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辛弃疾
原文翻译拼音注释评析赏析辑评

【鹧鸪天 · 代人赋】

辛弃疾 - []

晚日寒鸦一片愁。柳塘新绿却温柔。若教眼底无离恨,不信人间有白头。

肠已断,泪难收。相思重上小红楼。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阑干不自由。

【鹧鸪天 · 代人赋】翻译文

落日里寒鸦归巢勾起我一片思愁。只有池塘柳树发出嫩绿的新芽显出温柔。果不是眼下亲自遭遇离愁别恨的折磨,根本不会相信这世上真会有人伤心白头。

离肠寸断,泪流难收。怀着相思之情,又一次登上了小红楼。明明知道乱山无数,遮断了远方的空,可还是不由自主地靠在栏杆上,一直凝望而不能罢休。

网友完善【鹧鸪天 · 代人赋】的翻译文:

    暂时没有网友完善本文的翻译文,快来完善吧!

【鹧鸪天 · 代人赋】拼音版/注音版

zhè gū tiān dài rén fù。

鹧鸪天 · 代人赋。

xīn qì jí。

辛弃疾。

wǎn rì hán yā yī piàn chóu。

晚日寒鸦一片愁。

liǔ táng xīn lǜ què wēn róu。

柳塘新绿却温柔。

ruò jiào yǎn dǐ wú lí hèn,

若教眼底无离恨,

bù xìn rén jiān yǒu bái tóu。

不信人间有白头。

cháng yǐ duàn,

肠已断,

lèi nán shōu。

泪难收。

xiāng sī zhòng shàng xiǎo hóng lóu。

相思重上小红楼。

qíng zhī yǐ bèi shān zhē duàn,

情知已被山遮断,

pín yǐ lán gān bù zì yóu。

频倚阑干不自由。

【鹧鸪天 · 代人赋】注释

鹧鸪:小令词调,双调五十五字,上阕四句三平韵,下阕五句三平韵。唐人郑嵎诗“春游鸡鹿塞,家在鹧鸪”,调名取于此。又名《思佳客》、《思越人》、《剪朝霞》、《骊歌一叠》。

晚日:夕阳。唐·刘卿《行营酬吕侍御。时尚书问罪襄阳军,次汉东境上。侍御以州邻寇贼,复有火迫于征税诗,以见谕》诗:“晚日归千骑,秋合五兵。”

新绿:初春草木显现的嫩绿色。唐·白居易《安早春旅怀》诗:“吹新绿草牙拆,雨洒轻黄柳条湿。”

教:使,令。

眼底:眼中,眼睛跟前。五代·齐己《寄双泉大师兄》诗:“清泉流眼底,白道倚岩棱。”

白头:犹白发。形容年老。《战国策·卷二十八·〈韩策三·韩人攻宋〉》:“中国白头游敖之士,皆积智欲离秦韩之交。”

情知:深知、明知。唐·骆宾王《艳情代郭氏荅卢照邻》诗:“情知唾井终无理,情知覆也难收,不复下山能借问,更向卢家字莫愁。”

网友完善【鹧鸪天 · 代人赋】的注释:

    暂时没有网友完善本文的注释,快来完善吧!

【鹧鸪天 · 代人赋】评析

此词是代一位内心充“离恨”与“相思”的女性抒写相思离情,表是在写美人相思的苦闷,实则寄托的是词人无法实现的政治理想。它在格上也比较特别,是豪放派词人辛稼轩的一首优美的婉约词。

网友完善【鹧鸪天 · 代人赋】的评析:

    暂时没有网友完善本文的评析,快来完善吧!

【鹧鸪天 · 代人赋】赏析

这首《鹧鸪》,题下注明“代人赋”,说明词中抒情主人公并非作者自己。这首词是作者代一位妇女而赋的,那位妇女的意中人刚离开她走了,她正处于无限思念、无限悲伤的境地。

“晚日寒鸦”,这是送人归来后的眼中景。“晚日”的余辉染红际,也染红亭古道和目之所极的一切,这是空间。夕阳愈来愈淡,夜幕即将降落,这是时间。而她送走的那位意中人,就在这空间、这时间中愈走愈远了。“寒鸦”当“晚日”之时,自然应该寻找栖息之处,大约在绕树啼叫吧。可是那位行人,他此刻孤孤零零地走向何处,又向谁家投宿呢?正因为这样,那本来没有感情的“晚日”和“寒鸦”,在那位女主人公的眼中,就变成“一片愁”了。这首词,是写别愁离恨的。“愁”与“恨”,乃是全篇的基调。按照一般的构思,接下去仍然要写愁写恨,但作者却并没有这样做,而是跳出窠臼,不再写哀景,而是用清新愉悦的笔触,勾画出一幅乐景:“柳塘新绿却温柔。”把读者引入春意萌动、春情荡漾、温馨柔美的境界。唐人严维诗云:“柳塘春漫,塘夕阳迟。”北宋诗人梅尧臣称其“容时态,融和骀荡”,“在目前”(《六一诗话》)。辛稼軒的“柳塘新绿却温柔”,也有类似的艺术奥秘。“柳塘”一词,使人想见塘周遍植垂柳;但目前处于什么季节,却无从得知。联系前的“寒鸦”,便会想到时值严冬,柳叶黄落,塘冰封乃至完全枯竭,那景象,自然是萧条的。然而诗人却别出心裁,于“柳塘”之后缀以“新绿”,便立刻唤来了春:塘周柳丝摇金,塘中春波涨绿,已够赏心悦目了;那料到在此基础上,又加上“温柔”一词。相对于严冬而言,初春的显得“温”,所谓“春江暖鸭先知”。但说它“温柔”,这就不仅表现了抒情主人公的感觉,而且表现了她的感情。这感情异常微妙,耐人寻味。那一塘春,既倒映着光云影和四周的垂柳,又浮游着对对鸳鸯或其他禽。抒情主人公看到这一切,就自然感到“温柔”,从而也联想到她与意中人欢聚之时是何等的“温柔”了。

“晚日寒鸦”与“柳塘新绿”,是送走行人之后相继入目的两种景象。不难想见,这是乍暖还寒的初春。前者就离别说,故“日”而曰“晚”,“鸦”而曰“寒”,引起的内心感受是“一片愁”。后者就相聚的回忆与展望说,故春景宛然,春意盎然,引起的内心感受是无限“温柔”。  

这首词真可谓“工于发端”。开头两句展现的两种景象、两种感受、两种感情所体现的复杂的心理活动,使抒情主人公神态毕现,因而以下文字,即从她的肺腑中流出。“柳塘新绿”,春光明丽,倘能与意中人象鸳鸯那样双双戏,永不分离,便青春永驻,不会白头。而事实上,意中人却在“晚日”将沉、“寒鸦”归巢之时走向涯,果信手拈来,“相思令人老”那句古诗,正可以作为此时心情的写照。然而文学是一种创作,贵在独创。“若教眼底无离恨,不信人间有白头”两句就是创新,表现心绪低回宛转,笔致可谓摇曳姿。“无离恨”是假设,不“白头”是假设变成事实之后希望出现的结果。可今假设未能成立,“白头”已是必然,于是下片紧承“离恨”、“白头”,以“肠已断,泪难收”开头,尽情吐露,略无含蓄。当感情暴发,冲决一切堤防的时候,是不可能含蓄、因为也用不着含蓄的。  

“相思重上小红楼”一句,妙在一个“重”字。女主人公送走意中人之后,一次又一次地爬上小楼遥望。开始是望得见的,后来就只见“晚日寒鸦”,望不见人影了。由于十分相思的缘故,望不见人影,还要望,因而“重上小红楼”。结句“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栏干不自由”中的“频”字,正与“重”字呼应。明知行人已走到远山的那一边,凝望已属徒然;然而还是身不由己地“重上红楼”、“频倚栏干”,其离恨之深、相思之切,就不言而喻了。欧阳修《踏莎行》下片云:“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栏倚。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写行人愈行愈远,故女主人公不忍继续远望。辛词则写行人已在山外,而女主人却频频倚栏远望,无法控制自己。表现不同个性、不同心态,各极其妙。

网友完善【鹧鸪天 · 代人赋】的赏析:

    暂时没有网友完善本文的赏析,快来完善吧!

【鹧鸪天 · 代人赋】辑评

清代许昂霄《词综偶评》:情真景真,与空中语自别。

网友完善【鹧鸪天 · 代人赋】的辑评:

    暂时没有网友完善本文的辑评,快来完善吧!

辛弃疾 - []

南宋著名豪放派词人、将领,济南府历城县(今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遥墙镇四凤闸村)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宋高宗绍兴十年(西元一一四〇年),于金山东东路(原北宋京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时中原已陷于金。绍兴三十一年(西元一一六一年),陵王南侵,稼轩趁机聚众二千,投忠义军隶耿京部。绍兴三十二年(西元一一六二年)奉京命奏事建康,高宗劳师建康,授平军节度掌书记,并以节度使印告召京。时京部将张安国杀京降金,稼轩还至州,约忠义军五十骑,径趋金营,缚张安国以归,献俘行在,改差签判江阴军,时年二十一岁。宋孝宗

学习辛苦了,欣赏一张好看的图片放松一下吧:

鹧鸪天 · 代人赋|原文|翻译文|拼音|注释|赏析|作者辛弃疾 - 我爱学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