壮志豪情。读他的《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可见其不怕风雨,在逆境中怡然自得的那种“任凭艰难险阻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的气度”(萧士杰《唐宋词导读》)和听任自然的人生态度。读他的《浣溪沙·山下兰芽短浸溪》,可见其老当益壮,积极进取的乐观态度。为悼念亡妻,他写下《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为亡妻洒下“泪千行”。惦记两地相隔的兄弟,他写下《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表达了“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兄弟情意。想起故乡,他就写下“江汉西来,高楼下,葡萄深碧,犹自带,岷峨雪浪,锦江春色”(《满江红》)。看到眼前的花月,他就“持杯遥劝天边月,愿月圆无缺。持杯更劝花枝,且愿花枝长在,莫离披”(《虞美人》)。他不仅用词写严肃的生活内容,也用词表达儿女情长,且照样缠绵悱恻,婉约可嘉。
-
暂无!
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苏老泉长子,苏颍滨兄。与父、弟合称「三苏」,故又称「大苏」。宋仁宗嘉祐二年(西元一〇五七年)进士。嘉祐六年(西元一〇六一年),再中制科,授签书凤翔府节度判官厅事。宋英宗治平二年(西元一〇六五年),召除判登闻鼓院,寻试馆职,除直史馆。治平三年,父卒,护丧归蜀。宋神宗熙宁二年(西元一〇六九年),服除,除判官告院兼判尚书祠部,权开封府推官。熙宁四年(西元一〇七〇年),上书论王介甫新法之不便,出为杭州通判。徙知密、徐二州。元
学习辛苦了,欣赏一张好看的图片放松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