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绛唇拼音版/注音版
diǎn jiàng chún lí hèn。
点绛唇 · 离恨。
sū shì。
苏轼。
yuè zhuǎn wū tí,
月转乌啼,
huà táng gōng zhēng shēng lí hèn。
画堂宫徵生离恨。
měi rén chóu mèn。
美人愁闷。
bù guǎn luó yī tuì。
不管罗衣褪。
qīng lèi bān bān,
清泪斑斑,
huī duàn róu cháng cùn。
挥断柔肠寸。
chēn rén wèn。
瞋人问。
bèi dēng tōu wèn。
背灯偷揾。
shì jǐn cán zhuāng fěn。
拭尽残妆粉。
点绛唇注释
题注:傅注本、元延祐本无题,明吴讷钞本、《苏长公二妙集》本、茅维《苏集》本调名下题作「离恨」。《淮海居士长短句》收本篇及《醉漾轻舟》阕,题作「桃源」。傅子立注:「此後二词,洪甫云:『亲见东坡手迹於潮阳吴子野家。』」刘尚荣按:「洪甫名傅共,序《注坡词》者。吴子野系东坡友人。又,明吴讷钞本、《苏长公二妙集》本、茅维《苏集》本将此条注标於《醉漾轻舟》阕调名下。」毛本编者注:「或云此二词东坡有手迹流传於世,遂编入《东坡词》。然亦安知非秦词苏字耶?今依宋本删去。」朱本从毛说及《东坡外集》不收此二词。龙本遵元延祐本并据傅注本补录。《全宋词》东坡巻收此词,编者注:「别又见秦少游《淮海居士长短句·巻下》」,少游巻收此词,编者注:「别又见曾端伯本《东坡词·巻下》」,盖互见待考。
宫徵:龙榆生笺:「《汉书·律历志》:『声者,宫、商、角、徵、羽也。所以作乐者,谐八音,荡降人之邪意,全其正性,移风易俗也。』」
-
暂无!
点绛唇赏析
上片,写歌女们在夜深人静时的遭遇。第一、二句点明时间「月转乌啼」,更暗示了此时是歌女们的凄凉酸楚的生活时刻。在一种正常人休息的正常时刻,却从「画堂」里传来了离情别恨的音乐声,可以窥见歌女们怀念家人的伤心碎腑之苦痛。第三、四句进一层写美人「愁闷」。不仅仅在于娱乐皇公贵族,而且还在于歌女顾不上去脱「罗衣」,早已被皇帝皇后脱下了,自然人格上受到侮辱。「画堂」,腐朽淫威的殿堂,哪能容得下纤弱「美人」。苏轼愤然而诉:「画堂」里充满了音乐传递的「离恨」和「愁闷」。
下片,特写歌女们的泪斑与残粉。第一、二句「清泪斑斑,挥断柔肠寸」,写斑斑血泪变「清泪」,泪向肚里流,这种「离恨」的表现。挥泪痛断柔肠,痛向心里藏,这种「愁闷」的心情。最後三句更进一层,突出两个典型细节:一是不愿旁人细问,二是背着灯暗暗地揩拭泪水,直至揩尽被皇公贵族们所侵染过的残妆和脂粉。从清泪、柔肠、嗔人、偷搵、拭残妆这些行为的表现,将被压迫、被侮辱的歌女形象活脱脱地推向世人面前,不得不为歌女感到同情和爱怜。
该词的艺术贡献,在于塑造了一位成功的「泪美人」形象,并为婉约词提供一种经过「雅化」的新风貌。苏轼写歌女不同于其他词家,重在写「神」和内心的「凉」,具有超脱尘俗、高洁晶莹的美感,是寻常的「宫体词」不能比的。
-
暂无!
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苏老泉长子,苏颍滨兄。与父、弟合称「三苏」,故又称「大苏」。宋仁宗嘉祐二年(西元一〇五七年)进士。嘉祐六年(西元一〇六一年),再中制科,授签书凤翔府节度判官厅事。宋英宗治平二年(西元一〇六五年),召除判登闻鼓院,寻试馆职,除直史馆。治平三年,父卒,护丧归蜀。宋神宗熙宁二年(西元一〇六九年),服除,除判官告院兼判尚书祠部,权开封府推官。熙宁四年(西元一〇七〇年),上书论王介甫新法之不便,出为杭州通判。徙知密、徐二州。元
学习辛苦了,欣赏一张好看的图片放松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