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辛弃疾

浣溪沙 · 壬子春,赴闽宪,别瓢泉

辛弃疾 - []

细听春山杜宇啼,一声声是送行诗。朝来白鸟背人飞。

对郑子真岩石卧,赴陶元亮菊期。而今堪诵《北山移》。

浣溪沙 · 壬子春,赴闽宪,别瓢泉翻译文

听到春山杜鹃一声声啼叫,既是为我送行,又是盼我早日归来。早上飞来的白鸟似乎是在责怪我违背誓言与其分离。

我当初想效倣郑子真,陶渊明终老田园,对着岩石坐卧,学陶元亮赏菊。现在我出仕做官,恐怕要被人用《北山移文》来耻笑了。

网友完善浣溪沙 · 壬子春,赴闽宪,别瓢泉的翻译文:
    暂时没有网友完善本文的翻译文,快来完善吧!

浣溪沙 · 壬子春,赴闽宪,别瓢泉拼音版/注音版

huàn xī shā rén zǐ chūn fù mǐn xiàn bié piáo quán。

浣溪沙 · 壬子春,赴闽宪,别瓢泉。

xīn qì jí。

辛弃疾。

xì tīng chūn shān dù yǔ tí,

细听春山杜宇啼,

yī shēng shēng shì sòng xíng shī。

一声声是送行诗。

zhāo lái bái niǎo bèi rén fēi。

朝来白鸟背人飞。

duì zhèng zǐ zhēn yán shí wò,

对郑子真岩石卧,

fù táo yuán liàng jú huā qī。

赴陶元亮菊花期。

ér jīn kān sòng běi shān yí。

而今堪诵《北山移》。

浣溪沙 · 壬子春,赴闽宪,别瓢泉注释

“壬子春,赴闽宪,别瓢泉”:四卷本丙集作“泉湖道中赴闽宪,别诸。”。

瓢泉:《铅(yán)山县志》:“瓢泉在县东二十五里,辛弃疾得而名之。其一规臼,其一直规瓢。周围皆石径,广四尺许,从半山喷下,流入臼中,而后入瓢,其澄渟(tíng)可鉴。”按:据《铅(yán)山志》,期思渡亦在县东二十五里,则瓢泉者当即稼轩访泉于期思村所得之周氏泉也。宋·韩淲《瓢泉》诗:“凿石为瓢意若何,泉声流出又波。我来石上弄泉,祇道稀颜情味多。”

杜宇:又名杜鹃、子规,鸟名。鸣声凄历,能使旅客起思乡之念。

白鸟背人飞:唐·温庭筠《渭上题三首·其一》诗:“桥上一通名利迹,至今江鸟背人飞。”唐·杜甫《归雁二首·其一》诗:“万里衡阳雁,今年又北归。双双瞻客上,一一背人飞。”宋·苏轼《鹧鸪·林断山明竹隐墙》词:“翻空白鸟时时见,照红蕖细细香。”白鸟,鸟。背人飞,上句的杜宇的送行诗与这句的白鸟背人飞,都是不忍相别的意思。“白鸟背人飞”尚含有返回的象徵。

“对郑子真岩石卧”句:西汉·扬雄《法言·卷五·问神》:“或曰:『子病没世而无名,盍势诸名卿,可几也。』曰:『子德名为几。梁、齐、赵、楚之非不富且贵也,恶乎成名?谷口 郑子真,不屈其志,而耕乎岩石之下,名震于京师,岂其卿!岂其卿!』”这里是作者回忆自己十年的田园活。郑子真,汉时谷口人。

赴:四卷本作“趁”。

陶元亮:陶渊明,字元亮,世号靖节先,性爱菊。

“而今堪诵《北山移》”句:《文选》孔稚圭《北山移文》吕向注:“钟山在都北。其先周彦伦隐于此,后应诏出为盐县令。今欲却过此山, 孔乃假山灵之意移之,使不许得至。”《宋史·卷四百五十七·〈隐逸列传·种(chóng)放传〉》:“种放字明逸,……与母俱隐终南 豹林谷之东明峰。……放屡至阙下,俄复还山,人有诒书嘲其出处之迹,且劝以弃位居岩谷,放不答。……尝曲宴令群臣赋诗,杜镐以素不属辞,诵《北山移文》以讥之。”宋·王安石《松间》诗(题下自注云:“被召将行作”):“野人休诵《北山移》。”

网友完善浣溪沙 · 壬子春,赴闽宪,别瓢泉的注释:
    暂时没有网友完善本文的注释,快来完善吧!

浣溪沙 · 壬子春,赴闽宪,别瓢泉评析

《浣溪沙·壬子春,赴闽宪,别瓢泉》是宋代词人辛稼轩的作于绍熙三年(公元1192年)的春。辛稼轩从孝宗淳熙八年(公元1181年)冬至光宗绍熙二年(公元1191年)冬,被罢黜闲居上饶带湖整整十个春秋。绍熙二年又被南宋当局任命福建提点刑狱,时年五十三岁。

这首词是辛稼轩在赴闽出任福建提点刑狱使时写的。出发时心理上出与隐的矛盾并没有解决,这首词写出了词人既因为忧心国事而思出山建功立业,又习惯隐居,对隐居地留恋的矛盾心情。

上阕写景,借鸟语传情。辛稼轩对他的重新出任,并没有一般失意文人在偶然得意时的那种“春得意马啼疾”的快感。相反,他写了这样一个开头:“细听春山杜宇啼,一声声是送行诗。”当他在春山间行走时侧耳倾听,杜鹃鸟一声声啼,很有抒情意味,彷彿是为他而写下的抒情诗一样。然而杜鹃的啼鸣,古人都以其声“不归去”,能动旅客怀归之思。那么作者只见它送行的殷勤,不觉它劝归的意思,显然是在装糊涂。这里说“送行”,是嘱他别忘归来之意,表达了作者未出行即思归乡的心境。末句突然一个反顿:“朝来白鸟背人飞。”借白鸟见他出山,就因怨愤背飞而去来显化自己的矛盾心情。这里彷彿是目遇心感,随缘而得,但其实是经过构思,富有深意的。因为第一,作者用了自己的旧典:当年他初隐带湖,就在词里表示过与盟鸟结盟,永不背叛,(《调歌头·盟鸥》)而今居然食言了。第二,作者还借用《列子》典故,表明当人有了机心之后,白鸥自会识破而远飞避害。而今白鸥见他就背飞而去,显然是不于他那欲有作为的机心。所以白鸟这个意象,虽然取象于当前,但一能显示他的自笑机心,二能显示他的自笑背盟,措意曲折而深隐。

下阕写情,借典故寄意。前两句,借汉代隐士郑子真屡受诏书而不肯出,东晋大隐士陶渊明一挂冠即至不仕的典故,表明当年自己也曾像郑子真,陶渊明一样,隐于岩石下,手把菊饮。末句突然一个反转,以前人讽刺同隐者违约出仕而作的《北山移文》,来自嘲自己的愧对山中故人,不能像郑子真,陶渊明一样坚定其志,却是半道背盟了。这次出山,与其说是为国家建功立业,不说是对这些年来久已习惯了的“隐逸涯”的背叛。值得注意的是,他不待山中故友起而讽刺自己,就已经感到这种大谈归隐之趣后再出仕的行为可耻可羞,说“而今堪诵”,这表明,作者此时确实临着心理上的压力。这压力,是作者用世与避世的矛盾心情的充分反映。

这首词在表现手法上,借物借事传情达意,把准确和曲折的效果相结合。在结构上,上下两阕都采用前二后一的逆转句式,使重心落在每阕的末句。而两阕之间,结构对称,表意均衡,显得整饬、有力。

网友完善浣溪沙 · 壬子春,赴闽宪,别瓢泉的评析:
    暂时没有网友完善本文的评析,快来完善吧!

浣溪沙 · 壬子春,赴闽宪,别瓢泉赏析

暂无赏析
网友完善浣溪沙 · 壬子春,赴闽宪,别瓢泉的赏析:
    暂时没有网友完善本文的赏析,快来完善吧!

浣溪沙 · 壬子春,赴闽宪,别瓢泉辑评

暂无辑评
网友完善浣溪沙 · 壬子春,赴闽宪,别瓢泉的辑评:
    暂时没有网友完善本文的辑评,快来完善吧!

辛弃疾 - []

南宋著名豪放派词人、将领,济南府歴城县(今山东省济南市歴城区遥墙镇四凤闸村)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宋高宗绍兴十年(1140年),生于金山东东路(原北宋京东东路)济南府歴城县,时中原已陷于金。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海陵王南侵,稼轩趁机聚众二千,投忠义军隶耿京部。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奉京命奏事建康,高宗劳师建康,授天平军节度掌书记,并以节度使印告召京。时京部将张安国杀京降金,稼轩还至海州,约忠义军五十骑,径趋金营,缚张安国以归,献俘行在,改差签判江阴军,时年二十一岁。宋孝宗干道四年(1168年)通判建康府。干道时,累知滁州,宽征赋、招流散,教民兵、议屯田。历提点江西刑狱,京西转运判官,知江陵府兼湖北安抚,知隆兴府兼江西安抚使,淳熙中,知潭州兼湖南安抚使,创建“飞虎军”,雄镇一方。后再知隆兴府,任上因擅拨粮舟救荒,为言者论罢。宋光宗绍熙二年(1191年),起提点福建刑狱,迁知福州兼福建安抚使,未几又为谏官诬劾落职,居铅山。宋宁宗嘉泰三年(1203年),起知绍兴府兼浙东安抚使。嘉泰四年(1204年),迁知镇江府,旋坐谬举落职。开禧三年(1207年)召赴行在奏事,进枢密都承旨,未受命而病卒,年六十八。后赠少师,谥“忠敏”。稼轩擅长短句,以豪放为主,有“词中之龙”之称,与东坡并称“苏辛”,又与易安并称“济南二安”。平生力主抗金,“以恢复为志,以功业自许”,尝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然命运多舛,屡与当政之主和派政见不合,备受排挤,壮志难酬。故满腔激情多寓于词。词风多样,题材广阔,悲郁沉雄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更善化前人典故入词。现存词六百馀首,有词集《稼轩长短句》传世。诗集《稼轩集》已佚。清嘉庆间辛敬甫辑有《稼轩集钞存》,近人邓恭三增辑为《辛稼轩诗文钞存》。生平见《宋史·卷四百〇一·辛弃疾传》,近人陈思有《辛稼轩年谱》及邓恭三《辛稼轩年谱》。

学习辛苦了,欣赏一张好看的图片放松一下吧:

浣溪沙 · 壬子春,赴闽宪,别瓢泉|原文|翻译文|拼音|注释|赏析|作者辛弃疾 - 我爱学习网