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 · 醉吟拼音版/注音版
shuǐ diào gē tóu zuì yín。
水调歌头 · 醉吟。
xīn qì jí。
辛弃疾。
sì zuò qiě wù yǔ,
四座且勿语,
tīng wǒ zuì zhōng yín。
听我醉中吟。
chí táng chūn cǎo wèi xiē,
池塘春草未歇,
gāo shù biàn míng qín。
高树变鸣禽。
hóng yàn chū fēi jiāng shàng,
鸿雁初飞江上,
xī shuài hái lái chuáng xià,
蟋蟀还来床下,
shí xù bǎi nián xīn。
时序百年心。
shuí yào qīng liào lǐ,
谁要卿料理,
shān shuǐ yǒu qīng yīn。
山水有清音。
huān duō shǎo,
欢多少,
gē cháng duǎn,
歌长短,
jiǔ qiǎn shēn。
酒浅深。
ér jīn yǐ bù rú xī,
而今已不如昔,
hòu dìng bù rú jīn。
后定不如今。
xián chù zhí xū xíng lè,
闲处直须行乐,
liáng yè gèng jiào bǐng zhú,
良夜更教秉烛,
gāo huì xī fēn yīn。
高会惜分阴。
bái fà duǎn rú xǔ,
白发短如许,
huáng jú qiàn shuí zān。
黄菊倩谁簪。
水调歌头 · 醉吟注释
水调歌头:词牌名。调名来源自《水调》曲。《水调》曲,隋炀帝所制也。唐·刘鼎卿《隋唐嘉话》:「炀帝凿汴河,自制《水调歌》。」宋·王颐堂《碧鸡漫志·卷四·〈水调歌〉》引《脞说》:「《水调》《河传》,炀帝将幸江都时自制,声韵悲切,帝喜之。乐工王令言谓其弟子曰:『不返矣,《水调》《河传》但有去声。』」《〈樊川诗集〉注·卷三·〈扬州〉诗》「谁家唱《水调》」句自注亦云:「炀帝凿汴河成,自造《水调》。」然《水调》究制于开汴河前或汴河开成后,三家说法不一,但为炀帝自制,则无异辞。逮唐,《水调》已为传唱不衰之名曲。盛唐王龙标有《听流人〈水调子〉》诗:「岭色千重万重雨,断弦收与泪痕深。」唐·段安节《乐府杂录·歌》:「开元中,内人有许和子者,本吉州永新县乐家女也,开元末选入宫,即以永新名之,籍于宜春院。既美且慧,善歌,能变新声。……洎渔阳之乱,六宫星散,永新为一士人所得。(金吾将军)韦青避地广陵,因月夜凭阑于小河之上,忽闻舟中奏《水调》者,曰:『此永新歌也。』乃登舟与永新对泣久之。青始亦晦其事。」可见《水调》为时人所熟。玄宗本人亦喜听此曲,奔蜀之前,登楼置酒,令善唱《水调》者登楼而歌,「闻之,潸然出涕」(唐·李朱崖《次柳氏旧闻》,唐·郑延美《明皇杂录》)。中唐白乐天有《听〈水调〉》诗:「不会当时翻曲意,此声肠断为何人?」晚唐罗昭谏亦有《席上歌〈水调〉》:「若使炀皇魂魄在,为君应合过江来。」至五代北宋,《水调》仍在传唱。宋·郑仲贤《南唐近事》载「(元宗)尝乘醉,命乐工杨花飞奏《水调辞》进酒。」南唐冯正中《抛球乐》亦有「《水调》声长醉里听」之句。北宋·张子野《天仙子》之「《水调》数声持酒听」更为人所熟。与子野同时而略晚的刘原甫《公是集》有《扬州闻歌》诗:「淮南旧有《于遮》舞,隋俗今传《水调》声。」一曲传唱四五百年,其魅力可见矣。唐时《水调》有大曲、小曲之分。大曲《水调》歌,「凡十一叠,前五叠为歌,后六叠为入破。其歌,第五叠五言调,声韵怨切。故白乐天诗云:『五言一遍最殷勤,调少情多似有因。不会当时翻曲意,此声肠断为何人?』」(《乐府诗集·卷七十九·〈水调〉歌》)按,《乐府诗集》所载十一叠《水调》,第一至第四叠(遍)歌为七言,第五叠为五言;入破第一至第五为七言,第六辙又为五言。《水调》小曲,为单曲歌唱(参任半塘《唐声诗·下编卷十三》)。王龙标所听《水调子》即是小曲。时《水调》主以笛奏,唐大曲《水调》第二叠歌辞即说「笛倚新翻《水调歌》」,冯正中《采桑子》:「《水调》何人吹笛声?」「唐又有新《水调》,亦商调曲也。」(《乐府诗集·卷七十九·〈水调〉歌》)《碧鸡漫志·卷四·〈水调歌〉》引白乐天《看采菱》诗所言「时唱一声新《水调》,谩人道是《采菱歌》」,即指「《水调》中新腔」。唐代《水调》,又指音调名,即一部乐之总名(非一曲之专名)。《唐会要·卷三十三》所载「南昌商,时号『水调』」,即指音调而言。《碧鸡漫志·卷四·〈水调歌〉》:「《理道要诀》所载唐乐曲,南吕商时号『水调』。予数见唐人说『水调』,各有不同。予因疑『水调』非曲名,乃俗呼音调之异名,今决矣。……《外史梼杌》云:『王衍泛舟巡阆中,舟子皆衣锦绣,自制水调《银汉曲》。』此『水调』中制《银汉曲》也。」王衍所制《银汉曲》,属「水调」乐部中之曲,故《银汉曲》前冠以「水调」。毛稚黄《填词名解·卷三》据此亦说:「水调者,一部乐之名也;《水调歌》者,一曲之名也。」《水调歌头》则是截取大曲《水调》之首章另倚新声而成。《填词名解》:「歌头,又曲之始音,如《六州歌头》、《氐州第一》之类。《海录碎事》云:『炀帝开汴河,自造《水调》,其歌颇多,谓之『歌头』,首章之一解也。顾从敬《诗馀笺释》云:『明皇欲幸蜀时,犹听唱《水调》,至「唯有年年秋雁飞」,因潸然,叹峤真才子!不待曲终。』水调曲颇广,因歌止首解,故谓之『歌头』。或云南唐元宗留心内宠,击鞫无虚日。乐工杨花飞奏《水调》词,但唱『南朝天子爱风流』一句,如是数四,以为讽谏。后人广其意为词,以其第一句,故称『水调歌头』云。」《水调歌头》与唐人《水调》所属宫调不同:唐《水调》,属商调曲;宋《水调歌头》,则为中吕调(《碧鸡漫志·卷四·〈水调歌〉》)。故《词谱·卷二十三》:「凡大曲歌头,另倚新声也。」毛泽民词名《元会曲》,张芸窗词名《凯歌》,吴梦窗词《江南好》,贺方回词名《台城游》,汪相如词名《水调歌》,姜白石词名《花犯念奴》,明杨升庵词名《花犯》。双调,九十五字,前后阕各四平韵。亦有前后阕两六言句夹叶仄韵者,有平仄互叶几于句句用韵者。
「四座且勿语」句:晋·陆士衡《吴趋行》:「四座且清听,听我歌吴趋。」南朝宋·鲍参军《代堂上歌行》:「四座且勿喧,听我堂上歌。」
「听我醉中吟」句:唐·杜九华《与友人对酒吟》诗:「冯君满酌酒,听我醉中吟。」
「池塘春草未歇,高树变鸣禽」句:南朝宋·谢康乐《登池上楼诗》:「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
「鸿雁初飞江上」句:《礼记·月令》:「季秋之月,……鸿雁来宾。」唐·杜樊川《九日齐山登高》诗:「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蟋蟀还来床下」句:《诗经·豳(Bīn)风·七月》:「十月蟋蟀,入我床下。」
「时序百年心」句:唐·杜少陵《春日江村五首·其一》诗:「乾坤万里眼,时序百年心。」
「谁要卿料理」句: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简傲》:「王子猷作桓车骑参军。桓谓王曰:『卿在府久,比当相料理。』初不答,直高视,以手版拄颊云:『西山朝来,致有爽气。』」
「山水有清音」句:晋·左太冲《招隐诗二首·其一》:「非必丝与竹,山水有清音。」
「而今已不如昔,后定不如今」句:唐·白乐天《东城寻春》:「今既不如昔,后当不如今。」
「良夜更教秉烛」句:两汉乐府《西门行》:「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
惜分阴:《晋书·卷六十六·陶侃传》:「陶侃,字士行,本鄱阳人也。……侃性聪敏,勤于吏职,恭而近礼,爱好人伦。终日敛膝危坐,阃外多事,千绪万端,罔有遗漏。远近书疏,莫不手答,笔翰如流,未尝壅滞。引接疏远,门无停客。常语人曰:『大禹圣者,乃惜寸阴,至於众人,当惜分阴,岂可逸游荒醉,生无益於时,死无闻於后,是自弃也。』」
「白发短如许,黄菊倩谁簪」句:唐·杜少陵《春望》诗:「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
暂时没有网友完善本文的注释,快来完善吧!
水调歌头 · 醉吟评析
开篇点出「醉吟」,则「四座」是醉眼所见,并非实指,然后醉中按时序描绘四时变迁,「时序百年心」点出年复一年,风光流转,字面下则唏嘘壮志未酬。下阙直抒感慨,似醉后直言,感人肺腑,词人感光渐逝,岁月催逼,遂对酒当歌,及时行乐,实是一曲感于佳节的慷慨悲歌,有「一种悲愤慷慨,郁结于中,虽未能痕迹消融,却无害其为浑雅。」(陈亦峰《白雨斋词话》)又是醉吟,故有醉态,思维纵横跳跃,言出胸臆,陈亦峰曰:「此词似整不整,一片神行,非人得到。魄力劲甚。」李川父评此词为:「凄惋之音。」可见这阙词的情感基调。这也是词人退居后之作,所谓「高会」,可能是指重阳佳节。
-
暂时没有网友完善本文的评析,快来完善吧!
南宋著名豪放派词人、将领,济南府历城县(今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遥墙镇四凤闸村)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宋高宗绍兴十年(西元一一四〇年),生于金山东东路(原北宋京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时中原已陷于金。绍兴三十一年(西元一一六一年),海陵王南侵,稼轩趁机聚众二千,投忠义军隶耿京部。绍兴三十二年(西元一一六二年)奉京命奏事建康,高宗劳师建康,授天平军节度掌书记,并以节度使印告召京。时京部将张安国杀京降金,稼轩还至海州,约忠义军五十骑,径趋金营,缚张安国以归,献俘行在,改差签判江阴军,时年二十一岁。宋孝宗
学习辛苦了,欣赏一张好看的图片放松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