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苏轼

永遇乐

苏轼 - []

忆别时,景疏楼上,明。美清歌,留连不住,随人千里。别来三度,孤光又,冷落共谁同醉?卷珠帘、凄然顾影,共伊到明无寐。

今朝有客,来从淮上,能道使深意。凭仗清淮,分明到,中有相思泪。而今何在,西垣清禁,夜永露华侵被。此时看、回廊晓,也应暗记。

永遇乐翻译文

暂无译文
网友补充:
    暂无!

永遇乐拼音版/注音版

yǒng yù lè。

永遇乐。

sū shì。

苏轼。

zhǎng yì bié shí,

长忆别时,

jǐng shū lóu shàng,

景疏楼上,

míng yuè rú shuǐ。

明月如水。

měi jiǔ qīng gē,

美酒清歌,

liú lián bú zhù,

留连不住,

yuè suí rén qiān lǐ。

月随人千里。

bié lái sān dù,

别来三度,

gū guāng yòu mǎn,

孤光又满,

lěng luò gòng shuí tóng zuì juǎn zhū lián qī rán gù yǐng,

冷落共谁同醉?卷珠帘、凄然顾影,

gòng yī dào míng wú mèi。

共伊到明无寐。

jīn zhāo yǒu kè,

今朝有客,

lái cóng huái shàng,

来从淮上,

néng dào shǐ jūn shēn yì。

能道使君深意。

píng zhàng qīng huái,

凭仗清淮,

fēn míng dào hǎi,

分明到海,

zhōng yǒu xiāng sī lèi。

中有相思泪。

ér jīn hé zài,

而今何在,

xī yuán qīng jìn,

西垣清禁,

yè yǒng lù huá qīn bèi。

夜永露华侵被。

cǐ shí kàn huí láng xiǎo yuè,

此时看、回廊晓月,

yě yīng àn jì。

也应暗记。

永遇乐注释

永遇乐(lè):词牌名。大抵创自唐之中叶。清·毛稚黄《填词名解》云:「《永遇乐》,歇拍调也。唐杜祕书工小词。邻家有小女名酥香,凡才人歌曲悉能吟讽,尤喜杜词。遂成逾墙之。後为仆所诉,杜竟流河朔。临行,述《永遇乐》词诀别。女持纸三唱而。第未知此调创自杜与否?」「杜祕书」,指杜与,其人史料无传。又,一说指杜樊川,樊川进士及第後又中制科,授弘文馆校书郎,执掌校理典籍、刊正谬误,与魏晋时祕书郎相当,故亦称「杜祕书」。然樊川流放河朔一事史无所载,但此後曾一度入观察使幕和节度使幕,似与在朝任职被贬有关。南宋·周草窗《武林旧事·卷一·圣节》下列「基圣节」庆典,基圣节是宋理宗诞辰,此谓皇帝祝寿之仪式。草窗《基圣节排当乐次》下云:「正五日,乐奏夹钟宫。觱篥(bì lì)起《万寿永无疆》,引子。上寿。第一盏,笛起《帝寿昌慢》……第五盏,觱篥起《永遇乐慢》。」宫中设宴称为排当。可见《永遇乐慢》原为用于祝寿宴会诸喜庆场合之宫廷音乐,可能很早就传人民间,北宋时已被文人用为词调。调始见宋柳耆卿《乐章集》,注歇指调「林钟商」,晁无咎词名《消息》,明末清初·万红友《词律》引晁无咎《消息》注云:「自过腔,即越调《永遇乐》。」《钦定词谱·卷三十二》:「《永遇乐》有平韵、仄韵两体。」自柳耆卿创《永遇乐》仄韵体,此调在北宋均押仄韵。南宋时,陈西麓填此调改押平韵,其「玉腕笼寒」一首自注云:「旧上声韵,今移入平声。」《日湖渔唱》。《词律·卷十八》、《钦定词谱·卷三十二》均于此调下列仄韵、平韵两体。兹以苏、辛词为准。一百四字,前後阕各四仄韵。此调纡徐和缓,韵稀,而可平可仄之字较多,乃律宽之调,故宋人用此调者颇众,格既可豪放,亦可婉约。

「孙巨源以八十五日离州,坐别于景疏楼上。既而与余会于润州,至楚州乃别。余以十一十五日至州,与太守会于景疏楼上,作此词以寄巨源」:傅注于调名次行,题首有「公自序云」四字。元延祐本题注同傅注而无「公自序云」四字。吴讷钞本、《二妙集》本、毛本作「寄孙巨源」。

孙巨源:即孙洙,宋扬州广陵人,字巨源。孙昌龄子。羁丱能文,熟谙典故。宋仁宗皇祐元年(西元一〇四九年)未冠擢进士。进策五十篇,指陈政体,明白剀切。韩魏公叹为「今之贾傅」。再迁集贤校理,知太常礼院。宋英宗治平三年(西元一〇六六年)应诏上疏言时政要务,事皆可行。为史馆检讨、同知谏院。王介甫主新法,多逐谏官御史,巨源知不可,而郁郁不能有所言,但力求补外。熙宁三年(西元一〇七一年),知州。历官干当三班院、同修起居注、知制诰。宋神宗元丰初兼直学士院,擢翰林学士,元丰二年(西元一〇七九年)卒,年四十九。平见《宋史·卷三百二十一·孙洙传》。

州:龙榆笺:「《元和郡县志》:『州,春秋鲁之东鄙,秦分薛郡为郯(Tán)郡,汉改郯为东郡,武德四年改州。』《元丰九域志》:『淮南东路州,治朐(Qú)山县,东南至涟军三百四十里,北至密州四百五十里。』」

景疏楼:傅子立注:「西汉疏广、疏受,仕为太子太傅、少傅,乞骸骨退归乡里,时人高其节。今东武有景疏楼,有景慕之意也。二疏,东人。」刘尚荣按:「事详《汉书·卷七十一·疏广传》。此系综述大意,未引《传》文。东坡《次韵孙巨源,寄涟李、盛二著作,并以见寄五绝(其二)》有云:『不独二疏为可慕,他时当有景孙楼。』自注:『巨源近离东郡,有景疏楼。』傅子立误以为此词作于密州,遂谓『东武有景疏楼』。实则此词作于州。」

「既而与余会于润州,至楚州乃别」:孙巨源离州後先南游江苏一带,于十间与离杭北赴密州途东坡会于润州,东坡作《润州甘露书弹筝》诗和《采桑子·润州多景楼与孙巨源相遇》词。二人同游扬州诸地,至楚州分别。

下:元延祐本、吴讷钞本、《东坡外集》作「上」。

:傅子立注引唐·杜少陵《江》诗:「江光于。」

随人千里:傅子立注引南朝宋·鲍参军《玩城西门廨中》诗:「三五二八时,千里与同。」

别来三度:龙榆笺引《东坡诗集·次韵孙巨源,寄涟李、盛二著作,并以见寄五绝(其一)》:「昔与巨源、刘贡父、刘莘老相遇于山阳。自尔契阔,惟巨源近者,复相见于京口。」又朱彊村注引清·王文诰《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总案》:「此词有『别来三度,孤光又』,乃与相别巨源三,而客至东武,为道寄语,故作此词。时巨源以同修起居注、知制诰召还,计其必已自淮入京,故又有『而今何在,西垣清禁』及『此时看、回廊晓,也应暗记。』等句,道其锁宿之情事也。此词作于乙卯正,确不可易。案词叙称八十五日坐别楼上,则词中『别来三度』,乃谓巨源之别州,历九、十,至公至之十一十五日恰为三度,非公与别三也。仍从《纪年录》编甲寅。」

淮上:元延祐本作「濉(Suī)上」。龙榆笺引《括地志》:「濉首受浚仪县浪漾渠,东经临虑县入泗。」

西垣:傅子立注:「中书省谓之西掖。刘公干诗:『谁谓相去远,隔此西掖垣。拘限清切禁,中情无由宣。』」刘尚荣按:「见《文选·卷二十三·〈赠答诗·刘公干赠徐干〉》。」

露华:《二妙集》本、毛本作「云华」。龙榆笺引唐·李太白《清平调(其一)》:「春拂槛露华浓。」

网友补充:
    暂无!

永遇乐评析

这是一首怀人词,是为寄托对友孙巨源的怀念而作。苏东坡此词一反常格,从对方写,通篇皆为设想之词,有人有己,扑朔迷离,写法上很别致。

上阕由设想巨源当初离别州时写起,以为抒情线索。首三句写景疏楼上饯别时「明」;「美」三句写巨源起行後明有情,「随人千里」;下六句写别来三度,而旅途孤单,无人同醉,唯有明相共,照影无眠。几种不同情景,层深递进。但这都是出自词人的想象,都是从对方在下的心理感受上落笔,写得极有层次,形象逼真,情景宛然。词人这样着力刻画,表上是映托巨源,实际上是写词人自己怀人之思。

过阕三句点破引發词人遥思之因,有客从濉上来,捎带了巨源「深意」,遂使词人更加痴情怀念。「凭仗」三句,又發奇想。淮河發源于河南,东经安徽、江苏入洪泽湖,其下游流经淮阴、涟山入。此时孙巨源在汴京,苏轼在州,友人泪洒清淮,东流到,见出其思念之情深;自己看出淮中有友人相思之泪,又说明怀友之意切。举目所见,无不联想到友情,而且也知道友人也必念到自己。淮之泪,将对方之深意,己方之情思,外化为具体形象,设想精奇,抒情深透。「而今」以下六句,又翻进一境,再写意想中景象,回应上阕几次点,使全篇浑然妥,勾连一气,意脉层深。「夜永」句设想巨源在西垣(中书省)任起居舍人宫中值宿时情景,夜无眠,孤清寂寞,「此时看、回廓晓」,当起怀我之情,刻画更为感人,有形象,有情思。词人不说自己彻夜无眠,对怀人,而说对方此,仍是借人映己。最後「也应暗记」,四字可谓神来之笔,这里有人有我,深细婉曲,既写到了巨源的心理,又写出了自己的深意,是提醒,也是确信巨源会「暗记」往日的情景,二人绵情思,具见言外。

此词以离别时的明为线索抒写友情,艺术上别具一格。全词五次写到:有离别时刻之,有随友人而去之,有时光流逝之,有陪伴词人孤独之,有友人所望之。词之上阕以写始,下阕以写终,光映衬友情,使作品词清意达,格高情真。

网友补充:
    暂无!

永遇乐赏析

暂无赏析
网友补充:
    暂无!

永遇乐辑评

暂无辑评
网友补充:
    暂无!
永遇乐作者苏轼的简介

苏轼 - []

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苏老泉子,苏颍滨兄。与父、弟合称「三苏」,故又称「大苏」。宋仁宗嘉祐二年(西元一〇五七年)进士。嘉祐六年(西元一〇六一年),再中制科,授签书凤翔府节度判官厅事。宋英宗治平二年(西元一〇六五年),召除判登闻鼓院,寻试馆职,除直史馆。治平三年,父卒,护丧归蜀。宋神宗熙宁二年(西元一〇六九年),服除,除判官告院兼判尚书祠部,权开封府推官。熙宁四年(西元一〇七〇年),上书论王介甫新法之不便,出为杭州通判。徙知密、徐二州。元

学习辛苦了,欣赏一张好看的图片放松一下吧:

永遇乐|原文|翻译文|拼音|注释|赏析|作者苏轼 - 我爱学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